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中"气化"理论之探析 传统武术中"气化"理论之探析

传统武术中"气化"理论之探析

  • 期刊名字:搏击·武术科学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金龙,李志宇
  •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3-2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2007年7月搏击.武术科学第4卷第7期[传统武术研究]传统武术中“气化”理论之探析金龙李志宇(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滴要:“气化”思想与“修养”学说是传统武术中的重要理论。文章首先从传统哲学中的“气化”理论着手,对“形、气、神”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作了明确地阐述。传统武术的终极追求不是在血气层面与人斗力较劲,而是要在中气运行下体味天地的至理。“修养” 理论就是实现血气向中气升华的桥梁,是传统武术修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键词:气血气中气修养中图分类号:C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5643( 2007 )07- -0021- -03中国传统武术是一种集技击、竞技、健身娱人、修养等多种西方哲学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一个理性、逻辑的世界中,与此功能为一体的特殊形体运动方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相对应,东方哲学只关注当前人的生命感。在传统的生命哲学遗产。传统武术自古就有“内练-口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套中,古人认为“自我”就是-一个生生不息之整体,也是一个自足路练习中更是把“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作为变化的方法来的循环系统。《淮南子》说:“夫行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锻炼身心。可见,传统武术不仅仅强调身体的强健,更注重心智也;神者,生之制也。”这是传统哲学中对自我本体认识的重要的修养。本文认为“气化”思想乃是沟通“内练”与“外练”、表述。“生” 指人的生生不息,活泼流畅的生命,“形、气、神”是:“身体”与“精神”的关键点,它对于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与理指构成生命的三要素,他们在生命的流动中分别起着“为舍”、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充"与“为制”的作用。这与西方哲学将生命分为“形”与1“气化” 思想的传统哲学依据“灵”不同,中国哲学在此二者之外更增加了一“气”的概念。在1.1“气化” 思想的哲学渊源“神(灵)”、“气”、“形”三要素中,“形”指外在身体的构成,“气” 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艺术、传统医学乃至传统文学是生命得以依附之场所;“神”指心神,“神”统帅人的整体生中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范畴。在对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中命;“气”是保持生命体内再运动的统合体,是生命整体性构成国自古便有“气本论”与“道本论”之说。“气”字在甲骨文与金的关键因素。“气” 是“形”得以充实的材料,是“神”得以明文之中便已出现,但仅仅是一-个普通意义的词,并不具备哲学形智的保障。“气”无动则无生,但“气”并非安动,而是顺“神”而而上学的内涵。对于气论思想有确切记载的应是在西周末年。动,受“神”驾驭,为“神”统帅,方可保证生命运动“活泼且刚“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不能出,阴健有为”迫而不能蒸.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1.3传统哲学中的“养气”学说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仅仅做到“形、气,神”的和谐统- -还是远远不够的。 孔子不亡何待?”(《国语.周语》)伯阳父的这段话并没有从传统的日:“君子有三戒:少时值,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业,血气宗教思想来解释此次地震,也未将地震看作为上天的责难,而是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在此,“血从原始哲学观的角度对此作了论证。由此,中国“气化”思想的气”就是指人体内流动之气。气与血的关系是以气为主,血为理论雏形,似应发轫于此。到达先秦时期,中国“气化”思想已形辅,气为卫,血为营。人的一-生全靠营卫。如果血不足尚可生存,成了一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淮气不足则会使生命枯萎。人的血气实在是生命的基础但同时也南子》说“天地之合合,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气者也” 。概而是人的欲望产生的源泉。血气需要引导,如不对其进行修养调理论之,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为-整体,世界乃一庞大的气场,的话自我会因随之而来的欲望而使心神堕落到野兽层面。子万物浮沉于一气之中,气之 流动而生阴阳生万物。因此,中国传说“治血气”,荀子说要“治气养心”,通过对血气做合乎自然规统哲学认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 欢快流动的气化的世界,天地间律的“修养”,从而实现从血气到天地之气的灵性升华,使生命气的节奏,决定了世间万种生命的运动。融入“内圣”之至境,使主体体味“天地共生.物我为一-” 的喜1.2 传统哲学中的“形、气神”理论悦,使自我悟出宇宙间的“第一- 义”。作者简介:1金龙( 1980~),男,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2.李志宇( 1980~),男,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21这种“修养”的过程不是靠理性思维得以实现的,而是一-种“中”,因此也称其为中气。朱熹在其《中庸章句》中曾题注:修“形”、养“气”、育“神”和谐统- -的体悟过程。中国传统哲学“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因此这里的“中”指的就不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样的圣贤, 若要成为尧舜就必须靠是空间方位的“中”,而是逻辑属性上的“中”,即:不倚刚,不倚“修养"的功夫,必须实现从血气到天地之气的灵性升华,这也柔;不偏阳,不偏阴;不恒动,不恒静。宇宙间正是靠这种中气的是中国古人的人生终极追求。流动才能保持生命衍化、万物欣荣的。人体内原本充斥的也是这2传统武术中的 “血气”、“中气”辨种先天的太和元气,但人不同于动物之处便在于人有血性,有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武术对于“气”的运用及对性欲求。这种欲求便会使体内流动之气产生偏倚,中气也就会因“气”的概念分类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气论”理论有着惊人的相此堕落 为血气。要实现从血气到中气的灵性升华,其实也就是要似。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曾讲:“何为气?即天行健一- 个行实现中气的自我回归,两种说法道理相同。字。”“不滞不息,不乖不离,不偏不倚, ....即孟子所谓浩然若以御中气来修练武术,则无论练习哪种拳术都会感到得之气。”陈鑫在此对于“气”作了分类:一中气,天地间流转运心应手、应用自如。以意(神)导气(指中气),以气运形,身体的承的太和元气,也就是《易经》中所说的“保合太和”之气;二、运行便会像流转的溪水- -样顺畅, 静止的时候会像山巅的古松浩然之气,禀赋于先天的太和元气而生,却稍有一些严厉刚强的一样沉稳;前进的时候就像猎豹-样迅驰,后退的时候像微风一气象在内的元气;三、血气,也就是拳术家所说的横气,主要是指样飘逸;练习劲猛的拳术时不会露出刚阳的霸气,练习舒缓的拳人体f脉中所流通的气。术时不会显出阴柔无力;击打时力量可以充塞整个宇宙,收回来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还曾讲到:“浩然之气者,大约涉后又可凝为一点。与御血气以行拳相比,这才是真正的拳术。因于刚一边多,--拳者能以浩然之气行之,技亦过乎大半矣。为它所凭借的正是不偏不倚的天地中气,它不仅符合拳理,更符再加以涵养功夫,则庶乎中气矣。合宇宙运行之理。如果说血气之功是完成内三合的练习的话,那浩然之气也不过是一种远高于血气而未达到中气的一-种么中气之功便是使内三合逐步过渡到外三合,逐步使内外三合“中介之气”而已,若要使气更进一步臻至先天太和之境,还需练习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形动神静,相机而动的境界,使要对自己品德的修养和对心志的磨炼。本文中暂将武术中“气”内外三合混合为一,即达到融合六合之功。使用这种方法与人搏的概念分为血气与中气两种,浩然之气则略之。击作战时,会使对方进退不得、心慌意乱、形神疲惫。即便未曾交2.1 血气手,也会使对方心服口服。中国传统武术是一种注 重整体思维,追求身心和谐统-的3传统武术中的 “修养”理论搏击与修养之术,因此在其修炼(包括内练与外练)的过程中,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简史》中谈到“中国哲学的精常常会遇到“形、气、神”三者圆融合- -的问题。关于三者的关神和问题"时曾引用了- _句话一“不离 日用常行内,直到天地系,上文已有论述,本人认为若要做到“形、气神”的和谐统一,未画前” 。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中国人“气”的处理尤为重要。这里的“气”是指血气,即是指人体血脉没有狂热的宗教崇拜,但却有着人人近乎相同的人生终极追求。中流动的气,也是拳术家们所说的“横气”。这种思想特征存在于中国的书画、茶、棋等各种生活层面,就连各个拳种对于“血气”的要求各不相同,但都体现出了“以杀猪宰牛也可悟出“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武形蓄气,以气现神”的总体思想。如太极拳要求“宽胸实腹、意注术既然是一种文化现象,当然也无法脱离这种独特的思想背景丹田”;南拳要求“沉气实腹、发声呼喝”;形意拳要求“松胸实而存在。现存大多数武术理论著作中都存在着一-种“天人合一腹、呼吸自然”等等。通过采用以不同的形体要求去引导与限制的终极理想追求,而为了实现从形而下的拳术到形而上的拳道气在体内的流转变化的方法,各个拳种都体现出了本广]派独特的转变,则必须遵循“修养"的理论。的风神色彩。如:太极拳之刚柔相济.缠绵不断;南拳之稳马硬3.1修养要从“正形”做起桥.刚劲有力;形意拳之快进直取象形取意等。可见,血气实乃拳术练习并不仅仅是“形体运动”或“肢体语言”,打拳是沟通形、神之关键,气充则形健、神明;气虚则形散、神衰。若要在为了以体内之“气”引领有质的“形"来体现宇宙间的“道理”。修炼过程中做到形神兼备、内外双修,则气的运用实为重中之因此,“理”的显现首先离不开“形”的运动。形体不仅是生命的重。基础,是气与精神的物质载体,更是传统武术借以表现自己独特2.2中气魅力的物质中介。“手挥琵琶、怀中抱月跨虎蹬山”这些动作的传统武术理论认为仅仅做到形、气、神之间的圆融合- +还是完成都无法离开形体的运动。只有身形正,合乎各拳种门派独特不够的。相对于中气来说血气毕竞是偏的,是形而下的。且看陈的运动要求 ,体内的血气才能运行流畅,血气畅则神志清。合乎鑫对于血气的评述:“血气..全仗年轻力气勇猛,而以不情不要求的形体运动,流畅鼓动的血气,清醒的神志,是实现血气向理凌压敌人,失败者多。即间获胜,力气过大,偶然胜之。一遇行中气转化的先决条件。在传统武术的理论中不乏对于形体充实手,气虽大面亦苟能稍尊规矩,亦能打人。但能屈敌人之身,而不中正的要求。少林拳中醉罗汉拳歌诀就道:“头如波浪,手似流能服敌人之心。”陈鑫在此认为血气仍是较低层次的气,用它来星。身如杨柳,脚似醉汉。出于心灵,发于性能。似刚非刚,似实打拳不过是仗着年轻气盛力猛,这样的人多会失败。运用这种方而虚。久练自化,熟极通神。”太极拳中“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法只能使对方身服,而不能使对方心服。那么如何使自己体内的腰敛臀 .圆裆松胯”等等都是通过“正形”来达到体内血气的流气的运行做到不偏不倚、交济阴阳、无过无不及呢?使血气向中畅,从而实现拳路的流转自如。气的升华便是关键。3.2修养要做到“以形动制思动”我们讲血气与中气,并非是说气有两种不同的组成形态。气血气产生欲念,欲念在则中气无生。人类作为一种理性动物本就一种,就是宇宙间所充斥的太和元气。这种气的特点就是而存在,其理性思维- - 刻也不会停止,这当中包括对于欲念的思22维和直觉顿悟式的思维两种。“以形动制思动”不是要摒弃理性[2]陈沛菊.乔凤杰《 陈式太极拳图说》译注. [M]北京:北京体思维,而是要求在练习拳术时要以肢体的运动去启悟思维的行育大学出版社, 2005.动,停止对欲念的思考,使思维进人灵想顿悟的状态。从而引领[3]|陈鑫. 陈式太极拳图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血气的运动,实现从血气到中气的升华。2003.身体的运动是有形有质的运动,要引领思维的运动首先便[4]雷仲康译注、庄子[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6.要遵从“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和”。在运动[5]马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插图珍藏本)[M].北京:新世界出版过程中,气动带动形动,形动引领思动,思动最终又会影响形动。社,2004.在“形、气、思"相互影响的运动循环之中,思维状态得到调整,[6]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纷乱的思绪被排斥在外,神志与天地相融合,血气也就向中气升[7]曾振宇、中国气论哲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华。这是修养的第二层功夫。[8]黄红田.论传统武术中的“气”[I]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4结语(3).孙禄堂先生曾明确指出:“拳术的本质是拳与道合。”对于[9]陆东群.论武术对人体精、气、神的调养I]中国科技信息,传统武术来说,拳术练习并不仅仅等同于身强体健,对于宇宙间规律的把握才是习武者的人生理想。而实现这一- 理想的关键就[10]吴玉华.吴兆祥.气法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安徽体育科是本文中所强调的“气化”理论。“气”是沟通“形”、“神”的桥技,2001(1).梁,“气”的升华必然会带来“形、神"超越性的质变。[11]王 静,马有德谈武术的“精气神”D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参考文献:[12]刘跃军,李孟和.中国传统武术的气韵生动说[]搏击-武术[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上册)[M]科学,2004(3).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On the Gasification Theory in Traditional WushuJin LongLi Zhiyu( P.E. School of Henan Univerity,Kaifeng Henan 475001 )Abstract: The thought of gasification and the theory of tutelage are very importan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W ushu. Usingthe theory of gasific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shape,the gas and the mind in details. The paperpoints out that the ultimate ai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is not fight in the level if blood and gas,but to understandthe theories in the earth and space. The theory of tutelage is the bridge connecting blood gas and central gas, is the keypoint in process of W ushu practice.Key words :gasblood gas central gastutelage(. 上接第9页)Competitive Development, the Paradox of the Modernization ofChinese WushuGao Xiaoming( P.E. Institut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0 )Abstract:In the modern history,with social form transmission, Chinese W ushu has also begun its modern developingtraditional Wushu show out different conditions, though they have the same origin. With the method of documentstudy, the paper finds out that the competitive development is the need of modern times,and the emergence ofcompetitive Wushu is the necessary effect of Chinese Wushu's modernization,which is not the ultimate end of ChineseWushu spreading in the world.Key words :Chinese Wushu competitive development modernization paradox23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