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Austin余桂华教授/电子科大晋兆宇/川大李盼盼 JACS:脉冲电解级联亚硝酸盐中间体实现高效的硝酸盐还原制氨
UT-Austin余桂华教授/电子科大晋兆宇/川大李盼盼 JACS:脉冲电解级联亚硝酸盐中间体实现高效的硝酸盐还原制氨
Chem-MSE
聚集海内外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新科学前沿动态,与相关机构共同合作,发布实用科研成果,结合政策、资本、商业模式、市场和需求、价值评估等诸要素,构建其科技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国家管理机构、科研工作者、企业决策层。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哈伯
-
博施法是过去一个世纪中主要的合成氨方法,但该反应消耗化石燃料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氮源,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合成氨(
NO
3
RR
)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产率,是一种合成氨替代策略,为可持续氮资源循环利用铺平了道路。但是,电催化
NO
3
RR
需经历九质子耦合八电子转移过程,导致动力学速率缓慢,过电位较大,竞争性析氢反应(
HER
)严重,导致合成氨选择性低,因此需要合理调节反应途径以提高氨的产生和抑制
HER
。先前的研究集中于金属催化剂(如铜基催化剂),但其对质子吸附能力较差,需要非常负的电势才能实现硝酸盐的加氢和脱氧,同时
HER
也会竞争活性位点,致使法拉第效率较低。在过电位较低且
HER
竞争不明显时,由于质子的表面浓度不足,
*NO
2
的脱氧通常决定整个
NO
3
RR
过程,此时中间产物亚硝酸根(
NO
2
-
)会在电解液中大量积累,高毒性的
NO
2
-
的形成降低了
NO
3
-
转化为
NH
3
的效率。由于改变了活性位点对某一物种的吸附能力通常也会影响对其他物种的吸附能力,因此同时加速连续
NO
3
RR
和
NO
2
RR
反应,抑制
HER
是非常具有挑战性。
近日, 四川大学李盼盼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晋兆宇、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T-Austin) 余桂华教授在《 J. Am. Chem. Soc 》期刊上联合发表题为“ Pulsed nitrate-to-ammonia electroreduction facilitated by tandem catalysis of nitrite intermediates ” 的研究性论文( 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3c00334 ),针对 NO 3 RR 析氢副反应和亚硝酸盐中间体导致合成氨效率低的挑战,本文报道了铜单原子凝胶材料 (Cu SAGs) ,在中性介质中催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合成氨。此外, Cu SAGs 的固有活性和选择性使 NO 2 - 转化为 NH 3 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效率高于 NO 3 - 转化为 NH 3 。因此,作者提出了脉冲电合成方法来级联 NO 2 - 中间体,通过 Cu SAGs 催化 NO 2 - 积累 - 转化,在较负的电位下显著抑制了 HER 的竞争。本研究表明,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理论研究表明, NO 2 - 中间体在较低的脉冲电位下在 Cu SAGs 的三维通道中的局部积累可能更有利于抑制 HER ,转化为氨的选择性更高。这些发现强调了 NO 3 RR 过程中不利中间产物串联催化的一种新策略,调节了反应途径。
图
1 Cu SAGs
的形貌和结构表征
通过球差电镜和
X
射线吸收光谱证明了
Cu
单原子在碳载体的分布状态和配位环境(图
1
)。
图
2
电催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合成氨的催化表现
如图
2
所示,相比于硝酸盐还原合成氨,亚硝酸盐合成氨展现出高的氨产率和选择性,及抑制析氢的能力,证明
Cu SAGs
活性位点催化
NO
2
-
到
NH
3
的转化具有特异性。
图
3 a)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b)
氢谱核磁、
c-d)
分子动力学、
e) DFT
研究
NO
2
RR
和
NO
3
RR
的催化机制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SI-SECM
)、氢谱核磁(
1
H NMR
)、分子动力学(
MD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DFT
)技术用于研究
Cu SAGs
对于
NO
2
RR
和
NO
3
RR
的催化行为(图
3
),表明
Cu
位点对于
NO
2
-
的吸附能力更强且
NO
2
-
的扩散能力更为优异,因此,
Cu SAGs
催化
NO
2
RR
的能力优于
NO
2
RR
。
图
4 a-b)
恒电位和
c-d)
脉冲电解硝酸盐还原制氨的反应路径
图
4
展示了恒电位和脉冲电解硝酸盐还原制氨的反应路径。在恒电位电解过程中,在低过电位下主要产生
NO
2
-
,
NO
2
-
生成氨和析氢反应的动力学速率低,而在高过电位下,
Cu
位点对质子的吸附能力提高,
NO
2
-
生成氨的活性提高,然而竞争性析氢反应也加剧。本文引入脉冲电解,在低过电位下富集大量的
NO
2
-
,占据活性位点,再脉冲到高过电位,转化
NO
2
-
为
NH
3
,这种富集
NO
2
-
的过程能够抑制析氢反应活性。
图
5
恒电位和脉冲电解硝酸盐还原制氨的催化活性
实验证明,脉冲电解硝酸盐还原合成氨确实提高了氨的产率和法拉第效率(图
5
),通过控制低过电位和高过电位的电解时间,能够进一步降低合成氨的能耗。此外,本文也考察了
Cu SAGs
的循环稳定,在
10
次电解过程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氨产率和法拉第效率。
图
6.
串联亚硝酸盐中间体积累
-
转化过程的模拟
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亚硝酸盐中间体在
Cu SAGs
孔道内部的积累
-
转化过程,揭示了该脉冲电解技术调控合成氨的活性和选择性的机制。
四川大学李盼盼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兼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晋兆宇研究员和
UT-Austin
余桂华教授为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李盼盼 ,四川大学双百人才,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电催化剂的跨尺度设计及在电合成氨、氧气还原、清洁燃料、柔性储能等能源与资源转换领域的应用。发表 SCI 收录期刊论文约 40 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 Nat. Catal., Chem.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Energy Environ. Sci., Adv. Mater.,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多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和期刊封面论文。目前担任 Nano Research Energy 青年编委。 研究小组主页: https://www.x-mol.com/groups/li_panpan
晋兆宇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进电化学技术”团队负责人。课题组聚焦研究表界面反应的高分辨电化学测量技术与分析方法,近年在
Nat. Catal., PNAS, Acc. Chem. Res., 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
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目前担任
Front. Catal.
副主编,
Carbon Neutrality
和
J. Anal. Test.
青年编委及客座编辑等。课题组主页:
www.jinresearchgroup.com
余桂华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士
(FMRS)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FRSC)
和皇家物理学会会士
(FInstP)
、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
)、美国化学会(
ACS
)、材料研究学会(
MRS
)、电化学学会(
ECS
)、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
TMS
)成员。余桂华教授团队的研究重点是新型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精确设计和绿色合成,尤其是对能源和环境凝胶材料的开创性研究,对其化学和物理性质的表征和探索,以及推广其在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领域展现重要的技术应用。目前已在
Science, Nature,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atalysis, 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PNAS, 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JACS, Angewandte Chemie, Advanced Materia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em, Joule, Nano Letters, ACS Nano, Nano Today, Mater. Today
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
250
余篇,论文引用
~55,000
次,
H-index 125,
是在材料科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全球
Top0.1%
高被引研究学者。现任
ACS Materials Letters
副主编,是二十余个国际著名化学和材料类科学期刊的顾问编委。
课题组主页: http://yugroup.me.utexas.edu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3c00334?ref=pdf
相关进展
UT Austin余桂华团队Angew:通过自组装模板法制备高弹性多孔水凝胶
UT-Austin余桂华教授团队AM:水凝胶中聚合物网络拓扑控制的水合作用用于太阳能驱动废水处理
UT Austin 余桂华教授团队:基于超吸湿凝胶的大气水灌溉体系用以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
UT Austin余桂华教授课题组《Chem. Rev.》:水凝胶材料在可持续能源和水资源领域的技术进展
UT Austin余桂华课题组新进展:室温全液态金属电池
UT Austin余桂华教授团队在太阳能净水材料领域最新进展:经济高效的生物质混合水凝胶蒸发器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余桂华团队提出制备石墨烯基双框架储锂负极材料新策略——双网络交联凝胶还原法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余桂华教授团队:新型水凝胶太阳能技术可大量生产饮用水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余桂华教授:新型多功能导电高分子凝胶的合成、性质及应用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余桂华教授利用导电高分子凝胶开发了新型锂离子电池粘合剂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m@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m@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
-
2023年血糖新标准公布,不是3.9-6.1,快来看看你的血糖正常吗? 2023-02-07
-
2023年各省最新电价一览!8省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2023-01-03
-
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含条文说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021-11-07
-
PPT导出高分辨率图片的四种方法 2022-09-22
-
2023年最新!国家电网27家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大盘点 2023-03-14
-
全国消防救援总队主官及简历(2023.2) 2023-02-10
-
盘点 l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现任领导班子 2023-02-28
-
我们的前辈!历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完整名单! 2022-11-18
-
关于某送变电公司“4·22”人身死亡事故的快报 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