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后初中生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 汶川震后初中生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

汶川震后初中生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

  • 期刊名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张金凤,史占彪,赵品良,王力
  •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更新时间:2022-04-07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初中生的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汶川地震后3年,对地震灾区1665名初中生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儿童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问卷(CSPSSQ)、简明大五人格量表(Mini-IPIP)进行调查.结果:少数民族、住校、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学生PTGI总分高于汉族、走读、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PTGI总分和他人关系、个人力量因子得分正相关;心理韧性总分与PTG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β=0.53,0.37,0.53,0.55,0.42,均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PTGI总分及他人关系、新可能性、欣赏生活因子得分正相关(β=0.14,0.19,0.10,0.11,均P<0.05);简明大五人格量表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因子得分与PTGI总分均呈正相关(β=0.07,0.10,0.06,0.08,均P<0.05),神经质因子得分与PTG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不相关.结论: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以及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人格特质可能有助于产生创伤后成长.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