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速看)两会后今年核心趋势的9个必看判断,事关财富、机会与安全

(速看)两会后今年核心趋势的9个必看判断,事关财富、机会与安全

时间:2024-03-16 来源: 浏览:

(速看)两会后今年核心趋势的9个必看判断,事关财富、机会与安全

马江博 视知产研院
视知产研院

shizhimedia

视其实,知其势,研其策。聚焦产业、洞悉未来、世界潮流、中国立场,服务中国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

▲ 点击上方“ 马江博说趋势 ”,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我是 马江博 ,关注我,看清形势,看到趋势。

两会已经结束了,这次重要会议的系列报告和讲话等,清晰地勾勒出了今年甚至未来三年,高层的核心政策趋势,这背后关乎着国运,也关乎着无数的产业、财富和人群。

我今天就把我认为最重要的九个趋势判断列出来,一起看清形势,看到趋势。

  1. 未来“新质生产力”将会批量造富。

    目前的高层政策,简单概括基本就是 All in高科技 了,主推 新质生产力

    这将改变中国的 造富模式。

    过去中国的批量造富主要诞生在 前3个领域 ,而接下来 马上要进入科技新贵 的时代。

    也就是: 贸易新贵  → 房地产新贵  → 互联网新贵  → 科技新贵  

    虽然 白酒、矿产 等领域也能造富,但要么是特许,要么不具备普遍性,属于old money的势力范围,外人很难染指。

    接下来,只有新质生产力领域才有可能批量诞生富裕群体,批量生产new money。

    必须提出,科技新贵与互联网新贵是有明显差异的, 互联网新贵本质是模式复制 ,把硅谷创业模式复制到中国,但科技新贵必须在 产业技术 上实现突破性进展。

    这是时代赋予的一部分人的泼天富贵。

  2. 政策没有强刺激,而是在存量中找增量,虽然有点乏味但也实用。

    除了最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之外,买对广大的传统产业,我们必须认清两个基本现实,那就是目前中国还是 总体需求不足,资产投资回报率下降 。传统领域的新项目,投下去的资金,很难赚钱,甚至容易亏本。

    但是目前看政策 并没有期待中的强刺激 ,也没有那么多 眼花缭乱的新做法 ,而是努力在“老做法”中挖 改善型存量

    所以两会前中央推出了 以旧换新 ,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说: 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将是一个年 规模5万亿

    这5万亿的 设备更新就是挖掘存量需求 ,存量挖掘的投资相对来说更稳健,这也符合此前提出的“先立后破”大方针。

  3. 不再平均用力,东部优势省份挑大梁,集中资源优先发展。

    这一点我们之前说过,在 大国博弈的要求和经济下行的压力 下,把资源给到 最优秀的选手做最高效的突破 明显更符合政策目标。所以过去的半年中,很明显中央 不再搞之前的平均用力 ,不管是政策、金融、土地、科技要素等,目前都在向东部优势省份这样的优秀选手倾斜。

    大会政府工作报告直接点出,支持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等地区,发挥动力源作用。

    东部省份挑大梁,未来 代表新质生产力增量科技产业 会大规模的聚集在这三个区域,不会继续摊大饼。

    而新的核心科技产业聚集地,就是 新的价值高地

    反之,落后省份能允许的大项目会快速减少,尤其东西部的高负债省份, 在举债大潮戛然而止后,当地传统“发展模式”将会一步步消亡。 而当地靠政府项目起家的具有浓厚政商背景的地方企业家,在 财政扩张周期戛然结束 后,面对无法收拾的损失,跟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也必然从你好我好走向“零和比狠”,这些地方政府和这一代地方企业家, 都将遭到时代的冷脸。

  4. 中西部部分省份去GDP化,可能成为经济上的“后勤部队”。

    中西部大部分省份,未来将主要提供生产要素,比如 工业用地指标,人力资源 ,集中配置到东部省份。此外中西部还需要承担 能源、资源、农业 等安全保障。

    在中西部的 产业雁阵发展模型 中,部分省份会掉出雁阵,成为 专属后勤部队

    长期看,中西部的发展与东部省份的差距必定会 进一步拉大

    但是这里要专门说明一点,有些朋友特别看衰中西部,甚至称 中西部完全塌陷了

    我研究后得出结果:中西部的发展前景 虽然有所下降 ,但 基础民生依然可以保障。

    根据大会提交的预算报告,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一定规模, 安排102037亿元, 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因素后 同口径增长4.1%。

    超过10万亿的转移支付, 增速也很高

    所以,上面第三点提到的政策,目标只是 打击中西部无效投资,优化要素配置 ,而非对中西部放弃投入。

以上是我可以给大家分享的4点趋势和逻辑,总体上 以机会为主

“心要热,头要冷”

这次大会,也印证了 决策层对安全 的坚守。

我们结合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以及同一时期外交系统的其他表态, 分析下信号

  1. 强调了美国的 打压,围堵 政策,总体 措辞严厉 ,不太留情面。这一方面是回应了美国近期在产业上的 制裁 ,另一方面,毫不示弱的态度也说明了 国家安全的底线没有丝毫退让

  2. Tw问题表态也很 强硬 。总体来看,本次大会 “和平”两个字出现在“统一”前面的频率 明显减少 (这部分之前说过,不展开,容易踩线)

  3. 谈到人工智能,表示 人工智能要先装好刹车再上路 ,这个表态说明,安全意识 前置

  4. 此外,就在大会期间,驻法大使表示: 不再韬光养晦,中国的光已藏不住了 。既然如此,说明未来的 对抗性 将会持续升高。

除了外交系统所表达的 外部安全 外,实际上还有 粮食安全、资源安全,供应链安全 都是重点领域。

简单说,一方面是 All in高科技推高发展的上限 ,一方面是 不放松安全确保发展的底线

就是这样的“ 一高一低” 主线发展逻辑。

当然,很多人一直 忧虑 这两者的 主次关系

一些朋友,特别是 做投资、做生意 的朋友,会问我类似的问题:

2024年,以及接下来几年,在决策层眼中 安全和发展,谁更优先

结合会场内外的情况和信息源,我给出我的结论:

至少未来三年,“大发展”比“大安全”优先级更高。

有三大支撑理由:

  1. 面对外部安全挑战,最高层积极面对,对等加码, 但没有主动扩大冲突 。不管是厦门对岸的渔船事件,还是南海、印度,都保持了很高程度的克制,所以“ 大安全 ”现阶段依然是以 积极应对但有效管控为主

  2. 新质生产力 是整个会议最聚焦的方向,涵盖了方方面面,虽然有“ 新质战斗力” 的提法,但新质生产力代表的 科技进而是经济发展的指向 ,依然极其明确。包括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直接说: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更多为发展想办法、为企业助把力。

  3. 最高层在江苏代表团会议上,指出 深化 科技体制 教育体制 人才体制 等改革,打通束缚 新质生产力发展 的堵点卡点 。在政协联组会上强调以 改革 的思路、 技术 的力量、 转型 的方式、 市场 的手段 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些表态意味着最高层最关注的增量部分,还是放在“ 大发展 ”上。

这是好事。

以上就是我的判断。

我是 马江博 ,关注我,关注趋势与财富。

— END —

为防走失,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小号“马江博的趋势研究”

下一条:返回列表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