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何以养老 空巢老人何以养老

空巢老人何以养老

  • 期刊名字:法制与社会
  • 文件大小:
  • 论文作者:王梓西,杨洁
  •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更新时间:2020-03-23
  • 下载次数:
论文简介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制占社会2010年3月(上)·社会观察空巢老人间以养王梓西杨洁摘要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农村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这种进程中,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空巢老人。本文分析了空巢老人的形成原因,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并对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养老模式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8501空巢老人,大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的前提下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沟通情感照料生活。但是,单靠原有的道德对家庭养老进行规或老年个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青范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还必须有全面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壮年劳动力转移,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淡化我完善的政策法规并确保其贯彻执行。通过宜传有关老龄工作的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空巢老人。“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居,无法享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使群众更了解当前农村老人面临的现实问受子女的随身照顾,不少老人生活十分孤独。严重的是生活照题,唤起社会各界重视关注农村老人问题,为解决农村老人问题料不到位,独居“空巢老人”夜间突发疾病,无人知晓,后果不堪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在社会上养成敬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制度伦设想。他们没有城里诸多的老年娱乐场所也没有广泛的社交圈理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子,缺乏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经济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共同作用现状亟待关注。下,逐渐培养、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年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义务感。这样,家庭才能真正成为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幸福港湾!2006年底我国大陆农村人口为737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三、强化村居服务功能,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搭建达到1055亿人,占总人口的77%。同时根据福建省老龄办2005平台年的数据,农村老年人“空巢”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44%,推算村居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照顾为依托的社会化全国至少有3500万的农村空巢老年人口。同时“空巢老人”显养老模式.目前村居养老的普遍做法是老人仍然在家中居住由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到本世纪中期,“空巢老人”又将出现高村委会为老人提供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养老服务如生活照料、医龄化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更,工业化生产劳疗护理、精神慰藉等。在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全动方式的重大转变,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赡养和生活照料功部承担养老费用的情况下,实行原地的社区(村居)养老整散结能也随之受到削弱,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种种困境。随着农合,灵活把握,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实行半行政化组织的管理形村老龄人口,特别是高龄老人比重的快速增加,老人自我养老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整合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资源,村居养老无式将难以维系。疑是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一个较好的办法,既满足了他们不愿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离家养老的传统心理,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家庭养老功能的不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注意探索足,能够让子女从沉重的家庭赡养中得以适当解放。也可以说是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空种更加适合我国国情适时解决我国养老困境的一项有效的养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老模式。发展经济,提高养老收入水平,增强农村老人经济支撺力四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从长远来说,要缓解家庭养老负担,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需求老问题关键在于农村城镇化。通过城镇化,可以带动城镇周边农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延续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在社会保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障体制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化的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生需求,我国现存的养老保险制度形式多样,针对不同群体有不同产力。加快发展农村种养业、手工业及其他工矿企业,扩大农村的保障规定。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差异青壮年的就近就地就业,减少有赡养义务的青壮年外出数量,进所造成的危害越发明显。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实行城乡融而减少空巢老人数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可以家庭养老功能,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农保政策必须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全面地考虑到农民身份变化可能带来的保障衔接问题制度设计费的能力和集体经济补助支持社会养老保险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时要留有必要的空间,扩大制度的可接纳性做到能够沟通衔接农村劳动者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社会养相互承认以保证每个参加者都有一份基本养老保障,避免制度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出现人员覆盖时的盲区和叠区。因此,应逐步打破参保对象的户二、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宣传子女赡养的责任籍界限,加强制度的扩展性,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要能够兼容农民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以及现实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养工、纯农民参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要能够兼容城镇居民参保老在我国不可替代的地位。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要加从制度上实现城乡居民参保的可选择性。渐进式的推进城乡建强“尊老爱幼、孝敬老人”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努力形成尊重关立有区别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在保障项目和保障内容上实现全心、照顾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使子女赡养、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国统一的制度衔接,为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奠定坚实的处。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在子女恪尽贍养义务基础,使全国老人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作者简介:王梓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杨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

论文截图
下一条:完形填空练习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