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华人产业生态学会2022年度奖项评选结果公告

华人产业生态学会2022年度奖项评选结果公告

时间:2023-10-24 来源: 浏览:

华人产业生态学会2022年度奖项评选结果公告

CSIE 环境人Environmentor
环境人Environmentor

Environmentor2017

分享环境领域内学术进展、热点资讯、招聘信息

收录于合集

华人产业生态学会2022年度奖项评选与提名通知发出以来,理事会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多份提名,感谢各位同仁的关注与支持!理事会按照评选规则合议确定评奖委员会专家名单,充分考虑性别、专业和学校的代表性,在每个奖项的评委名单中均对师生关系、提名人、被提名人等进行回避。经评奖委员会专家独立投票,评选产生获奖人和获奖论文如下:

学术创新奖(1人)

获奖人: 刘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碳中和研究院教授
获奖理由: 刘刚教授是产业生态学领域新生代的杰出代表,荣获ISIE颁发的Robert A. Laudise科学家奖(2017)和ES&T颁发的James J. Morgan青年科学家奖(2021)。其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拓展和创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在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应用,包括稀缺资源安全、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城市建成环境绿色低碳发展等。刘教授在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Food、Nature Energy等综合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ES&T发表论文近30篇,同时还受邀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咨询专家。难能可贵的是,刘教授在百忙当中还积极投身学科建设,先后担任国际产业生态学会理事、提名委员会委员、奖励委员会委员、发展委员会委员、社会经济代谢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是华人产业生态学会的创会理事和离任主席等。

学术新人奖(2人)

获奖人: 获奖人:郭扬,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施密特科学研究员
获奖理由: 郭扬致力于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和基础设施共生研究,是产业生态学领域近年来快速成长的一位很有潜力的青年才俊,他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如下:(1)工业园区减污降碳研究:开发了中国工业园区数据库,运用能源系统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等建立了园区基础设施Vintage-Stock模型,揭示了园区清洁能源转型的降碳节水、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改善、技术成本和社会收益,支撑了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园区双碳工作及相关标准制定,应用于北京、上虞、嘉兴等10 多家园区生态化转型;(2)基础设施共生研究:以中国燃煤发电与污水处理两类设施为例,运用优化算法、技术经济分析、生命周期评价等建立了设施共生匹配模型,揭示了污泥掺烧和再生水回用的厂级共生方案及其降碳节水潜力和经济效益,指出基础设施共生是实现可持续基础设施系统的重要途径。共生匹配模型可拓展至其他工业部门,应用于北京经开区能-水基础设施耦合的政策实践。
获奖人: 陈斌,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获奖理由: 陈斌博士于20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产业生态领域的一名优秀青年学者。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工程、可持续生物基经济、气候-环境复杂风险模拟与调控、碳中和标准体系等。迄今为主,被提名人以第一/通讯(含共同)在One Earth、ES&T、GEC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入选Nature的Research Highlights,被《中国科学报》、《科学网》、Scientific American、Le Devoir等多家国内外科技与新闻媒体报道或转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面上项目,获得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人才项目,以项目骨干身份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SFC-UNEP国际合作项目及多项企业委托课题等。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一等奖、钱易环境奖等。以主要起草人身份参与制定碳中和领域团体标准三项,参与撰写的资政报告被中办全文采纳。

优秀论文奖(3项)

获奖论文1: 魏文栋等,上海交通大学

Wei, W., Li, J., * Chen, B., Wang, M., Zhang, P., Guan, D., * Meng, J., Qian, H., Cheng, Y., Kang, C., Feng, K., Yang, Q., Zhang, N., * Liang, X., Xue, J., 2021. Embodie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building China’s large-scale power transmission infrastructure. Nat. Sustain. 4, 739–747. * 为通讯作者,下同)

获奖理由: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网基础设施,2017年中国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达到68.7万公里,约为欧洲的两倍。中国电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温室气体密集的钢铁、水泥及各种电气设备等。然而,由此引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规模、主要影响因素、时间演变趋势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191个典型输变电工程的详细投入清单,基于过程分析与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的混合方法,全面核算了1990-2017年中国电网基础设施隐含温室气体排放,并分析了能效水平、能源结构、地形、铭牌容量等因素对排放的影响。预计未来中国将继续投资新的电网基础设施项目,本文可以为中国电网基础设施的低碳建设、低碳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服务于碳中和目标。
获奖论文2: 杨雪莼等,北京工业大学

Yang, X. , Zhong, Q., Liang, S. * , Li, Y., Wang, Y., Zhu, X., Liu, Y., 2022. Global Supply Chain Drivers of Agricultural Antibiotic Emissions in China. Environ. Sci. Technol. 56, 5860–5873.

获奖理由: 抗生素是目前最具危害的新型污染物之一,导致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与消费国,中国面临严峻的抗生素污染风险。农业系统是抗生素排放的重要源头,亦是抗生素减排的主战场。现有研究多关注农业抗生素在局部地区的末端排放与调控,对系统层面的排放驱动机制解析存在空白。该论文通过构建宏观尺度农业抗生素排放核算框架,刻画了全国农业抗生素排放的地区差异;从省际与全球两个层面解析我国农业抗生素排放的人类活动驱动机制,识别了农业抗生素排放的关键驱动热点与驱动路径,并在系统层面提出减排建议。该论文的研究工作扎实、视角新颖,为农业抗生素排放的治理方向提供了新的补充。
获奖论文3: 单钰理等,伯明翰大学

Li, Y., Zhong, H., Shan, Y., * Hang, Y., Wang, D., Zhou, Y., Hubacek, K., * 2023. Changes in global food consumption increase GHG emissions despite efficiency gains along global supply chains. Nat. Food 4, 483–495.

获奖理由: 食品供应链涉及土地利用、农业生产、运输、加工、包装等多个环节,食品消费引发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从从食品生产到消费全供应环节的核算与减排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实物量贸易模型,核算了长时间序列上全球食品消费导致的供应链排放,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深入解析最终消费者对不同过程和产品排放的贡献。本研究从消费视角追踪全球食品供应链排放,对传统的生产视角的食品排放核算研究提供了有效补充,通过捕捉食品贸易相关的碳泄露,促进实现消费视角的责任分配及减排。研究范围涵盖土地利用及变化、农业生产及其他农场外加工供应等生命周期多个环节,研究结果有助于识别提高食品行业环境和气候效益的关键环节,为推动整个食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本研究追踪了全球食品生产和贸易的实物量转移过程,是物质流分析、贸易分析和工业管理整合的一个杰出案例,充分展现了产业生态学多学科方法相互交叉的特点。
华人产业生态学会理事会向所有获奖人和被提名人表示衷心祝贺,希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与全体同仁一道为推动产业生态学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华人产业生态学会理事会
2023年10月16日

来源: 产业生态。 投稿、合作 、转载、进群,请添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环境人Environmentor是环境领 最大的学术公号 ,拥有 15W+活跃读者 。由于微 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环境人Environmentor加为 星标 ,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 “赏” ,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每日的推文! 环境人Environmentor现有综合群、 期刊投稿群、基金申请群、留学申请群、各研究领域群等共20余个,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Environmentor2020,我们会尽快拉您进入对应的群。

往期推荐

论文推介

ES&T主编/副主编:我的论文为啥未送审就被拒稿?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Angew: 限域强化利用自由基主导的快速类芬顿反应
耶鲁大学Menachem Elimelech团队和哈工大马军团队Nat. Commun.:Janus电催化膜高选择性合成ROS
清华大学曲久辉院士团队ES&T:绿色芬顿——原子氢介导的双氧水电还原活化过程
同济大学赵红颖、赵国华团队ES&T: 电芬顿阴极氧化-还原协同深度处理含卤污染物
丹麦科大张翼峰 团队ES&T: 导电型的厌氧颗粒污泥应用于污水处理及产电的研究
香港科大劳敏慈团队ES&T: 如何实现水体中磷酸盐选择性吸附去除?
美国范德堡大学林士弘教授ES&T展望:脱盐过程能效的直观理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文湘华团队WR: 污水可生物降解性决定了 污水厂微生物的构建机制
卡内基梅隆大学Lowry教授团队AM:硫含量和形态调控硫化纳米零价铁的疏水性、电子传递、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学术招聘
美国范德堡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项目招生 (博士硕士)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门玉洁课题组招收博士生(或博士后)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Dr. Sam H. Y. HSU课题组招聘博士
美国圣母大学环境分子与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拟招收2名全奖博士生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瑞士Eawag联合招聘全奖博士生(环境方向)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华章教授团队招聘博士
学术资讯
耶鲁大学Julie B. Zimmerman教授出任ES&T主编
贝勒大学Bryan W. Brooks教授出任ES&T Letters主编
韩国科学院院士Wonyong Choi将出任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主编
CEJ Advances创刊 | 潘丙才教授任主编,四位华人学者任副主编
ACS对话 | ACS ES&T Engineering创刊副主编马军院士
专访: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 主编团队

扫描二维码,快速入群~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