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吟》分析 《病中吟》分析

《病中吟》分析

  • 期刊名字:北方音乐
  • 文件大小:310kb
  • 论文作者:张先永
  •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9-18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民族《病中吟》分析间口文/张先永音摘要:《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的处女作和代表作之一。本文拟从旋律发展、段落处理、音乐形象东等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探讨。关键词:《病中吟》;刘天华;二胡;作品分析。《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 1895-一- -1932)3.派生手法的代表作之- -。作者于1915年开始构思旋律,1918年完成,第二段虽然在速度、节奏以及音乐形象上与第- -段形成1930年发表。《病中吟》原名《胡适》,因与教育家、文学家胡适对比,但曲调是第- -段的派生,见以下两个列举片段(见例5)。同名,遂改为《安适》。《安适)的意思是作者在贫困失业的逆例5:境中感到走投无路.就是“我将到何处去".但易使人误解为书世口“安逸而舒适" .所以最后定名为《病中吟》。《病中吟)并非生病之意,而是作者心中苦闷如病.不知何去何从。《病中吟》与心口口口心心门口口《除夜小唱》、《空山鸟语)于1993年获中华民族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二、段落的处理-、旋律的发展1.段落的重复处理1.核心材料的贯穿第一段17至32小节是1至16小节的重复,采用"变首乐曲开始的前三拍是全曲的核心材料X.是一个以g'为尾重复中间”的方式(见例6.谱例中重复部分省略)。中心的五声性环绕音型.这个材料还可以进一-步分裂为材料例6:a和材料b(见例1)。例1:核心村料X口口」台200口12人口2口- 0i一.乐段再现时的减缩处理。再现其实也是- -种重复,即间HHHHO隔性的重复。在作品中,第- .段自身重复- -次 ,篇幅长达32核心材料X以及它的分裂材料a和材料b在作品中有小节,而在再现时篇幅缩减为8小节。具体地说.第三段只变如下一些变化(见例2)。化再现了第- -段的第22至32小节,其中第二段的第48小.例2:节重叠进入第三段(见例7)。例7:这样,可以看到核心材料X在呈示段基本部分(第1至尾声变化再现了第二段的片段.采用了扩大时值和改变16小节)的发展过程(见例3):例3:速度的处理(见例8)。例8:8”2.段落间的街接处理根据谱面标示,乐曲第17至32小节是I至16小节的在作品中,除了尾声结束并稳定在主音上外,其余各段重复,第二段是第.段的派生(下文将有分析),第三段是第落虽有结束感但并没有真正的段落终止。每一段落都与下一一段的减缩再现,尾声回顾了第二段材料.所以第1至16小段落藕淅丝连.在即将进入下一段落时都采用了渐慢(rit. )处节成为了全曲的主题。由此可见,《病中吟》由核心材料X贯理并结束在不稳定音上,使得各段落紧密衔接,全曲一气呵穿发展而成,或者说核心材料X是全曲的基因。成。具体解析如下:2.顶真手法在第一段的本体与变化重复的衔接时(见例6),第15小顶真即音乐中乐句之间(或片段之间)上句句尾与下旬节似乎是第一段的终止,但没有真正的结束.为了顺畅地进句首同音相顶(可以是一音相顶,也可以是几个音相顶)的一-人第17小节开始的变化重复部分,第16小节速度减慢,使种发展手法.也称为承递。顶真手法在《病中吟》一曲中使用用乐段的中国煤化工比较普遍,使得曲调能够顺畅地流淌,延绵不绝(见例4)。例9:例4::THCNMHGor Q在第一_段至第.二段衔接时,第-段从第31小节速度渐慢,至32小节的g'音给人以终止感,但随后的a'音打破了[ 2011.04 ]终止的稳定感.al音在曲调的运动上自然地倾向第二段的开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每个乐远的起止音都在b或b以下,表明作者心情的压抑:每个乐逗的长度和音域成增长趋始音P(见例10)。势,则表明作者的情绪随着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激动,内心的例10:苦闷越来越明显。具体地说.第1乐逗曲调婉转上行到2后在第二段至第三段衔接时,中段的第48小节速度渐慢,又回落到a.是作者内心的-一个小小的波动;第2乐逗曲调从b上行到g后逐渐回落到b,表明作者内心起伏的加大;第3这一小节既是前面音调的自然承接,同时也是变化再现的开乐逗一开始就出现b至2的上行大跳,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始(见例7),顺畅地过渡到了再现段(见例11)。困苦现实生活的挣扎.但曲调随即又大跳下行并且逐渐回落例11:至e音,可以看出作者挣扎后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第4乐逗开始出现八度的向上大跳,随即回落.是作者再次挣扎与在第三段至尾声的衔接时,第54小节速度渐慢,至第56无奈;第5乐逗曲调向上七度大跳并继续上行至呈示段的最小节的g音给人以终止感,但随后的a'音又打破了终止的高音,似乎是作者对困苦现实生活的奋力挣扎,随后音乐稳定感.a'音自然地进行到尾声的开始音g(见例12)。逐渐回落至第15小节的g.表明作者对现实的屈服,第15小节的g向下九度大跳至16小节的f.是作者无力改变现状例12:的一声长叹!星示段的变化重复(17- -32.见例 6)仍然是作者苦闷、忧三、乐曲的结构(病中吟)篇幅为64小节,根据谱面的标注和以上分析,郁情绪的延续。其中第19至28小节的完全重复片段,表明作者的这种愁绪一直在心中紫绕,挥之不去。 因此,面对无力乐曲是一首带尾声的三段式.其简要结构图式如下:该变的现状,至第29 30小节作者连续发出两声叹息(两次H口]日[尾剧向下的九度大跳)。(Au+An)+ Byo+ As + Coda,中段(33- -48)是呈示段的派生( 见例5),速度略快,节奏G宫清乐-上以等分的十六分音符为主,使得中段的情绪变得积极上其中呈示段重复一次,采用“变首尾重复中间”的方式,进。 八分体止符的首次使用,更增添了乐曲行进的动力。因区别于乐段的复奏和乐段的复合。中段与星示段形成派生对此,中段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愤慨和抗争,以及对比,再现段减编再现呈示段,尾声回顾了中段的曲调。呈示光明的向往。段、中段、再现段和尾声之间的篇幅比例是32:16:8:8.各部再现段(48- -56)是呈示段的减缩再现( 见例7),只有8分篇幅比例递减,同时结合乐曲的速度“慢一略快一小节。再现段的减缩处理.表明作者虽然对黑暗的现实进行慢一-快"来看,这可能 与作者继承民族”敞慢中快散”的連了抗争,但终究无法改变现状而归于失败。因此,在音乐形象度布局思维相关。上,再现段是抗争失败后的倾诉和叹息,情绪由星示段的忧四、乐曲的音乐形象郁变得更加悲凉。以下从三段式的角度对作品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尾声回顾 了中段的音调(见例8),是作者向黑暗现实的“乐段通常由乐句和乐逗组成。...逗是乐句的组成最后 -博, 至第62小节的一个向下十四度大滑音,表明终因部分,在不分句的乐段中,则是乐段的直接组成部分。"呈示无 力改变现实,沉痛地一声长叹! 第63小节速度转慢,力度段的本体(1-16)可大致分为5个乐逗(见例13),各句的长变弱, 全曲最后结束在主音g上,表明作者看不到出路,苦短不同,依靠顶真手法衔接。闷悲哀和无奈的心情(见例14)。例13:例14:8000:5i1i为了便于分析,对呈示段的本体每个乐逗的长度、起止综上分析,《病中吟)在创作上体现了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内容上表现了作者贫困、坎坷的生活逍音及其音域列出如下表格(见表1)。路和痛苫、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乐句序数乐句长度(小节) I乐句的起止音乐旬的音域表1: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光明的向往。乐曲中的各种处理手法及结构布局与表现内容紧密联系,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1.75_----a'b----b'参考文献: .百3.[1刘北茂口述。刘育辉整理(<病中吟>的产生、命名与创作年份),(中国音乐)1984年第3期.e----b'----[2]刘正维<病中吟>的成功与技法)(黄钟)1995年第3期5.25b----e'----d'张先永洁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多乐中国煤化工MHCNMHG1.李西安军驰编著<中国民族曲式)(民歌、器乐部分)第8页,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1.04 I

论文截图
下一条:营林技术分析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