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脏腑气化相通 试论脏腑气化相通

试论脏腑气化相通

  • 期刊名字: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李建国,刘桂花
  • 作者单位:东营市人民医院
  • 更新时间:2020-03-2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第4卷第3期辽宁中医学院学报Vol.4 No.32002年9月JOURNAL OF LIAONIGN COLLEGE OF TCMSep..2002试论脏腑气化相通李建国,刘桂花(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东营257091)摘要:以脏腑经络为中心,从生理到病理,从理论到实践,阐述肺与膀胱气化相通,牌与小肠气化相通,心与胆气化和通,肾与三焦气化相通,心包与胃气化相通,肺与大肠气化相通。指出脏腑气化相通与表里相合相辅相成;气化相通不但表现在脏与腑之间,脏与脏腑与腑之间也存在着气化相通;气化相通;是人体脏腑功能内在联系的重要方面;气化相通,在协调生理功能与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祖国医学之精华。关键词:脏腑;气化相通中图分类号:R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0 - 1719(2002)03 - 0186 - 02入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脏腑虽然各有不同的“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生理功能,但它们都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脏与腑之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这是由于肺气虚,不间,一方面通过经络的联系,表里相合;另一方面又依靠能制约膀胱,而出现遗尿.小便频数的症状。所以.临经络的生理活动,气化相通。这二种关系,相辅相成把床上遇到有些遗尿、尿失禁的病人,用补肺气的方法,脏与腑联系得十分紧密,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有一定的效果。这充分说明肺与膀胱气化相通,生理念"。有了这种相辅相联成的关系,才有气血的通达运病理.上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密切的。行、脏腑的功能活动、机体的协调统一.才有机体的生命1.2 脾与小肠气化相通 太阴与太阳的关系。还表现活动(2]。若这种关系终止,则神机化灭,生命终结。在脾与小肠。脾属足太阴经脉,小肠属手太阳经脉。1从太阴与太阳谈脏腑气化相通脾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小肠虽然“络心",与心相表太阴为三阴之首,属肺与脾,与阳明经脉相连,表里里.但小肠是“受盛之官",它能变化饮食物,分别清浊,相合。脾气上升,散精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太.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辨证论治阴有权,水精四布,卫外固密。太阴失职,则津液不输,多与脾有关。<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牌、胃、大肠、卫外不固。太阳为巨阳,属膀胱与小肠,与少阴经脉相小肠"为“仓家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连,表里相合。太阳统一身之营卫.行气于体表,营卫调而入出者也。”张景岳也言"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和,外邪不易入侵。太阳与太阴都是对外发挥作用,二谷,而分别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者主表,主开,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生理和病理关系。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化物由此出焉。”1.1肺与膀胱气化相通肺属 手太阴经脉、膀胱属足说明脾与小肠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消化吸收的功能。太阳经脉。肺主一身之气间,卫气行于脉外,由肺散布脾与小肠气化相通,脾的运化和小肠的分清别浊,在整于全身。太阳膀胱经气,统- -身营卫,行于体表.所以.个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是密切不可分的。膀胱经气能助肺通行卫气于体表。膀胱为州都之官,2从少阴和少阳谈脏腑气化相通贮藏津液,气化则能出,与肺的生理功能分不开。肺气少阴为阴之始,属心与肾,心藏神.肾藏精,具水火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津液才能下输膀胱。肺气不宜,二气。心肾相交.水火互济,人乃安和。少阳为阳之水道不能通调,津液不能下输膀胱,则可出现尿少、尿始,属胆与三焦,相火系于胆,游行于三焦,具有温煦长闭的症状,所以有“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由此可见,养作用.犹如春升之气,生气勃物。少阴为生命之枢,肺与膀胱在布卫输津、宣气行水、抵御外邪等生理作用察赋于先天,是全身阴精的根本,生命活动的源泉,未方面.是紧密联系,互相配合的。表现出来时,处于静止状态。即是少阴:表现出来.处于膀胱与肺在病理上的联系,早在内经中.已有记活动状态,即是少阳。少阳即少火,少火生气,真气充载。<灵枢.经脉>在讲到手太阴肺经的病变时日:“气足.先天之气得以生生不息。少阳主动,枢机转动,能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生化长养,含纳收藏,少阴不断得到精津气血的充养。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这里所说的“肩少阳开合得宜,升降自如,气血得以通畅.少阴水火能背”部为膀胱经所过,“小便数而欠"、“溺色变",都是膀够相交,使脏腑安和,人体健康。少阳的功能来源于少胱的病证,可见肺经有病亦可影响到膀胱经。《伤寒阴,又不断化生精津气血以充养少阴,先天生后天后论>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的鼻鸣,太阳伤寒麻黄汤证的天养先天;少阴为本,少阳为始;少阴为体,少阳为用,喘,都是由寒邪侵犯太阳之表,而引起的肺气不利所出阴阳互根,真气相通。现肺的见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记载:2.1心与胆气化相通心属手少阴经脉, 胆属足少阳收稿日期:2002 -04-09作者简介:李建国(19S7- ),男山东利津人,主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与研究。3期李建国等:试论脏腑气化相通经脉。心主血脉,藏神.为五脏六腑之主,胆位于胁下,于气机调畅而言,还涉及到精神活动、物质代谢、神经寄附于肝,禀春升之气,有相火依附。心与胆,君火与内分泌活动、血液运行、妇女月事等一系列活动。 故傅相火,相互配合.温养脏腑,推动人体功能活动。《内宗翰认为,肝之疏泄寓有运化气血之能[5)。大肠主传经>日:"心为君主”.统领五脏六腑,而十一脏又都取决导糟粕,但必须有肝气的疏泄,腑气才能通顺。而肝气于胆。“胆主决断”和“心主神明"在调节人体精神活:的疏泄,又有赖于大肠腑气的通顺,二者互相为用。如动、脏腑功能、抵御外邪、保护健康等生理活动方面,是一方有病就会影响另-方,从而打乱这种协调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胆为清净之府,内藏精汁,而主疏泄。胆通于胃,如<灵枢.经脉>说肝所生病可表现出“飧泄、遗尿、闭隆”等,说明二便的通顺与肝是有关的;大肠所生病可胃脉络心,胃得少阳之枢,能纳谷和降,化生气血以奉出现目黄、口千,这又是大肠的病影响到肝所致。在临养心主。胆有病,枢机失运,可使胃气不和,心脉失养。床常见到,肝气郁结引起的便秘,称为气秘,用理气导近年来,温胆汤治疗心脏病,效果非常满意。因胆气温滞的方法治疗。肝火旺的病人除见头痛、面红、目赤和,性喜条达,用化痰和胃,升清降浊之品使胆气通畅外,常见到大便干结,可用清肝泻火的方法治疗,都敢条达,恢复其少阳温和之性,使枢机运转,胃气来复,奉良好效果。这些说明肝与大肠气化相通.在生理、病理养于心火而收效。方面关系密切。2.2 肾与三焦气化相通 少阴与少阳的关系,还表现4气化相通 与表里相合相辅相成在肾与三焦。肾属足少阴经脉,三焦属手少阳经脉,三笔者在认识脏与腑生理、病理的关系时,把表里相焦主决渎而通行水道,肾为人体阴阳的根本。三焦决合与气化相通两种关系结合起来,更加全面些。如在读,必须依靠肾阳的蒸腾,肾阳蒸腾上行又必须取道于表里关系中,心与小肠、肺与大肠、心包与三焦的关系;三焦。肾为先天,少阳之根源出于肾,故<内经>曰:“少少,而在气化相通的关系中,心与胆、脾与小肠、肺与膀阳属肾”。三焦为中渎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以水胱、肝与大肠、心包(心)与胃、三焦与肾的联系就比较脏而统率两个水府,所以《内经》又日:“肾将两脏"。说密切;在气化相通的关系中,脾与膀胱、肾与胆的关系明肾与膀胱是表面相合,肾与三焦气功化相通,关系都很少,而在表里相合的关系中,脾与胃、肾与膀胱、肝与很密切,所以<灵枢.本藏)日:“肾合三焦膀胱”。<素问胆的联系就比较密切。所以,表里相合与气化相通这●咳论篇>曰:"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久咳不已,则三两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把脏与腑在生理和病理上的焦受之”。这又是从病理上来说明肾与三焦之间的联关系联系得更为紧密。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慢性肾炎,常由于肾虚,三焦气本文者重介绍脏与腑气化相通的关系。脏与脏、化失常,津液不能正常地蒸化、输布、排泄,发为水肿。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按五行生克规律发生联系,但多采用温肾化气行水而治愈。所以说肾与三焦在生不等于说它们之间就没有气化相通的关系。如肺与脾理、病理上是紧密联系的。的关系:肺主气,脾能散精于肺,有益气作用;脾主升,3从厥阴与阳明谈脏腑气化相通肺主降,脾主运化津液,肺主通调水道。病理上“脾为跃阴是两阴交尽,为一阴,属心包与肝,与少阳经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等。膀胱与小肠:膀胱为津脉相连,表里相合。阳明是阳气最旺盛的一经,为两阳液之府,小肠接受胃中水谷.分别清浊把水液下渗膀合明,属胃与大肠,与太阴经脉相连.表里相合。厥阴胱而成尿液,所以说“小肠主液"。心与肾:<灵枢.经与阳明,都是主内主合,气化相通,在生理和病理上都脉>载.肾的支脉,“从肺出络心”。心气下通于肾,而肾有密切的关系。3.1 心包与胃气化相通 心包属手厥阴经脉,胃属足气则上承于心。三焦与胆:三焦是营卫气机运行的道阳明经脉。心包与胃都在内发挥作用,都是主里、主路,与胆相连,所以,相火寄于胆,游行于三焦。心包与合。心包为心之外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包代心行肝:也就是肝与心的关系。生理上有“肝藏血,心行之”事。病理状态下,心包代心受邪,所以,心包表现的生的说法。病理上心肝火旺可同时并见,心肝血虛可相理和病理实际.上就是心的生理和病理的反映。胃为中互影响。大肠与胃:胃主受纳水谷,大肠主传导糟粕,土,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乃阴阳升降交通要道,胃络上二者相互影响,大肠传导失职,必然影响胃的受纳;胃通于心;胃之大络为:“虚里",也是心气外应之处,心气纳减少,也必然彩响到大肠的传导等。说明这些脏与心血的生成,要常胃气的和降通顺。胃气衰退,不能纳脏、腑与腑之间均存在气化相通的关系。谷,心的气血也就要衰少;胃失和降之机,心气不能下综上所述,脏腑气化相通,是人体内脏通过气化作达,水火不能互济,也可出现种种病变。关键都在胃,用把脏与腑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促进的矛盾所以有“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统一体,在协调生理功能、维持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死”的说法。但是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主,胃的功.作用。从生理到病理,从理论到实践,都充分证明脏腑能活动,也要受到心的调节,所以,心与胃在生理、病理气化相通,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内在联系的重要方面。上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伤寒论)阳明腑实证,由于脏腑气化相通与脏腑表面相合,相辅相成。为了努力胃气不得通降,心火不得下交于肾水,阳气独盛于外,整理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有必要重视脏腑气化相通的而见有心烦、谵语等证,用承气汤攻下,腑气一通,心火进---步研究论证。参考文献:下行,心烦、谵语即止。陈先民.络病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1998, (8);341.3.2肝与大肠气化相通厥阴 与阳明的关系。还表现[2] 仲伟臣,仲鹏,袁大仲,子午流注机制探讨[J].山东中医在肝与大肠,肝属足厥阴经脉,大肠属手阳明经脉。肝杂志,1998, (1):9.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肝气条达则五脏安和。如周学海[3] 杜玉环.肺阳浅述[J].山东中医杂志,1998, (10):436.<读医随笔>谓:“肝者.贯阴阳,统气.血.....握升降之[4]陈家旭. 论肝为气调节之枢[J].中医杂志,1998, (1):9.枢也。”“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以鼓舞[5] 傳宗翰.论肝[J].中医杂志,1980, (6) :404之,始能调畅而不病"[4]。肝气的疏泄功能,并不局限编辑:刘劲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