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神话"的成因分析 "神经神话"的成因分析

"神经神话"的成因分析

  • 期刊名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文件大小:768kb
  • 论文作者:周加仙
  •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 更新时间:2020-09-2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第26卷第3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9月Vol.26, No.3Joum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ional Sciences)Sep. 2008神经神话”的成因分析周加仙(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摘要:神经神话是广泛流传的观念,它来源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但是在演化的过程中偏离了神经科学的原始研究,在神经科学以外的领城中传播与稳定下来。本文从脑科学的原始研究以及对脑科学研究成果的错误理解与解释推论的角度分析了教育文献中存在的神经神话及其成因。关键词:神经神话、脑科学、教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 5560 (2008) 03 - 0060- 05脑科学是在试误的过程中通过迁回曲折的道路不断前进的。在实验与观察基础上得到的结论需要经过多方面证据的证实、否定或者修正。但是,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对研究数据的解释等多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些在后来的研究中被证明无效的研究假设通过各种媒体传人大众的脑海中。如果这些假设切合了大众的想象力,就会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根深蒂固的“神经神话”。所谓“神经神话”(neuromythologies) 是指来源于神经科学但是在演化过程中偏离了神经科学的原始研究,在神经科学以外的领域中传播与稳定下来的广泛流传的观念。“神经神话”运用科学的权威、增加合理的细节、引用科学研究或者科学家的话语等增加其“可信度”。目前,教育界存在的许多神经神话不仅阻碍了人们对科学规律的正确认识,更为重要的是,神经神话还可能使教育者形成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因此,分析教育界存在的“ 神经神话”,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脑科学研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而产生的“神经神话”首先,人类大脑是非常复杂的器官。为了揭示人脑的奧秘,脑科学研究往往采用多种方法来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在脑成像研究中常常采用减法来处理两种不同认知条件的图像,即用完成A任务的扫描图像减去无A任务的扫描图像,得到A任务的激活图。这是对脑与认知科学数据进行处理的重要方法之- -。但是这一方法假定 被试在完成认知任务时完全执行实验要求,毫不分心,而且完成该任务的脑结构与其它心理活动的脑结构没有关收稿日期: 2008-04 .中国煤化工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第41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面上项YHCNMHG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ABA07015)的资助。作者简介:周加仙(1966- ), 女,浙江人,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60的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也不够准确。目前人们采用磁共振技术不仅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大脑的整体体积,而且还可以测量大脑中灰质、白质的总体体积以及不同脑区的总体体积等,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大脑体积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例如,安德列森(N. An-dreasen)等对67名正常成年人不同脑区的体积进行测量后发现,被试的言语成绩、操作成绩以及总成绩与不同脑区的体积存在着正相关。因此,教育者在阅读脑科学研究时需要具有批判性的意识,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有效的、有意义的或者可以被重复的。判断一个研究结果是否可靠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考察其来源的可信度,如研究设计是否严谨,其结果是否发表在高质量的杂志上?其研究成果是否被其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所重复?....由脑科学研究本身的局限性而产生的“神经神话”需要通过进一- 步的科学研究来清除。因此,教育人员必须持续地关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避免将脑科学研究中已经证明无效的研究运用到教育中。二、由于错误理解与解释推论而产生的神经神话有些人为了避免阅读艰深难懂的原始研究,直接运用媒体的简单化报道;或者为了使研究成果更具有说服力,将几个可靠的研究结论放置在-起, 进行错误的解释与推论;或者根据动物的实验研究来解释人脑的学习规律;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意曲解脑科学的原始研究。这些做法都可能造成“神经神话”的流传。首先,从媒体的报道来说,大众媒体面对普通读者,因此,文本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是大众媒体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客观上形成了倾斜的过滤机制,将枯燥乏味的科学文章排斥在外。为了迎合普通读者对趣味性的追求,大众媒体常常简化、夸大甚至过度解释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而且在报道时,往往省略了科学研究中得出结论的必要研究说明以及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以免降低研究的重要性与趣味性。另外,大众媒体的作者一般为非专业研究者,大多数人没有时间或兴趣来学习大量的科学词汇,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来对实验室的严谨研究作出评价。用这种简化、夸大甚至过度解释的方法来报道脑科学的研究,再加上撰写者的知识局限性,很容易导致“神经神话”的产生与流传。如果对脑科学研究感兴趣的教育研究者没有区分专业论文与科普文章的界限,没有考察原始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而直接引用大众媒体的科普文章,则很可能造成“神经神话”在教育中的流传。其次,脑科学与教育领域中概念与术语的不统- -也会形成“神经神话”。脑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些概念和术语常常不统- -;而有些概念和术语则是脑科学研究领域和教育领域中共有的,但是在这两个领域中的含义却各不相同。例如,可塑性是脑科学与教育中都广泛运用的概念,但是即使在脑科学领域中对大脑可塑性(plastic) 的概念也未达成一致。再次,实验室的学习环境不同于真实课堂中的学习环境。学校环境中的学习是指个体能够回忆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前呈现的内容,并且能够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这些知识,因此,学习的内容更复杂,学习的范围更加广泛,学习的时间也更长,对学生时间与精力的要求也更高。而实验室的学习则一般指个体能够回忆在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前呈现的项目。因此,在运用中需要首先判断根据实验室严格控制的环境中获得的研究成果而归纳出的学习原则能否运用于课堂中复杂的认知与社会环境。在教育文献中,大量存在着由于错误理解与解释档V百*(中国煤化工 其中对教育决策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有: (1)对生命早期突触发:早期突触发展的趋势呈倒U型曲线。该结论是由芝加哥大学哈腾多切小reterrutenocner)研究组和韦TYHCNM H G、恩州立大学的医学博土诸格利( Harry Chugani)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人脑进行研究而得出62的研究结果。在人的-一生中,不同脑区突触数量增加的速度是不同的。婴儿出生后不久,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在10个月左右达到顶峰。在不同的脑区这种快速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般持续到2到3岁左右,然后开始下降,在10岁左右稳定在成人水平,由此得出突触发展呈倒U型曲线的结论。在正常的生长阶段,这种突触连接大量形成的过程称为“突触形成”(synatogenesis), 而突触连接数量减少的过程则称为“删除" 。突触形成与删除都是生长与发展过程中正常而必要的过程。0在教育文献中,人们将神经突触密度与智力水平直接关联起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突触数量越多,人越聪明,学习能力也越强甲。但迄今为止,在人类神经科学的研究中还没有数据表明儿童与成人的突触密度与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关系。正如著名神经科学家拉基克所说,“ 虽然大多数神经科学家认为,对行为现象的解释将最终来自对神经细胞之间突触传递的理解,但没有人认为,神经结构的发育与其功能之间呈简单的线性关系。”5人的智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没遵循倒U型曲线。在出生和成年初期,突触密度相近,但是成人比婴儿更具智慧,行为更灵活,复杂学习与推理能力更强。随着突触密度的降低,青少年和成人的能力并没有下降,而是开始掌握更加抽象的知识体系与复杂的技能四。而且,对智力障碍者的研究发现,不同智障类型的病人脑中的突触密度不同,例如唐氏综合症病人脑中突触密度很低,而有些智力障碍患者如脆性X综合症患者由于遗传缺陷造成突触删除异常,因此脑中突触密度很高”。(2) 对“莫扎特效应”的夸大宣传。“莫扎特效应” 来自1993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科学家罗切尔(Rauscher)等人的研究”。他们让36名大学生听10 分钟的莫扎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514页、 515页。⑥邓胥功: <教育通论),上海:世界书局1932年版,第188页。⑦铭勋:《儿童节里话儿童),<教育半月刊> 1937年第1期,第2页。⑧補漪入:《新教育的评价),《教育杂志〉1934年第3期, 第13-14页。⑨张安国:《美国新兴教育的评价》,<《中华教育界) 1933 年第2期,第32页。❹2④沈仲九: <我的理想教育观》,<教育杂志》1925 年第9期,第9页。20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二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50页、598- 599页。69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 卷)》,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版,第43页、135 页。6赵廷为:《自由教育), <中华教育界》1937 年第7期,第70页.⑦陈科美:《新教育学纲要),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原书于1932年由开明书店出版)。6威谢美、邵祖德: <陈独秀教育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本书选编组:《罗炳之教育论著选》,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06-281页。.②离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四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杜1991版,第5s77 页。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胨鹤琴教育文集(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617页。⑨陈立夫: <教师节致各校导师书), <教育通讯> 1939年第3期,第14-15页。.③姜琦:《教授学上的两极性》,<教育研究> 1933 年第3期,第6页。②范寿康: <教育概论),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第13-17页。③舒新城:《创造新中国教育方法之途径一现代教育方法之结论), <教育杂志> 1927 年第4期,第5-6页。③阮元: <十三经注疏(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版,第1524页。(上接第64页).④BruerJ. T. Neural Cnnections: Some You Ue, Some You Loee. Phi Delta Kappan, 199,9 81 (4).⑤Gldman- Rakic, Stting the Stage: Neural Derelopmant Before Birth [A]. in S. Friedman, K. Kivington, and R. Peterson,eds., The Brin, Cogrition, and Education Orlando. Florida: Academic Pree. 1986, p. 235⑥Fox, N. A., leavit, L. A., Warhd, J. G. (od.) The Role df Farly Experiance in Infant Derelopment. Jdmson & JchneonConumer Companica, Ine. 1999, p. 4⑦Comery, T. A.. Hamis,J. B., Willem, P.J., Osta, B. A., Ini, s. A., Weila, I.J., & Crernugh, w. T. AbormalDendritic Spines in Fngle X knockout mice: Matumation and Puning Deficits. Proceeding d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1997, P. .4,⑧Raischer, F. H., Shew, C. L., &Ky, K. N. Music and Spatial Tak Pefomance. Netue, 1993, p. 365.⑨Chudler, E. Ph. D. Myhe About the Brin: 10 Percant and Counting. EB/OL. (www. brincnnotion. com)❻Raichle, M. E. The Brain' : Duk Enengy. Saince, 2006, Vol. 314 (24).①Raichle M. E, Maclod A. M. SayderA. z, et al. A Defut Mode d Brin Fuction. PNAS, 2001, 98 (2).中国煤化工MHCNMHG83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