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形象在中国的嬗变 高尔基形象在中国的嬗变

高尔基形象在中国的嬗变

  • 期刊名字:内蒙古社会科学
  • 文件大小:554kb
  • 论文作者:张娟
  •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2005年l1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Nov.2005第26卷第6期INNER MONCOLIA SOCIAL SCIENCESvol.26№.6高尔基形象在中国的嬗变张娟(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在20世纪的中苏文学交流中,最受中国人关注、作品传播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作家要数高尔基,他在中国的地位与影嗍没有几个作家可以与之相颉颃。然而他在中国蚋接受始终伴随了非文学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介入,表现出复杂的接受状貌。高尔基作为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个案,生动地展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他作为文学家的复杂性,作品的丰富性被抹煞,对他的闻读走向程式化和政治化。这是对他的严重误读,是作为艺术家的商尔基之不幸。进入新时期,加诸在文学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逐渐祛除,文学日益回归自身,高尔基在中国才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然而他的作品在中国的典范性意义也就此失去。[关键词]高尔基;中国;文学;政治[中图分类号]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81(2005)06010404在20世纪的中苏文学交流中,最受中国人关没有。无论是由文学研究会出版的《俄国文学研注、作品传播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作家要数高尔基,究》专号、耿济之写作的《俄国四大文学家合传》他在中国的地位与影响没有几个作家可以与之相还是茅盾的《近代俄国文学家三十人合传》中,都颉颃。然而他在中国的接受始终伴随了非文学因不曾见到髙尔基的名字。鲁迅曾说:“当屠格纳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介入,表现出复杂的接受状夫柴霍夫这些作家大为中国读书界所称颂的时貌。高尔基作为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个案,生动地候,高尔基是不很有人注意的。即使偶然有一两篇展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翻译,也不过因为他所描写的人物来得特别,但总根据现有的资料,1907年,吴梼根据二叶亭四不觉得有什么大意思。“这原因,现在很明臼了迷的日译本转译了高尔基的《忧患余生》(《该隐和因为他是‘底层’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的作家。阿尔乔姆》),发表在《东方杂志》第4卷1~4期对于他的作品,中国的旧的知识阶级不能共鸣,正上,这是高尔基首次登陆中国。此后,天蜕、刘半是当然的事。1鲁迅指出了高尔基在中国受农、周瘦鹃、胡适、郑振铎、沈泽民、孙伏园、胡根天、冷淡的原因之一。虽然1925年左右革命开始被提瞿秋白等先后翻译了高尔基的一些短篇作品。如上日程,左翼的文化运动已经发端,但中国社会的天蜕译《鹰歌》(《鹰之歌》),发表在《粤西》第4期主要任务仍然是进行文化启蒙,文化界的这种主流上。周瘦鹃译《大义》,登载在《欧美名家短篇小说方向没有变化,因此高尔基在中国遭遇冷淡。此丛刊》1917年第3卷……尽管高尔基的作品很早外,陈建华通过分析瞿秋白、郑振铎写作的《俄国便被译成了中文,但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前文学史》和《创造月刊》刊登的李初梨翻译的《高尔的20余年里,并没有引起中国人足够的重视。基阳什红产意,认为:苏联的“拉1928年以前,中国连一本高尔基作品的翻译集都普个普罗作家,只CNMHG[收稿日期]200508-29[作者简介]张娟,女,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是把高尔基视作一个“同路人”作家。苏联国内极夫及其他》有4个译本;《仇敌》有2个译本。长篇左”思潮对高尔基的贬低,也影响到中国一部分小说中,《童年》有6个译本,印刷30多版次;《在左翼作家对高尔基的评价P-13)。人间》有2个译本;《我的大学》有4个译本;《阿尔1927年后,高尔基在中国成为炙手可热的外塔莫夫家的事业》有6个译本;《母亲》由夏衍从国作家,他的作品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究其原因文译出,共印刷20余版次;《克里姆·萨姆金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生》共4卷,由罗稷南从1936年到1945年陆续翻第一,国内译界受到苏联政坛、文坛对高尔基译出版。此外,还有一些短篇小说、文学政论文集评价的影响。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这一年全也不断被翻译出版。苏联为他举行了60寿辰的祝贺,他由“同路人”作中国出现了一个阵容庞大的高尔基作品译介家一改成为“普罗作家”,在苏联受到推崇。此时,群体,他们有的直接通过俄语翻译,有的通过英语髙尔基已经不仅仅被看做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还成日语转译。俄语译者主要有瞿秋白、耿济之、塞克、为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他代表着下层民众可以达到盂十还、王季愚、林陵等;英语译者主要有巴金、周的文化的最高峰,也代表了无产阶级新文化可以达扬、丽尼、罗稷南、林疑今、汝龙、钟石韦、李谊、姚蓬到的最高峰,由此他开始被逐渐神圣化。1932年子、宋桂煌、焦菊隐、芳信等;日语译者主要有鲁迅、为高尔基文学创作40周年举行的纪念活动上,他夏衍、楼适夷、黄源、穆木天、叶以群等。被冠以“世界上空前的最伟大的政治家的作家”的在此期间,发表和出版的有关高尔基的传记、称号。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逝世,苏联为他纪念文集和研究文章之多,更是任何一个俄国作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亲自出都无法比拟的。陈建华在《二十世纪中俄文学关席,他的骨灰被放入克里姆林宫墙内,他被视为系》中说:“仅以报刊上发表的由中国作家和评论在列宁逝世以后…我国和人类的最重大的损家撰写的文章而言,总数就不下200篇,是同期有失”3(P1)关屠格涅夫的文章的六倍,甚至超过了这一时期所第二,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1927年,工农有的有关俄国著名作家的评论文章的总运动迅速发展,马列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共产党力和。”21)重要的文章有茅盾的《关于高尔基》和量逐渐壮大,中国的左翼文学运动蓬勃兴起。新的《高尔基与现实主义》;瞿秋白的《关于高尔基的革命形势要求无产阶级明确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书——读邹韬奋编译的〈革命文豪高尔基)》和《高而此时俄罗斯古典文学已经无法满足中国革命斗尔基与现实主义》;周扬的《高尔基的浪漫主义》;争的需求。于是,那些急切希望改变现实、推进民胡风的《M.高尔基断片》和戈宝权的《高尔基与中族革命运动、追求文学革命效果的进步知识分子纷国》等。纷把目光转向了苏联的作家、作品。高尔基对挣扎文坛对高尔基及其创作开始拔高,高尔基与政在下层社会的被压迫群众的生活和心理有着深切治的结合日益密切。这在茅盾写作于1930年的的了解,他的作品充分地表达了底层人民大众的情《关于高尔基》中已经初见端倪。文中说:“这是新绪和呼声,具有革命理想主义精神,正适应了革命的神!这是奔流在又一种的朴素的心里的不可抗斗争形势的需要。因此,当时的一大批作家兼翻译拒的势力呀!”“他的出现,实不亚于一个革命家,如鲁迅、茅盾、巴金、夏衍、瞿秋白、周扬等对高他在当时的文坛吹进了新鲜的活气。他的同辈所尔基的作品进行了大力的译介、宣传不能理解的那时俄国民众的心,一他们的苦闷,这个时期高尔基的主要作品都有了汉译本,他们的希求,和他们的理想,都在高尔基的作品中重要的作品多有几个版本,出现了一书多译、一书活泼泼地跳着。”茅盾的字里行间,明显可见高尔多版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从1928-1949年,高基在此时的中国作家、特别是左翼作家的心目中的尔基作品(不包括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及与其他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并开始带有某种神圣化的倾作家的合集)共出版270多版次,其中初版数为90向,这种列冖业圭城垫明显。1936年多种。这一时期出版的个人作品集达十几本之多,高尔基中国煤化工名望有增无减如鲁迅编《戈理基文录》,周天民、张彦夫编《高尔尤其是CNMHG诞辰日或者忌基选集》(1~6卷)。高尔基的主要剧本也都有了日,中国文艺界就会有大型的纪念活动。如1938中译本,《在底层》有6个译本;《叶戈尔·布雷乔年6月18日,为纪念高尔基逝世两周年,重庆《新105华日报》第一版发表社论,提出“要学习高尔基大国翻译出版的苏联(包括俄国)文学艺术作品共三公无私的伟大精神,更亲切地团结起来,为了争取千五百二[六种,占这个时期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及民生幸福,与我们的敌艺术作品总数的65.8%,总印数八千二百万五千人—日本法西斯军阀及其走狗汉奸托派分子作册,占整个外国文学译本总印数744%强。”高坚决无情的斗争”。1939年6月16日,重庆文化尔基在中国保持着建国前的影响力和地位,他的一界举行高尔基逝世三周年纪念会,《抗战文艺》杂些作品被重译或者再版。然而,从50年代后期开志第3、4期合刊特辟“纪念高尔基特辑”。1940年始,中苏政治关系逐步冷却。60至70年代,两国6月18日,全国文协、中苏文化协会等11个团体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发生猛烈碰撞,中苏文学关系在重庆举行盛大的高尔基逝世四周年纪念活动,也进入了长达20年的疏远、对立,乃至冰封的时《新华日报》第一版发表《纪念高尔基,学习高尔期。1962年以后,不再公开出版任何苏联当代著基》的社论,指出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名作家的作品。1964年以后,所有的俄苏文学作的代表者”,“他的伟大作品,正是代表劳动群众说品均从中国的一切公开出版物中消失,一些作家在话代表他们迫切的要求,正是反映着在旧社会下中国的地位开始一落千丈,如普希金从被偶像化的被压迫民众的呼声”。1941年6月18日,中苏文“革命诗人”一变成为遭唾弃的“反动诗人”,甚至化协会、全国文协等10个单位,举行高尔基逝世五上海的普希金纪念碑也在“文革”中被推倒在地。周年纪念会,周恩来、董必武、潘梓年出席大会,郭高尔基在中国的地位也遭遇了同样的变化,由沫若、冯玉样发表演讲。《新华日报》发表评论文热转冷,由肯定到否定。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章《高尔基—一列宁的至友》指出:“五年来,我们帮”后,禁锢已久的国门重新向世界开放,翻译界每在这个忌辰都要举行盛大而肃穆的纪念。这说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的高尔基译介研究才明我们对这世界新文艺的巨星是懂得的,尊敬的,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高尔基身上的政治光环也正说明我们的新文艺运动是和高尔基所指导的被去除,人们开始从文学作品本身实事求是地评价新文艺运动同其旨趣—为劳动人民而服务作家。高尔基身上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文学色彩1945年6月19日,全国文协、中苏文协举行高尔逐渐浓郁起来。尤其是前苏联解体以后,高尔基那基逝世九周年纪念会。到会人士有邵力子、苏联驻些生前写作但未被公开的文章、书信、日记等公之华大使彼得罗夫夫妇、费德林,冯玉祥、沈钩儒等于众,曾经遮蔽在高尔基身上的意识形态色彩被拭700余人。曹靖华在会上做报告说:“高尔基是苏去,真正的高尔基站立起来。高尔基在中国又一次联文学史上最光辉的典范……他毕生和黑暗、倒“热”起来,然而这次“热”主要集中在学术层面,无退、反动势力作斗争,他是法西斯的死敌。”“我们论是持续时间、波及范围还是热的程度,都不能与应该向高尔基学习,学习他不为黑暗势力所征服,过去的“高尔基热”相提并论。学习他在黑暗中仍然勇敢地走向光明。”在抗战文综观高尔基在中国的译介,其命运的起起落落艺运动中高尔基成为大后方文化艺术界高举的一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高尔基在中国文坛由受面旗帜。正如戈宝权所说:“他的名字已成为我们冷淡到1927年后“热”得登峰造极,反映了中国文为反法两斯主义而斗争的旗帜。”4坛主流从五四新文学到无产阶级新文学的转折。通过对高尔基的纪念活动,共产党领导了国统作家们要完成这个转折,在价值观上必须从自我走区的抗战文艺。同时,在特殊的社会政治氛围下,向集体,从艺术的独立性走向服从政治,从人道主高尔基也成为共产党与群众、与社会各界人士、与义走向阶级论。而自我个性的发展、艺术的独立性国际社会密切联系的纽带。此外,纪念活动强调、与人本主义的价值观,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树立起宣传了高尔基的文艺思想和对革命文艺的贡献,为的崭新的现代意识。要否定这些曾被奉为“真理中国的革命文艺家也树立了创作的典范的观念无疑要经历一次精神上的“风凰涅槃”。高高尔基热”在中国一直持续到50年代末。尔基的曲痛苦而艰难的转折建国后的一段时期,中苏关系保持着友好发展的势中中国煤化形象的阐释为中头,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仍然被作为文学国CNMHG他走的文学与革命创作的基本方法,苏联文学的翻译在中国居首位。的道路、他的创作展开了无产阶级新文化想象的翅据统计:“仅从1949年10月到1958年12月止,我膀,从而为完成思想上的根本性转折发挥了巨大的说服与“指导”的作用。所以说“高尔基热”在中耀眼的粗大的红线那就是追求无限的爱人们和国的形成是与中国革命,特别是中国左翼文学运动世界的’,在至高的意义上说的‘强的善良’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高尔基的领袖和导师地位在人。”6(3)但对高尔基的政治色彩的阅读和接受中国文坛的确立也是与中国革命,特别是左翼文学毕竞是大势所趋,个别人无力回天。运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形象和作品对中进入新吋期,加诸在文学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国革命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彩逐渐祛除,文学日益回归自身,高尔基在中国才和作用。郭沫若在谈到高尔基的影响时,曾深有感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然而他的作品在中国的典范慨地说:“近卜年来的关于高尔基的介绍,尤其是性意义也就此失去。高尔基在中国的命运变迁,反值得振笔特书的。他的影响简直是超文学的。他映出的文学与政治相互纠结的复杂关系,让我们想被中国的作家们崇敬,爱慕,追随;他的生活被赋予起佛克马和蚁布思的话:“只有当一政治或宗教机了神性,他的作品被视为了圣经’尤其是他的构决定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较少表示担优时,它才会文学论’,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决不亚于在苏联本在经典的构成方面允许某种自由。但如果这种自国。文艺工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创作过程普遍而深由被给予了的话,那么,结果有可能是文学(和作切地受着了指示。我们借此不仅可以知道应该如家)将会失去它们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某些重要意何创作或创作些什么,而且还学习了应该如何生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使得一种严格的经典成为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高尔基在我们文艺工作者必要,而且只有放弃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目的,文精神上所占的地位,在中国长远的文艺史上,似乎学经典才能获得解放。”高尔基在中国的接受向我还找不出一个人可以和他匹敌。”1(1作为一个们昭示了文学是自由的艺术,应该还其自由之身文学家,高尔基的作品和精神的影响的确是超越文让其自由的言说即使这会以“失去它们在政洽和学的。他伴随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发展而被树立社会上的某些重要意义”为代价7P63。起来、传播开去,并成为无产阶级作家和文学的理想化身。他为中国左翼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参考文献中国左翼作家树立了革命意识与底层意识,帮助他[1鲁迅.鲁迅杂文全集·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们形成了“美学的观点和感情的样式”,而成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种精神和艺术的感召。[2]陈建华二十世纪中俄文学关系[M]北京高等教育在“高尔基热”中,高尔基被人为拔高,被政治出版社,2002符号化。他作为文学家的复杂性和作品的丰富性3]A.罗斯金高尔基M香港公仆出版社,94被抹煞,对他的阅读走向程式化和政治化。这是对[4]卞之林十年来的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工作[文学评论,1959,(5)他的严重误读,是作为艺术家的高尔基之不幸。当[5]郭沫若.蒲剑集·中苏文化之交流[M].中苏文化,然也有一些评论家试图去扭转对高尔基的这种误1942,(5读倾向,如胡风对当时中国文坛中的某些人“常常[6]胡风胡风全集(第2卷)·M.高尔基断片M]武把高尔基的话片断地歪曲”的现象深感忧虑。他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说:“比较高尔基的艺术思想的海一样的内容,我[7]佛克马,蚁布斯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M]北京:北京们所接受的实在太少,比较我们所接受的,我们的大学出版社,1996误解或曲解还未免太多吧[6」(P3%6在文章中,胡风大力强调高尔基的“人学”思想:“在高尔基底长赉任编辑哈布尔)长的一生里面在他底全部著作里面,贯穿着一根中国煤化工CNMHG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