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清史”研究 中国“新清史”研究

中国“新清史”研究

  • 期刊名字: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474kb
  • 论文作者:徐晓东
  •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7-0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第34卷第6期赤峰学院学报(汉文晢学社会科学版Vol 34 No 62013年6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 SciJun.2013中国“新清史”研究徐晓东(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四平1360000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新清史的产生过程,并对比分析美国新清史与中国新清史发展趋势。同时指出美国新淸史在硏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新清史的看法和思考。关键词:新清史;清朝;满族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037-02新清史的产生和主要研究内容帝国意识形态中的“历史”与“身份”》美国周卫安《新清史》新清史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早流行于美国文也指出清代疆域管理与族群多远性契合等等。和日本等国家,但是以美国新清史发展为主流。上世纪70新清史的学者强调满文及其它少数民族文字史料对于年代曾独霸美国历史学坛的费正清学派被新兴的社会史学研究清史的重要性。研究资料采集上,强调使用少数民族语派所替代。研究中心从政治、外交、儒学转移到关注普通民言如:满语、蒙语、藏语等这些非汉语写成的文献硏究和讲众和社会的地方史。由西方中心论(以西方人的视角来看待述历史这种以非汉人或边疆文化视角看清史东方的问题)到中国中心论(中国历史研究实际出发以结合(三)重新审视清朝的“帝国性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解读中国历史)。90年代新兴社会史新清史的学者们重新审视了清帝国的扩张这也使新清学又被新兴文化史所取代,而新兴的文化史的学者多受到史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新清史学者,尤其是后现代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影响,强调重新解读史料,重视研究边疆史的学者,在某些著作中重点讨论了清帝国的扩在传统史学中边缘化的群体,如妇女和少数民族。正如欧立张问题。他们主要讨论在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清军在西北德( ark Elliott)所言:“新清史”鼓动了包括“认同”“民族地区、西南地区和台湾的战争性质,他们不关心历史事实本主义”、“帝国”等学术讨论。近年,又将“想象的共同体”、“被身,而且还关心在这些征服战争结束之后,清代学者、民国发明的传统”、“地缘实体”与“国族目的论”有质疑民族国家的学者,以及共和国的学者是如何书写和构建这些战争史,之自然性质的概念,都纳入“新清史”关注的题材考察政治目的和民族关系对于历史研究的重大影响。主要新清史起源于美国,其受到了社会史学派和新兴文化代表作有盖博坚著有《乾隆晩期的学者和国家》,欧立德的学派思想的影响。所以“美国新清史”研究代表人物有柯娇《乾隆皇帝》等燕、罗友枝、劳拉霍斯泰勒特、欧立德等人。关于美国新清史(四)重新审视清朝的“世界性”学者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四点:新清史从研究空间上看,不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一)对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历史反思而是主张将清朝纳入到世界历史和版图中重新定位“中这些美国的新清史学者几乎都强调少数民族的自身的国”,在一个亚洲内陆研究空间内。新清史的学者普遍认为认同和统治特点。美国欧立德《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清帝国并非一个孤立的帝国,而是作为在16世纪之后欧亚的民族认同》一文也涉及此言论。大陆上兴起的几个大帝国:如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沙皇帝国(二)“去汉族中心论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应该将清帝国同这些同时期的帝新清史的学者批驳以往清史研究中的满洲全盘汉化理国联系起来。这类著作有柯娇燕的《世界史:地球及其人民》论,认为由于清朝统治者的强调和八旗制度,在清朝中后《全球社会:1900年以来的世界》。期,满洲人保留了他们民族认同,清帝国之所以成功的控制在日本,又有一些学者(包括冈田英弘、片冈一忠、中见和开拓广大疆域,并非因为满洲人的汉化,而是因为他们保立夫、石桥崇雄)也与美国“新清史”有类似的关注,此处不留了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特性,并成功地将其与中国传统赘述中国煤化工文化结合。主要有柯娇燕的著作《孤军:满洲三代家族与清CNMHG世界的灭亡》和其论文《满洲氏族的来源和演变》、《佟家在美国的新清史研究对中国清史研究产生影响,这样中两个世界》、《清史问题》、《清朝开国神话浅论》、《明清史论国出现了清史研究的新趋向,我们定义为中国的“新清史丛》、《满洲源流考与满洲文化的程式化》、《半透明之镜:清硏究。中国新清史硏究较之美、日等国要晩,中国新清史研究兴起是从何炳棣、罗友枝这两位学者关于“满族汉化”“满清一代政治的影响。它们的出版问世,代表了中国学术界在洲化”问題讨论开始的。事实上,美国新清史所涉猎的问题清史研究中重视清代满族民族特色、满汉关系,也暗合了从诸如共同体的形成,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边疆的特殊化治民族学角度来重新审视清代政治的学术路径,因此也具有理,满族的特殊性等,一直都为中国学界所关注,只不过由了更深一层的学术意义。对于“满族性”作为新清史研究关于治学的路径、研究的动因、历史书写等诸文化背景差异,注点来看,扩宽中国学者研究视野有着积极作用其所主张使得所关注的相同问题没能产生聚焦效应和实质性碰撞。的满洲特性问题已不再是清史研究中边缘化问题了如果说¨新清史”仅仅在上述研究视角与路径上偏离中国学三、中国新清史研究的一些思考界的研究习惯,那么它给学人的应该是新的反思。首先,发现并研究了中国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关于“满族汉化”满洲化”问题。何炳棣指出罗有枝在反战中的主体地位,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他们的历史汉化和满族与非汉民族关系之前构建一个错误的二分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和文认为强调满族对于汉族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的认同无需排化财富。其所主张的满洲特性问题已不再是清史硏究中边斥对其他形式的认同。他通过中国历史上个民族汉化过程缘化问题了。但是夸大甚至只是强调满洲因素,清朝统治区的考察,指出汉化是一个漫长复杂持续的进程非汉民族的别于历代汉族王朝统治,以及对“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汉化扩充汉文明内肯定满族只是创造一个多民族帝国杰出民族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准则提出挑战。对“中华民族贡献。郭成康《也谈满族汉化》中说的那样从清朝文化以冲以国家的认同提岀质疑。而这种理论对中国这个“国家突到融合以汉文化双向互动过程,并卓有成效地维护了满生了潜在的颠覆性族个性过程。定宜庄《由美国清史研究引发的敢想》提出清其次,新清史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国内部的重王朝的儒化统治无论怎样的成功,都没有将其带到东北、西要性。北以及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再次,新清史”研究资料采集上,强调使用少数民族语关于民族认同感、大一统问题。汪利平对杭州驻防八旗言如:满语、蒙语、藏语等这些非汉语写成的文献硏究和讲由最初的征服集团演变成为城市中一个群体以及在此过程述历史。这种运用少数民族史料方法,有利于弥补清史研究中满汉民族关系变化的纵向考虑讨论了民族以及族群的认尤其是社会史中资料研究的不足,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清同感。郭成康《清朝皇帝的中国观》一文中国皇帝的“中国”朝历史。观,是在大汉族主义“华夷之辨”的民族观的理论批判中逐最后,“新清史”让我们能够以更加宏观的视野审视清渐确立起来的。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也是在清朝统代历史的发展,扩宽中国学者研究视野有着积极作用。特别治时期才出现的。葛兆光也“区域研究”以“亚洲”或者“东是发现清代中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关系,发现中国历史在当亚”为研究空间单位,都是对“同一性中国历史”的质疑。他时的世界意义,有利于我们克服在研究历史思路上的“闭关认为,中国自从宋代以后,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和历史传统锁国”,但是其移置研究空间的预设动因在于强调清朝在内就相当坚实。中国无所谓民族国家的重建。黄兴涛重点讨论陆亚洲扩张的重要性,从而把清朝对周边的征服战争看成了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华民族从“自类似于近代西方帝国主义的海外殖民行为。给清代贴上了在”到“自觉”形态,是一种全方位、多内涵的现代民族认同早期殖民帝国标示。运动。杨念群从重新解构“大一统”历史观念出发,强调“大综上所述,“新清史”在重新审视和重组古代中国历史一统”模式要处理的核心冋题是“疆域”与“族群”的关系以时,未必完全是根据历史资料的判断,有可能是来自某种理及由此引发的国家认同问题。论的后设观察。否认中国认同,还来自欧美的后现代史学对将清史置于内亚地域空间的研究范式是“新清史”的主现代民族国家的既定发展框架来裁量评判中国历史的权威要特点之一,应该说“新清史”移置研究空间的预设目的在倾向。但是也要看到新清史扩宽中国学者研究视野的积极于强调清朝在内亚扩张的重要性,从而把清朝对周边的战作用。争看做类似于西方殖民扩张行为。刘文鹏解读张勉治对清帝南巡的阐述,最后其对“新清史”的“内亚”观点进行批驳。参考文献认为“满族人建立的清朝虽有内亚因素,但是并没有像13(1〕张婷漫谈美国新清史研究满学论丛,2011(1):79-80世纪蒙古人那样继续西进扩张2〕刘凤云,刘文鹏清朝的国家认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除了以上这些研究趋势外,关于新清史中满族性研究中方学者也逐渐重视,杜家骥的《八旗与清代政治论稿》刘〔3〕中国煤化工近期清代政治史研究动小萌的《北京旗人社会》两部书都是关于八旗的研究,从多CNMHG132-138层面、多角度揭示了清代八旗在形成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责任编辑孙国军)将八旗作为社会组织和政治、军事组织来看待,探讨它对有

论文截图
上一条:拉伯雷与中国
下一条:油画中国韵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