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的“正名”——孔子“正名”说真义考辨 “正名”的“正名”——孔子“正名”说真义考辨

“正名”的“正名”——孔子“正名”说真义考辨

  • 期刊名字: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梁艳阳,赵武
  •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 更新时间:2022-04-18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释“正名”实际上是将“正名”(“纠正名义”)错解为“以名正实”,“辨其受命之名”应该是对“正名”最为合理的解释.孔子的“正名”主张是针对卫国特定政治格局而提出的,意在强调卫君(辄)并未受灵公之命,“正名”语境中的孔子首先是以一个政论家的形象出现的,“正名”的逻辑学意义似乎应属后人的添加.孔子的“正名”能否成为一种“主义”,进而成为“中国名学的始祖”,这都是令人怀疑的.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