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概念分析 美的概念分析

美的概念分析

  • 期刊名字: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文件大小:420kb
  • 论文作者:彭锋
  •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
  • 更新时间:2020-09-25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美的概念分析彭锋[北京大学,北京100871]关键词:美;评价;认识;本体摘要: 在美学的话语中,我们至少可以区分三种美的概念:作为评价概念的美、作为认识概念的美和作为本体概念的美。美学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源于对这三种概念的混滑。本文力图澄清这三种概念的含义,分析它们在美学理论中的表现以及造成混淆的某些可能,目的是避免因为概念错位而导致的毫无意义的争论。中圈分类号: B83 -0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7511 (2013) 02 -0100-06哲学常在概念领城工作,既可以创造概念,究。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像研究花的红一样去也可以分析概念。比如,在德勒兹( Gilles De-研究花的美。但是,这种常识看法却是错误的。leuze)看来,哲学与其说是追求真理,不如说我们不能像研究花的红那样去研究花的美,因是创造概念。然而,卡罗尔( Neol Caroll)则为红指的是花的属性,而美不是指花的属性。直截了当地指出,哲学只是分析概念。概念分为什么呢?维特根斯坦用- -种巧妙的方式,证析,成了今天哲学的代名词。由于美学研究的明了花是红的不同于花是美的:我们必须说红是明白但却混乱的感性认识,这有时候就会导才能表达花是红的,但要表达花是美的我们可致它的概念相对不够明确。因此,美学领城需以不必说美。我们可以说“美啊”,我们可以要创造概念,但更需要概念分析。清晰的概念说“啊”,我们甚至可以什么都不说,只是做分析,可以让我们避免一-些无意义的争论。在出一个愉快的表情。“啊” 或者- - 个愉快的表美学领域中,美就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关,情可以表达花的美, 但不能表达花的红,由此于美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让我们从美的可见美与红是非常不同的,红是表达花的属性概念分析入手,来看一看关于美的哪些争论是的形容词,美是表达主观感受的感叹词。102)可以避免的。维特根斯坦的分析足够敏锐和精确,但他涉及的只是美这个概念的一种用法,即作为评一、 作为评价概念的美价概念的美。我们根据自已的主观感受来评价对象,我们愉快时说对象是美的,不愉快时说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曾经敏对象是丑的。 这种意义上的“美的”就如同锐地发现,美与红这两个词语,表面上看起来“好的”-样。-致,其实非常不同。人们通常认为,“花是美在美学史上,我们会经常碰到作为评价概的”与“花是红的”这两个句子相似,在这两念的美。比如,柏拉图在对话录《大希匹阿斯个句子中的美与红的词性也相似,即它们都是篇》中关于美的探讨,其中的美就是这种评价形容词,都是对花的特性的描述,由此,我们意义上的美,它包括美和善两种含义在内,也可以将美与红视为花的属性,对它们做客观研许用好来表达更为合适。《大希匹阿斯篇》中中国煤化工收稿日期: 2012-01 -09作者简介:彭锋,男,哲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MHCNMH G●100.美学美的概念分析关于美的探讨没有结论,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而在于主体的愉快感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话双方没有将评价概念与认识概念区别开来,一种有点奇怪的用法,比如“如画之犯了将红与美混淆起来的错误。如果将美作为美"。53](K2-2)如画( picturesque)本来是一种风-一个评价概念,要从对象.上去寻找它的普遍性格,与优美(beauty) 和崇高(eublime) 并列。就的确有些困难。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18世纪英国美学家将如画的特征确立为介于优爱。”人们会根据自己不同的目的,对不同的对美与崇高之间:优美的特征是光滑,如画的特象做出美的评价。或者,人们会根据自已不同征是粗犷,祟高的特征是浩瀚。在如画之美、的趣味,对不同的对象做出美的评价,于是有崇高之美的用法中,美不是与如画和崇高并列“谈到趣味无争辩”的说法。的一种风格,而是--种评价。如果可以说如画但是,康德(Immanuel Kant)却发现了另之美、崇高之美的话,也就可以说优美之美了。外- -种美的评价或者判断方式。在康德看来,优美之美其实就是美之美,因为优美和美是同不是任何判断都称得上美的判断或者审美判断。一个词语,只不过为了照顾汉语讲究词语对称有一种判断是依据概念的判断,可以称之为认的用法,我们把与崇高和如画并列的美翻译为识判断。有一种判断是依据目的的判断,如果优美。在优美之美这种说法中,前- -个美指的是主观小我的目的,可以称之为功利判断,如是风格,后一个美指的是评价。果是全体大我的目的,可以称之为道德判断。它们都不是美的判断,我们都不会把在这些情二、作为认识概念的美形中令人愉快的对象称之为美的。为此,康德还区分了三种愉快:一种是源于感官刺激的愉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作为评价快,-种是源于道德满足的愉快,还有一种就概念的美与作为风格概念的美之间的区别。作为是源于诸认识能力和谐合作的愉快,即审美愉风格概念的美,经常与我们关于美的认识联系在快。我们根据源于感官刺激的愉快将对象称之-起。由此,我们说美的时候,就不是一-种评价,为可欲的,根据源于道德满足的愉快将对象称而是一种认识,即认识到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征。之为可敬的,根据源于诸认识能力和谐合作的作为认识概念的美,就不是表达主体的某种感受愉快将对象称之为美的。根据康德的分析,所如愉快,而是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如光滑、娇小、谓审美愉快,是不涉及个人利害考虑的,因而明亮等等。由此可见,作为认识概念的美和作为不是功利主义的快感;也与知识和概念无关,评价概念的美之间的区别,本来是非常清楚的,因而不是源于认识成就的快感;还无涉主观目但是许多美学家们都没有严格遵守它们之间的区的,因而不是源于道德满足的快感。康德假定,别,这就造成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混乱。当我们将功利、概念、目的都排除在外之后,即使是以清晰区分见长的康德,也没有严我们对事物就应该有相同的反应,所谓“ 人同格遵守美的这两种用法之间的区分。康德并没此心,心同此理。”果真如此,那么我感到愉快有严格地限定自已只是在评价意义上使用美,而认为是美的,就必然会期待他人也感到愉快他有时候也在认识意义上使用美,即把美当作并且做出同样的判断。由此以来,审美判断就在形式上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将既是主观判断,又具有客观普遍性。经过康德这种意义上的美称之为美的风格、形态或者特的分析,我们似乎能够将“美”从“好”中区征。比如,在谈到纯粹美的时候,康德举的例分出来。“好”涉及功利、概念、目的,“ 美"子中就包括花、鸟、贝壳、无意义的装饰等。无涉功利、概念、目的。当一个事物仅凭借它从康德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他心目中的纯自身的形式引起我们无涉功利、概念、目的的粹美,多半指娇小、线条柔和、色彩明亮的事愉快时,我们就说它是美的。如果我们是在这物。如果是在这种意义上来使用美,就是在认种意义.上来使用美,它就是典型的评价意义上识概念上使用美,美指的是对象的某种风格、的美。(2]([2)特征或者形态,我们可以对它有客观的认识。如果是在评价意义.上来使用美,那么被称康德之所以由评个概个心单酒安汇望概念的美,中国煤化工之为美的事物就应该是各种各样。因为某物被原因在于他习事物,才评价为美的,关键不在于事物的特征或属性,北HCNMH5因过头来能引起我们的一大的以,小Ruwi●101●.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十二卷.第二期美学根据这种愉快判定为美的。换句话说,康德在Stolnitz)曾经指出:-种十分理想的状态下,把美的评价与美的认当前流行的艺术批评和话语中,关于“美识等同起来了。的”一词的使用最令人震惊的,不是这个术语只由于康德没有在评价意义上的美与认识意是众多价值谓词中的一个,而是“美的”现在似义上的美之间做出严格区分,他的美学思想出乎通常被轻蔑地或不公平地使用。一个人可以就现了不该有的混乱。如果仅在评价概念上来使一-件艺术作品说: “它可能不美,但是....这用美,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事物里要说的是某种比美更多,隐含的是某种比美更是否是美的,关键在于它引起欣赏者的经验是好的东西。那些不将美的创造作为其目的的现代否是审美愉快,换句话说关键在于审美经验和艺术家助长了对这个术语的重新评估。如果说一审美态度。当我们用一-种无利害的态度来静观件作品只是美的,那么它只是不令人讨厌的,或对象且获得那种特别的审美愉快时,我们就会者它只是符合一种正统的风格或类型,或者它只说对象是美的。严格说来,这种判断与对象的是过于整齐或整洁。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是美的风格、特征或形态无关。我们可以说优美之美、而无须是表现的。或许正是后一个术语取代了我如画之美、崇高之美、悲剧之美、喜剧之美、们美学词汇中的“美的”。51(m8)滑稽之美、荒诞之美,甚至丑之美(如果我们“美”或者“美的”在当代艺术批评中的是在风格概念上而不是在评价概念上来使用处境之所以让美学家感到震惊,原因就在于美丑),如此等等。学家们没有在美的两种用法之间做出区分。今如果在认识概念上来使用美,美就与对象的天的批评家不太重视具有优美风格的艺术作品,特征或者属性有关,与主体的态度无关。从认识或者对具有优美风格的艺术作品的评价较低,的角度来说,为了保证客观性,我们必须将信这本来没有什么令人震惊的。但是,美学家还.仰、情感、态度等主观因素排除在外。我们判断希望在评价意义上来使用美,于是美被轻蔑地某物为美的,当且仅当我们在该物上识别出美的对待就会令人感到震惊。如果我们将评价意义特征或者属性时。西方美学史关于美的诸多定上的“美”置换为“好”,就会立刻感到震惊,义,指的都是事物的特征或者属性,因此都是在因为这无异于说“这件极好的作品真的不好”。认识概念上来使用美的。其中,著名的定义有美如果我们能够在美的这两种用法之间做出清晰在比例(proportion)、 美在和谐(harmony) 或的区分,就完全可以说- -件不优美的作品很美。者多样统一( uniformity in variety)、 美在合适在这种说法中,美的前- -个用法是认识概念,( fitness)或者效用( utility)。无论是比例、和谐后一种用法是评价概念。如果真是这样,那些还是合适,都是指对象的特征或者属性,有时候说贝多芬音乐很美的人,就不应该不加区分地也指对象的功能,总之它们都是相对客观的,对遭到嘲笑。[3]如果他们是在认识概念上用美来描它们的认识与主体的态度无关。073-20)0康德把评价概念的美和认识概念的美混淆述贝多芬的音乐,就的确是用词不当。但是,起来,目的也许是为了让我们通过美来思考一如果他们是在评价概念上用美来评价贝多芬的些更加深刻的哲学问题。我承认关于美的思考,音乐,则没有什么不妥。有可能触及某些深刻问题。不过,本文并不打算就康德美学做深人的讨论。我们需要注意的三、作为本体概念的美是,在康德的文本中,美有时候指的是主体的评价或者判断,有时候指的是对象的特征。作为评价概念的美和作为认识概念的美,由于康德美学的巨大影响,后来的美学家在日常话语中经常碰到,它们不是美学的专业都没有在美的这两种用法上做出彻底的区分。用法。有一-种用法,在日常话语中很少碰到,.美学家们期望美这个词语能够兼顾评价和认识,比如“美在意象”、“美在显现"、“美在观念”但是美学家们发现,在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很等等.①在这种用法中,美究竟是一个评价概难做到两全的。比如,斯托尼莰( Jerome念还是认识概念?我想它与评价概念和认识概中国煤化工①叶朗先生主张美在意象, 见时朗:《美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YHCNMH Gtin Sel, TheAesthetice of Appearing (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102●美学美的概念分析念都有所不同,我把美的这种用法称之为美的架。由于艺术作品既非精神也非物质,我们需本体概念。要一个介于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实体来解释艺术事实上,美的这种用法,在历史上也不少作品的存在类型,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将一分见。比如,当柏拉图强调美在理念和哈奇森强为 二的本体论框架扩展为一分为三的本体论调美在观念的时候,他们就都是在本体论上将框架。美区分为- -类特别的事物。当然,无论是在柏中国哲学中有- -个现成的- -分为三的本体拉图还是哈奇森那里,作为本体概念的美都没论框架,即道-象-器之间的区分或者意-象有能够与作为认识概念和评价概念的美区别开-物之间的区分。在这个一分为三的本体论区来。无论是在柏拉图还是在哈奇森那里,我们分中,艺术作品的本体论难题就不难得到解决。都能够将美视为理念或者观念的属性从而去认在- -分为二的本体论区分中没有位置的艺术,识它,也能够将美视为对理念或观念的-种评现在可以归结到象的名下。庞朴就敏锐地指出:价或赞美。直到20世纪,美学家们才自觉地将“道一象-器或意-象-物的图式,是诗歌的形美的本体概念与美的评价概念和认识概念区别象思维法的灵魂;《易》之理见诸《诗>,《诗》开来。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学领域出之魂存乎《易》,骑驿于二者之间的,原来只现了一个特别的分支,通常被称之为艺术本体是一个象。*7(73论(ontology of art)或者艺术作品本体论(on-从艺术作品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当我们说tology of art works),它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弄艺术是象的时候,事实.上只是在大的分类上将清楚艺术作品究竟是一类怎样的事物。艺术归结为一类特别的事物。这里并不存在评艺术作品究竟是- - 类怎样的事物?根据标价问题,我们并没有将属于象这个类的事物都准的本体论区分,世界.上的所有事物被分为两视为好的事物。也不存在认识问题,我们没有类: -类是独立于心灵之外的物理对象,- -类认识到象是道或器的某种特征。象不是道或器是存在于心灵之中的心理对象。美学家们发现,中的一-种,而是在根本上不同于道或器的- -类。在这种标准的本体论区分中,找不到艺术作品对于艺术作品本体来说,重要的是分类,而不的位置,因为艺术作品既不是物理对象也不是是评价,亦不是认识。心理对象,或者既是物理对象也是心理对象。艺术作品本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也许我就绘画来说,如果说它是物理对象,那么绘画们可以从分类.上来谈论美,而不只是从评价和就是颜料和画布,或者纸张和笔墨。绘画显然认识上来谈论美。叶朗先生提出的美在意象的不只是这些物质,要不然在物质上差不多的原学说,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如果在评作和赝品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区别。绘画也价概念或认识概念上来使用美,美在意象的说不是心理对象。一幅只存在画家心里的画,永法的确会引起许多疑问;但是如果在本体概念远不能被称作绘画。因此,我们既不能将艺术上来使用美,我们就能见出这种主张的深刻之作品等同于独立于心灵之外的物理对象,也不处。让我们先看看叶朗先生自己的论述:能将它等同于存在于心灵之中的心理对象。艺中国传统美学一方面否定了实体化的、外术似乎处于这两种对象之间,它在材料上是由在于人的“美”,另方面又否定了实体化的、物理对象构成的,但又包含了意图、情感等居纯粹主观的“美”,那么,“美”在哪里呢?中于内心之中的东西。由此,根据标准的本体论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 在意象。中国传区分,我们就没有办法说艺术作品究竟是何物。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正如托马森指出的那样,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地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位问题,迫使我们“返回到基础的形而上学问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题,重新思考形而上学中那个标准的二分,并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0](54 -8)发展出更广阔的和改良过的本体论范畴从这段引文中可以看出,叶朗先生明确地系统。”[6](n树)认识到,在传值中国煤化工+於:框架中找托马森对标准的二分本体论提出了质疑,不到美的位TYHCNMH G'也非主但她并没有给出容纳艺术作品的新的本体论框观的。因此,3n叨元土風网天江瓜象的时候,,103●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十二卷.第二期美学要点是要突出意象在分类意义上既不同于物理为二的本体论区分中没有位置。叶朗的这个想对象也不同于心理对象。叶朗先生用广义的美法,在艺术作品本体论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来指称这种介于心物之间的第三实体,并且从尽管杜夫海纳和西布利等现象学美学家和分析四个方面对美在意象的主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美学家已经注意到了审美特性或者审美对象是第一,审美意象不是- -种物理的实在,也在审美经 验中突现出来的,10但是在随后的艺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术作品本体 论研究中,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似乎: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遭到了忽视,这与当代分析美学专注概念分析、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力图摆脱审美经验的影响不无关系。第二,审美意象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第三点和第四点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这类事的存在(无论是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存在,还物的价值,可以有所区分地称之为客观价值和是纯粹主观的在“心”中的实体化的存在),主观价值。从客观方面来说,美或者意象这类而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柳宗元说:事物揭示了 一个真实的世界。这里的真实比我“美不自美,因人而彭。”“老”就是生成。审们平时所说的真实还要真实,用杜夫海纳的术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语来说,就是“前真实”(pre -real)。杜夫海纳第三,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也称之为大写的“自然”(Nature) 。①在杜夫海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这就是王夫之说的纳看来,在前真实的自然领域中,人与自然、“如所存而显之”、“显现真实”(显现存在的本主体与客体处于一种先验的统- -之中。 因为自来面貌)。然既是人的根源,同时也是世界的根源。这个第四,审美意象给人- -种审美的愉悦,即前真实的世界是由艺术和审美经验呈现出来的。王夫之所谓“动人无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我们引用一段杜夫海纳的话,因为它确实比较的使人产生美感(狭义的美感)。(1(P9接近叶朗先生这里所要阐述的思想。杜夫海第一点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了美或者意象纳说:是- -类特殊的存在,无法用西方- -分为二的本由于这种自然先于人一它产生人, 人对体论框架来解释。美既不是具体的物理对象,于它无能为力:只要他在那,他就总是在那,也不是抽象的理念;既不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对自然变成了世界。但是,在这种人几乎回到他象,也不是内在于心的主观对象。对于这一一点,的诞生时刻的前真实(pre-real) 的经验中,人当代西方美学中的艺术作品本体论有了相似的.可以感受那个维持他的基底。自然是一种前前认识。[)真实(pre-pre-real), 由前真实的表现性所唤起第二点指出了美的存在方式,即美只能存那些可能的世界证实它的深度和力量。它们给在于审美活动之中。美之所以既非具体对象也我们一种自然感,从而引起我们去发现外在世非抽象对象,既非物理对象也非心理对象,原界,因为外在世界是可见的,它是当人在那里因在于它的存在方式非常特殊,即它只存在于观看时自然所呈现的面容。因此,绘画的外观人的审美活动之中。换句话说,美不是- -种现在某种程度上模仿自然的外观,模仿存在显现成的存在物,而是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来临。现在离开绘画回到事物,我们仍然能的,换句话说,美是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显现出够在对世界的经验中感受自然。....绘画不会来的。离开了审美活动,美就不再存在。美的真的向我们证明这个世界是怎样变成世界的,这种特殊存在方式,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为什它只是邀请我们通过可见的去观看可能世界的么在一-分为二的本体论框架中没有美的位置。事件, 但它可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感受自然当我们说某物是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心理的或是怎样变成世界的。[9](M45)者物理的、抽象的或者具体的,此时的某物可将美或者艺术视为一类事物,尤其是- -类以不依赖某种特殊的活动而存在。但是,美始更加根本的事物,这种思想古今中外都有,只终依赖一种特殊的活动而存在,因此美在- -分不过在当代美学中亦俱雨加明日四了。中国煤化工°TYHCNMHG①这里用黑体字来表示英文中的大写。●104.美学美的概念分析现在我们有了三种不同的美的用法,即评混乱比比皆是。本体意义上的美与评价意义上价意义.上的美、认识意义上的美和本体意义上的美重合的时候较多,因为本体意义上的美都的美。美学领域中的许多混乱现象,源于这三具有正面价值,因此我们很自然会将它评价为种用法的错位。评价意义上的美,基于主体的美的。但是,并不是所有被评价为美的事物,经验和态度。极端地说,只要有审美态度和审都是属于本体意义.上的美。只有在非常严格的美经验,就可以将所谓事物判断为美的。认识情况下,评价意义上的美才可以与本体意义上意义上的美,基于对象的特性或者风格。只有的美完全重合。这种严格的情况仅限于某些美具賄如此这般的特征或者风格的事物,才能被学流派。在日常话语和一-般的美学专业话语中,认为是美的。由此,评价意义上的美与认识意都不会有二者的重合。认识意义上的美与本体义上的美就只有部分相交,只有当具有优美特意义上的美的区别更加明显。如果说认识意义征或风格的事物在我们的审美观照中引起我们上的美指的是此类事物的某种特征,那么评价的审美经验的时候,我们用美来形容它,这里意义上的美指的是彼类事物,二者完全不能相的美就既是认识意义上美又是评价意义上的美。交。本体意义上的美暗含审美与认识无关。在多数情况下,它们是互不兼容的。比如,一有了这些澄清之后,我们就能够有效地避个具有崇高特征或风格的事物,如果我们用审免- -些混乱和争论。如果某人用的是此种意义美态度来观照它并且引起了我们的审美经验,上的美,我们不是从此种意义上的美的角度予我们用美来形容它,这时的美就只是评价意义以反驳,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二人完全在不同层上的美,与认识意义上的美相冲突。再如,-面上争论的现象。这种争论是注定没有结果的,个具有优美特征或风格的事物,如果我们用功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美学中充斥着这种没有利的眼光来看它,或者我们从中没有获得审美结果的、无意义的争论。如果我们在进人争论经验,那么我们说它美的时候,就只是在认识之前,能够清楚地区分美的这三种用法,就能意义上来使用美,与评价意义上的美相矛盾。够避免这种没有结果的、 无意义的争论。在日常和美学专业话语中,这两种矛盾引起的参考文献:[1]维特根斯坦.美学讲演[A]. 邓鹏译蒋孔阳二十世[6] Annic L. Thomason. The Ontology df Ant [A]. Peter Kiry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下) [C].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ed.). The Blackwell Guide to Aesthetics [C]. 0xford;社, 1988.Blackwell, 2004.[2]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Judgment [M]. translated by Wer-[7] 庞朴. - -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M]. 深圳:海天ner s. Pluhar. Indianapolis: Hackett, 1987.出版社,1995.[3] Wllim Gilpin. Three Esays [ A]. Dabney Townsend[8] 叶朗、美学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ed.),Eighteenth Century Brtish Acesthetics [C]. Ami-[9] 彭锋.艺术为何物?一-20世纪的艺术本体论研究[J].tyille, New York; Baywood Publishing, 1999.文艺研究, 2011, (3).[4] Jerome Stolnit. "Beauty" : Some Stage in the History of an Ide-[10]彭锋.美的回归一当代美学的 11个问题[M].北京:a [J]. Jourm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al. 22, No. 2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961).[11] Mikel Dufrnne. In the Prasence of the Sensuous: Esays in[5] Stanly Cavell. Music Discompood [A]. In Must We MeanAesthetics [M]. Atlantic Highlands, New Jersey: Humani-What We Say?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nsity Pres,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Inc., 1987.1■责任编辑/卢云昆中国煤化工MHCNM HG●105●.

论文截图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