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的分类分析 文化产品的分类分析

文化产品的分类分析

  • 期刊名字:江海学刊
  • 文件大小:858kb
  • 论文作者:陈庆德
  •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 更新时间:2020-09-2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文化产品的分类分析陈庆德内容提要文化产 品分类的逻辑范畴来自社会范畴。产权关系的层面上,不同的文化产品可以归属为个体(私人)产品、共有产品与公共产品三种主要类型,这一区分最基本的功能,是明晰不同文化产品的供给源流,确认不同文化产品供给者的身份;在产品供给层面上,不同的文化产品可以区分为生产性产品和服务性产品两大类。不同的分类范式,反映了不同的理论切入点,从不同的侧面再度指认了不同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性质。关键词文化产品分类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相同性质的理念区分与抽象。所以,“分文化产品分类的性质与范式类不仅仅是进行归类,而且还意味着依据特定的在人们面对万千变幻的世界时,一个基本的关系对这些类别加以安排"②。问题是何为事物之真?如从春绿初现的嫩叶到染应该说,一切分类均含有按我们的理论知识霜飘零的秋叶,又零落成泥碾成尘,“既是”树叶,所作的解释。简洁地说,当分类使我们把空间和“又不是”树叶;又如光给人们带来的色彩感受差时间用于普通的物理事物和物理事件时,空间和异,横向电磁波波长在590纳米范围时,给我们带时间本身既不是事物,也不是事件,因此,它们就来了黄色光的感受,但波长超过800纳米的红外不是经验的和实在的,而只是一种认识和理解事线和波长不足400纳米的紫外线,与人眼所能感物事件的框架。这种框架不以经验为根据,而是受到的400~800纳米的光波是基本相同的现象,直观地用于经验,且完全可以用于经验。空间和究竟是光谱的数值为真,还是眼中赤橙黄绿青蓝时间的坐标只是分类用以描述事物状态的一种语紫的斑斓色彩为真....这些都表明了,我们面对言要素;时空本身作为一种阐述的方式而非一种和表述的每一个实体对象都有两种性质的存在:真实的存在,只是相对于我们阐述的意识而存在。世界实际上存在着,它不仅仅是心灵;但有区分这就可以看到,在分类基点_上所展开的一切比较,的、持存的和对象的日常世界是心灵的建构物,而成为“一种重建事实的方法”国。当我们声称以规不是不可言传的本体的现实性。分类就是对这些则来找出不同感觉柬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把能同差异和对立给出的判断,分类所表达的“并不是现时感知到的具有感觉性质的稳定复合体当作自然实性,而是心理的建构物,是心灵强加的区分单位中国煤化工遵循的统一规则的物"四。分类既表达了我们对某种具体存在的感这HCN M H G建构”,“对它们的知与经验,又表达了我们对多种不同的具体存在定义只能根据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时间从‘相同'之)9江海學刊Y 2007.3物中得到的感官知觉一-这种方法意味着这样的产品,它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虽然已经接受假定:事物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未变,虽然它的全部了它的服务,却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捉摸的、同提供可感知属性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国。这些服务的生产者分开存在的结果。如“一个歌依赖于认识主体而产生的分类,使“最初的逻唱家为我提供服务,满足了我审美的需要;但是,辑范畴就是社会范畴,最初的事物分类就是人的我所享受的,只是同歌唱家本身分不开的活动,他分类,事物正是在这些分类中被整合起来的”国。的劳动即歌唱-停止,我的享受也就结束;我所享当事物的分类采取了与人的社会性存在同样的秩受的是活动本身,是它引起的我的听觉的反序时,每- -种分类都产生了一套等级秩序。这些.应。”⑨另一类是以象征要素为其存在基质的文化“逻辑等级就是社会等级的另一侧面,而知识的统产品。诸如经长期文化要素的积淀或信誉凝练的一 性也不过就是扩展到了宇宙的集体的统- -性而“品牌”、借用某个象征符号来表达的“民族精神”已"圈。这样,分类总是凭借了某种理论预设,凭或“团队精神”等。例如,“注册商标”的形式就可借了符号元素在对象与阐释者之间的介人,才得视为此类无形文化产品的典型代表。这一存在清以展开的。它也规定了所有的分类“总是历史地楚地表明,文化要素能以时尚改变、品牌塑造等多有条件的,并且它们缺乏其概念所意味的绝对的种形式,对经济产业的兴衰、产品价格的升降等发特性"⑦。生基础性的影响,无形文化产品之根,深植于社会显而易见,类型分析的核心,并不在于为某一普遍的经济活动中;新的无形文化产品也能够有对象列出完整而明晰的等级系列,或牢记某种已效地进人和融合于已有的经济活动中。我国知识存在的类别名目。分类最基本的要义是揭示了:产权体系的三大构成,就是版权、专利与商标。这“认识不仅仅取决于一个‘位置与时间得到确定充分揭示了无形文化产品对-般经济产品的积极的'观察者就对象采取的特定视点。”⑧分类的本覆盖与内化。正是在无形文化产品这一功能的推质在于,表达了人类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理论模动下,各种文化产品所表达的形象或象征、所内蕴式对存在的认识,产生了解释的多样性。它源于的感情和心理结构,都已经成为经济场域的不可对象自身存在可能性所构组的世界多样性,使对或缺的组成要素。我们已不再能够把经济或生产象在不同的机会中被解释,从而其含义通过不同领域与意识形态或文化领域截然分开;文化产品的机会和解释被重新规定下来。的生产已融人到普遍性的商品生产之中;文化产不同的分类范式,反映了不同的理论切入点。品的生产既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活动,也是一种经它们总是为了适应于人们解决事物与问题的特定济活动,或许还是一种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从而,需要而产生并存在的。就文化产品来说,可以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比较单一和狭成物理分类、社会分类和经济分类等不同的范式;窄的范围。此类无形产品基于文化对社会生活全不同的分类范式,又可以具体化出或多或少的分方位覆盖的特点,赋予文化产业以经济的联动性、类层次。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的层次并非界限分渗透性和引导性,并使其自身的存在活动空间得明而相互独立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交叉与重到了极为广阔的拓展。把握无形文化产品的这种叠的网络,同一个文化产品,可以被不同的分类范泛化性功能,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文化产业发展式和层次所覆盖。对已有经济活动的牵引性,对扶贫脱贫、提高生活例如,文化产品的物理分类范式,可以向我们质量以及提升经济价值的渗透性意义和功能;有展示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区别:有形产品是作.助于我们在这种总体性的关联中,把文化产业作为某些活动或劳动的结果,并且是可以同生产者为一个发展极,实现文化产业与社会普遍经济活分离的、独立存在的使用价值,是通过商品或其他动的中国煤化工经济增长点。物化形式而得到体现的文化产品。无形产品表达CN M H G供服务的方式和了一切不是以物化形式来体现并提供服务的文化功能来看,社会分类范式可以便文化产品获得“物100文化产品的分类分析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不同表达,由此从不同的然而,与此相对应的一个更为广泛存在的事实是,侧面再度指认了不同文化产品生产的社会性质。绝大多数共有和公共的文化产品或资源,并未得再如,文化产品的经济分类范式可以形成产到法律体系的有效保护,致使此类文化产品或资权关系产品供给和运营等基本的分类层次。源成为某个特定机构或个体攫取公益而饱私囊的文化产品分类分析所表明的是:“解决这些问手段,以致造成共有或公共的文化产品与资源的题,根本没有唯一的或者是完全正确的方法,只有大量流失。一大堆不同的途径,但这些途径又有不同的含义从某种角度.上说,公共文化产品是亚群体的和影响。”更广泛地说,一切的概念、原理或公共有文化产品在整个社会层面上的放大或泛化。理,都是在“约定”这一人类心智活动产物的基点当国家以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身份出现时,也就上才得以展开或形成的。各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之成为了公共文化产品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供给者。所以具有普遍性、确定性和严格性,并非来自所谓在此表象下,人们往往不仅简单地把公益性认定的客观性,而恰恰是以损失客观性为代价的约定为公共文化产品的根本性质,而且片面地把国家作为前提的。认定为公共文化产品的唯一供给者。这样,就从公共文化产品性质的公益性,推导出其供给的无文化产品的产权关系分类偿性和非市场化,继而构组出消费的非排他性。在产权关系的层面上,不同的文化产品可以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斟酌和商榷的问题。归属为个体(私人)产品、共有产品与公共产品三以中国为例。-方面,凭借悠久历史的积淀,种主要类型。这一区分最基本的功能,是明晰不我们拥有许多以传统要素形式而表达的公共文化同文化产品的供给源流,确认不同文化产品供给产品,如《易经》、《道德经》《二十四史》以及有名者的身份。或佚名的历代诗词等;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国家一般来说,从文化产品生产形式的最初源头现行的知识产权法的著作权保护的时效为产权人来看,它首先是个体(私人)产品。基于此,国家制逝世后的50年,原来个体性的文化产品在失去知定知识产权的根本性要义,就是以保护文化产品识产权的保护,并得到社会主流文化价值标准“优生产者或供给者权益的方式,保证文化产品的创秀”性的认同后,同样会以“文化遗产”的形式转化意性生产和供给不断其流,并赋予其充分的活力。为公共文化产品,例如《鲁迅全集》等。社会就是但从文化产品生产的实质性内容和基础来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其流地为我们提供着大量的看,同样重要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文化产品是感新的公共文化产品。而这些公共文化产品,一直觉与情感之被表述的结构,不仅源于个体的欲望就是由企业基于个体性赢利的目的,并通过市场与快乐,同样也源于集体的、共享的经验。”1这的途径来提供的。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样,一些出自于个体之手的文化产品,在获得某-以攫取公共资源来获取个体性收益的事实。但无群体高度一致的认同,上升为群体的象征性标志,论给予这-事实什么样的评价,它的存在所给我或在该群体习性的强有力黏合与推动下,沉淀为们的启示是:同一产品是可以在公共产品与私人其“传统”的要素后,就会获得“共有产品”的性质产品之间获得变换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并转化为共有产品存在。当某个群体确认或“误别,并非源于产品本身,也并不在于产品的公共资认”一些后来面世的文化产品是直接依赖或利用源或个体资源的基础,而是源于产品供给者的区其传统要素时,不论该文化产品出自何人之手,都.分。这样,公共产品以其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会遭遇这一群体依据“共有产品”而提出的质疑。的根本特征所表达的是,产品的供给并不要求该无论是个体、群体还是社会,都应该凭借各自产品中国煤化工。在此意义上可不同的个体资源、共有资源或公共资源,获取各归以说|YHCNMHG品,一般才具有公其属的权益,都应该得到法律给予的同样保护。共产 品的性质。这里揭示的一个问题是,公共资.101江海學刊2007.3源虽无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因此,利用公共资源可见,处于双重身份中的国家,其所声言的普所获得的产品并非全部都是公共产品。国家并非遍利益从来不是纯粹的,而是由某种具有主导性.是这一类文化产品的唯一供给者;这一类文化产地位的特殊利益掺杂其间的混合体,并获得了“公品的供给也并非完全排斥市场途径。共利益”的表达形式。国家以及各种不同的利益更进一步的症结是,当我们追问国家何以会力量,围绕着“公共利益”而旨在限制内涵、确定特成为公共文化产品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供给者,或定的内涵和创造新的内涵所展开的斗争,建构起.者说,国家成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者的根本动机意识形态的结构。各种不同的利益力量,正是以或动力是什么的时候,仅凭所谓的“公益性"是无此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力图在社会利益的法作出充分回答的。我们以下面两个问题的澄清协调中确立并保证自己的合法性权威。为基础,来对此作一尝试性的解答。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重要问题:何为意识形态?首先的问题是:国家是什么?恩格斯曾指出:意识形态是一个具多元化与宽泛性的概念。赫伯“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特.施奈德尔巴赫指出:“这个概念的光谱包括那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些使拥有者感到十分自豪的意识形态直到被指责对立面,而为了生产组织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为完全虚幻即有意识地歪曲现实的意识形态。”G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眼中,意识形态是人们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借以认识并力求克服社会冲突的政治运作、精神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生产或思想体系。①“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同现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对这些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材料作进一步的加工。”咽他们正视到“在社会历家。”“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权力。”吵这就使国家获得了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或 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正是这一身份,使国家既能以第三者的身份参与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社会的每一个契约活动,又成为社会强制力的最的"事实,从而提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终来源。作为一个管理实体,当然要求它从社会.对应概念,以强调“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活动的参与中获取收人来维持其生存。这就隐含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着国家凭借权力来获取生存收入,并力求实现国这一对意识形态的地位与关系的强调,成为他们家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动机。同时,对每一个社会研究意识形态的重点,并贯穿于其毕生的著述中。参与者或利益群体而言,国家的存在,既可能成为就意识形态本身来说,它既然作为精神生产它们所积极寻求的潜在资源,也可能成为制约它或思想体系,也就成为人表现世界特定表象的一们活动的潜在威胁。这便使国家成为不同利益集种基本方式。如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意识形态“通团或群体为控制社会决策权而争斗的对象。各方常是把经验判断和被人们大致描述为世界观的那都希望获得国家强制潜能的帮助,而按有利于本种东西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团的话语。而这种.集团的方式,进行经济收益的再分配。正是社会.表现或表达的方式,是为了消除人们生存经历中利益冲突的合力作用,赋予国家既作为社会管理的各种矛盾,为人的继续生存建构或再造所必需者,又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双重身份。在此状况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下,“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国家作为第一个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出现在我们面前"②,但意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讲,就是赋予自己识中国煤化工或局部性的要素,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理而I YHCNMH G生存在。任何一个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吗。人在指认某一对象“好”或“坏”并进行支持或抵抗文化产品的分类分析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作出意识形态的思想和行动劳的,恰恰只有正视它的存在,才有可能使我们懂的表达。正如阿尔都塞所说:‘人类社会把意识形得认识产生的机制。看到认识的出现、发展、分态作为自己历史上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化,看到支配认识产生的总问题内部的理论断裂和呼吸的空气而分泌出来。”⑥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和变革,进而深刻理解人类生存的局限性。现实的物质关系中,也同样生活在现实的意识形以上分析表明,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不可或态结构中;每一个人都无法摆脱或逃避意识形态缺的一个要素。简言之,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自的支配、影响和约束。基于此,阿尔都塞认为,社身逻辑性与严密性的表征体系,这种表征借用神会是由“经济的实践、政治的实践、意识形态的实.话、思想、观点、图像、话语甚至惯例和习俗等具体.践、技术的实践和科学的实践(或者理论的实形式表达出来,要求人们认同某种权威的合法性,践)"@所构成的。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阿尔并 确立起维系社会存在的基本秩序。意识形态是都塞更鲜明地指出,人们在意识形态中所表达的,在意义赋予的核心基点上才得以运转并发挥其诸“不是他们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而是他们实践多功能的。如果说,世界必须意有所指,那么,意他们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方式。这就意味着义的问题或意识形态的存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有两种关系:一种是现实关系,另一种是‘假想的'一种社会生产和实践的问题;也正是凭借意识形‘生存'关系。意识形态....是人与其现实生存环态的运转,意义问题才从被动的沉思默想,转化为境之间的现实和假想关系的(多元决定的)统一主动的社会 斗争。性”四。同时,由于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以“不再无由此可见,既然文化产品的基本要义在于意声的合类性"因来具体实现的,使得意识形态的内义的寻求与赋予,文化产品从一开始也就成为了容总是体现出特定群体的专属性。意识形态生产的主要场地。文化产品为我们认识因此,意识形态总是表现为结构普遍性与内和了解世界而生产出各种强有力的形象、描述、定容特殊性的双重存在;在任一历史时空中,总是交义和参照背景,而服务于不同的意识形态,使文化织着反映不同群体要求的意识形态的冲突与融.产品成为一个在对这些服务实践进行阐明、剥离.合。意识形态也由此表达出双重功能的存在:它和重新阐明的斗争中而得以界定的领域。文化产既在作为消除人们生存经历中的各种矛盾,为人品 也由此把物质的、象征的和政治的多重利益集的继续生存建构或再造所必需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于一身。不同的个人、群体以及国家,都可以以不关系的意义上,具有帮助我们获取并维系基本生同的利益聚集,来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存条件或秩序的功能;又在人的“不再无声的合类可以说,正是由于文化产品与意识形态的密性”的存在基础上和具象化的利益冲突中,具有掩切关联性,政治利益的基点成为国家进行公共文盖、隐藏以致歪曲现实生存条件的功能。化产品供给的基本动力;也正是这种关联性,通过可见,所谓生活在世界中,就是想像地生活在文化产品生产与供给中的文化安全问题揭示出:人类与世界现实的关系中。尽管现实关系被想像在一个充满了利益差异与冲突的世界中,不仅仅变形,但却并非是单纯消极的,它也包含着现实关是公共文化产品,甚至整个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系的真实性,人类正是以这种曲折的方式来表达供给,都是与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紧密相连的根本诸如希望期待、意志或回忆等情感的。意识形态性问题。国家对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行为,并非绝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幻想,而是能够把人们的只是在肤浅表象上的无收益性的“公益”行为,并实践生活组织起来、具有认知内容的一种稳定的非对此可以产生孰轻孰重甚至或有可缺的选择错现实。但是它也可能包括歪曲和神秘化的东西,觉。它可以为政权利益服务,可以帮助人们承认现有中国煤化工切关联性以及公共的力量对比,它也可以包括幻想、玩世不恭的嘲文化YHCNMH G决定了国家是公共讽。因此,企图否认或摆脱意识形态的支配是徒文化产品最主要、最基本和最积极的供给者。尽103江海學2007 .3管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有其他主体和途径的存自身的消费,而是使这种占有表现为中间性的占在,尽管国家对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会发生有,转而面向更多的人提供服务,就会把这些物化多样化的改变,但国家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的性的文化产品转化为服务性产品的存在。地位、作用和主要目标,并不会由此而发生变化甚服务性文化产品的典型代表,是文艺演出、文至是丝毫的削弱。博展览以及旅游休闲等。在这类文化产品的消费中,人们是无法对任何一种产品对象实行占有,哪文化产品供给中的类别表达怕是临时的或有限的占有的。用严格的经济学术在产品供给层面上,不同的文化产品可以区语来说,在这类文化产品的消费中,人们仅仅是在分为生产性产品和服务性产品两大类。“欣赏”或在“获取精神满足”的意义上获得了所谓作为生产性产品,直观地表现为以物化形式的“使用权”,而丝毫没有一点占有权的因素或形来进行文化产品的供给,它为文化产品的消费提式。因此,服务性文化产品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产供了一个商品形式的物质对象。书籍产品,美术、品的实物或非实物形式的区别,它的根本性特征,文物或邮币卡产品,音像产品等,或者说,凡为陶是塑造了在非占有关系下的文化产品的消费关系冶教化、欣赏收藏以及娱乐消遣所提供的用品,都和消费模式;也由此决定了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是生产性文化产品的典型代表。但生产性文化产的服务性文化产品的供给,它的经济收益是通过品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它可以把与这些文化实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渠道来实现的。其本质是对社践活动的关联产品包容其中,诸如笔墨纸砚等。会总生产或经济总财富的一种扣除,因而表现为而具有更重要意义的扩展是,它可以对更多的一一种“非生产性"的存在。.般物质产品进行文化意义的追加和渗透,如茶、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充花蜡染、剌绣等产品,就正是凭借文化的渗透或分理解“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两个理论范畴的深覆盖,而获得了“文化产品”的意义,转化成文化产切涵义。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赋予这两品的存在。个理论范畴不同的酒义和解说:魁奈声言只有用在这些多变的形式中,一个不变的共同本质在土地上的劳动才能生产财富,其他生产部门的在于:“生产性”是由其为社会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劳动是“不生产的",2是以此强调农业在国民经财富而赋予的。生产性文化产品的生产单位由此济体系中的基础性重要地位。而以资本原则为基而构成社会物质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部门;它们点来审视这两个理论范畴,无论是声言一切职业的经济收益,直接源自于生产的基础。然而,文化都具有生产性一“ 凡是生产某种东西、取得某种产品供给方式的加入,赋予了生产性文化产品- -结果 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还是主张只有为个内在的根本性特征:以它的存在为核心基础,建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劳动才具有生产性,都明确构起在占有关系下展开的文化产品的消费关系和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然而,这种狭隘眼消费模式。因此,仅仅从实物性与非实物性来定界却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义生产性文化产品,只是一种不充分或不完全的质,也展示了在这两个理论范畴中引人的社会性判断。一方面,由于文化产品的生产分离成两个规定。在这种社会性规定下,“生产性”对劳动所阶段一-最初源头的精神性状态和复制与传播的下的定义,“同劳动的一定内容,同劳动的特殊效物化过程,从而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也裂化为两级用或劳动所借以表现的特殊使用价值绝对没有任的存在一创意性 的生产者和物化性的复制者,何直接关系”。“同一种劳动可以是生产劳动,也这样,同一文化产品在前者表现为精神服务性的可以是非生产劳动。”从而,同一生产者也获得了生产,只是在后一阶段和后一生产者那里,才表现双中国煤化工唱的歌女是非生产为生产性文化产品的存在。另一方面,某些个人劳动HCNMH G剧院老板雇用,老或组织机构对一些文化产品的占有,并不是为了板为 了赚钱而让她去唱歌,她就是生产劳动者,因104文化产品的分类分析为她生产资本。”四一个能动地进行文化产品创意版,第42页。性生产的劳动者,他也会因社会对其产品的需要⑧[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蒋梓骅译,译林出版社2003而获得收益,但这种收益来自于他人收入的支付,⑨80马克思:<剩氽价值理论)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年版,第40页。因而表现为社会财富总量在不同人之间的转移和第436.422.432页。.分配。尽管社会对这一产品的需要再次确证了它❹⑥[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这一产品社会需求的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58- 159页。实现,却表现为对社会经济总财富的扣除,因而使①[英]吉嫣.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桂万先译,南京大学他表现为“非生产劳动者”;但是,当这种直接的收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⑦<法制日报)2002年12月19日。人的支付转变成资本预付的形式,当文化产品创❽(中国文化报)2004年1月6日。意性的生产者为资本的各种人格化代表提供工厂四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式的劳动,使他的产品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资本,他166.114.249 页。也就获得了“生产劳动者”存在的表现。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综上所述,文化产品的分类,并不仅仅圈于现阳@[德]塞巴斯蒂安.赫尔科默:《后意识形态时代的意识形象层面的归纳或概括,人所共知的对象并置,不能态>,(新华文摘>2001年第11期。引出分析的成果;文化产品分类的主要目的,是要⑦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依据分析的要求,使我们能够理解文化产品构成3页。要素的关系,进而推导出这一对象集合体本身的.四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50.243页。关系。文化产品的分类,划定了分析理论的框架、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82范围和限度,同时也彰显了其所隐含的理论目的;不同的分类范式,反映了不同的理论切人点,也就②[8]今村仁司:《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牛建科译,河北从不同的侧面,再度指认了不同文化产品生产的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页。社会性质。❷[法]路易.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李其庆等译,中央编译出版杜2001年版,第59页。①[美]R.柯林斯:《哲学的社会学一--种 全球的学术变迁理国陈庆德:《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一人 类学枧野中的多民族经济共生形态》.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论>(上卷),吴琼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305页。②⑤⑥[法]爱弥尔.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原始分类》,汲喆@参.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人民出版杜1975 年版,第38页。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9.90页。③[瑞士]费尔南迪●德.索绪尔:《普通语官学教程),高名凯译,作者简介:陈庆德,1953年生,云南大学文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3页。④[英]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一理性滥用之 产 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责任编辑:丁惠平)⑦[德]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中国煤化工MYHCNMHG105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