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发达国家煤炭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煤炭产业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第一节 美国煤炭产业发展

(一)美国煤炭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

美国煤炭资源丰富,储存条件优越,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煤炭出口国之一。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美国拥有已探明煤炭储量约4472 亿吨,其中烟煤和无烟煤合计2443亿吨,次烟煤1636亿吨,褐煤393亿吨。美国煤炭资源分布较为普遍,50个州中31个州拥有煤炭资源,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占探明储量的45%,以西地区占55%。东部煤的质量优于西部,生产优质炼焦煤、动力煤和无烟煤;西部多产烟煤和褐煤。虽然美国的煤炭资源分布较广泛,但煤炭的开采较集中。美国前三大产煤州是怀俄明州(位于西部)、西弗吉尼亚州(位于东部)和肯塔基州(位于中部),分别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8.4%、13.1%和10.4%。

阿巴拉契亚煤田是美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它位于美国东部,分布在阿巴拉契亚高原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内,北起宾夕法尼亚州中部和俄亥俄州中部,北部宽约300公里,向西南宽度逐步变窄一直延伸到亚拉巴马州的北部,南北长达1200公里,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的西部、俄亥俄州的东部、西弗吉尼亚州、肯塔基州的东部、田纳西州的中部、亚拉巴马州的北部,以及弗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的西部边缘,共8个州。面积18万平方公里,探明储量达1000多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4多,其中优质炼焦煤占全国探明储量的90%。阿巴拉契亚煤田不但质优,而且埋藏浅、煤层厚,99%的煤层是水平或接近水平分布,平均厚度达1.7米,平均开采深度70米。

阿巴拉契亚煤田第二个集中开采区是西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煤田,开采晚于宾夕法尼亚州。这里的煤主要供应中西部、芝加哥地区和东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从大西洋沿岸出口的煤炭主要来自这里。阿巴拉契亚煤田南端的亚拉巴马煤田,位于伯明翰附近,年产煤2000多万吨,是伯明翰地区钢铁工业的燃料基地。阿巴拉契亚煤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储量丰、产量大,而且在于它位置优越[72]。它刚好位于美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密集的制造业带内,与工业区紧密结合,接近最大煤炭消费区,也是美国现代钢铁工业的摇篮。中部煤田位于美国内陆中部,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近20%。

落基山煤田和北部大平原煤田是密西西比河以西最主要的煤田,位于落基山区和大平原的北部,储量丰富,探明储量占全国的48%。西部煤田大部分为烟煤,突出特点是含硫量低、煤层厚、覆盖层薄,适于大规模露天开采。西部新建露天煤矿的吨煤投资仅为东部新矿井投资的1/3。西部煤田开采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大平原北部煤田主要分布在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煤质较差,主要是褐煤,年产煤5000多万吨。

(二)美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特点

从美国的煤炭产业发展情况出发,我们可以从煤炭市场结构、煤炭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

1.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高,基本形成“三超多强”的寡占型结构[73]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大型煤炭公司兼并联合,企业趋于大型化、集团化。大型煤炭公司的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2002年与1991年相比,美国最大的20个煤炭公司的产煤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56.7%提高到81.8%。2002年,前10位大型煤炭公司产量达680.582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68.7%。前5位大型煤炭公司产量达514.564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2%[74]。经过长期的兼并重组,形成了以皮博迪能源公司、阿齐煤炭公司、煤炭基金控股公司三家企业为代表的“三超多强”的寡占型市场结构。

2.市场行为:市场调节的价格行为与并购行为

美国政府对国内煤炭的销售不实行统一定价,煤炭的交易价格由煤炭公司与消费者直接在供货合同中规定,在国际市场煤价波动的基础上,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美国的煤炭价格是完全建立在市场调节基础上的,长期的煤炭价格走势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煤炭出矿价格以平均每年2.8%的速度递减,一直持续到90年代后期。2000年以来,全球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直接拉动美国国内的煤炭价格[75-76]的上升。

同时,美国煤炭市场的并购行为也主要是由市场来主导的,通过市场运作,美国的大型煤炭公司通过兼并联合等并购行为,逐步使企业趋于大型化、集团化。正是这种市场运作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企业[77]

(三)美国煤炭产业发展的模式

通过开放性的市场竞争,在美国煤炭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规模巨大的煤炭企业,在集团发展的前提下,这些煤炭企业能够通过规模性的开发,布置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链条,延长煤炭资源的利用链条,减少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资源,使整个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使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趋于绿色环保[78-79]

第二节 德国煤炭产业发展——以鲁尔区为例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早期发展主要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鲁尔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主要是鲁尔煤田;第二,距离铁矿区较近,鲁尔区的铁矿石初期主要来源于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后期来源于瑞典和俄罗斯;第三,鲁尔区拥有充沛的水源,莱茵河、利珀河、鲁尔河等水系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水资源;第四,鲁尔区有多条运河和天然河流,形成航道交织的水运网,加上纵横交织的公路网络和输油、输气管道,共同组成了一个综合而又完整的运输系统。同时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鲁尔区的煤炭资源1804年开始现代化开采,生产量在1939年达历史最高的1.3亿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鲁尔区的煤炭生产受破坏严重,经10年的恢复,直到1956年生产量达到12463万吨[80]。二战后,由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以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为主的鲁尔区逐渐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其钢铁和煤炭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70%和80%,经济总量约占德国GNP的1/3,成为德国“经济奇迹”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使更为廉价的石油成为能源“新宠儿”,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业衰落。工业技术的发展解放了劳动力,钢铁生产逐步外迁,同时鲁尔区工业发展的生产结构单一,长期的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导致整个鲁尔区环境污染严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采煤、钢铁等为基础的工业结构遭到严重冲击,鲁尔区开始出现煤矿关闭、工人失业等一系列问题。

在陷入发展困境之后,鲁尔区逐步走上了转型的道路,这个转型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有[81]调整产业结构,利用财税政策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的重点是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逐步发展新兴产业,从而掌握结构调整的主动权。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德国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鲁尔区的煤炭产业在发展和转型中,采取了多种政策和措施,保证煤炭产业的发展逐步转变为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模式,进而实现煤炭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第一,鲁尔区的转型发展需要整体规划,同时通过立法保障规划执行,从而使转型高质、高效。鲁尔区的转型改造是在各项规划的总体指导下进行的。鲁尔区先后颁布了“鲁尔发展纲要”“鲁尔行动计划”“矿冶地区未来动议”等规划,对煤炭矿区改造、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布局、环境保护等都进行了明确和详尽的安排。德国政府通过扩大专门机构的权力来主导鲁尔区的改造。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KVR)是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该协会主要负责协调市、县各项建设事业,主导各项规划的实施。它不仅是德国独有的机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82]。鲁尔区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也正是在这样的整体规划下,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逐步完成的。

第二,加强合作,特别是城市之间的合作。通过各城市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治理污染。同时合理调配产业发展布局。此外,鲁尔区在整体发展转型过程中,在挖掘每个城市资源及区位优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城市间的合作有效地保障煤炭资源利用产业链的区域接续性。

第三,逐步清理煤炭开发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68年,德国北威州政府出台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该计划重点措施是将采煤业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措施来拯救老企业,同时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虽然成本过高,且煤炭产业逐渐缺乏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但基于自身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为了减少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德国政府并没有放弃这些煤炭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①价格补贴,这是煤炭政策的核心部分,1996~1998年,联邦政府给予主营煤炭业的鲁尔集团的补贴分别为104亿马克、97亿马克和85亿马克;②税收优惠,对煤炭公司所得税予以退还、豁免或扣除,并允许煤炭企业加速折旧,促进生产合理化;③投资补贴,对煤矿生产合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排转岗人员等提供多种补助;④政府收购,为保障煤炭供应,政府收购一定数量的煤炭作为储备,此外,政府还提供贷款,建立“国家煤炭储备”,支持煤炭工业的生产和销售;⑤矿工补贴,主要是退休金补贴;⑥限制进口;⑦环保资助,为矿区环境治理提供资助,一般由州政府负担1/3,联邦政府负担2/3;⑧研究与发展补助。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煤炭行业一方面千方百计地进行生产,研发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煤炭生产技术和设备,保持技术和设备输出的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鲁尔区最初的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在产业结构转型中,严重污染的环境成为鲁尔区转型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四大措施来修补和保护环境。一是清理废弃矿坑,处理地表有害物质,大规模植树造林;二是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三是促使各个工厂建立废气净化装置;四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方面,重点建设水陆联运网络,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此外,各级政府还积极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第四,重视煤炭生产及就地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经济综合发展。鲁尔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进行煤炭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鲁尔区非常注重对煤炭的就地加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与电力、钢铁、煤化工、建材等产业的联合生产,并建设强大的机械和军事工业。此外鲁尔区在转型的过程中还非常重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鲁尔区的煤化工产业主要有:用煤焦油提取蒽和苯,用于生产药品和染料;在焦油中制酚,制造塑料;裂解焦炉气得到氢和氮,再在高压下生产合成氨;煤炭液化制汽油;以煤高压合成催化制造人造橡胶、化学纤维等。总之,鲁尔区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将煤炭作为原料积极发展化工,延长煤炭产业开发利用的产业链。

同时,鲁尔区还积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煤电产业。煤电生产起初主要在鲁尔硬煤区,后来逐渐转移到莱茵褐煤区。鲁尔区利用拥有煤炭资源的优势,建立坑口电站,对煤炭资源的利用形式进行转换,使煤炭的能量利用形式趋于绿色化。坑口电站产生的电力资源一方面能够反馈给煤炭开发企业,保障煤炭开发企业的电力使用,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地区内其他类型企业提供电力保障。此外,鲁尔区还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以及军工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都是以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基础的。鲁尔区通过多种产业的共同协调发展,实现了煤炭利用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同时还保证了产业发展的多样性,避免了单一产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第五,注重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鲁尔区已逐渐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同时政府鼓励大学和企业实现协同创新,发挥群体效应,建立从技术到市场的应用体系,并对合作开发的项目予以资金补助。这些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融入,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第三节 日本煤炭产业发展

日本作为一个岛屿国家,各种资源都比较匮乏,煤炭资源也是如此,但作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能源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大量从国外进口各种矿物资源,其中煤炭的进口量仅次于石油,国内煤炭需求量基本都从国外进口,为世界煤炭进口第一大国。

日本各产业的煤炭用途主要有动力煤使用、炼焦煤使用、无烟煤使用三个方面,具体用途如图4-1所示。

图4-1 日本各产业的煤炭用途

基于国内煤炭的开发利用情况和需求情况,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保证国内的煤炭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83]。第一,加强本国煤炭中心机构的建设和完善以保证日本今后对煤炭的需求。第二,加强对海外煤炭开发事业的援助,通过政府间贷款以及无偿援助等方式,帮助煤炭供应国开发煤炭,确保日本能源的稳定供应以及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加强对国内煤矿的生产补贴和针对海外煤炭资源的调查工作,并建立多个海外煤炭供应基地,以保证国内的煤炭供应。第四,积极进行煤炭利用技术和转化技术的研究和突破,以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和确保清洁利用。第五,出于环境保护和提高煤炭燃烧性能等原因,日本对国内使用煤炭的发热量、灰分、挥发分、水分、固定碳和含杂率等有严格约定,对煤炭的含氮量和含硫量要求更为严格,其目的是通过减少高灰、高硫煤的燃烧降低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84]

第四节 俄罗斯煤炭产业发展

俄罗斯作为世界主要产煤国之一,拥有世界已探明煤炭储量的1/5。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俄罗斯现有煤炭企业的工业储量约190亿吨,其中焦煤约40亿吨。按照俄罗斯目前的开采能力,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最少可供开采500年。俄罗斯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欧洲部分储量约1/2在俄罗斯中部,即库兹涅茨克煤田,其余的储量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罗斯托夫州和伊尔库茨克州等地。俄罗斯煤炭品种比较齐全,有褐煤、烟煤(包括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无烟煤等。目前正在开采的有四大煤田,即别秋林煤田、顿涅茨克煤田、库兹涅茨克煤田和勘斯卡-阿琴斯克煤田,其中库兹涅茨克煤田的煤炭产量最大,2008年达1.845 亿吨,占全俄的56.1%。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简化煤炭开采和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俄罗斯的煤炭产业进行了全面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层管理体系的调整;二是生产企业的调整[85]。通过一系列调整后,俄罗斯的煤炭系统逐渐进入了赢利阶段。同时俄罗斯的煤炭产业逐步向集团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俄罗斯在私有化基础上组建了大型跨行业、市场化、跨地区的企业集团,如煤电联营、煤钢联营企业集团。最大型的为西伯利亚煤炭能源集团、欧洲露天矿和“北方钢铁”三大集团。其发展思路是延伸产业链、促进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

第五节 澳大利亚煤炭产业发展

(一)澳大利亚煤炭资源概况及煤炭生产、出口情况

澳大利亚煤炭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其黑煤地质储量约575亿吨(工业经济储量397亿吨),占世界的5%,列世界第六位,且煤质较好。煤炭在澳大利亚各州均有分布,但95%以上集中于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和昆士兰州(以下简称昆州)。新州煤炭占澳大利亚已探明工业经济储量的34.2%。昆州的黑煤以露天矿藏为主,已探明工业经济储量占全澳大利亚的62%。

澳大利亚的褐煤资源更为丰富,已探明地质储量为418亿吨(工业经济储量为376万吨),占全球褐煤储量的20%,列德国(23%)之后居世界第二位。按目前的开采速度,澳褐煤矿藏可供开采近500年。

煤炭生产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工业之一,年产黑煤约3.5亿吨、商品煤3亿吨。澳大利亚黑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列中国、印度和南非之后。新州和昆州的黑煤产量占全国的96%以上和出口量的100%。新州60%左右的煤矿为井下开采,其余40%为露天开采。昆州煤矿露天开采的比例则高达75%。从澳大利亚全国范围来看,露天开采的煤矿约占60%。

自1984年以来,澳大利亚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年出口煤炭逾2亿吨,价值近200亿澳元,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10%以上,主要销往日本和其他亚洲经济体等,其中焦炭、动力煤等黑煤的出口约占澳矿产和能源出口的1/4,昆州和新州是出口煤炭生产基地。

(二)澳大利亚煤炭产业发展的一些措施[86]

第一,政府部门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规范和保障。通过制定一定的产业发展政策,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性保障;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规范化发展;通过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通过收集国内外信息,为企业提供市场导向的信息咨询服务并对国外贸易活动提供指导和协助。

第二,煤炭企业要沿着集团化和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目前在澳大利亚从事煤炭行业开发的公司主要有必和必拓三菱联盟公司、格洛斯特煤炭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煤炭有限公司、斯特拉塔煤炭投资澳大利亚有限公司,这些公司都是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在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公司都取得了规模效益。同时,规模性集团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第三,煤炭企业走多产业开发、多种经营和综合发展的发展道路。目前,澳大利亚从事煤炭产业开发的公司在进行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大多从事跨地区、跨行业、跨产业或跨国经营。例如,很多企业都采取煤电联合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式,提高企业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六节 发达国家煤炭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对其他国家煤炭产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为我国煤炭产业在绿色矿业新理念指导下的发展带来以下启示[87]

第一,国家要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规范和保障。一方面是指国家要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性规范、环保规范等规范性措施,从而指导和规范各个煤炭企业的开发行为,为煤炭资源的绿色化开发提供可能;另一方面是指国家要从政策措施、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等方面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保障,主要指国家要制定保障煤炭资源绿色化开发的宏观调控、税收财政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绿色化进程,国家还要积极制定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在规范煤炭企业资源开发行为的基础上,为企业的绿色化生产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还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煤炭资源的绿色化开发和使用提供基础保障。

第二,煤炭企业要走集团化规模发展的道路。通过对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煤炭产业发展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煤炭企业大多是集团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不仅能为煤炭资源的绿色化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能有效延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链,保证煤炭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除此之外,集团化企业还往往涉足其他产业和领域的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可以有效降低单一化发展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有效抵御来自于外部的不利因素。

第三,注重人才的培养。煤炭产业的发展和转型都会涉及大量人才的使用,通过建立一定数量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能够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同时还能有效保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煤炭产业的发展涉及国民经济的很多方面,有效掌握产业发展脉搏,进行科学调配和资金运作,保障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都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因此,在我国煤炭资源绿色化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大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联系,有效发挥科技优势,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煤炭产业的发展涉及环境问题、经济问题,更与发展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为解决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已展开积极探索。本章选取了美、德、日、俄、澳五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分别从他们的基本国情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其如何利用本国优势、扬长避短,成功走出了具有本国特色、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及社会长远发展的煤炭产业发展之路。这些对于探索与明确我国煤炭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战略取向、实施路径等都具有十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