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华理詹亮教授、北理工陈人杰教授《ACS Nano》:超薄二维介孔SnO2/SnSe2复合材料应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

华理詹亮教授、北理工陈人杰教授《ACS Nano》:超薄二维介孔SnO2/SnSe2复合材料应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

时间:2022-07-02 来源: 浏览:

华理詹亮教授、北理工陈人杰教授《ACS Nano》:超薄二维介孔SnO2/SnSe2复合材料应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

原创 化学与材料科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

Chem-MSE

聚集海内外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新科学前沿动态,与相关机构共同合作,发布实用科研成果,结合政策、资本、商业模式、市场和需求、价值评估等诸要素,构建其科技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国家管理机构、科研工作者、企业决策层。

收录于合集
#SnO2/SnSe2复合物 1
#介孔 1
#动态插层转换 1
#Li-S电池 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锂硫电池因硫的低成本、超高的理论容量( 1675mAh g -1 )及其高能量密度( 2600Wh kg -1 )等优势被认为是继锂离子电池之后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体系之一。对硫正极而言,可多硫化锂溶于电解液形成“穿梭效应”,导致活性物质硫利用率低和容量快速衰减等问题;对锂负极而言,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容易引发电池短路甚至有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在电池长期循环过程中同步抑制“穿梭效应”和“枝晶生长”成为锂硫电池实际应用化进程中一项艰巨的技术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合成了一种“双功能”石墨烯介孔 SnO 2 /SnSe 2 纳米片用作锂硫电池的隔膜修饰层( G-m SnO 2 /SnSe 2 ),其具备高电导率、强化学吸附位点( SnO 2 )和动态插层转换动力学( Li x SnSe 2 )等特点。采用原位 XRD 、原位 Raman 、非原位 XANES DFT 模拟计算,证实了该隔膜修饰层对“穿梭效应”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多硫化锂催化转化。此外, G-m SnO 2 /SnSe 2 较强的亲锂位点和多孔结构有助于降低锂的成核过电位 Li 剥离与沉积过程中负极表面的均匀成核,进而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相关工作以“ Dynamic Intercalation-Conversion Site Supported Ultrathin 2D Mesoporous SnO 2 /SnSe 2   Hybrid as Bifunctional Polysulfide Immobilizer and Lithium Regulator for Lithium - Sulfur Chemistry ”为题,发表在知名期刊 ACS Nano 》。 华东理工大学詹亮教授和北京理工大 学陈人杰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该论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1 (a) G-mSnO 2 /SnSe 2 纳米片的合成示意图。 (b) SEM (c, d) TEM (e) HRTEM 图像, (f) 反傅里叶变换晶格图形,以及相应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图像和晶面间距, (g) SAED 模式, (h) AFM 图像, (i-n) STEM-HADDF 和元素分布图。
 

2    (a) Li 2 S 6 对称电池的 CV 曲线和 (b) Tafel 曲线。 (c, d) Li 2 S 氧化过程的 LSV 图及其所对应的 Tafel 图。 (e) Li 2 S 6 对称电池计时电流曲线。 (f-h) Li 2 S 成核的恒电位放电曲线。 (i) Li 2 S 6 溶液吸附后的紫外可见光谱 ( 插图 : 1-4 号分别对应空白 Li 2 S 6 G-mSnO 2 G-mSnO 2 /LiSnSe 2 G-mLiSnSe 2 样品 )

 
3    (a) Li 2 S 4 吸附在 SnO 2 (110) LiSnSe 2 (110) 的优化结构。 (b, e) SnO 2 SnSe 2 吸附 Li 2 S 8 前后 Sn 的形变电荷密度, (c, f) d 轨道示意图和 (d, g) 配位结构。 (h, i) Li 2 S Li 离子在 SnO 2   (110)/Li 3 SnSe 2 (110) 表面迁移的能量分布图。 (j) SnO 2 /SnSe 2 复合物协同作用示意图。

 
4   (a, b, d) 基于 G-mSnO 2 / SnSe 2 Li-S 电池在不同高硫负载下的循环性能、充放电曲线和倍率性能图。 (c) 锂硫电池点亮 LED 灯的电子照片。 (e) 基于 G-mSnO 2 /SnSe 2 Li-S 电池在 10.8 mg cm -2 高硫负荷下的循环性能。 (f) 纽扣型电池电化学性能与其他已报道的异质结构复合材料比较图。 (g, h) 1.6 g S/ Ah Li-S 软包电池的照片和循环性能图。 (i) G-mSnO 2 /SnSe 2 增强硫电化学机理示意图。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2c02810

相关进展

北理工杨文研究员和陈人杰教授《ACS AMI》:探索具有强界面粘附性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 赋予全固态锂硫电池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天津工业大学赵永男教授团队 CEJ:四苯基卟啉四磺酸交联聚吡咯增强电导率、调控多硫化物实现锂硫电池性能提升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团队《ACS Nano》:聚合物粘结剂的分子调控构筑高负载高性能锂硫电池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