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铁性: 让矛盾来得更猛烈一点吧!
变铁性: 让矛盾来得更猛烈一点吧!
keyanrenwoxing
聚焦于最新物理/材料/化学等领域的科技论文解读、DFT计算方法和科研趣事等。(投稿邮箱:,欢迎投稿!)
以下文章来源于量子材料QuantumMaterials ,作者董帅、王子文
本公众号致力于推广量子材料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发表相关信息及文章,促进学术交流与进步。为学者和读者服务是我们的唯一目标。
正式开始本文主题内容之前,笔者特别强调,本文所涉及的变铁性 alterferroicity 一词,其词根 alter 来源于 alternative ,意指“非此即彼”。这与近年来出现的另外一个物理新概念 altermagnetism 中的 alter 意思不同。后者来源于 alternate ,意味着“交错”。总之, alterferroicity 和 altermagnetism 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感谢读者关注!
哲学家说矛盾无处不在,矛盾还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物理学,作为自然哲学的基础,也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矛盾的故事。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就是矛盾最好的诠释:精确的速度和位置永远不能同时获得。具体到笔者所从事的凝聚态物理,同样存在很多矛盾。超导和磁性就是这样的例子:相爱相杀!
除了超导,固体中磁性与电极性也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从麦克斯韦老先生写下四大方程的时候,人们就意识到磁和电密不可分、互为镜像 ( 除了磁单极子这块好像有一点点“乌云” ) 。但是,在固体中,静态的磁性与电极性 ( 俗称铁电性 ) 一直以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完全是两个研究主题。相关研究者,也构成磁学圈和铁电圈两个群体,各自独立可也私交甚好,学术上却各领风骚。但即使如此,铁电和铁磁在唯象上又表现得极为相似。大部分情况下,磁性物理的概念、效应,都可以在铁电物理中找到对应,如下图所示。当然,近年来的磁学研究有点一马当先之势,超过铁电物理一个身位不止。
图 1. 磁电对偶关系,显示在高端处铁电物理有所缺失。
不过,科学研究其实更像是一部悬疑片,总是反转又反转。 1994 年 Hans Schmid 老先生定义了多铁性 (multiferroicity) ,意味着单相材料可以同时具有铁电性与磁性。从此,这两个矛盾的物理属性,竟然可以手牵手走到一起,生下了一个叫“磁电耦合”的 baby 。而这个磁电耦合 baby ,在应用上很有盼头。 2003 年 BiFeO 3 薄膜及 TbMnO 3 单晶 ( 一篇 Science 加一篇 Nature) ,给多铁性和多铁材料的精彩故事开了一个好头。 2007 年, Science 编辑部还将多铁材料列为未来的十大看点之一。
当然,故事反转得很快。 2008 年铁基超导的横空出世以及拓扑绝缘体的异军突起,再加上多铁材料研究本身遇到瓶颈,多铁性和磁电耦合研究变得举步维艰起来。当然,蹭一点二维的热度,多铁性还在继续发出微弱光芒,但与铁基超导和拓扑量子物理比起来,的确有点黯然失色。
历经二十余年深入研究,现在再去审视多铁性,不难发现多铁体系中磁性与电极性很少出现琴瑟和鸣的状态。它们多数情况下无法平等对视,属于强扭的瓜。要么铁电性主导了其物理性能,磁性只能作为一个跟班。要么磁性主讲了大部分物理的故事,铁电性只是磁性的附庸。这样一主一次的非对称关系,是一种磁电本质矛盾的必然体现。要想获得磁性与铁电性均优秀、且相互之间还能配合默契的多铁材料,似乎难上加难。悲观点,就是 impossible 了。
那难道磁电耦合这个故事要烂尾了?笔者在多铁性与磁电物理领域挣扎了十余年,没赶上多少红利,苦涩倒是体验了不少。因此,茶余饭后不得不反省其兴衰史,天天做梦能不能“弯道超车”。
既然固体中磁与电总是难以和平共处,即使在多铁材料中勉强手牵手,也非要争个东风压倒西风不可,那能否能反其道而行,就让它们之间的矛盾来得更猛烈一点呢?
基于这一“看热闹”的想法,笔者提出了变铁性 (alterferroicity) 这个复合铁性的新分支,作为多铁性 (multiferroicity) 的姊妹分支。两者最关键的区别是:多铁是磁加电;变铁是磁或电。既然磁与电两者无法相处,那就不必追求手牵手以生长强扭的瓜,而是利用其背对背的天然爱好,同样可以实现磁电交叉调控的功能。通过在“有磁性、无极性”和“有极性、无磁性”这两态之间的切换,有望实现通过电场来“开 / 关”磁性,或者通过磁场来“开 / 关”电极性的目标。
这一转变过程,因为磁性与电极性可以相互变换,因而称为“变铁性”。
那如何才能获得变铁性材料呢?从微观上讲,变铁性的出现,来源于体系中同时存在着多种不稳定性。比如,布里渊区中心 Γ 点处的极性软模冻结,可以导致极性序 ( 具体指电极性 ) 。而电子结构不稳定性 ( 斯托纳判据 Stoner criterion) ,则可能使得体系产生磁性。当体系由高对称相往低对称相转变时,何种不稳定性的消除将决定体系表现出哪种铁性。因此,对应于体系中各种不稳定性的消除,变铁性材料将会具有着“翘翘板”式的磁电耦合,如图 2 所示。
图 2. 变铁性的源头:不稳定性之间的竞争。左:电子不稳定性;右:声子不稳定性。 m 代表磁性, P 代表极性。体系表现出占据上风的“翘翘板”端性质。
那么什么材料可能实现变铁性呢?首先,体系的高对称母相当中必须存在多种“不稳定性”的可能,以此形成两相甚至多相的竞争。其次,这个材料应处在磁性相和铁电相的相边界处,便于外场调节。
根据以上设计原则,笔者在二维过渡金属三硫族化合物中预测了可能存在的变铁性。我们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单层 TiGeTe 3 (TGT) 的母相同时存在着声子不稳定性 ( 布里渊区 Γ 处存在虚频 ) 和电子不稳定性 ( 费米能级处态密度存在着峰值 ) 。经过结构的演变,单层 TGT 可以分别出现“极性无磁性”和“磁性无极性”两个稳定的相,分别对应着声子和电子不稳定性的消除,如图 3 所示。
既然 TGT 中“磁性非极性”相和“极性非磁性”相均为稳定的相,那就有可能通过外场操控,比如电场操控,来调节两相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使用电场来开 / 关磁性的目标。此外,同族元素 Sn 在 Ge 位的掺杂,能够有效降低极性相与磁性相的能量差,使得铁电态与磁性态两者在实验上几乎等同几率出现。结合掺杂所带来的淬火无序效应 (quench disorder) ,体系在无外场下将表现出多相行为,如图 4( 左 ) 所示。在电场驱动下,体系中极性与磁性的变化情况,如图 4( 右 ) 所示。典型的电滞回线,将是具有“阶梯”形状的回线。
图 4. 基于随机场赝偶极子模型模拟的多相示意图 ( 左 ) :磁性与极性相出现相分离;变铁体在电场驱动下磁电回线特征 ( 右 ) :稳定的磁性相促使回线中出现“阶梯”特征。
总体而言,我们提出了一种复合铁性新分支 —— 变铁性 。不同于多铁性 ( 极性与磁性共存于同一相 ) ,变铁性材料中极性和磁性分别处于同种材料的不同相中。因此,磁性和极性的不兼容在变铁性当中得到有效解除。并且,如果能充分利用在多铁中不具备的“翘翘板”式磁电耦合,物理人有望实现电场“开 / 关”磁性的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前单层 TGT 这一材料还未能在实验上成功合成,但“变铁性”这一观点或许对磁电方向有一定启发意义。我们期待“变铁性”的实验验证。
最后提及:本文描述可能有不周之处,敬请读者谅解。这一工作,发表在最近的 《 PNAS 》 上。若诸位感兴趣,欢迎点击文尾之“ 阅读全文 ”御览详细内容: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5197120
(3) 封面作图显示了变铁性的一种形象,即电极性和磁性之间的此起彼伏与你来我往。
-
2023年血糖新标准公布,不是3.9-6.1,快来看看你的血糖正常吗? 2023-02-07
-
2023年各省最新电价一览!8省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2023-01-03
-
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含条文说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021-11-07
-
PPT导出高分辨率图片的四种方法 2022-09-22
-
2023年最新!国家电网27家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大盘点 2023-03-14
-
全国消防救援总队主官及简历(2023.2) 2023-02-10
-
盘点 l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现任领导班子 2023-02-28
-
我们的前辈!历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完整名单! 2022-11-18
-
关于某送变电公司“4·22”人身死亡事故的快报 2022-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