暗物质加热星系际
暗物质加热星系际
cpsjournals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www.cpsjournals.cn)是我国最权威的物理学综合信息网站,有物理期刊集群、精品报告视频、热点专题网页、海内外新闻、学术讲座,会议展览培训、人物访谈等栏目,是为物理学习和工作者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的公众平台。
北京大学 徐仁新 编译自Michael Schirber. Physics ,November 18,2022
本文选自《物理》2023年第1期
宇宙稠密气体云团会吸收远处类星体的光,形成类星体光谱的吸收线。近年来的观测发现:邻近云团产生的吸收线的宽度比预期大,这可能是由一种称为暗光子的暗物质候选体引起的。暗光子可加热云团,使得吸收线致宽。虽然也有人提出了用传统加热机制解释谱线致宽,但若果真因暗光子引起,则还会加热宇宙早期的低密云团。人们正着手检验这一预言。
在观测遥远类星体的光谱时,往往会发现因视线穿过云团而产生的吸收线。最典型的吸收线就是氢的莱曼阿尔法谱线。确实不少类星体光谱呈现莱曼阿尔法“森林”,它起源于距离银河系不同处的云团吸收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分析吸收线的宽度、深度等,人们可以获取云团的密度和温度等方面信息,进而与星系形成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来自遥远类星体的光穿过星系际稠密云团(紫色)区域时将被吸收于特定频段,导致类星体光谱呈现吸收线“森林”(绿色)
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整体上比较一致,但邻近云团的吸收存在差异:这些所谓的低红移云团产生的吸收线要比模拟预期值宽。“这可能暗示存在一种特定暗物质候选体,即暗光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ndrea Caputo说:“暗光子可转变为光子并加热气体、致宽谱线,使得数值模拟更好地符合观测结果”。
为了探索这种加热机制,Caputo和同事们在模拟宇宙时考虑了暗光子。据信暗光子可小概率自发转变为正常光子;当满足电离气体中的共振条件时,该转化率增强。共振条件所要求的气体密度跟暗光子的质量有关。如果星系际云团满足这一密度要求,则共振产生的普通光子将有效加热气体。
Caputo指出云团密度会随时间演化,因此某个云团仅在宇宙演化的特定时间段满足共振条件。暗光子加热具有独特的时间依赖性,而其他暗物质候选体的加热(例如暗物质衰变或湮灭)却一直进行。当然,持续加热模型也受到其他观测(如宇宙微波背景)的限制,但它并不是必需的。
通过将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对比,Caputo及其同事推断,暗光子质量极小,仅约10 -14 eV/ c 2 ,会在附近低红移莱曼阿尔法云团中共振转化为光子。该加热机制平均为气体中每个氢原子注入5 eV至7 eV的能量,足以解释观测结果。
此外,该研究小组推测暗光子加热亦可发生于高红移处的早期稠密云团,那里曾经符合共振条件。他们正在进行模拟,看看这一推论能否与高红移云团的观测一致。
不过美国罗格斯大学的Blakesley Burkhart认为,可能不需要奇特的暗物质模型来解释莱曼阿尔法数据。她说,虽然暗光子加热令人兴奋,但尚未排除传统热源,如活动星系核超大质量黑洞的喷流加热。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Sam Witte也认为暗光子解释难以置信,但他觉得研究团队给出了可信的途径来检验预言。他说:“如果未来能排除传统的天体物理解释,那么莱曼阿尔法观测数据很可能是关于暗物质的首个非引力证据”。
中子弹是怎么一回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晶体缺陷研究的历史回顾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相变和临界现象(Ⅲ)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的回顾与展望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声学与海洋开发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模型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对吴有训、叶企孙、萨本栋先生的点滴回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Ⅱ)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历史与教训——纪念原子核裂变现象发现6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回顾与展望——纪念量子论诞生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的研究生涯——黄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上)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结合的典范——回顾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对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研究的历史性贡献(下)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为了忘却的怀念——回忆晚年的叶企孙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从分子生物学的历程看学科交叉——纪念金螺旋论文发表5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美丽是可以表述的——描述花卉形态的数理方程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爱因斯坦:邮票上的画传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趣谈球类运动的物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转瞬九十载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一本培养了几代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 ——评《晶格动力学理论》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朗道百年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软物质物理——物理学的新学科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宇宙学这80年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物理学中的演生现象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普渡琐记——从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天气预报——由经验到物理数学理论和超级计算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纪念Bohr的《伟大的三部曲》发表100周年暨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建系100周年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同步辐射历史及现状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空间科学——探索与发现之源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及其作用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我所熟悉的几位中国物理学大师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量子力学诠释问题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高温超导研究面临的挑战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非常规超导体及其物性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真空不空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通用量子计算机和容错量子计算——概念、现状和展望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谈书说人之一:《理论物理学教程》是怎样写成的?|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奋斗 机遇 物理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时空奇点和黑洞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新篇章——超越朗道范式的拓扑量子物态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物理学思维的艺术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的低速极限是伽利略变换吗?|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杨振宁先生的研究品味和风格及其对培育杰出人才的启示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庞加莱的狭义相对论之一:洛伦兹群的发现 | 《物理》50年精选文章
-
2023年血糖新标准公布,不是3.9-6.1,快来看看你的血糖正常吗? 2023-02-07
-
2023年各省最新电价一览!8省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2023-01-03
-
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含条文说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021-11-07
-
PPT导出高分辨率图片的四种方法 2022-09-22
-
2023年最新!国家电网27家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大盘点 2023-03-14
-
全国消防救援总队主官及简历(2023.2) 2023-02-10
-
盘点 l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现任领导班子 2023-02-28
-
我们的前辈!历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完整名单! 2022-11-18
-
关于某送变电公司“4·22”人身死亡事故的快报 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