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油利益与"入世"后我国的石油安全 论石油利益与"入世"后我国的石油安全

论石油利益与"入世"后我国的石油安全

  • 期刊名字: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 文件大小:696kb
  • 论文作者:张澜涛
  •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
  • 更新时间:2020-12-2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Joum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mationael Relations,2002 No.5论石油利益与“人世”后我国的石油安全张澜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北京10091)[摘要]石油是世界经济最主要的能源。 由于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石油的作用已经渗透到整个国际关系之中,成为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中国加入WTO后,其石油需求和进口量将越来越大,从而石油安全的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石油安全。[关键词]石油利益;石油 安全;规避风险[中图分类号] F407.22[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40420205200300人类同石油打交道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漫发明应用,人类开始使用石油作为经济能源,从此展长的古代历史中,石油只是一种罕见的天然燃料,并开了大规模的商业性石油开采;其后,汽车的发明和无特殊的价值。但是,自1859 年世界第-口现代油普及,急剧增大了对石油的需求;再后,随着飞机、内井一德雷克油井在美国钻探成功后,石油作为一燃机车、轮船的全面发展,加上油汽发电和民用燃种特殊的商品,如同一个世界“幽灵" ,逐渐渗透到人料,从而导致了石油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到1965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国家战略,小至百姓生活都年,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终于超过煤炭,高达不同程度地受其左右和影响;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为40% ,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生存、发展和繁荣首要的、石油而引起矛盾和冲突,乃至对抗或战争就从未停主导的甚至决定性的能源,从此人类进入了石油时止过。可以认为,石油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对大国代。几十年来,石油的首要能源地位日升月恒方兴的国家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战略利益都有着至关未艾。2001年,石油在世界全部能源消费中占重大的作用。由此,了解石油利益对维护“人世”后47% ,煤为20% ,天燃气为2% ,核、水电各为11%。我国的经济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人类在充分利用石油所蕴藏的巨大能量之后,世界经济在石油强有力的推动下高速发展,石油成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和“推进器”;同时,也造成了经济愈发达则对石油的依赖性愈高的内在利害关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与其社会生产力水系,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各国经平相适应,而能源结构的演化,既是科学技术进步和中国煤化毕别是由于石油的稀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社会经济需C.H.CNMHG火,使石油已从一种能源要的主要表现。从19世纪60年代起,因内燃机的开几内现心凹际人不的山共,具有了特殊的战略价33值,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份。由此,石油就成为国家利益。"10(.7)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是最基本的产生外交上唇枪舌剑,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甚至战行为主体,同时国家又是主权和政治的集中体现。场_上腥风血雨的主要原由,进而成为现代国家的国因此,国家利益是由政洽权力和经济利益相结合与家利益的重要体现。统- -的范畴。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众所周知,在国际关系中,各个国家各自为政,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石油的供给和应用能力是综-切行为活动都出自于一个基本的动因--国家利合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发,益。国家利益是国家确定其国际战略和实践的根本展、社会稳定、军事安全和国际威望,从而实现政权依据,是国际关系形成运动和变化的基因。而在现巩固和主权完整,就离不开充足稳靠、价格合理的国代国际关系中,石油对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容置际石油供应。为此,就必须自觉地、别无选择地卷入疑地有着重大的、直接的、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一切与石油有关的国际事务之中。石油与国际政治义,从而形成了一种石油利益。所谓石油利益,是指的关系日益紧密,成为形成、制约和影响国家政治利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安全战略和国际作益的特殊因素。从“- 战”时德国邀请石油大国墨西为对石油生产或利用的需要程度,并由此形成的整哥联盟,到1991年美国发动“海湾战争";从1960年个国家对石油的依赖关系。石油利益成为国家利益欧佩克(OPEC)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大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主要体现于:1.经济意危机;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到2001年美国的9.11义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活动事件。无数历史事实表明:几乎所有的国际事件都的原始动力,人们正是通过活动来取得-定 的物质多少带有石油的烙印或阴影。石油早已成为现代国资料,从而满足己的需要。利益实质是人的需要际政治争夺角逐的利益对象。的满足,是人的最基本的行为动机和本性。需要具3.国家安全方面的分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两个特性:一是需要欲望的无限性;二是需要形式安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须需要和客观条件,是直的多样性。正因如此,人类在一-定时期为实现满足接关系着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大计。因此,国家安需要而可能拥有和利用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从而形全实质上凝结着巨大的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内成对稀缺资源的自利性、排它性和竞争性。在国际容。由于石油既是现代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关系中,国家对稀缺资源的需求就必然构成--定的础,又是获取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的财源,从而实际国家利益。由于石油具有可燃性好、热值高应用广成为维系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对于许泛、污染较轻深加工附加值高和储运方便等优点,多国家来说,有油则安,少油则乱,无油则瘫。早在使石油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必需的能源。更重要的1973年的第-次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就正式提出是,石油是- -种不可再生且分布不均匀的能源,其作了石油安全的概念,从此将石油纳人国家安全体系用和价值的日趋显要而加剧了稀缺性。据有关资料之中,石油利益也就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分析,200年全世界共消费石油273.8亿桶,照此全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仅够供给80年,而在总储量二中,欧佩克成员国约占71% ,其中海湾五国占65%。因此,在世界经济中,石油因需求大而稀贵,又因稀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贵而利丰,再因利丰而“兵凶”,在国际关系中,必然国既是石油生产大国,产量位于世界第6;又是石油成为各国进行利益之争的焦点。消费大国,2001年石油总消费达2.3亿吨,石油进口2.国际政治方面的分析。美国国际政治学家摩量排中国煤化工:经济的发展,整根索有一句名言:“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个国家CN M H G而使我国的石油构成,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安全问题惠丽广重。所谓口油安全,是指一一国为获取石油利益而拥有主权控制或从国际市场稳定可靠处于美国海军控制之下,而且航路狭窄拥挤海盗猬地取得石油资源而不受威胁或侵害,由此保障该国獗,是一个不稳定的多事之地,因此我国海外石油运的现实、参与国际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石油需要。输通道存在着重大隐患和风险,显得十分脆弱。石油安全是我国石油利益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能源3.按国际能源组织的标准,当一国石油供应中安全的核心,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中国加入断量达到需求总量的7%时,就是石油安全的警戒WTO后,我国将更多更有效地从国际市场上获取石线。为应付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世界各石油进口油利益,它昭示着中国的石油产业与国际市场的对大国都建立 了应急所需的石油战略储备,一般相当接连通,e从最初的浅水试航阶段进入了正式的深于90天的进口量,日本高达180天。而我国到目前水航道。同时,'人世”也使我国的石油安全原有问为止,几乎没有石油战略储备,只有少量的企业经营题凸显出来,并面临新的挑战。主要有:库存。一且国际石油市场发生突发事件而造成石油(一)我国石油利益和石油安全的基础比较薄供应中断,中国的石油储存仅够维持7天所需,其后弱。果将不堪设想。因此, 几乎空白的石油战略储备是1.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450亿吨,中国只威胁我国石油安全的一大硬伤,急需进行补救。有38亿吨,仅占2.6%,世界储采比为41%,而我国(二)维护石油安全的条件更加开放。只是24%。世界天然气可采储量约146.5万亿m',根据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我国石油石化行中国为1.37万亿m'。仅占0.9%。又由于人口众业“人世”的条件是:(1)中国将从2002年起,将汽油多,我国人均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平均和润滑油进口税分别从9%减少到5%和6%;将原值的1/10左右。显然,仅靠国内的资源和产量已不油进口税从16元/吨减为零;柴油和燃料油关税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继续扩大石油进口对变。(2)将逐步开放油品零售市场。三年后将允许我国石油供给来说已成定局。从1993年起,我国已外国石油公司在华建立30个独资加油站,超过30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净进口量为920万吨;1999年增个则可进行合资;5年后外商可进人油品批发。(3)长到4000万吨,2001年高达6800万吨,占国内需求取消原油配额,并允许部分由非国营经营。(4)按总量的28%。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15年内,我WTO自动许可登记制,维持成品油额配额。(5)逐国国民经济将以约7%的速度发展,石油需求将以步放开贸易权。“人世”三年内取消进出口审批制,4%的速度增长,而国内石油产量的提高速度却只有所有中国企业经登记均可有进出口经营权。(6)由2%。国内石油需求的缺H将不断扩大,从而必须加于石油是战略性商品,故成品油实行政府指导价大石油进口。预计到2005 年,我国进口石油约为格。[3KP.m)9000万吨,占国内需求总量35% ,2010年进口20000(三)国际石油价格的跌宕起伏扑朔迷离。万吨,占总量50% ,2020年进口将高达3500万吨,石油价格- -向是事关世界经济政治的中枢、风占总量的65 - 70%。21(1.29-)显然,由于我国对石标和震源。由于石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际石油油进口的依赖性日益加大,因此,如何保障石油供给价格是不能用一般商品的供求均衡、竞争垄晰或价就成为我国石油利益及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问格弹性来解释和预测的。国际石油价格实际融合了题。国际政治经济、战争、科技国家、民族、企业、文化、2.我国进口石油54%来自中东,亚太地区约为宗教和生活等多种因素于一体,表现为多样权变、缺18% ,非洲约20%,由于至今中国还没有与境外连少规律很难预期。它不仅是利益和财富,而且更是接的陆地油气运输管道,石油进口只能靠海运通道,权力和武婴把育正的国际达摩克里斯悬剑。其整个海外石油运输线单- -且过长。尤其是我国进中国煤化工、无序和动荡的国际口石油约有68%所经过马六甲海峡,而此航线- -直CNMHG3:1.从国内市场来讲,自1955年到1981年,我国41.9美元/桶,9.11事件前为24美元/桶,之后为33一直把石油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其价格制定和美元/桶;最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调整都由政府决定,这种价格是不考虑国际石油价战略、政策的外交也是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因格的变化,是与国际油价完全相分离的。1981 年素。发达国家利用科技和经济的实力优势,操纵石后,我国开始实行少量石油产品价格的“双轨制”。油价格的影响不可低估。总之,在“人世”后,中国在直到1998年,我国已成为石油进口大国,才开始将国际石油市场上寻取石油利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就是说,中国的石油视石油安全,即石油安全将更加深人于我国的对外价格“人世”的准备期太短,需要很大程度的磨合。关系之中。2.从国际市场上看,从两次石油危机后,国际油(四)加入WTO后将使我国石油产业和企业直价虽然仍由供需双方直接谈判确定,但这种价格不接参与国际竞争。再是现货价格,而是根据长期供油合同套期保值的人世对我国整个石油产业形成重大的挑战,反需要,以石油期货价格作基准而定。这样,石油价格映在石油安全方面,主要有:已经不是单纯实物商品价格了,它完全纳入了世界1.目前,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和海洋石金融体系,使石油价格兼备了现货需求和金融投机油总公司三大石化企业总资产约1.2万亿元,约占的双重性质。在纽约商品交易所,20世纪80年代全国国有资产的13% ;中石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在世石油期货交易日成交量约2.5万张合约(一张合约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分别名列第9位和第20位。相当于1000 桶原油),而在2001年底,这一指标已“人世”后,我国石油化工的企业规模与国外大公司超过30万张。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金融投机资金参相比毫不逊色,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经营管与石油期货交易,掩盖了市场上实际供需状况。这理产品、科研技术等各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突出种由投机生成而云谲波诡、动荡不定的国际石油价地表现为企业劳动生产率相差悬殊。例如, 2000年格对我国经济安全有着重大的不良影响。例如,我国一桶原油的成本为24美元,国际上平均是9美1999年,中国进口原油每吨到岸价格为126.8美元;元,中东地区仅2美元;我国石油企业资金周转率仅2000年进口原油7027万吨,每吨到岸价格高达2次/年,而国际水平为8次/年。因此,“人世”对我211.5美元,多支付59.5亿美元。据有关专家估计,国的石油工业Ri言其形势相当严峻。仅此一项,就使中国GDP增长降低了约0.5个百分2.“人世”后,社会石油需求量很可能激增。“人点。因此,“人世”后,我国石油进口必须准备承受更世”将逐步将小汽车的价格挤压下来,随着小汽车的大的国际市场风险。普及而对石油需求量必将扩大。199 年,我国13亿3.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造成人口拥有民航飞机仅960架,而美国2.5亿人口拥国际石油价格的动荡,反之,石油价格的波动也会给有民航飞机约16万架。显然,我国民航业有着极其整个世界带来风暴,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动。首广阔的前 景,然而这种发展必须是以扩大石油供给先,世界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大国际石为前提条件的。另外,商品物流的增量也必然拉动油的需求量,石油供需矛盾必将日益突出,同时,石石油需求量增加。油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进- - 步加强;其次,国际3.加大对外贸易的压力。2000年我国货物进石油价格太敏感,其基本定律是每逢突发事件必长出口总额为4743.1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1 亿美价。在1971年以前,国际石油定价-直掌握在西方元,进口2251 亿美元。而当年仅石油进口就高达国家手中,每桶仅1.8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上20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R R%。(3I0.%)因此,“人升为15美元/桶,1978年第2次石油危机升到37-世中国煤化工进口供给,就必须40美元/桶,海湾战争前为15美元/桶,开战后为保持TYHCN MH Gro -方面为我国36扩大国际贸易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另-方面地相保障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石油问题的多边对话,并在应加大了竞争压力,即未来的石油安全在很大程度维护国际能 源安全中起到- -个大国应有的作用。上建立在高速有效地发展对外贸易基础之上。2.在新的开放条件下发展我国石油产业。“人世”后,按照WTO的规则要求和我国政府的承诺,我三国市场必然扩大开放程度和开放领域,外国石油公司必将获得更多的经销权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实中国加入WTO后,将更加积极主动地从国际市际上外国石油储强对中国市场注视已久,荷兰壳牌场上获取更多的石油利益,同时,中国石油市场必然已在华投资10亿美元,开设了近百个企业和加油逐渐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多米诺骨牌的重要组成部站;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声称将在中国要有更大的分,从此置身于动荡起伏之中。如何在充满机遇和投资动作;英国BP公司宣称要拿出100亿美元开发利益、风险和危机的国际石油市场中保障我国的石中国市场。同时,在国内建立石油期货交易市场,让油安全是未来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之- - ,国外的石油供应 商到我国来直接卖油也势在必行。应预以高度重视。为此,我国从宏观上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建1.将石油利益和石油安全作为我国对外关系工立起市场为导向的能源供给体系,尽快建立起公平、作的重点。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全面深人地有序、竞争的石油市场,建立建全现代化的国家监管与世界经济接轨,并触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之调控体系和法律。使所有的中外企业有公平竞争的中。更重要的是,“人世”还标志着我国在经过长期条件,并适当地将石油安全这-重大因素贯彻于以地与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相对立、对应和对话以后,市场为主导的价格体系之中。在微观方面,必须加终于加人其中,在规制内开展合作、竞争和必要的斗快石油行业和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以使石化企业在争,以谋求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机制和需要“人世”后能有效地参 与国际竞争。这主要包括,建的重大改变,必然要求我国对外关系进行相应地修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具正和调整。具体地说,就是在“人世”后,本着“发展有充分的内外经营自主权;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企业是硬道理”的原则,应将石油利益和石油安全的基因素质和经济效益;加大企业科技投资的力度,提高石更多地注人进我国的对外关系之中,在总体外交战油生产规模效益和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略中要把石油外交置于重要地位,把石油安全设立品质量,创立名牌,主动开拓海外市场。为重要外交目标。在今天的世界,石油安全不再是3.多元措施,分散风险。中国加入wTO后,既个别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石油要从国内外两个市场获取石油,又要向两个市场供安全绝不是我国单独能够解决的,更不是-个石油给石油。面对危机四伏、变幻莫测的国际石油市场,部门能承受的。“人世"后,我国的石油安全对国际维护石油安全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有效地防范风险和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实际上已成为国际石油安规避风险。现代投资学有-条重要原则,即“不要把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国际石油安全有着休戚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因此,采用多元化战相关的内在连带关系。要搞好我国的石油安全,就略,是“人世”后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措施。必须高度注重国际石油安全合作。既要进-步加强(1)实行能源种类多样化。传统的国家能源安与有关国家和机构现实的平等互利的交流合作,更全是以稳定原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在确保这个应注重构建长期稳定的石油国际安全战略保障机制中心的同时,我国还应加大对煤炭、天燃气的全面开和体系。这其中,尤其等要重点加强与中东、中亚和中国煤化工月储量为1145亿吨,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稳固和发展中美能源战略合作,积极促进亚太能源利益协调和安全HCN M H GH第3位。过去我国(下转第48页)37世俗性手段,更多的是对大众意志的一种迎合与误大众性是它们实现这一旨归的重要途径。也即大众导。文化既非大众的文化,也不是文化的大众化,既非大由此可见,“大众文艺”侧重强调其联系民众的众生产的,也不是为大众的,而不过是通过大众来达广泛性、以及这种民众性对当时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到其目的,在本质上它是为利润的最大化而产生的巨大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是- -种政治文化;而在当下一种文化形态,从文本上表现为平面、无深度,从生中国所谓的大众文化与西方的大众文化则都是一种产方式上则是批量复制,从接受上是被动的。商业文化,商业旨归是它们的共同特质,虽然不排除[参考文献][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一卷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1] [德]阿多诺.文化工业的再思考[A].陶东风,金元浦,1964.高丙中.文化研究:第1辑[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4] 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的历史、理论与方法[A].罗钢,版社,000.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 [英]约翰.费斯克.大众经济[A].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社,000.究读本[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000.(责任编辑双木)(上接第37页)航道等。一直忽视对“煤炭液化"(用煤炼油)的技术研究。如(4)石油的品种多样化。目前我国石油总体精果我国能将这项技术进行有效的商业开发应用,以炼水 平较低,无论是品种,质量、规模、技术、和营销煤源之长补石油之短,必能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系服务等各方面与发达国家大公司都有很大差距。数。另外,还应重视水力、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和风“人世”后 ,我国石化企业首要的任务是向先进国家能等可再生产能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多种能学习,加强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确源互补,提高综合效益。实需要一个卧薪尝胆的过程。(2)石油供应多元化。特别是石油进口来源多.4.加强加快石油战略储备。按国际通常做法,元化。应当从战略布局上将石油进口来源地分为安石 油战路储备分为三大部分:资源储备、企业储备和全等级,确保重点,广开来源,分散‘瓶颈"源地的风国家储备 ,目前我国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国家储备险,避免过份依赖“国家风险”过大地区的石油供应。建设。我国已决定在“十五”期间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特别是应加快建立境内国际石油市场,从而可将一制度 ,在2005年建立相当进口量30 天的储备。同定的石油进口的“物流"风险分散化。时,应抓紧石油储备的法规制定,运用法律和经济手(3)运输方式多样化。主要是指加紧修建蹄境段规定和鼓励企业增大商业储备。另外,还应加强陆上石油管线,组建本国的远洋船队,开辟新的海运国际合作,加大国内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2] 陆忠伟.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001- 2002)[R].[1]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出版杜,2001.中国煤化工[J].财经,002,(5)0.TYHCNMHG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