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当前80%设备人都有的致命缺陷

当前80%设备人都有的致命缺陷

时间:2020-12-22 来源:设备人 浏览:

所谓设备人,泛指从事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从业人员。

一、设备管理(或维修)是一个专业性职业

按照《设备管理(维修)工程师考评标准(试行)》中的定义,(设备人是)从事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规划设计、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故障诊断、修复修理、更新改造、管理运作,具备设备工程知识和技能,并在设备管理与维修相关活动中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标准非常明确地指出,设备人职业须具备的是“设备工程知识和技能”,包括设备的规划工程、维修工程、动力工程和安全环保工程等,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中的物质和价值形态。

显而易见,与人们传统认知迥然不同,设备人职业要求与机械、电气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差异很大——尽管设备的规划设计、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故障诊断、修复修理、更新改造、管理运作等工作环节都离不开机械、电气等专业知识技能,但也仅仅是基础而已,无论设备的“购置安装”还是“使用维护”,单靠机械或电气知识技能是不可能完成的,还需要更多的“安装工程”、维修工程”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二、当前绝大多数设备人都不是专业科班出身

当前我国的设备人,主要来源有四:

(1)由本是机械、电气、液压、过程装备及控制等相关专业转行到设备工作,35岁以上的设备人中80%属于这种情况;

(2)职业院校直接培养的设备管理、机械维修、电气维修等专业毕业生,约占35岁以下设备人的40%以上;

(3)职业院校培养的焊工、钳工、电工、机械设计、机械制图、计算机、过程控制等相关专业转行从事设备工作,35岁以下的设备人中50%属于这种情况;

(4)从生产、物流、质量、财务、营销等职业转行而来,35岁以上者居多,且大多从事设备管理性工作。

由此可见,除少量职校培养的设备管理和维修专业外,当前大多数从业设备人并未经过系统的设备管理和维修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在职业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着先天不足。

事实上,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设立的设备管理和维修专业,在理论知识和实用方法技能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缺乏系统的可靠性、系统论、价值工程和机械与电气等知识储备。

三、当前大部分设备人急需补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1.设备管理维修专业理论知识,如设备综合工程学、设备维修方式、设备管理模式、设备故障与维修策略等;

2.密切的相关理论知识,如可靠性理论、价值工程、系统论、项目管理、风险决策、寿命周期费用等;

3.常用的职业技术知识技能,如设备全过程管理技术要点、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方法、RCM、RBM、TPM、点检技术与管理、5S管理、现代润滑技术与管理等。

这些仅是列举并不全面。在当前工厂维修向社会化变革的环境下,工厂设备人将以设备管理职能为主,上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基础知识,属于工厂设备人应知应会范畴。

但对于社会化维修服务公司的设备人则不然。维修公司的设备人大多从事机械、电气等专业化维修作业,他们只需要在如本职焊工、钳工、电工等技能方面做到技术精湛、工作高效即可,只有维修公司的技术管理型人员才需要具备与工厂设备人相似的设备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否则难以胜任与工厂用户之间形成无缝业务衔接要求。

随着社会化维修的比重越来越大,工厂设备人和维修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将担负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核心主导力量,现在仍在工厂的大部分现场维修作业人员如焊工、钳工、电工等,势必从工厂剥离出去。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现场维修作业人员不应算作标题中的80%设备人序列,总体上50%或许比较靠谱。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