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的和声”分析 “笙的和声”分析

“笙的和声”分析

  • 期刊名字:大众文艺
  • 文件大小:816kb
  • 论文作者:宫敬慧,马秀明
  •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钦州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9-18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理论研究·音乐“笙的和声”分析宫敬慧'马秀明2(1.红河学院云南蒙自6611;2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0摘要:笙是我国古老的和声性乐器,文章对笙的和声运用做了律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用前三种方法构成的和声的旋律音位置简要的分折,并对他们的区别以及在应用中的相互联系做出了阐述。·在和声音的下方,即“宫音”和“正声”:而后一种旋律音的位关键词:笙;和声;传统和声;现代和声置在和声音的上方,他们旋律音的位置恰恰相反。这儿种方法共同构成了笙的传统和声,他们的运用使笙的音在中国传统吹奏类乐器的发展史中,笙是创制最早,且具有色淳厚、清雅,使笙这件乐器在中华乐器之林中占据了自己的和声性能的古老的簧管类乐器,也是古代的八音之一(既;金、席之地并一直流传至今。石、丝、竹、匏、土、革、木,匏既笙),《陈氏乐书》中说的(二)现代和声,这种和声演奏形式主要是借鉴西方和声学“栽匏竹以为芋”就是很好的证明。和配器法而出现的处理方式,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称谓,为了笙在早期又被称为“和”,他能够同时演奏数个音,是中国有别于传统和声,暂时称为“现代和声”,也有人称为“多声部古代吹管类乐器中唯一的和声性乐器。《国语·郑语》中记载的音乐”。和六律以聪耳……和乐如说的就是笙可以同时演奏六建国后,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笙这件古老的乐器逐渐被人个音的和音,并以和声的美妙动听而感动于民们重新认识,但是它原来的音域却很难适应新形式下音乐发展的笙的和声”,艺术表现力异常丰富,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需要,突出表现在与乐队的合作方面,这样就将乐器的改良推到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对笙的和声的运用进行以下分析。了前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广大笙演奏家及制作家的辛勤努力,“笙的和声”的运用旧笙得到了改良,新笙不断的出现,如二十六簧笙、三十七簧“笙的和声”从构成上看有两种运用方法:一种是传统意义笙、中音笙、低音笙等等。改良后的笙,音数得到了增加,音域上的和声,即传统和声;另一种是现代和声得到了扩展,半音阶齐全,音色也更加的圆润甜美。改良乐器的(一)传统和卢,传统和声是指在演奏的过程屮所使用的出现为笙的多种和声形式的岀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较为定的和音。这种和音的形式可以概括为四种,即:五度和条件。随着对西方作曲技法的引入,笙的和声手法的应用也有了声、四度和声、八度和声和八度和声。这四种和声形式是笙在新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无数的演奏家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对三度六度音程的应用,表现一些欢快的作品。如在由牟总结出来的,是运用时间最长、使用最多的一种和声。善平、肖江改编的波兰民歌《有位姑娘到树林去采红霉果》(见973年在巧王堆发掘三号汉墓时,曾出土竽一件。与以前不谱例1),阿尔巴尼亚民歌《含苞欲放的花》,胡天泉、原野、同的是,它有四件组合管,组合管的两个簧片可同时发音,其中吴瑞创作的独奏曲《草原骑兵》(见谱例2)中都运用了三六度两组为八度音,另外两组为五度音。由此可以看出笙在当时已经的结合,打破了笙只能演奏四、五、八度和声的传统。三六度和能够演奏和音,而且是以五度、八度的协和音程的形式出现的。传统和声的巧妙灵活的运用,使乐曲更具有灵动性。据童斐的《中乐寻源》中记载“笙管和乐之法,律吕正义言之最为简要,律吕正义云,以本声为宫,而徵声和之者,为五音与首音相和;以正声为主,而清声和之者,为两声字母相应”。也就是说,笙的传统和声在构成上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机度和声构成,一种是八度和声构成。这就在理论上对笙的传统和声的构成作出了阐述。在近代的实践应用中,演奏者经常将以上两种传统和声的构鞋看A成方法加以综合,从而产生了第三种构成方法,即上四下五的构!!!手成法,也就是五八度和声。但是由于受到笙的音域的限制,传统和声在构成的过程中往往上方缺少五度、八度音(高音区),这2.改良后的笙,音数增多,使得演奏效果丰满、深厚。二十就需要采用将主音与下方的四度音相结合来构成和声,即四度和世纪五十年代末有张子庞、谢直心先生配器的《春节序曲》(李声。采用这种方法构成的和声与前三种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旋焕之曲),在笙的和声的运用上又做了大胆的尝试:演奏和弦《战马奔腾》的双弦奏法的篇幅较大,《狂野飞骏图》乐技巧,背离传统的创作。曲中用了不到四个小节的双弦奏法模仿马嘶鸣的声音,保持着音乐前进的动力。陈军的《追猎》和《舞秋》等,在乐曲结束时均.注释釆用了双弦合奏法来描写沸腾的场面;再如黄忠钊创作的二胡曲1.陈耀星《怎样演奏战马奔腾》,《乐器》2002年第4期海峡同乐》第二段“bB调转F调诙谐的”采用双弦奏法和民乐合奏《卖杨桃》里的二胡声部,也用双弦奏法结合左手悠哉的滑参考文献音描写挑扁担时“咯吱咯吱”的响声。还有宋飞改编的《新赛[1]林俊卿二胡教程M]福建救育出版社1998,9马》等12]刘长福儿童学二胡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2这些技法既展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水平,又恰到好处地表[3}许讲德,蒋巽风,王志伟.中国音协二胡(业余)考级曲目精选达了乐曲的风格,给昕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该作品无论(混编)3[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9在创作上,还是技法的运用与突破上,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4]蒋巽风百年二胡回顾与展望——一在“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综上所述,《战马奔腾》所采用的技巧既是对传统技巧的沿发展学术论坛”上的发言叭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版,用,也是对传统技巧的突破,影响了之后的很多作家也开始大胆2008,2地尝试对技巧的创作和发展。并启示我们要警惕盲目地挑战演奏理论研究·音乐大众文艺21。把笙的演奏和声的功能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也奠定了笙按、放旋律音以外的音3。打音技巧的合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在现代民族乐队中的基本演奏形式。在由张式业、庞承安先生作克服了传统和演奏的不足,增强了笙的艺术表现力,使音乐充满曲的《喜听原油滚滚流》(见谱例3)中西洋和声与传统和声的了活力。但是在许多作品中单纯的使用类似技巧,往往会破坏音交替使用将人们豪迈的心情一览无余的呈现了出来,大大增强了乐的旋律,这时使用现代和声效果则会更好一点。现代和声的多笙的表现力。样性使笙的演奏既可浑厚也可轻快活泼,只是缺少了笙淳和的韵味。根据他这些特点,作曲家便巧妙的将两种和声融合在一起,“:EFE早滚滚流》交替使用,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在前文提到的《喜听原油的已 EEE F,滚滚流》中,在表现石油工人奋发向上、荡气回肠的磅礴气概上就使用现代和声,而在刻画石油工人深情的内心世界时则使用传3.随着合奏艺术的发展以及对近代多声部写作技法的运用统和声,这两种和声的有机结合,使乐曲的表现力大放异彩。与西洋配器技法的借鉴,对笙的和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三、对于“笙的和声”的思考用。主要表现在复调音乐的运用上:首先,固定节奏型的支声升众所周知,中国的文化传承在近代出现了断层,外族的百年复调的运用,使演奏手法多样化,和声更加丰富,富有律动感。入侵使得中华文明遭受到严重的摧残,音乐文化也不例外。这使如阎海登先生创作的独奏曲《晋调》(见谱例4),在乐曲中第得许多有时志士奋起报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而这在次出现了支声型复调,而且这个复调段是作为乐曲的一个主要客观上也是国外文化对中国的一种渗透,当他们学成回国以后的段落出现,它打破了笙只能演奏单旋律的传统,丰富的笙的和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会不自然的带入国外的文化,反而中国本身声的演奏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了简单的笙的复调,例的文化会被忽略很多。如当时以李叔同等为代表的学堂乐歌运如高扬、唐富作曲的《林海新歌》等。特别是徐超铭编曲的《林动,其前期大多为日本等国家的歌谣曲调的照搬,虽然后期创作卡月夜》(见谱例5)中,首次运用了对比性复调,并且作为一的作品也很多,但由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为西洋教育模式,在他个主要的段落出现,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相互倾诉的情景。对们的创作中也很自然的会有西洋作曲方式。还有萧友梅等人,他比性复调的出现显示了笙在演奏多声部音乐方面的潜力。到了们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但是也正是他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了赋格曲《延水情》、多调性作以西洋教育模式为蓝本所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给中国教育造成品《唤风》等优秀作品,充分显现了笙在表现和声性方面的艺术了很大的客观伤害,很明显的就是现在中国的音乐院校等学校的潜能,使笙的和声演奏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学生现在所接受的乐理等理论课程大多还是西洋的东西,中国的在那里,很少或者没有。这就给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和传承造成了许多不利因素。现在笙的作品越来越多,运用的和声也越来越丰富,这里除了笙本身能够演奏多声音乐的特点以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在世界民族融合加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反思,吸收&&&rc外来优秀文化,将民族音乐推向世界,可是真正属于民族音乐的到底有多少?笔者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应该立足于优秀的民族人才上,加大优秀民族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和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笙是中国的乐器,不管它走到那里,它的根都在中国。对林卡月夜于它的技法的丰富都会增强他的艺术表现力,关于它演奏传统和声还是现代和声这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在立足民族文化上进行就好了,所说“现代和声”前文已经有所阐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唐朝的时候笙在和声的配置上就已经使用大小二度、大小三度了,其中大小二度使用的最多,每个音都有大二度【41。这说明什么呢?现代的并不是才有的,只是根据音乐的发展来决定的,所以对于和声到底属于传统还是现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笙二、传统和声与现代和声的区别以及在应用中的联系的发展要立足民族音乐素材,表现民族音乐文化,才是最重要笙的和声应用多样性的出现是文化融合的一种体现,多种和的,赋格作品《远草赋》(又名《黄土情》)在2003年被海内外声形式的运用使笙这件古老的乐器焕发出新的魅力。作曲家评定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就是很好的说明。(一)两种和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笙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件瑰宝,它的和声演奏技法多样传统和声主要是植根于中国数千年的本土文化,是吸取中国既能演奏民族和声也能演奏西洋和声,特色突出。随着时代的发传统和声与民族审美心理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可是在数展,对民族和声的不断挖掘和完善以及对西方和声音乐的不断借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什么只保留了这几种由协和与完全协和音程鉴吸收和不断的探索创新下,相信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适合构成的和声形式呢?从我们现在掌握的古代资料(大量的音乐)演奏笙的和声的新技法,使笙的和声技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一定来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二胡为代表的弦乐还是以琵琶为代表会使笙的艺术表现力更加的完美和丰富。的弹拨乐器还有以笛子为代表的管乐器,音乐旋律的进行大部分都是单线条的,讲究的是一种直观的线形的美。虽然笙能够演奏参考文献:和声,但由于受到这种审美观点的影响,长期以来也只是演奏单1高沛笙的概述中国笙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6年1月,75音和相对比较协和的五度、四度和八度和声。页现代和声则主要是借鉴西洋音乐的产物,他们更讲究音乐肢2年楠笙的多声部音乐研究,中国笙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体的丰满,讲究立体感,这与我们的线形审美是不同的,表现在200年41月,228页笙的和声方面就是前文提到的三度、六度等音程及和弦与复调的3年善平、肖江、徐超铭笙练习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9年5应用。月(二)两种和声在应用上相互借鉴,相互衬托,使笙的艺术4徐超铭传统和音的衍变和多声演奏的发展中国笙艺术,文化艺术表现力更加的丰富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127页传统和声由于所使用的音程均属于协和音程,使其音色淳正典雅,这符合中国雅乐的要求,但也使音乐缺乏活力。笙工作作者简介:者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就创造了不少技巧来弥补这一不足,“打宫敬慧(1979-),男,祖籍山东邹平,云南红河学院音乐学音”技巧就是其中的一种。打音的奏法是:在演奏旋律音(包括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族器乐研究和苗族芦笙文化研究单音或和音演奏的旋律)的同时,在运指方便的情况下,手指马秀明(1983—),男(汉族),硕士,山东滨州人,钦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器乐教学与研究。

论文截图
上一条:B/S分析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