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味”建筑 中国木“味”建筑

中国木“味”建筑

  • 期刊名字:大众文艺
  • 文件大小:721kb
  • 论文作者:杨树玲
  •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
  • 更新时间:2020-06-12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文化综合·大众文艺中国木“味”建筑杨树玲(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建筑艺术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是通过他所用材方面木材具有纯朴、自然的美感,建筑形象优美、质感熟软。料的形态语言所传达出来的。纵观世界各国的建筑,大部分都是以石木性温而坚专,曲直有度;木在行、色、质上的表现是使用材为主,只有中国是以木材为主。由于中国的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性、和谐性的统一,呈现出独特的造物形式和审美价值;在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同地区与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也有上表现为木道,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特性。择木为材的本质内所不同,因此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国建筑风格。各个民族和地区对木材涵是人们自由的创造意向和审美的表露的广泛使用,木结构的建筑是中国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四、木结构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建筑筑形式。中国整个古代建筑史都是由木结构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所贯木结构建筑被人们称为有生命力的建筑,中国有着先进的木穿着,同时他还带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进化,木材作为结构技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大部分是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现代东方建筑的典型建筑材料木材有着自己独到之处,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形式不断发展建筑单体的高度的不断延伸,满足人们居住占有一席之地。需求的是几十层的钢筋水泥的建筑。木材是一种与人最为亲近的关键词:木质之美;木文化;内涵;生命力材质,人们对木屋的情怀始终没有消失,木质的别墅大气奢华,给人足够的温暖,与亲近自然之感。木质小品景观、小桥流水办、木材之美,美在纹理,美在自然的诗情画意给人无限的遐想,使人产生对木屋的无限向往。木材是与人最为亲近的材料,它天生自然、美丽敦厚,为我座房子给与你的不仅是生理需求他还会给你超越了居住的精神需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美感。木材不仅美在纹理,他的自然美感也求,木结构建筑给人们带来超越了本能需求的居住体验,木结构让人叹为观止。中国传统的造物理念主张器物所用材料的自然美建筑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他一直伴随着我们感,根据材料的自然特性来创造器物,利用材料的特性以及它的的生活,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快。然美感,同时工艺要求要刀法圆熟,藏锋不漏,真正做到返璞居住木屋的人们最担心的莫过于他的耐久性,众所周知归真,保存材质“真”和“美”,充分体现出造化神奇,使得器钢筋水的木屋也能达到钢筋水泥那样长得寿命。木材作为一种天物展现出自然纯朴,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然、健康的且极具亲和性的材料,如果使用得当,木材也是一种中国古代匠人将木头的价值予以充分的发挥,给木头注入了经久耐用稳定的材料。同时木建筑也有较好的抗震效能,由于木灵魂,使其充满了生命力,预示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展现出的是材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梁柱的框架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高级古礼、理、情的融合统一,是典章与艺术、理性与情感、伦理与心建筑的基础部分采用满堂灰土,用分层夯实的灰土作地基,具有里的统一体。因此,当我们驻足于古代木结构建筑前,我们常常较好的整体性和材料弹性,因此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较高,能抵会惊叹于其“理性”的建筑美,同时又会为其“情”的芬芳所感抗强雷地震所引起的破坏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神韵就在于从“人本”的角度出发,五、结语既遵循“理”又拒绝僵硬,既动人以情,有晓人以理,其建筑美21世纪,木结构建筑的回归是必然的趋势,这种趋势凭借建立在功能之上。如果说古代西方建筑的发展是一部“石头的史的不只是建筑美,不只是传统情节,更多的是一种环保效益。诚诗”,中国古代建筑则是一部“木头史诗”然,在中国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是主张在中国以木结构取代二、木材是生生不息,轮回永生的象征其它建筑形式,不是期待木材逐渐取代所有其它的材料而成为建中国对建筑的观念是“不求原物长存”,古代先民们在长筑设计的单一主流,而是旨在唤起中国的建筑界,在钢筋混凝土期的农耕生活中,逐渐意识到,木材是一种生生不息,轮回永生的建筑森林中注重建筑形态的多元化,不要忽略木材这一重要的的植物与石头这种“死物”相比更有生机和活力原始先民们对具自然资产,重新审视木结构的建筑价值及发展空间,在冰冷的石有生命力的植物无比的崇拜意识。人们与自然相和谐,始终秉承头森林中注重建筑的人性化和生态型回归,视线木结构建筑的良着生命的轮回、自然的更换。房屋等建筑都会随着时间生命的流好传承及可持续发展,进而在木结构建筑的适用范围内将其发挥逝而逐渐的更换。因此人们不求房屋等建筑永世流传,即使遇到的淋漓尽致,使得物尽其用。天灾等的破坏也属于冥冥之中所注定的,属于自然规律,属于生命的轮回现象参考文献:无论是宏伟的宫殿,还是普通的民居,在那些木、砖木以及(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石木的混合结构中,木结构体系都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木结构建冈2」戴志中胡《木材与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筑是中国建筑的基本构架。木材是被用于打造门窗,承重墙和梁凹3]王鲁民《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年1月柱,支撑着房屋的全部重量。在中国森林资源的破坏,从而导致{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木材资源的严重匮乏,但是中国人对木材的向往与追求始终怀有巧5]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激情,从未减弱。阿]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择木为材的本质内涵门]王松永《木质建筑第5、7、8、9集》中华木质构造建筑协会.2005择木为材适应了中国农业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与中国传统年文化、家庭观念、审美心态、政治经济等相契合。有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也有物理性质的影响,如木材可以就地取材,在木材作者简介的储备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房屋的建筑时间上长短比较杨树玲(中国煤化工民族:汉,籍贯:河自由,规模也不受限制可大可小,在造型方面也极为灵活,因此北省唐山市木材方便、经济等特性充分反映了中国农业的传统特色。在审美生。YHCNMHG专业在读硕士研究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