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死与不死:以恩格斯评卡莱尔为中心 “上帝”之死与不死:以恩格斯评卡莱尔为中心

“上帝”之死与不死:以恩格斯评卡莱尔为中心

  • 期刊名字:山东社会科学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刘森林
  •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哲学系
  • 更新时间:2022-04-10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早已蕴含在启蒙逻辑之中的“上帝之死”本喻示着人的成熟壮大和自由的实现,因而是积极的,但它的消极性的一面却日益凸显,更为严重的是神、上帝其实并未死亡,而是仍以不同形式隐匿地存活下来.通过评论卡莱尔的《过去与现在》,恩格斯对卡莱尔把上帝之死视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根源、反对无神论、主张以劳动崇拜为核心的宗教提出批评,认为空虚的根源不是基督教的衰微,而是基督教本身,从而与尼采颇为一致.玛门福音崇拜的“物神”,马克思与尼采提醒的现代生活中的“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所谓的“超感性价值”,都是传统“上帝”的现代表现.“神”未真死,也不可能彻底死去.新“神”仍在,仍需哲学提醒和防范.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