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 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

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

  • 期刊名字:中国软科学
  • 文件大小:291kb
  • 论文作者:欧阳峣,生延超
  •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
  • 更新时间:2020-10-26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软科学研究成果与动态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欧阳晓' ,生延超'2(1.湖南商学院亚太经贸研究所 ,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商学院旅游系 ,湖南长沙410205)摘要:后发地区 可以凭借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但是技术赶超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即在现有技术差距下,后发地区只有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才能实现技术赶超。本文基于拓展的Verspagen技术赶超模型分析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技术赶超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差距的缩小和技术赶超的实现都取决于后发地区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对后发地区来说,通过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培育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可以实现技术赶超和经济收敛。因此,后发地区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培育特色的区城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为缩小技术差距、实现技术赶超而努力。关键词:技术差距;溢出效应;技术能力;技术赶超中團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9753(2008)02 -0153 -08Technology Gap, Technological Capacity and Technology Catching - upin Developing Regions0U Yang - yao' ,SHENG Yan - chao'2(1. Institute of Asian - pacific Economic and Trade Research , Hunan Business School, Changsha 410205 ,China;2. Dep of Tealling Management , Hunan Business Scho, Changsha 410205 , China)Abstract:The developing area can carry out technology catching - up through the lgging efeet, but the key to technology catching - up is to have technological ability, which is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gap, the developing area musthave some degree of leaming ability and social ability to realive the technology catching - up. Based on Verspagen'smodel of the technology catching - u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 among the technological gap, technology abilityand technology catching - up.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deducing of technological gap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catching - up all depend on technological ability such as the leamning ability and social ability. For the developing ar-ea, promoting one' 8 owm technological ability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the leaning ability and gocial ability can realizetechnology catching - up and economic catching - up. Thus the developing area should culivate the leaming ability andsocial ability to culivate the special area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work for deducing the techno-logical gap to realize the technology ceatching - up. .Key words: technology gap; technology sillover:; technology abilty; technology catching - up一、引言发展中国家或后发地区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按照新增长理论,技术是经济收敛的关键,则和地区的先进技术,缩小与发达地区技术水平的差距,中国煤化工收稿日期:2007-11-16修回日期:2008 -01 -28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部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及其实证研MYCHCN MH G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B038)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511401040)。作者简介:欧阳饶(1962 - ),男,湖南宜章人,博士,湖南商学院教授,亚太经贸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区城发展战略与管理。153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2期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差距从而达到经济收的,而在短期内,后发国家或地区的收敛速度相对敛,但是一个痛苦的事实则是后发国家并没有通而言比较快。这里的相同条件是指研究开发、基过技术后发优势实现如新经济增长理论所预料的础设施等条件,而现实则显示这些条件往往是不经济收敛( Krugman and Tsindon, 1991"] ;Barro R-样的,这也导致了国家间或区域间经济差距的and Sala 1- Martin X, 1997(2])。具体表现则是:其拉大。技术追赶理论(Fagerberg, 194[4)认为经一,后发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增长水平的差济收敛的根源在于技术的国际扩散,在起始阶段,异和它们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并不成比例。现实后发国家从先进国家产生的技术流入获益,但其经济中有的后发地区在某些技术上能够达到相当获益的程度取决于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指与新古高的水平,但是与此不相称的是它们低下的经济;典模型所定义的稳态非常相似的变量如R&D、教发展水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远远育和基础设施。当技术能力比较强时,国家间的低于其技术能力所能容许的经济增长水平。到底技术差距就能够通过技术扩散和后期的技术创新是什么因素制约发展中国家形成技术能力,并推进行消化吸收而逐渐缩小,进而就能较快地达到动其长期经济增长呢?对此,新增长理论没有给经济收敛。然而,受熊彼特、阿罗等学者的启发,出明确的结论。其二,经济增长的实践表明,发展Cohen和Levinthal( 1990)指出技术的生产具有很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距仍在拉大而不是在缩小,强的自我积累性和路径依赖特点,较大的现存知新增长理论所预见的经济增长中的“蛙跳”( leap-识和技术意味着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去开发更多frogging)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是一件可的新技术,即技术差距与技术追赶成反向关系[5)。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考虑到国际贸易、技术扩散事实上,关于技术差距与技术赶超的关系目前还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模仿,国际间和没有一致的结论。区域间增长的收敛或趋同( convergence)应该是一以Findly( 1978)为代表的早期实证检验表明,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技术差距越大,本地企业可以学习和模仿的空间家而言,它们并没有能够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模越大,技术追赶和经济赶超就可能越快。Sjoholm仿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人均收入上的差异。(1999)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如果技术进步仍然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得出这-结论的学者普遍认为,后发地区和发达并且新增长理论的基本结论仍然正确的话,则问地区间的技术差距越大,后发地区越具有追赶和题的症结可能就出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学习的空间,经济收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术模仿上。对于模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BaroHaddad和Harson( 1993 )对委内瑞拉的研究、Kok-Sala 1- Martin( 1995)月引人了模仿成本的概念。ko(1996)对乌拉圭的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他他们认为,技术模仿比技术创新便宜,但随着发展们的实证表明,当技术差距小时,后发国家可以通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与过消化、吸收、创新等技术能力能够实现技术赶发达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与此同超,从而达到经济收敛。在Kokko( 1994)对墨西哥时,发展中国家可以模仿的技术越来越少,模仿的的研究中,采用连乘变量来检验技术差距对后发难度越来越大,模仿成本越来越高,毕竟发达国家国家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时发现,当技术差距一些尖端核心技术的模仿难度是相当大的。模仿较大时,相应的连乘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成本概念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经济发系是负相关 ,表明技术差距太大会阻碍经济赶超展中出现的条件收敛现象,但是这个范畴本身的的实中国煤化工认为,后发国家界定并不清晰(邹薇、代谦2003)。在技MYHCNM H爸赶超的技术能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在相同的条件下,力 ,而当技术差距太大时,后发国家缺乏相应的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在长期内经济收敛是必然术能力 ,无法消化吸收先进国家的技术。154软科学研究成果与动态技术差距、 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不管上述争论的结果如何,但共同的落脚点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因此,问题的实质则是技术差距的缩小与技术赶超的关键是-一个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模仿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家的R&D水平、技术基础、教育制度等。如Sjo-时候,- 方 面要注意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先进技holm( 999)就提出,技术差距与技术溢出效应之术;另-方 面要积极创造使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溢出效应的发生要求有.术得以吸收利用的条件。 也就是说后发地区一边技术差距。在初级阶段,技术溢出水平随着技术要引进与自己技术能力相适应的技术,一边要注差距的增加而增加,而当差距增大到某- -水平以意培育 自己的技术能力,保证技术引进与技术能至于当地企业无法在现有的技术能力基础上对国力的螺旋上升。外先进技术进行吸收时,溢出效应将与技术差距本文认为,后发地区技术赶超的关键是技术负相关,此时后发国家就无法利用技术能力实现能力的培育,后发国家或地区之所以不能通过引技术赶超。Borenztein( 1998 )和Blomstrom( 1994)进技术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 原因是其技术能力低等,称这一转折点为发展门槛( development thresh-下,而技术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人力old),认为后发国家应具备-一定的劳动技术水平资本、技术基础等,是一个典型的“黑箱"。本文将和基础设施水平,即技术能力才能跨过发展门槛,后发地区的技术能力分解为消化吸收的学习能力实现技术赶超和经济赶超。Bin Xu(2000)["] 、Kel-和吸收能力。 只有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良好的ler(2003)[8]等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这-门槛实际技术基础 较高的R&D投人、高效的教育制度等)上就是后发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能力,并且也有大和良好的吸收能力(较好的基础设施、有效的金融量的学者从技术能力角度考虑,进行了细致的研系统、高素质的劳动力等)的地区,在其引进技术究,结果表明后发地区的“赶超”依赖于自身的技过程中的收益也较高,其技术收敛和经济收敛的术能力,即后发地区吸收发达地区先进技术的能能力也较高。本文专门针对传统研究的不足,立.力依赖于过去能力的积累,如Perez( 1997)、Kokko足Verspagen( 1991a, 1992b) [0-11 的技术赶超模(1994a, 1996b)、Lapan和Bardhan(1972)等,他们型,从技术能力的视角,研究技术差距与技术赶超认为,过高的技术差距意味若后发地区技术基础之间的关系,为后发地区技术赶超提供思路。薄弱,技术积累差,模仿先进技术的技术能力差,二、模型的假设及描述会影响示范一模仿机制发挥作用。 同时,后发(一)模型的假设地区技术能力不足,也会使技术溢出发生作用的假设1:一国的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联机制受到影响。存在着密切关系,当技术水平高时,技术收敛的速换句话说,发达国家的现有技术是适合本国度就快;这里简单地将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资源禀赋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但是对于发展化为等号,尽管在个别情况下,经济发展不一定就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所开发的新技术可能并不意味着技术水平得到提升,这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适合,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像发达国家那样已经被证明,但在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经济发应用技术所必须的组织、技术基础、人力资本等技展是与技术进步是对应的,一般来讲经济发展是术能力9。所以在国际技术扩散中,我们可以看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我们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发展中国家引进了发达无法简单地用专利数量或者其他的指标来代替技国家的先进技术,但是却陷人一个“引进一落术进步,但是无论是P. Romer的中间产品模型、P.后一-再引进一 再落后” 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就Aghion中国煤化工造性破坏模型还是后发地区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技术能力,使得引是 G.HCNMHG*品质量阶梯模进的技术无法有效地得到消化吸收,脱离发展中型,都把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同起来,这在.国家技术能力的技术即使再先进,也难以推动发我们前言部分中已经得到详细的论述。155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2期假设2: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经济收敛速度)受能力。到其技术增长率的正面影响;这在Verspagen的技(二)模型的描述术收敛模型和Fagerberg模型中都可找到类似的由于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技术与经济描述。增长之间的关系始终还没有明确得到量化,新古假设3:-个处于低水平的后发国家,可以通典增长理论将之外生化,即索罗余值,这受到了学过模仿、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提升技术能术界的质疑。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内生在经力,缩小技术差距,提高其经济收敛速度;这一点济增长模型内部,但在进行计量处理时仍然多用可以在Bin Xu(2000)[7] Kellr(2003)[8)等的文献线性关系进行处理,或者经过变形后线性处理,如里找到类似假设,只不过他们更为直接地认为后Haddad, Harrison ( 1993 )[4]、Aitkin, Hrrison发国家或地区就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1999)[15]、吕世生,张诚(2004)[6]、赖明勇模仿消化吸收,从而具备- -定 的赶超能力。(2005)[7]等,这种处理方法受到众多学者的认假设4:-国利用“技术差距”的能力取决于整可,这里为简单起见,我们结合Verspagen 模型,仍合资源,进行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变革的能力,然沿用这种处理办法,假定产出增长与技术存量实际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技术能力[4]。为了便于理增长线性相关。解与描述,我们假定技术能力可以分解为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前者是指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1)Q;“K较高的R&D投人、高效的教育制度等,后者是指其中Q.表示i地区的产出水平,K表示i地较好的基础设施有效的金融系统、高素质的劳动区的技术存量或者说技术水平,a表示技术存量增力等,他们共同决定了技术能力的内涵和特征。长即技术提升速度和产出增长之间的比例系数,0按照这种划法,技术能力是指从外界获取先进的0,即大,R,-R,逐渐缩小。最终使自己的外生技术含外生技术存量差异增长率高于后发地区的技术净量增加到与发达地区相当的水平,即R;-R;=0,在溢出效应,发达地区由于自身的技术基础雄厚、研图1上的表现则是R- R;曲线不断向下移动,一发投人充足,技术人才充裕,导致其技术存量越来直最终与水平轴重合,平衡处的技术差距为零。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而后发地区虽然有效地吸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收了发达地区的技术溢出,但由于技术吸收能力第一,技术差距、溢出效应和技术能力之间是薄弱导致对引进的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的吸收速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技术差距和溢出效应都取决度跟不上发达地区的研发速度,结果必然是发达于后发地区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地区与后发地区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在图1上技术能力强,对发达地区的技术滥出效应吸收效的表现则是A, -A,在E左边向E靠拢,技术差果也就比较明 显,后发地区也就可以通过发达地距增大。当起点位于处于E和E之间时,A.-A;区的溢 出效应和技术能力的培育达到技术收敛。>R,-R,此时,g <0,即外生技术存量差异增长当后发地区的学习 能力薄弱,吸收能力不足,无法率低于后发地区的技术净溢出效应,发达地区的有 效地利用技术能力充分吸收发达地区的技术溢研发投人等不足而使其技术存量增长速度受限,出时 ,后发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就会越来而后发地区则凭借自己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越大。力使其技术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导致其对发第二,后发地区的技术能力是与发达地区的达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吸收速度高于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有关的。 当技术能力比较强时,即使较研发速度,结果是发达地区与后发地区的技术差大的技术差距, 也能有效地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距逐渐缩小,这从ng <0就可以看出,在图1上的实现技术赶超;但 当后发地区的技术能力比较薄表现则是A,-A,在E,右边向E靠拢,技术差距弱时 ,即使较小的技术差距,也要付出相当大的努缩小。这表明,在后发地区向发达地区进行技术力才能实现技术赶超。 也就是说,后发地区要有赶超时,E是一个稳定的均衡状况,后发地区能够° 中国煤化艺术能力又是和一凭借自己的后发优势,充分地吸收发达地区的技个国MHCNMHG术基础等息息相术溢出效应,从而达到技术赶超的效果。而当起.关的,拥有π么件的仅个能刀,几拥有什么样的赶点位于E右边时,T >0,即外生技术存量差异增超能力,这个技术能力也就是Borenztein (1998)、158软科学研究成果与动态技术差距 技术能力与后发地区技术赶超Blomstrom( 1994)、 Bin Xu( 2000)、Keller(2003 )等人和教育投人,改善教育制度,提升研发能力,一提出的发展门槛( development threshold),后发国方面充分利用并吸收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溢家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劳动技术水平和出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大自主创新程度,全面提基础设施水平)才能跨过发展门槛,缩小技术差升技术能力。距,实现技术收敛和经济赶超。第二,中国还是一个有着显著二元特征的国第三,对后发地区来说,通过学习能力和吸收家,东中西三个部分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很不能力的培育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可以实现技术收”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不仅在劳动力、敛和经济收敛。后发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资本、技术等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方面相差甚远,要保持与后发地区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和吸收而且在市场体制与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方面也能力)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后发地区差距甚大,这就决定了各个区域的技术差距较大,的技术吸收能力,充分吸收发达地区的技术溢出各地区的技术能力也有明显差异。即使在同- -产效应,快速地提升技术存量,最终达到技术收敛。业内部,中国技术进步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当通过技术能力的培育,后发地区的外生技术存次"的显著特征[1)。特别是在目前加速中部崛起量增加,其增加的速度也会导致对发达地区技术的状况下,中部地区要全面衡量自己的要素禀赋溢出效应更快的吸收,最终导致技术收敛。和技术能力,建立独特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四、启示及政策建议特色的技术能力,为中部崛起提供动力。为此,包本文基于扩展的Verspagen技术追赶模型,对括中部在内的各个地区要加大培育自己的技术能后发国家的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以及技术赶超之力(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大力培育自己的研发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得出后发地区要想实现技能力,充分吸收发达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加速技术赶超,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技术能力,通过技术能术收敛和经济赶超。力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技术差距。根据模型的核第三,着力培育我国的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和心命题,加强后发地区的技术能力的培育,鼓励自吸收能力)。 在长期内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生创新,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后发地区可以实现技距取决于 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但与发达,术赶超和经济收敛。这一理论对我国的政策指导地区相比,我国目前整体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都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比较落后。例如我国的R&D人力资源总量居.第一,中国是一一个后发国家,可以利用技术世界 前列,但相对数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后发优势促进技术进步,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且,从人均R&D投人来看,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UNDP)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的水平, 由于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过低,从事研发个以技术采用和模仿为主的国家。实际上,随着人员的潜 力无法充分发挥,这使我国的学习能力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要素自由流动程度加严重不足 ;同时,我国的基础设施仍然有待提高,深对发达地区先进技术溢出效应的充分利用已金融体 系相对滞后,劳动力素质低下,这使得我国经成为后发地区或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如技术创新 的吸收能力低下,严重地影响到我国技后发国家竞相引进跨国公司,大力吸引FDI,最大术能力的提升 和技术收敛的速度。为此,要加大可能地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极大地R&D投入改革教育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市促进了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这一点对于发达国场改革力度 、提升劳动力素质,最大限度地提升后家而言也是如此( Eaton and Kortum, 1996191 ;Kel-发地区YH中国煤化王速实现技术赶ler ,2004[20]等)。因此,具有技术后发优势的后超和经CNMHG发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国家科技政策时,应致力于参考文献:培育国家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加大R&D投[1] Krugman P. , Brezis E. and Tsiddion D. Leapfrogging: A159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2期Theory of Cycles in National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 R].[12]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超越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范式NBER Working Paper :No.3380 ,1991.[J].当代财经,2002,(1):1-6.[2]Barro R, Sala 1 - Martin X. Technological Difusion, Con[13]安同良.中国企业的技术选择[J].经济研究,2003,- vergence , and Growth [J]. Jourmal of Economic Growth(7):76 -84.1997,(2):1 -27.[14]Haddad M. , A. Hrrison. Are there Positive Sillovers[3] Barro R. Sala I - Martin. Economic Growth[M]. Newfrom Direct Foreigp Investment? :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York: McGraw - Hill,1995.Morocco[ J]. Jourm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3,(42):[4]Fagerberg J. Technology and Interational Diferences in51 -74.Growth Rates [J]. Joum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4,[15]Airken B., A. Harrison. Are There Positive Sillovers(32):1147 -1175.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5]Cohen, Levinthal. Abeorptive Capability: A New Perspec-Morocco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 (42): 51 -tive on Learming and Innov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4.Quartely ,1990,(35) :128 - 152.[16]吕世生,张诚. 当地企业吸收能力与FDI溢出效应[6]Kokko A. Technolony, Market Charateristi, and Spillo-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评论,2004,(6):72 -77.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4,(43): 279[17]赖明勇,张新,彭水军,包群. 经济增长的源泉:人-293.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J].中国社会科学,2005,[7] Bin Xu. Mulinational Enterprises Technology Difusion(2) :32 -46.and Host Country Productivity Growth[J]. Jourmal of Develop[18]Abramovitz M. A. The 0rigins of the Postwar Catch - Upment Economics, 2000,(62) :477 -493.and Convergence Boom [A]. in; Fagerberg,J. ,Verpagen,B.[8]Guan Gong, Wofgang Keller. Convergence and Polarizationand N. Von Tunzelmann( eds). The Dynamics of Trade , Tech-in Global Income Levels: A Review of Recent Results on thenology and Growth [C]. Alderhot: Edward Elgar,1994.21 -Role Intemational Technology Difusion[J]. Research Policy,52.2003 ,(32) :1055 - 1079.[19]EatonJ. , Kortum s. Trade in Ideas: Patenting and Pro-[9]邹薇,代谦. 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ductiry in the OECD [J]. Jourmal of Intemational Economics,[J].中国社会科学,2003 ,(5) :26 -37.1996,(40): 251 -278.[10]Verspagen B. A New Empirical Approach to Catching Up[ 20] Keller. Intemnational Technology Difusion [J]. Jourmaland Falling Behind[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of Economnics 2004,(42) :752- 782.namics ,1991 ,(2) :359 -380.[21]易先忠,张亚斌.技术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与后发国技[11] Verspagen B. Uneven Growth Between Interdependent术进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10):111Economics, An Evolutionary View on Technology Gaps[ M].-121.Trade and Growth, Mastricht: Universitaire PersMastricht,(本文责编:润泽)1992.23 -29.中国煤化工MYHCNMHG160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