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Nature Commun.:规模化干法制备超高载量LIB电极最新工艺

​Nature Commun.:规模化干法制备超高载量LIB电极最新工艺

时间:2023-04-14 来源: 浏览:

​Nature Commun.:规模化干法制备超高载量LIB电极最新工艺

原创 Energist 能源学人
能源学人

energist

能源学人,打造最具影响力的能源科技服务平台!

收录于合集

第一作者:Minje Ryu

通讯作者:Jong Hyeok Park

通讯单位:韩国延世大学

【研究背景】

由于人们对绿色技术的兴趣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可充电锂离子电池(LIB)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新型储能设备。尽管锂离子电池是众所周知的清洁能源存储设备,但由于在 电极制造的过程中有毒挥发性溶剂污染 ,许多研究人员和制造商目前正在努力消除这些问题。其中, 干法工艺被认为是后锂离子电池电极一种新的制造方法 ,与传统溶剂工艺相比,它在运营成本和能源效率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此外,它可以为电池小型化铺平道路,因为没有溶剂提高了活性质量负载的最大阈值,允许制造更高质量电极。

【成果简介】

鉴于此, 韩国延世大学Jong Hyeok Park 提出了一种工业上可行且可持续的干压涂覆工艺,该工艺使用 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组合作为干粉复合材料,蚀刻铝箔作为集流体 。评估了MWNT和粘结剂含量对电极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最佳组成的DPCE与传统浆料涂层电极(SCE)在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压涂覆工艺所制备的LiNi 0.7 Co 0.1 Mn 0.2 O 2 (NCM712)电极的 机械强度和性能远远超过 传统的浆料涂层电极(SCE),并具有 高负载(100 mg cm -1 , 17.6 mg cm -2 )、出色的体积比能量(360 Wh kg -1 )和体积能量密度(701 Wh L -1 。相关研究成果以“ Ultrahigh loading dry-process for solvent-free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de fabrication ”为题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核心内容】

如图1所示,本文开发了一种制造无溶剂LiNi 0.7 Co 0.1 Mn 0.2 O 2 (NCM712)电极的新方法,即干压涂覆电极(DPCE),通过简单的 一步热压预混NCM712、MWNTs和干的PVDF粉末到蚀刻的铝箔上

图1. DPCE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MWNT和PVDF复合材料对蚀刻铝箔的粘合和内聚性能

为了探究MWNT和PVDF复合粉末的干压涂覆能力,将重量比为1:1的干式MWNT-PVDF(d-MP)复合材料机械压到蚀刻铝箔上,在10 MPa的等压下25 °C冷压和180 °C热压30 s。为了进行比较,将相同重量比的干超级P-PVDF(d-SP)复合材料也在相同条件下压制,将制备的电极折叠以测试其脆性(如图2a-d)。与其他涂层相比, 干燥的MWNT-PVDF复合材料被热压到蚀刻的铝箔上具有最均匀的涂层,即使在折叠后也没有裂缝的痕迹 。此外,还进行了拉拔试验研究材料的性能。如图2e所示,使用MWNT-PVDF(d-MP)、PVDF和Super P-PVDF(d-SP)粉末制备了三种不同的干电极,比较测量它们各自的拉伸强度。结果表明 d-MP干电极的拉伸强度显著高于d-SP和PVDF干电极 ,表明 MWNT和PVDF之间存在优越的内聚力和协同相互作用 (如图2f)。

图2. 导电支架的干压涂覆性能比较。

         

DPCEs与常规SCEs的形貌分析及电化学性能比较

DPCE和SCE的电化学性能比较如图3所示, DPCE在所有电流密度下都表现出比SCE更好的倍率能力 (如图3a)。使用半电池在1 C下进行长期循环测试,质量负载量为8-9mg cm -2 (如图3b), DPCE表现出比SCE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DPCE的初始容量为170 mAh g -1 ,经过4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到67%,库仑效率稳定。而SCE的初始容量为159 mAh g -1 ,3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仅为 35%,300 次循环后库仑效率不稳定。通过循环后的电池发现DPCE保留了其原始结构,裂缝可以忽略不计,而SCE活性材料周围明显出现空隙 。循环伏安法(CV)验证DPCE优于SCE的潜在机制,最初的3圈曲线如图3c所示, DPCE具有比SCE具有更高的峰值电流和更小的峰值电压差,说明DPCE具有更快的电化学活性和更好的锂离子嵌入/脱出可逆容量 。如图3d为EIS图, DPCE在中高频区域表现出低得多的阻抗 (57 Ω vs 196 Ω),进一步通过比较两个电极的表面电阻率验证(如图3e)。如图3f为 基于GITT计算的离子扩散系数与荷电状态(SOC)和放电深度(DOD)的函数关系, DPCE表现出较高的扩散系数表明DPCE尽管厚度更大,但离子传输速度更快。此外,使用石墨负极作为对电极进行了全电池测试,结果如图3g、h所示,DPCE提供了更高的初始容量为184 mAh g -1 ,7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4%。相比之下,SCE表现出较低的初始容量为177 mAh g -1 ,7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较低,为78%。

图3. SCE和DPCE的电化学性能比较。

         

为了阐明电极的内部框架,如图4a通过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对DPCE和SCE进行了比较分析。如图4a得到的图像可以分为两部分,活性材料(NCM712,绿色)和碳相(碳,红色),DPCE在其碳结构中表现出厚而紧凑的活性材料堆积,证实了坚固的导电框架的存在。此外,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循环后的DPCE和SCE电池(如图4b),结果表明在 DPCE中沉积在锂金属负极上的过渡金属的数量少于SCE中 。与ICP-MS结果一致,如图4c为DPCE表面的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映射图像, 形成的NiF 2 + 明显较小 ,这归因于NCM712和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结果,如图4d、e为XPS图谱, 循环后的结果表明NiF 2 + 的出现要低得多

图4. 循环后DPCE与SCE的形貌和成分分析。

         

干压涂覆工艺的高质量负载能力: 干压涂覆法的一个优点是制造高质量负载电极,按增加面质量负载的顺序排列,所制备的高负载DPCE横截面SEM如图5a所示。电极的整体形貌表现出致密均匀的填料层,结构内没有可见的空隙或裂纹。如图5b所示为电压曲线, 所有电极的面容量随着面负载的质量增加而增加 。如图5c为在1C下测试了不同面质量负载的DPCE锂金属半电池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所有电极在整个测量周期中均表现出循环稳定性,证实了 厚电极结构具有优异的电荷转移动力学 。如图5d为在180°剥离测试,结果表明HL-DPCE表现出比HL-SCE更出色的粘合强度,表明 DPCE比SCE具有更好的高负载电极结构兼容性 。此外,如图5e所示 HL-DPCE表现出比HL-SCE更高的循环稳定性,容量保持率为87%,并且在80次循环后具有稳定的库仑效率 。而HL-SCE在循环过程中由于缓慢的电荷转移动力学和电极材料的溶解,50次循环后容量快速衰减。

图5. 高质量负载DPCEs纽扣电池。

         

使用DPCE与锂金属负极组装为软包电池,并评估其性能以探索HL-DPCE电池的实用性。如图6a所示为DPCE软包电池的电压曲线,初始放电容量为 187 mAh g-1,接近NCM712的理论容量(190 mAh g -1 )。如图6b为软包电池在0.5 C电流密度下进行了长期循环测试,结果显示循环性能稳定,循环85次后容量保持率为100%,表明 DPCE具有出色的倍率能力和循环性 。为了测试DPCE的高负载能力,如图6c合成了具有各种面质量负载的锂金属软包电池,循环试验显示出稳定的循环性能,强调了 DPCE在极高负载条件下的适用性 (如图6d)。DPCE软包电池具有高负载能力, 在面容量和质量负载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先前报道的无溶剂电极 (如图6e), 甚至优于使用不同方法制造的其他高负载正极 (如图6f)。

图6. 高质量负载DPCEs软包电池。

         

【结论展望】

本文采用 MWNT-PVDF 复合材料作为活性材料主体, 蚀刻铝箔 作为集流体,成功合成了一种用于制造LIB电极的 新型干法工艺 。该方法制造的 DPCE具有双连续的交织结构 能够锚定在蚀刻铝箔的亚微米孔上,并能够在其网状网络中实现活性材料的无缝压实,表现出很强的粘附性和内聚性 ,进一步揭示了DPCE的这些独特性质允许制造高负载电极。使用面质量负载为100 mg cm -2 的DPCE组装了锂金属软包电池, 其比能量和体积能量密度为 360 Wh kg -1 和 701 Wh L -1 ,确认了DPCE的实用性。此外,DPCE与其他活性材料出色的相容性,使干压涂覆工艺成为可扩展制造干式LIB电极有前途的解决方案。

【文献信息】

Minje Ryu, Young-Kuk Hong, Sang-Young Lee, Jong Hyeok Park*, Ultrahigh loading dry-process for solvent-free lithium-ion battery electrode fabrication, 2023, 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009-7

向中华等Next Materials:  范德华力调控助力制备溶液加工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

2023-04-12

香港城大支春义:环丁砜/水电解液实现安时级锌金属软包电池

2023-04-12

功能化MOF纳米限域Cl2用于Li-Cl2二次电池

2023-04-12

五元环变六元,离子配位结构带来界面稳定性大变化

2023-04-12

张皝副教授&Stefano Passerini教授:竞争性溶剂化诱导界面中间相助力高度可逆锌负极

2023-04-12

Edman Tsang & 麦立强Next Materials: 一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合材、结构和电催化应用

2023-04-1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ES:Li+交换电流密度和CE关系如何?最佳SEI该如何设计?

2023-04-11

国科大张辽云教授课题组Adv. Sci. 综述:拓扑结构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2023-04-11

曲阜师范大学应安国&刘玉静EnSM: C-P/C=O键在超微孔碳中的辅助去溶剂化作用提高锌离子储存能力

2023-04-11

基于Al-MnO2的2.6 V高比能柔性超级电容器

2023-04-11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