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C297的补强圈最小外径警告
问题提出
在用SW6的WRC297模块计算筒体上带补强圈的接管局部载荷时,经常会出现下面一个注意:补强圈最小外径需要1044.6。

而实际输入的补强圈为一个标准的补强圈,外径是480.0mm。

那么实际制造中补强圈的尺寸是不是需要增加到1044mm呢?

按照WRC297公报要求,如果补强圈宽度小于1.65(RT)1/2时,计算圆筒各项应力时不能计入补强圈厚度TR,但核对SW6计算书时发现,不论补强圈宽度是否满足要求,计算圆筒各项应力时都将补强圈厚度计入。
也就是说,要考虑补强圈的效果,需要将补强圈的尺寸增加到1.65(RT)1/2。但是是不是一定要改成一个如此大的补强圈呢?
我的建议是:使用标准补强圈,但是要留意一下计算结果。
原因分析
WRC297的带补强圈接管核算三处地方
1.接管根部壳体应力
2.接管根部接管应力
3.补强圈边缘应力
在老版的SW6中,计算局部应力,不管你输入的补强圈外径是多少,它永远按照它推荐的补强圈外径来计算三处的应力。所以看上去合格的值,特别是补强圈边缘应力看上去很低,实际上是当补强圈宽度大于1.65(RT)1/2时的应力,而不是手动输入的补强圈边缘的应力。这样是很容易误导设计人员,以为合格了,但是补强圈直径缩小后,补强圈边缘处应力值肯定会大很多,此时给出了合格的报告,采用了标准补强圈,实际上很可能是不合格的。为此,我们也多次联系了中心站,反应了情况。
值得高兴的是最新版的SW6更新,已经将此改过来了。加了补强圈对于接管根部壳体应力和根部接管应力是有很大的改善,此处采用WRC297来计算是符合模型的。虽然说理论上衰减范围需要1.65(RT)1/2,但是实际上应力衰减是非常快的,标准补强圈的宽度已经足够衰减了。首先从工程上来说,忽略保守的衰减范围是合理的。
补强圈边缘应力的计算是采用WRC107还是WRC297计算,一般来说采用WRC107是比较合适的,当做一个实心的圆心附件。与有限元结果比较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软件在按照WRC297计算了接管根部应力后,又采用实际的补强圈外径用WRC107校核了补强圈边缘应力,是非常合理的。
所以综上所述,大家可以信任新版的SW6,对于老版的SW6,需要用WRC107模块重新校核一下实际补强圈尺寸处的应力值。
与PVDesk的比较
PV desktop计算时可通过勾选“只有当补强板宽度满足要求时,补强板厚度才能参与局部应力计算”选项使软件判断是否将补强圈厚度计入。这一点兼顾了标准规范和工程实践。但是补强圈边缘壳体应力局部应力PV desktop选用的是WRC Bulletin 297 计算方法,于分析结果相差较大,不建议使用。
另外PV desktop使用WRC107计算椭圆型封头上开孔局部应力时,与SW6计算结果相差较大。经过分析发现,两种软件计算椭圆型封头开孔时的壳体几何参数中Rm值不同。SW6计算书参数说明中Rm=(Di+T)/2,显然此公式并不适用椭圆封头,但根据后面U值反推得Rm值为椭圆封头当量半径,Rm实际取值正确。但PV desktop中无论筒体或封头均为Rm=(Di+T)/2,故两个软件出现不同的壳体几何参数U数值,进而影响计算结果;计算椭圆型封头开孔时,PV desktop不可取,应选用SW6进行计算。
有一些设计人员,因为椭圆封头上的管口SW6超界无法计算,采用PVdesktop来计算,这种解决方法时错误的,属于掩耳盗铃。(最近这个成语用的挺频啊)。
-
Origin(Pro):学习版的窗口限制【数据绘图】 2020-08-07
-
如何卸载Aspen Plus并再重新安装,这篇文章告诉你! 2020-05-29
-
AutoCAD 保存时出现错误:“此图形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无法保存为指定格式”怎么办? 2020-08-03
-
OriginPro:学习版申请及过期激活方法【数据绘图】 2020-08-06
-
CAD视口的边框线看不到也选不中是怎么回事,怎么解决? 2020-06-04
-
教程 | Origin从DSC计算焓和比热容 2020-08-31
-
如何评价拟合效果-Origin(Pro)数据拟合系列教程【数据绘图】 2020-08-06
-
Aspen Plus安装过程中RMS License证书安装失败的解决方法,亲测有效! 2021-10-15
-
CAD外部参照无法绑定怎么办? 2020-06-03
-
CAD中如何将布局连带视口中的内容复制到另一张图中? 20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