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 | Chem & Bio Engineering 首批ASAP文章上线!
速览 | Chem & Bio Engineering 首批ASAP文章上线!
X-molNews
“X-MOL资讯”关注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坚持“原创、专业、深度、生动”。公众号菜单还提供“期刊浏览”等强大功能,覆盖各领域上万种期刊的最新论文,支持个性化浏览。
以下文章来源于ACS美国化学会 ,作者ACS Publications
ACS作为权威科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全球化学企业、化学家、化学工程师和相关人员的职业家园。
Chem & Bio Engineering 自开放投稿以来,收到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学者们的踊跃投稿。经过严格的、公平的、高效的同行评审,第一批ASAP文章已正式上线。后续的文章也会很快与读者见面,欢迎大家关注和阅读。
首批上线的ASAP文章共有8篇,作者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陈经广团队、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Rajamani Krishna团队、香港中文大学宋春山团队、葡萄牙阿威罗大学Mara G. Freire团队、浙江大学谢涛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罗正鸿团队、浙江大学叶丽丹团队、以及太原理工大学杨江峰团队。
ARTICLE
Controlling Product Distribution of Polyethylene Hydrogenolysis Using Bimetallic RuM3 (M = Fe, Co, Ni) Catalysts
塑料加氢裂解由于其反应条件温和,是一种备受关注的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方法。但由于反应过程会产生甲烷副产物,氢解产物的组成分布往往难以控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陈经广团队报道了双金属 RuM₃/CeO₂(M = Fe、Co、Ni)催化剂,可以使低密度聚乙烯氢解的产物含有更多的长链烷烃。这项工作揭示了双金属合金可以调控催化剂-碳氢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从而控制聚合物氢解的产物分布。
Yong Yuan, Zhenhua Xie*, Kevin K. Turaczy, Sooyeon Hwang, Jiahua Zhou, Jingguang G. Chen*
ARTICLE
Grayscale Color 3D/4D Printing via Orthogonal Photochemistry
着色对于增强视觉美感和促进信息传递至关重要。如何高效地制造三维彩色物品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浙江大学谢涛和吴晶军团队报道了一种高效而且简单的三维彩色打印方法。作者设计的体系里包含了自由基光引发剂,光致酸产生剂和酸敏染料。其中,自由基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打印。3D 打印后,紫外线激活光致酸产生剂,与酸敏染料进一步反应着色。这种正交光化学反应可实现 3D 打印和着色的独立调控,从而生产出几何形状复杂、表面颜色图案可设计的三维物体。
Yahui Lu, Chenkai Zhang, Tao Xie*, Jingjun Wu*
ARTICLE
Enhanced Antimalarial Activity of Extracts of Artemisia annua L. Achieved with Aqueous Solutions of Salicylate Salts and Ionic Liquids
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从黄花蒿中提取。从植物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在保持甚至提高其生物活性的同时发展绿色环保的萃取剂。葡萄牙阿威罗大学Mara G. Freire团队报道了以水杨酸盐水溶液和离子液体为萃取剂,得到的萃取物在抗疟效果方面优于合成的或使用传统有机溶剂提取的青蒿素。作者发现萃取物中除了青蒿素还有艾黄素,猫眼草酚D, 青蒿素B, 青蒿素J 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青蒿素协同作用,增强了萃取物的抗疟活性。这项研究结果为开发更加环保的植物提取抗疟药物提供了新的方向。
Ana M. Ferreira, Isabela Sales, Sónia A. O. Santos, Tiago Santos, Fátima Nogueira, Silvana Mattedi, Simão P. Pinho, João A. P. Coutinho and Mara G. Freire*
REVIEW
Review on Blood Flow Dynamics in Lab-on-a-Chip Systems: An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 LOC)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在不同的传输机制下可产生不一样的传输现象。上海交通大学罗正鸿团队发表综述文章,通过考察血液或者血细胞的粘弹性来研究LOC系统中的血流量模式,特别讨论了电渗粘弹流引起的扰动,作者认为其在增强LOC设备处理血液时的混合和分离能力方面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综述还指出了在LOC系统下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方面的挑战,并总结了在研究电动力学现象时对ζ电位条件的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假设,从多个学科视角全面总结了有关由毛细和电渗力驱动的微流体系统中血流动力学。
注:罗正鸿教授课题组聚焦化工多相流模拟,近期扩充到生命健康体系的多相流研究。
Bin-Jie Lai, Li-Tao Zhu, Zhe Chen*, Bo Ouyang*, Zheng-Hong Luo*
ARTICLE
Fundamental Insights into Intracrystalline Diffusional Influences on Mixture Separations in Fixed Bed Adsorbers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Rajamani Krishna研究了微孔晶态吸附剂(如MOFs和沸石)填充的固定床装置中晶内扩散对混合物分离的影响。由于扩散过程中的热力学耦合效应在传统模型中被忽略,实验中观察到的高挥发性客体的过载现象难以被准确模拟。利用了考虑热力学效应的Maxwell-Stefan扩散公式,在对瞬态突破实验进行模拟时,作者发现其模拟结果与实验数值定量吻合。这个定量模型对实验室小量装置的工业化放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Rajamani Krishna*
ARTICLE
Computational Insight into Methane–Methanol Coupling and Aromatization over Metal-Modified ZSM-5: From Mechanism to Catalyst Screening
钼改性的 ZSM-5 沸石(Mo/ZSM-5)作为甲烷脱氢芳烃化的一种催化剂,应用前景广阔。在金属修饰的 ZSM-5 上引入甲醇来与甲烷偶联,可促进甲烷脱氢芳烃化。但是反应机理、动力学和选择性的控制因素仍有待明确。香港中文大学宋春山和大连理工大学郭新闻团队报道了,采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来研究甲烷-甲醇在Mo/ZSM-5上的偶联和芳香化反应的机理。作者进一步发现,在Mo/ZSM-5 中引入第二种金属成分(如 Co、Ni 或 Nb)可以促进C-C偶联,进一步提高Mo/ZSM-5的催化性能。
Mengnan Sun, Xiaowa Nie*, Xinwei Zhang, Sirui Liu, Chunshan Song*, and Xinwen Guo*
REVIEW
Efforts toward Ambergris Biosynthesis
龙涎香是抹香鲸的肠道分泌物,是一种非常珍贵且稀有的动物香料。许多国家已经禁止商业捕鲸,因此天然龙涎香的来源越来越稀少。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主要通过化学法合成来获得龙涎香的有效成分龙涎香醇和降龙涎醚。近年来,生物合成作为一种绿色和可持续的生产途径,也被用来探索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浙江大学叶丽丹课题组发表综述文章,回顾了生物合成龙涎香醇和降龙涎醚的相关研究,并讨论了该研究方向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Ni He, Hongwei Yu, Lidan Ye*
ARTICLE
Construction of a Ti-based Bimetall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 Using a One Pot Method for Efficient C₂H₂/C₂H₄ and C₂H₂/CO₂ Separation
钛基金属有机框架(Ti-MOF)由于其低毒性和钛的高丰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钛元素的高反应性,Ti-MOFs的构建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太原理工大学杨江峰团队成功利用一锅法将Ti引入Ni-MOF-74中,在Ti含量高达44%时仍保持良好的样品均一性。作者发现,Ti的引入提高了MOF-74对 C₂H₂/C₂H₄和 C₂H₂/CO₂ (50/50,v/v) 混合气体的吸附选择性,表明了钛基双金属策略在开发具有分离轻质烃性能的 MOFs 有巨大潜力。
Suhui Liu, Xiaomin Li, Xiaoqing Wang*, Ye Li, Feifei Zhang*, Libo Li, Jinping Li, Jiangfeng Yang*
期刊编辑及编委团队
Chem & Bio Engineering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任其龙教授担任创刊主编,浙江大学申有青教授担任创刊执行主编,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Peter Englezos教授担任创刊副主编。编委团队包括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36位顶尖学者。
任其龙 院士
浙江大学
Chem & Bio Engineering 主编
申有青 教授
浙江大学
Chem & Bio Engineering 执行主编
Peter Englezos 教授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Chem & Bio Engineering 副主编
关于
Chem & Bio Engineering
Chem & Bio Engineering 旨在发表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领域的前沿科学。该期刊聚焦于催化、分离工程、生物医学、先进材料,合成生物学、智能制造,环境管理等重要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为发展高效可持续的工程方案提供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期刊涵盖多种类型文章,包括Research Article,Letter,Review,Perspective,Viewpoint,Commentary 和Editorial。
首年接受发表的文章免收文章出版费(APC)
Copyright ©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2023年血糖新标准公布,不是3.9-6.1,快来看看你的血糖正常吗? 2023-02-07
-
2023年各省最新电价一览!8省中午执行谷段电价! 2023-01-03
-
GB 55009-2021《燃气工程项目规范》(含条文说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2021-11-07
-
PPT导出高分辨率图片的四种方法 2022-09-22
-
2023年最新!国家电网27家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大盘点 2023-03-14
-
全国消防救援总队主官及简历(2023.2) 2023-02-10
-
盘点 l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现任领导班子 2023-02-28
-
我们的前辈!历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完整名单! 2022-11-18
-
关于某送变电公司“4·22”人身死亡事故的快报 2022-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