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中国木文化 品读中国木文化

品读中国木文化

  • 期刊名字: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 文件大小:387kb
  • 论文作者:王庆春,黄大岸,侯兆铭,周洋
  •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学院,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有限公司
  • 更新时间:2020-07-0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魔大连民族学瓮Number 1( general No 36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January, 2007品读中国木文化王庆春黄大岸侯兆铭!周洋(1.大连民族学院城市与房地产斫究所,辽宁大连116605;2.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实业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0摘要:通过对传统木建筑在结构和材料选择上的分析、解读,诠释出木建筑文化的生态思想.阐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民间广为流传的“盛木为怀”的宗教情结,表述了木建筑文化映衬出的“对称美”、“和谐美”、“生机美”、“曲线美”等建筑美学思想关键词:木文化;生态;绿色;中国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5X(2007)01-0024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建筑史上,一个最为显著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民间广为流的特点就是以木质材料为主的建筑占据了极其重传“盛木为怀”的宗教情节,人们把“金、木、水、火要的地位远古时代,我们的先辈利用木材的诸多土”五行学说中的“木”既定成生活中的一种堪舆优点,采用独特的空间组合结构,并以此为骨架,理论,作为规矩传统的建筑模式.传统建筑的平创造出既满足功能要求又具备独特风格的建筑形面布局常赋于五行之义:“左青龙(木)、右白虎体,这些木建筑质地坚实,纹理美观,色泽光润并(金)前朱雀(火)后玄武(水)、中央后土(土)”,与建筑环境巧妙搭配,打造了极为文雅、怡静、纤这样既符合传统哲学的宗教内涵,又满足了人们美的居住环境像金碧辉煌而不失庄严凝重的皇在心理上的精神需要.因此,建筑通常建有的宽家大院、洒脱飘逸略带俊然安详的江南画廊、绮丽敞、气派的大门,是“中央后土”之意.并且在长期率真不失怡淡和谐的干栏建筑、丹崖壁立又有幽的生活中赋予了木建筑特殊的含义,普遍认为左谷茶郁之闲的古寺佛庙等都与木结构结下了不解青龙,为东方,属木,木主春,主生化,所以我们的之缘.这些孕育于灿烂文化中的古朴而又清丽的祖先把寄托神灵保佑、乞求国泰民安的庙宇建筑木建筑,借助琉璃、雕刻、彩绘等装饰材料以及歇建在东方,而且家居房屋中提供学习、读书之用,山、攒尖、囤面等屋面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古建筑恢并起文治作用以求登上仕途的书房也设在房屋的弘、奇伟的内涵,是建筑史上一幅迷人的画卷.它东侧.尤其是那些登上仕途的土大夫,在取得功名反映了我们的祖先作为栖居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利禄后更是大兴土木以求光宗耀祖.他们大多研情趣,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与爱慕,充分习诗歌词赋,精通琴棋书画,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我们的先辈在人与修养,重视精神生活,反对物欲横流,乐于享受朴自然和谐方面的努力,作为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淀素淡泊的生活方式,他们对居室设计的独到见解它蕴含了睿智的建筑技巧和浓郁的建筑风情;作深刻地影响了劳动大众,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木建为一种精神象征,它展示了特定环境下形成的高筑的建造方式与美学特征,使得传统建筑与木头雅审美情趣和不同地域的时代气息建立了浓厚的情感,“木情结”已深深地融入传统的文化之中.同时,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风水学1宗教文化与恋木情结说”也深深地影响了木建筑文化,要求优良宅穴的附近必须要有“山”作为依靠,而且不能仅有一座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内,我们的先辈历来重“山中国煤化工亥是一群“”;仅视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学说,尤其是儒家倡导有CNMHG的形势,所谓“千006-03-03王索香9声2男,吉林梅河口人,大连民族学院市与房地产研究所教授,博土,研究方向年第1期(总第36期)王庆春,等:昂读中国木文化15日出版尺为势,百尺为形”,住宅最好是能够位于“群山环作用力,从而在柱端形成一个环箍力系,具有良好抱”之中,才能避凶聚气;有了山,作为山之主体的的稳固作用柱列与柱列之间用梁柱连接,下端的林木自然而然就成了建筑材料的首选,而且木建梁柱平齐,上端根据柱的高低依次增多,屋架依靠筑独有的特色以及与环境的和谐理所当然的成就梁柱相互绞合,绞截面多为半圆形,这样就增大了了建筑物上的特殊风格2接触面,减小了材料的应力,柱列与柱列构成了稳不仅如此,木建筑还展现了中国审美观念中定的几何不变体系(这种方式十分符合力学原的传统美,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审美特点:理),同时多根梁柱又起到了分担承重荷载的作1)对称美木建筑本身处处体现出一种对称美.用,从而增大了梁的跨度,使屋顶更加结实、稳固.(2)和谐美木建筑与建筑大环境巧妙融合,再现了一种生动的和谐美(3)生机美既然大地犹如人体,那么也就有着与人体一样的经络和穴位,繁衍生育、生机勃勃也就成为正常(健康)的唯一体现.(4)曲线美2坚固适用,盛世不衰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体系,木质建筑具备了许多独特的优点中国传统的居住民房多为木质结构,家具装饰也几乎全是木结构,这些建筑1.瓦2.竹箴编织物3.椽4橥5.斗枋6穿枋7柱在平面布局上多采用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也采用图2穿斗式构架示意图正方形、八角形、圆形等布局方式寺庙建筑和园木质材料本身具备了颜色宜人、亲和性强、接林建筑等作观赏休闲之用的往往采取扇形、万字触感舒适等优点历经风雨仍然古朴遒劲、坚固耐形、套环形等平面组合方式,整体上力求均衡对用,使得建筑本身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又具称,并根据地域和气候的不同,采用庑殿(如图1备了良好的尺度和界面所示)、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屋顶形式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真武阁(如图3所示),而且屋面有意识的避开平铺直叙的单一方式,采建在粤桂边境的容县北灵山上,高与宽均有约5用凸起的屋檐使得建筑的线条纤细轻快、婀娜多丈,进深约4丈,三层,歇山顶,用的是近300条姿,形成了美仑美唤的建筑群体大大小小、坚硬如铁的铁黎木(又称格木),构件勾连接合,相互扶持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独特的优美的、阔大但又通透的统一整体,历经4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巍然挺立,堪称中国木建筑奇观厂正脊角脊脊重檐庑殿图1中国古建庑殿和重檐庑殿屋顶示意图传统木质框架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为:柱棱、斗拱、椽子、梁柱,主体结构为穿斗式木结构中国煤化工(如图2所示),用斗拱加以连接,房屋的柱列从中CNMHG间向两侧依次降低,斗拱也随柱子逐渐下沉,斗拱人的果结是巩史工,八们还根据生活的连接柱子形成了较好的连接力系,并能传递相互经验对木质材料施加了油漆等防腐措施,并在此魔大连民族苧瓮Number L( General No. 36)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基础上诞生了中国特有的油饰、彩绘等装饰文化,风格典雅,给人以温暖和亲切感同时,从抗震角逐步融入雕饰龙柱、菱花格子、悬挑栏杆等色彩绚度来说,木结构具有极其明显的优越性,而且典型丽的建筑图案,更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表现出中国的梁柱体系使空间分隔灵活,素有“墙倒屋不倒”木建筑的民族特征之说.正是这种舒适宜人的自然材料与合理的建筑结构的完美结合,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许3亲近自然,延伸绿色多方法和依据木建筑作为传统建筑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4结束语元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建筑风格在其融入了朴实的近年来,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和回归自哲学观念,体现了人居环境史上朴素的生态意识,然的呼唤,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大师青睐于木结因为木结构建筑材料具有生产能耗少、优质环保、构建筑,在巴西和美国已经成功地建造了适应当坚实耐用、可以再生等优点,而且在保温、节能、环地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木建筑木材,作保、舒适、结构灵活性等方面有着传统砖混结构和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总能激发人们对历石头建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好满足人们日益史的怀念与想象;木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积淀,追求的与环境相和谐的愿望.更能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提供更多的借鉴之传统建筑采用木质材料是自然条件的限制,处通过木建筑与周围环境达成的和谐统一,衍生但创造了艺术性的建筑文化却又是一种审美情趣出建筑的宁静与生活的愉悦的必然结果建筑结构采用木质材料具备了诸多的优点:(1)就地取材,仓材丰盛,来源丰富,建设参考文献方便;(2)与其他材料相比,木材料具有轻质高强1]傅熹年古代建筑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特点,同时弹性、韧性好,能承受冲击和振动作用,使建筑具备了坚固耐用的特性;(3)导热性差,[2]余军建筑艺术赏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0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冬暖夏凉;(4)密度[3]杨昌呜.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探析质量轻、施工方便简单;(5)纹理美观、色调温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Appraisal on Chinese Wood CultureWANG Qing-chun HUANG Da-an HOU Zhao-ming ZHoU Yang(L City and Estate Research Institute,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5, China;2. Sanxia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Gezhouba Group Corporation Yichang Hubei 443000, China)Abstract: It has become our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ommon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traditional wood buildingon the structures and choices of materials, to interpret the sense of ecology in wood structure and to carry forward thequintessence of national building culture. The philosophic concept "integrating men into nature" initiated by our an-cestors,the far-spreading religious sentiment"like of wood"and all the sense of aesthetics reflected by woodstructure such as“ beauty of symmetry”、"“ beauty of harmony”、“ beauty of vitality"、" beauty of curve", all ofhich will guide the contemporary urban constructionKey words: wood culture; ecology; green; China(责任编辑邹永红)中国煤化工CNMHG

论文截图
上一条:中国剩余码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