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石油时代的中东 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石油时代的中东

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石油时代的中东

  • 期刊名字:西亚非洲
  • 文件大小:621kb
  • 论文作者:安维华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
  • 更新时间:2020-12-2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论坛.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石油时代的中东安维华内容提要中东再次出现新的 “石油繁荥",被称为“新石油时代”。中东油气业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改变了昔日单一出口原油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油价高涨是对在这之前国际石油垄断资本长期强加的超低油价的补偿,存在与外国资本之间的对抗;面这一次“新石油时代”则主要靠石油经济实力的支撑,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外国资本之间的关系也已有所改变。评价高油价需扣除美元贬值的因素。20世纪“高油价-经济滞涨-石油供过于求- -油价回跌”局面不会简单重复。政治仍然是影有中东油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关键词.中东石油天然气新时代作者简介安维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北京100871)。现在从媒体上可以看到“新石油时代”(New Age of 0i)φ的提法。既然有新石油时代,那- -定是有过旧的石油时代。新石油时代指的是本世纪初出现的新的石油繁荣(0il Boom),它是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繁荣相对而言的。1973年十月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运用,以及石油T业的国有化,及其对西方两次“石油危机"的诱发,使人们对中东石油经济上的“影响力”与政治上的“威慑力”留下深刻印象。但经过约十年的“石油繁荣”之后,由于发达国家在节约能源、开发替代能源、扩大石油储备、加强石油进口国的协调等方面采取措施后,中东石油的这种震荡作用减弱,20 世纪8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由“份额战”引发的、以油价暴跌为特征的“ 反向石油危机",以及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石油过剩”(OilClut)危机。美国对伊朗的遏制,特别是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遏制,以及伊拉克战争,使这两个石油大冈的石油生产与输出受到严重影响。加之世界其他地区核能等替代能源的加速开发、俄罗斯油气生产与输出量的迅速增长、西非几内亚湾沿岸国家石油业的发展、加拿大油沙计入石油储量,石油进口国实行进口来源多元化,以及石油输出黑石油出口的多向化,中东石油业的地位似乎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中国煤化工佩克由于剩余产能有限,对油价波动的调节能力也显得力不从心要搞垮欧佩克的论调。但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本世MYHC N M H G对中东形势感到担心等①参见世界银行中东 与北非首席经挤学家处: (2006 年中东与北非经济发展与前景:新石滴时代的金融市场), btp: /ieaefource wodldbank. n/ INTMENARiesourcesyMainReport. pd, 10.版权所有0西亚非洲杂志社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石治时代的中东原因,油价一路飚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2002年的26. 1美元上升为2003年的31.1美元、2004年的41.4美元、2005年和2006年更先后上升为56.4美元和66美元。D近年油气价格的高走,使中东油气输出国获得丰厚的利润,中东再次出现新的“石油繁荣”,有的国际机构据此认为,现在中东已进入“新石油时代”。那么,这次的“石油繁荣”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繁荣”有什么异同,“新石油时代”对中东又意味着什么,很值得探究。两次“石油繁荣”之间石油业的差别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繁荣”时期相比,中东石油业本身已发生结构性变化,同30年前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一次的“石油繁荣"具有许多新特点。(一)地下石油储的新发现中东地区石油开采的历史较长,少数国家石油开采已到末期,退出石油输出国的行列。但是,随者近年石油勘探与开采技术的进步,(如井深可打至9000多米)在一些石油生产大国仍不断有新的油田或新储量发现。中东的石油储量有所增加,在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中的比重仍然超过60%。1974年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亚北非地区石油探明储量最高的年份,总共有600.2亿吨,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62.8%。而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年终号的数字, 2006年西亚北非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上升为11 452 145.9 万吨,占世界石油剩余探明总量的比重为60 9%。个别国家石油剩余探明总量更有超大幅度的增长,如苏丹2006年石油剩余探明储量比2005年增长了788. 1%。⑨依2006年储采比,世界石油还可开采近50年,而中东石油还可开采85年。1974 年这两个储采比仅分别为35年和49年。2006年中东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沙特阿拉伯(当年石油储量为355.9亿吨)、伊朗(186.7亿吨)、伊拉克(157.5亿吨)、科威特(135.6 亿吨)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34 亿吨)国这s个国家。它们的储量如何,对评估整个中东石油储量来说,至关重要。在过去20年间世界发现的石油储藏量有1/4是在沙特发现的,在沙特,生产1桶石油的同时还可以再找到3桶。⑥这就是说,尽管国际石油储量-直在增加,但沙特石油的储量所占比重始终不低于1/4。当然,即使是在沙特,石油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国际能源分析家马修●西蒙斯认为,沙特的原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达到顶峰,于是他提出“ 应对后顶峰时代”的问题。6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开采寿命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在其他地区石油资源走向枯竭时,中东地区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地位将会变得更加重要。20世纪70年代,本地区出现过对石油资源枯竭后经济发展的担忧,因而急切地发展非石油的经济部门,以便为石油采空后的经济发展做好准备,现在,虽然仍在做这种准备,但急切程度已与昔日不同,这-方面是由于经过30多年经济多样化的发展,非石油部门已有相当基础;另-方面也与石油探明储量的增长有关。(二)石油产能得到提高1974年中东石油产量为12.2亿吨,占同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44.8%。2006 年的估算产量上升为D 2003 -2006年油价均为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中国煤化工E②《第三世界石袖斗斜》填写姐:《第三世界石油:附录.下同。国[美国]《油气杂机), 2006年12月18日,转:YHCNMHG.⑥网上。5参见[英闻]经济学家情报比:《钞特阿控伯2006年国家柜览》,第40页。⑥参见[美国]马修.R.西蒙斯舞:徐小杰等译:《沙谟黄昏:即将来临的沙特石油危机与世界经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11●西豆非洲2007年第 10期13.4亿吨,占世界估算总产量的37.2%。在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虽然下降了,但经过32年的大规模开发后,仍然增长了10.2%.已是十分可贵的了。近年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曾经出现过的石油输出国克相超产、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油价疲软甚至剧跌的局面不复存在,为了在离油价环境下获取更多的石油收入,中东国家采取措施尽力提高石油产能。-方面挖掘老油田的潜力:另-方面大力开发新油田。2006年石油估算产量居前五位的分别是沙特(4.495 亿吨)、伊朗(1.925 亿吨)、阿联酋(1. 295亿吨)、科威特(1.1亿吨)、伊拉克(9 575万吨)。伊朗政府的目标是到2010年石油日产量达560万桶,2020年石油日产量达700万桶,以维持伊朗在欧佩克石油产量中13%的份额。谈起中东的石油业,人们- -直比较关心它在数量上,特别是在原油产量上的变化,因为这与国际石油市场油价的波动有很大关系。其实,中东油气业在质的方面已发生许多变化,经多年的努力,中东石油生产国由主要经营石油上游业变为兼普石油天然气上下游业的国家,即已形成较完整的油气产业链。(三)炼油能力得到提升中东原油产量虽占世界原油总产最的相当比例,但炼油能力所占比例要低得多。2005 年中东炼油能力总共有3.59亿吨,仅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7.1%。不过对中东来说,炼油能力的增幅还是相当大的。除巴林等少数国家外,中东石油输出国原先大都以原油生产为主。在很长时期内,所需的成品油还要靠进口。1974 年西亚北非地区原油加工能力只有1.6亿吨。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仅西亚国家的原油加工能力即比此数翻了一番,2005 年西亚的原油加工能力达6.5亿吨,其中钞特和伊朗分别为1.1亿吨与0.7亿吨;北非地区为0.9亿吨,D同1974年相比,增长了3.6倍以上。近年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都大力发展炼油业,以满足国内对成品油的需求。沙特2004年8家炼油企业的日生产能力为190.7万桶。2加上建设新的地下储油设施,增强了满足国内外对成品油需求的能力。继续发展炼油业,仍然具有很大内在的推动力。伊朗炼油业本来有久远的历史, 1909 年即建立了阿巴丹炼油厂。但在两伊战争期间受到严重破坏,虽经修复、重建,仍不能满足需要。2005 年初,伊朗日炼油能力为147万桶,汽油生产能力不足需要量的2/3.9另据欧佩克2005年《统计年报》数字,伊朗2005年成品油的日需求量为151.2万桶,成品油的日产量只有144万桶。国(四)天然气异军突起1974年中东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61 179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37%。近年中东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输出取得很大的进展。截至2006年1月1日,西亚国家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726 44.44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1 730 775.82亿立方米)的42%。北非的估计探明储量还有78 552.78亿立方米。两项加在一起, 整个中东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804 997. 1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的46. 5%。5同1974年的天然气产量相比,增长了2倍以上。中东地区天然气储量的排序与石油储量的排序有所不同。中东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伊朗(27.5万亿立方米)、卡塔尔(25.8 万亿立方米)、沙特(6.8 万亿立方米)、阿联酋(5.6万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4.6万亿立方米)、伊拉克(3.2万亿立方米)、埃及(1.7万亿立方米)、 科中国煤化工①[美国]《油气杂志), 2005年2月19日,_s2页.②[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 <2006年沙特阿拉MCHCNMHG③{英岡]经济学家情报社: (2005年栅朗国家规④转引白刘明:《伊朗实行全方位的能要战略调发》。裁《亚非纵街》, 2006年第6期,第44页。D《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第1期,第48-51页。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石油时代的中东威特(1.6 万亿立方米)和利比亚(1.5 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的增长更为突出。在20世纪70年代,连生产石油过程中的伴生气都难以收集,不得不放空烧掉。这种局面已经改变。2005年天然气产量较多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900.5亿立方米).伊朗(906.1亿立方米)、沙特(649.6 亿立方米)、阿联酋(457 亿立方米)、卡塔尔(383. 4亿立方米)、埃及(136.8 亿立方米)和阿曼(199. 1亿立方米) .①阿尔及利亚的石油储量虽然不算很高,但该国的天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成为世界天然气市场上耀眼的新星。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不仅是地中海地区第-大石油公司, 而且是世界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第二大供应商,天然气的第三大供应商。中东大多数油气生产国在能源消费中,都致力于用天然气取代石油,以扩大石油出口。有相当一部分天然气用于发电和海水淡化,以及用作石化工业原料。沙特天然气消费在国内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从1990年的35%上升到40%,人均消费量居世界首位。在卡塔尔将天然气用于生产合成油。据(2005年世界能源展望》数字,2003年中东地区"就地消费"天然气量较多的国家有伊朗(798亿立方米)、沙特(601 亿立方米)、阿联酋(369 亿立方米)、埃及(287 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240亿立方米)、卡塔尔(137 亿立方米)。即使如此,仍有大量天然气可供出口。昔日的石油输出国有不少已成为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2003年从西亚北非向其他地区净出口天然气总共有970亿立方米,天然气净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为25. 2%。出口的天然气有1/3为液化大然气,此外还有大然气液。沙特天然气液的生产与出居世界首位。它与外园公司合资成立了4家公司,在沙特南部的鲁卜哈里沙漠勘探开发天然气。天然气产业现已成为沙特经济中重要的基础部门。伊朗2000年国内天然气的消费量已超过石油的消费量,天然气业承担着既要满足国内消费需要,又要扩大出口的繁重任务。伊朗的天然气不仅要向科威特、阿联酋及中亚邻国出口,向土耳其及通过土耳其向传统的欧洲市场出口,而且向南亚和东亚等东方市场进军。卡塔尔正在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而努力。卡塔尔能源与工业大臣阿提亚最近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预测,到2010年,卡塔尔将年产液化天然气7700万吨,并向亚洲、欧洲和北美国家出口液化天然气。2004年6月,卡塔尔组建了世界级的天然气运输公司。(五)石化工业大发展30多年来,中东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石化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部门。钞特的石化工业从- -无所有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石化产品出口国,它拥有许多大型世界级的石化生产加工装置,是世界第三大聚乙烯生产国和第六大聚丙烯制造国。据估计,其化学工业总资本超过1 00亿美元。沙特2001 ~2004年石化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12%,2004年石化出口值达83亿美元,占石油以外产品出口额的55%。0钞特基础工业公司是年产4 200万吨石化产品的世界第+大石化公司。2006年该公司可年产乙二醇390万吨,成为世界第- -大乙二醇生产商,能满足全球22%以上的需求。到2008年该公司石化产品总产量将达6 000万吨。①中东乙烯产能已由1993年395万吨(占世界5.4%)、1997 年588万吨(占世界6. 7%)增加到.2002年980万吨(占世界9%)。用至2005年底,西亚七国乙烯产能达1 084万吨。9中东在2006 ~2012年将有21套新建乙烯装置投产,年总产能为2 300多万吨。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和卡塔尔三国,共占中东新增总产能的86%。⑥D《国际石馈经济).2006年第6期,第54页.中国煤化工D参见[英国)经挤学家情报枕:《纱特阿拉伯⑧参见刘明:《新形势下沙特阿拉伯石袖战略》,D钱伯章:《充满活力的中东石化产业》,软中国MH5《国际石油经济》, 2007年第5期,第8页.⑥《国际石油经济》, 2006年第12期,第41页。.●13.西亚非州2007年第 10期(六)开展海外油气业的经营科威特较早地打开在海外经营油气上游业的局面。1981 年成立海外石油勘探公司,斥资2.5亿美元买下加利福尼亚的钻井和石油工程公司(即圣菲国际公司),在海外数十个勘探区块参与石油勘操,至1992年科威特在海外获得的石油年产量已达375万吨。沙特在开展海外油气下游业方面的绩效也较突出,它主要是以收购、参股和供油等方式在海外经营炼油厂、加油站,以及石化企业等。至1993年,仅沙特、科威特、伊朗、阿联酋四国在海外的原油年加工能力即已达8 445万吨。①沙特阿美公司已在美国、韩国、非律宾、希腊拥有6家合资炼油厂,海外合资年炼油能力总共有7 650万吨。2004年在日本参与炼油企业,年炼油能力再增2650万吨。②阿尔及利亚政府也在加速进军海外油田的步伐,它分别在秘鲁、利比亚和尼日尔等国从事油气项目合作,并计划在今后5年注资10亿美元,用于国际市场油气勘探与开发。由于油气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中东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得到巩固与改善。30多年来中东油气业的发展,完全改变了昔日单一出口原油的局面,虽然中东这次“石油繁荣"的出现也以油价的高走为重要原因,但其含义、作用与影响都与当年的“石油繁荣”有所不同。高油价、高收入与新增长时代中东这次的“石油繁荣”也以高油价为重要特征。2000 年3月,欧佩克开始实行-种价格捆绑机制,试图将石油的目标价格维持在每桶22 ~28美元之间。每桶高于28美元,即每日增产50万桶;每桶低于22美元,即每日减产50万桶。由于石油需求增加,欧佩克实行偏紧供应的策略,以及提高产能的限制,油价走向坚挺。主动石油出口国的营销策略已由注重产量份额的粗放型转变为实行偏紧供应以维持价格坚挺的精细型。除石油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以外,还有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等政治因素的影响,致使国际油价大幅上扬。平均每桶油价2003年上浮到31. 1美元,2004 年进而达到41. 4美元,远远超出原先价格捆绑机制所确定的每桶22 ~ 28美元的目标价格。同年6月初,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42. 33美元,创下该所开办石油期货交易21年来的最高价。2005 年1月,欧佩克放弃每桶22~28美元的目标价格。2005年、2006年国际平均每桶油价达到创记录的56.4美元和66美元。2006年4月21日,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突破了每桶75美元的门槛。98月7日,达到每桶77美元以上的历史最高水平。④石油价格高攀,使石油售价与开采成本之间的距离拉得很开,这在中东尤为突出。在沙特,由于油层构造利于开采,1桶石油的生产成本不到1.5美元(世界平均为5美元)。发现新油田的成本,1桶不到10美分(世界其他地区每桶为4美元),即使在路途遥远的内地鲁卜哈利沙漠,发现新油田的每桶成本也只有25美元。9而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在深井与超深井油田地区,采油成本要高出许多。所以同样是高油价,对中东国家来说,意味着能够获得比其他地区石油输出国多得多的收人。沙特2005年石油日产量为949万桶,这一年出口油价每桶平均为62.5美元,年石油收人达2 03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估计,石油输出国2002年政府的石油收人为1 540亿美元,2005 年上升为3 650亿美元,@上涨了1.37倍, 2006年当有进一步的增加。这次油价高涨(0il Price Boom)同20世纪70年代油价与石油收入的提高有所不同,后者是对中国煤化工①安增华、 李绍先、陈建民主编:《海外寻踪)②《国际石油经济》, 2006年第5期,第12页.:RYHCNMHGD《人民日报),2006年4月22日。。《国际石油经济), 2007年第1期.第5页。⑥[英国] 经济学家情报社: (2006 年比待网拉伯国家概见》.第40页。⑥世界银行中东与北非 首席胫挤学家处:前引书。●14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石油时代的中东在这之前国际石油垄断资本长期强加的超低油价的补偿,这--次则没有那么明显的补偿性质。应当说,它主要是建立在石油经济实力基础上的。石油收入增加会进-步提高在国内外的金融与资本的实力,促进油气业及非油气业的发展。另一个不同点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积累起来的石油美元有相当-部分投放于非经济用途。两伊战争消耗了两国大量的资财,海湾国家在战争期间向伊拉克提供了约300亿美元的战争费用。在海湾战争中,科威特的损失与耗去的战争费用至少为393亿美元,沙特的损失与战争费用高达480亿美元,伊拉克自身的损失不下数百亿、甚至有上千亿美元。这一次石油美元会不会仍有相当部分用于战争与地区冲突,自然为人们所关注。但至少可以肯定,眼下不会再有那么多的石油美元因被战火吞噬而“蒸发"。资本积累的主要效果将会增强发展的后劲。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阿联酋和卡塔尔为10%、科威特9.1%、苏丹8.2%、沙特与巴林为6.5%,伊朗为5% .①《中东经济文摘》2007 年出版的《2006年海湾经济回题》序言将中东经济的繁荣称之为“新增长时代”(New Era of Growth)。从整个中东地区来说,由于石油输出国与非石油输出国之间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前者石油收人的大幅增加会通过投资、贸易、劳务、援助等途径对后者的经济发展产生间接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如果石油美元这次不再被战争与冲突大量吞噬而“燕发",它会比20世纪70年代产生大得多的作用。新的“石油繁荣”能持续多久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值得注意,因为20世纪70年代的高油价导致西方经济滞涨,对石油的需求下降,油价下跌,“石油繁荣”只维持了大约十年。21世纪初的油价高会不会使这一幕重演?首先对高油价要有个恰当的估计。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认为,扣除美元贬值的因素, 2004年每桶37. 7美元的油价只相当于1980年石油平均价格的一半,略低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石油实际价格。其次能源消费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巳发生很大变化,1979 - 1996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9%,但能源消费仅增长了13. 9%.9此外,高油价未必- -定会导致高通货膨胀,关键看石油进口大国如何应对。20 世纪70年代高通货膨胀的形成还要有其他条件,高油价只是诱发因素之一。自然,从纯经济上的因素推论,高油价肯定会刺激世界石油开采的扩大与石油消费的节约,从而改变石油供求关系,引起石油价格下滑。但这要经历-一个“ 发酵”过程,如果处理得当,不会再像20世纪70年代西方两次“滞涨”危机与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那样,令石油输人国和石油输出国都准备不足,造成油价在短时间内的剧烈波动。从实际情况看,“石油繁荣"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需求是否持续增长,以及供应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种需求的增长。从现状看,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旺盛,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大面积的经济衰退与危机;欧佩克的剩余产能有限,因此“石油繁荣”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从石油输出国的应对能力来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应对国际能源市场的能力与手段已得到增强。加之石油输出国由主要投资本国油气产业变为本国和海外油气业同时投资,国际经济地位得到提高。-些石油输出国已由应对国际市场变中国煤化工使化的经济体。这当然有助于“石油繁荣”的延续。TYHCNMHG.①[英国]《中东经济文摘: 2006年海湾经济网顾). 2007年版, 第71页。②世界银行中东北非地区首 席经济学家处: <2005 年中东与北非地区经济发展与前最:石油繁荣与收入管理》,第2意,第28页。③社作: 《为何高油价与经挤高增长并行不街》,载《国际石袖经济). 2006年第12期,第6页..15●香亚非洲2007年第10期就与外国资本的关系来说,20 世纪70年代存在与外国资本之间的对抗。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外国资本之间的关系也已有所改变。当年石油工业全由外国控制,石油输出因通过斗争,靠国有化将石油资源的主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在石油上游领城,海湾国家紛纷在外国于本地经营石油的公司中分阶段参股,最后变成以本国国家资本为主的公司,0借以保持国家油气公司的主导地位与控制能力。现在,中东-些国家-方面继续采取措施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四但在另-方面,备国也很注重对外资的吸收与利用,实行- -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外国投资,实行既要引|进和利用外资,但又不失去对油气产业控制的政策。原来控制海湾石油业的跨国石油公司有的作为服务公司,继续提供基金、设备与技术。有的国家在-定范围内允许外国石油公司投标对某些地块或海域进行勘探与开发,以提取份额油作为网报。沙特仍然不允许外资参与石油上游、管道与销售领城,但2004年5月生效的新的外国投资法在其他许多方面对外资的限制逐渐放寬。如允许外商合资或独资开办石油加工和石化企业。允许外资公司参与天然气勘探、开采、运输与销售的投资,公司利润税也有所下调。2000年沙特与西方多家石油公司谈判合资开发天然气。这是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后首次对外开放上游领域。2005年第二季度沙特政府批准的投资许可证总价值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46倍,达110亿美元,主要集中于炼油与石化方面的合资项目。③伊朗1993年考虑到开发资金不足,以及对提高老油田产能与发现新油田需要技术知识,于是向外国的参与者开放油气部门,国家石油公司(NIOC) 为外国合作者(中标者)提供了“回购”的安排,外国合作伙伴要筹措资金,完成投产前的工作,一旦投产则从原油销售中获得回报。1995年签署了第一份“同购”协议,之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又向外国公司提出十几个海上项目,以及陆上项日。到1995年美国石油公司成为伊朗重要的采油者,美国颁布的“ 达马托法案"禁止美国石油公司从伊朗进口石油到美国炼油厂,但不禁止采购或将石油运往其他同家。现伊朗设有20多个“ 油气特区",区内的外企进口商品不受限制,实行零关税和利涧自由汇出。议会通过的-项法案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伊朗国家石化公司主导的项目,取消投资所占份额49%的上限,投资所占比例可以达到100%。92005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出台了新的《碳化氢法),进一步开放油气勘探、开发、炼化、运输、贮藏、配售等领坡,同时全面废除油气供成合同中的有关销售限制条款,鼓励外国企业投资参与阿尔及利亚油气资源开发。阿尔及利亚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这种加强对油气资源的控制与鼓励外国投资的政策无疑会强化油气业的要素投人,也有助于规避某些风险,增进“石油繁荣”的持续性。对外国资本来说,在中东有些国家已通过“ 份额油"、“回购”等方式参与石油上游业,即使在未能直接进入石油上游业的国家,也可以参与天然气业,以及炼油业、石化业等领城,它们同样可以在“ 石油繁荣”中获益。由于有这些因素存在,20世纪“ 高油价-经挤滯涨-石油供过于求-油价回跌” 迅連转换的局面不会简单重复。①在国有化问题上,海湾国家也有例外。阿躉始终没有将外国石神公司金氧国有化。阿曼于200年6月通过了乱有化法,允许外资在企业中有100%的所有权。井给子税收上的鼓中国煤化工的存于2006年月通过-项法0 2006年8月初, 阿歌酋从合作了45年的外国律草案,要求国家石油公叫在上游项日中至少拥有519YHCNM H(在重要的石治业竞标中享有优先权。③参见在线广 交会网站贸易资讯:《世界能源格 局的变化4调整分析预测》,htp:; /mw. ed com w/mb/ch - CN/inmn/ utide!④伊朗于2002年12月28日颁布的《最励和保护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中规定。以“建设、经营、转让”、“回购”、“国民参与”等方式的外回投资可享受不设百分比限制的“特殊优惠"。●16.中东石油的新时代与新石油时代的中东两伊政治局势的发展关系重大中东地区有的国家因政局动荡,油气生产起伏较大。地缘政治环境持续紧张,油气业面临内外压力政治因素仍然是影响油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对中东的政策对中东油气产业的发展尤有重大影响,甚至可以说美国是对中东油气产业格局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美苏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将相当多的外交资源、军事资源投入中东,特别是投人到拥有大量油气资源的国家。自海湾战争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种影响十分关注。美国从中东输人的石油在进口石油总量中所占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对美国来说,中东石油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减弱。美国在加紧对伊拉克混乱局面进行控制的同时,- -方面改善与沙特等温和派国家的关系,甚至视为盟友,另- -方面进行国际努力,以孤立伊朗。伊拉克本来也是海湾地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伊拉克石油经营每桶成本为60美分(中东每桶平均为1.5美元)。两伊战争前石油年产量曾达到1.75亿吨,1990 年7月日产石油350万桶,伊拉克人侵科威特之后,石油产量急剧下跌,1991 年日产量为30万桶。1998 -2002年石油平均日产量恢复到210万桶。因受伊拉克战争影响,2003年下半年石油日产量只有100万桶,日出口量为40万桶。2004年6月初石油日产量恢复到240万桶,日出口量为160万桶。但由于受到人为的破坏,产量很不稳定。外资囚无法律保库而裹足不前,恢复与重建进展縵慢。天然气1979年产量曾达到198亿立方米,但2003 年已下降为156亿立方米。据估计, 2005 年炼油厂的开工率只有1/3。伊拉克所需汽油等成品油还得从科威特、伊朗进口。美国通过战争与军事占领虽然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业,中但前景充满变数。伊朗的石油日产量在1972年曾达到500万桶。后来有所下降,1990 年恢复到每日320万桶,2004年为每日390万桶,D仍未达到当年的水平,且炼油能力不足。但伊朗天然气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东天然气生产与出口大国。美国所实行的对伊朗政策是伊朗发展油气业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之-。美国已经确定要改变伊朗政权的方针,美国会不会对伊朗动武已成为悬在伊朗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剑”。伊朗声称:如果受到美国进攻,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打击美国在海湾的利益。事情闹大,将不止影响伊朗的油气业,也有可能波及整个海湾地区,以致造成国际油气市场的严重失衡与剧烈动荡。中东的“石油繁荣"在空间上能不能遍及本地区所有的石油输出国,在时间上能不能更加持久,两伊的情况如何十分重要。而两伊的情况如何又要看美国下一步对两伊究竟要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貴任编辑:徐拓贵任校对:贾丽华)中国煤化工①美闻参与起草的伊拉克新《石油天然气法》2创伊拉克石袖资源所取得的“成果"。该肤案给予美、英石破巨头30年开采伊拉克.MYHCN M H C制严分低物技。物的段,美、英石制公司可分得60% -70%的伊拉克石油收入,直到收回成本。再往后美、英石油公司还可分得伊拉克多达20%的石袖收入。而旧的《石泊天然气法》规定的两者比例分别为40%和10%。0 [英国] 经許学家情报社。(2005 年伊朗国家概览),第39页。●17.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