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岭南佛寺与中外交通——以广州光孝寺和韶州南华寺为中心 明末清初的岭南佛寺与中外交通——以广州光孝寺和韶州南华寺为中心

明末清初的岭南佛寺与中外交通——以广州光孝寺和韶州南华寺为中心

  • 期刊名字:学术研究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何方耀
  •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 广东广州
  • 更新时间:2022-04-2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明末清初的近百年间,即16-17世纪,乃西方所称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荷兰等早期殖民势力抵达中国南部沿海,紧随其后的传教士也接踵而来,从而拉开了中国与西方交往与冲突的序幕.明季伊始,“西洋”逐渐代替“西域”成为中西交通的主体,南海道上,来自欧罗巴的“西洋”人逐渐取代来自印度、阿拉伯的“西域”人而成为中西交流的主要对手,维持了千余年的朝贡贸易体系开始遭到西方契约贸易体系的不断撞击.岭南佛教寺院在这场“西风变换”的转折时期,扮演了某种微妙的角色:最初来华的传教士被广东地方官员视为出家僧人而安置于寺院之中;而来穗贸易、朝贡的西方商贾和使臣,虽与宗教或僧人无涉,也往往被安置于佛寺之中.这一有趣现象,反映了岭南海峤之地在中外交通中的特殊地位、朝廷对外交通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地方官员对外国人的恐惧心理.种种因缘巧合,遂使唐宋以后本已淡出中西交通主流的岭南佛寺再次成为对外交往的前沿,成为广东地方官员与来华洋人交往、周旋的中介和缓冲,见证了一系列中西交通的历史事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有案可稽却又不太引人注目的精彩一笔.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