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调查显示由标准窗户损失的热量,占住宅能源消耗的 25%到30%

调查显示由标准窗户损失的热量,占住宅能源消耗的 25%到30%

时间:2023-12-25 来源: 浏览:

调查显示由标准窗户损失的热量,占住宅能源消耗的 25%到30%

原创 Patrick Sisson DeepTech深科技
DeepTech深科技

deeptechchina

DeepTech 是一家专注新兴科技的资源赋能与服务机构,以科学、技术、人才为核心,通过科技数据与咨询、出版与影响力、科创资本实验室三大业务板块,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进程。DeepTech 同时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独家运营方。

上世纪 70 年代末,当加拿大工程师哈罗德·奥尔( Harold Orr )和他的同事为了应对石油禁运而开始设计一座超高效住宅时,他们知道,诀窍并不是以更环保的方式生产能量(热量),而是减少能耗。一个恰当的类比是,他们需要制造更好的保温瓶,而不是更便宜的咖啡机。

(来源:资料图)

以上面这个房子示意图为例:

第一点是向特定方向开放的、具备遮阳功能的高性能窗户,因为通过普通窗户损失和获得的热量占住宅能源使用的 25% 至 30%。

第二点是气密建筑围护结构,这样可以阻止空气和热量流出或流入,进一步减少了加热和冷却的需要。

第三点是适合当地气候的绝缘水平。有些房屋甚至完全由绝缘材料建造,以尽量减少对能源供应的需求。

第四点是无热桥设计,可以消除建筑围护结构中允许热量从房屋中排出的薄弱环节。

第五点是带热回收的连续通风,能够把经过过滤的新鲜空气通过热回收通风(HRV)系统送入家中。

他们的成果是变成了 1978 年的萨斯喀彻温省保护屋,可减少 85% 的能源使用,并帮助激发了当今全球公认的被动式房屋建筑设计标准。这一概念被包括数万个住房单元在内的数千座建筑所采用,它将传统建筑技巧(例如朝向太阳的方向)与尖端的隔热和空气循环系统结合起来。

德国物理学家沃尔夫冈·费斯特( Wolfgang Feist )和瑞典结构工程师博·亚当森( Bo Adamson )从 1988 年开始标准化并分享这些高效住宅建造模式,该模式还具有健康益处。这些房屋具有密封的外部结构和更好的空气流通,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显着降低噪音。

被动式房屋先驱、美国加州湾区一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布朗温·巴里( Bronwyn Barry )表示,这是效率与应用物理学的结合。如果房屋是居住的机器,那么被动式房屋的设计原则就为更好的机器提供了蓝图。

被动式房屋设计侧重于外部或围护结构,它们需要紧密隔热,以避免热量散发或不必要的热量进入。

这意味着使用厚实的隔热材料和高质量的、通常是三层玻璃的窗户,这样可以让阳光和热量进入室内,既保暖,又能阻止热量散失。由标准窗户损失的热量(以及在温暖天气下增加的热量)占住宅能源消耗的 25% 至 30%。

特殊设计的结构还消除了热桥,消除了围护结构或隔热层中允许热量排出的地方。房屋拥有连续的隔热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悬臂、角落、老虎窗等特征。

经过鼓风机门测试测量后,这些设计要求强化了建筑物的气密性。这种测试将专门校准的风扇安装在门上,将空气吸出房屋以降低内部气压,然后技术人员会寻找房屋的孔隙和裂缝,以阻止高压空气从室外流入到屋子中。

虽然这种对高效的专注(或者说建造最好的保温瓶),可以带来卓越的性能,比如供暖和制冷需求减少高达 90%,但被动式房屋无法像传统建筑那样循环空气。所以要使用热回收通风机或能量回收通风机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以在不牺牲内部热量的情况下交换空气。

被动式房屋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应对寒冷气候的方法,但它的好处实际上更加普遍。温暖的地方只需要不同的窗户和外部材料,以及使用额外的遮阳来抵御过度的热量增加。

被动式房屋运动所覆盖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单户住宅,以及它最受欢迎的德国和北欧地区。目前,仅在美国就有超过 275 个已竣工的多户住宅项目,其中包括康奈尔大学的宿舍、纽约市的数十个经济适用房项目,以及波士顿市中心新开业的 53 层摩天大楼温思罗普中心(Winthrop Center)。

不过,尽管建筑行业教育组织 Passive House Network 发现,这些大型项目的成本具有竞争力,而且拜登政府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推出的激励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但在过去 10 年里,被动式房屋项目仍然仅占美国所有多户住宅建筑的不到 1%。

作者简介:帕特里克·西森(Patrick Sisson)是一位居住在洛杉矶的芝加哥人,主要报道技术和城市规划。
支持:Ren
运营/排版:何晨龙

01 /  科学家打造碳纳米管晶体管,兼容已有半导体制程工艺,解决碳纳米管均匀可控掺杂难题

02 /  专访科大讯飞刘聪:数十年磨一剑,大模型如“降龙十八掌”中的终极一掌

03 /  科学家证实癌症合成致死新机制,在488种肿瘤细胞系中成功验证,已成立公司研发新药

04 /  科学家开发第二代CAR-巨噬细胞,通过胞葬作用诱导杀灭实体肿瘤细胞,与化疗联用或达更佳疗效

05  /   中科大团队研发可编辑人工光合细胞,实现二氧化碳的可定制化转化,能用于航空领域的能源供给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