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电力助推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思考

电力助推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思考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事关河南决胜全面小康和经济强省建设全局。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和清洁可靠供应,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社会、能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河南能源发展呈现供需总体平稳、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电力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最主要载体。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能源转换利用的枢纽和平台。当前河南能源仍然面临保障基础脆弱、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生态环境超载等突出问题,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三大导向”,即“以节约高效为目标,节能优先,高效用能;以保障供给为基础,外通内畅,可靠用能;以低碳转型为方向,绿色发展,清洁用能”,充分发挥电力、电网的核心主导作用。

一 能源高质量发展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推进六大体系: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构建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支撑,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生态文明建设、能源高质量发展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

总体上看,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衡量标准的发展,是推动能源体系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求,推动我国跨越现阶段和长期性发展关口的发展。

二 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南底子薄、基础弱,经济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全国其他省份更加突出,既要解决“有没有”,也要解决“好不好”。能源高质量发展主要面临能源保障基础比较脆弱、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和生态环境超载问题突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能源保障基础比较脆弱

一方面,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企,2017年河南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56%,煤炭、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都在50%以上,其中天然气达97%,冬季省内出现了“气荒”,全省日最大供气缺口接近25%。另一方面,化石能源产量已过峰值,受自身资源禀赋及国家“减煤”政策影响,河南化石能源产量持续下降,由2010年的1.69亿吨标煤降至2017年的0.94亿吨标煤,累计下降了45%,且仍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二)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河南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特征突出,呈现“三高三低”。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比高,非化石能源生产占比低,2017年煤炭占比达到了88.6%,居全国各省第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比仅为7.0%,居全国各省第24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低,2017年全省煤炭占比达到了73.3%,居全国各省第6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仅为6.8%,居全国各省第23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电力装机结构中火电占比高、煤炭消费结构中电煤占比低。截至2017年底,全省电力装机结构中火电占比达到了83%,居全国第4位,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电煤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途径,而全省煤炭消费结构中电煤占比仅为46%,与国家《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2020年达到55%的目标差距较大。

(三)生态环境超载问题突出

2014年以来,河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省PM2.5、PM10平均浓度累计下降了20%以上,年空气优良天数由183天增至206天,但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292天)的要求差距较大。2018年河南省PM2.5、PM10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103微克/立方米,在全国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省单位国土面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大气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极限。

三 电力助推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全省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全省能源生产呈下降态势,2010~2018年年均下降7.3%。2018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1亿吨标准煤,全省能源生产逐步趋于稳定。全省能源消费呈低速增长,2010~2018年河南以能源年均2.2%的增长满足了经济9.0%增长的需要。201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2.312亿吨标准煤,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上看,电力在河南能源绿色转型过程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具备了助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能源外引保障,电力成为有生力量

随着2011年南阳特高压主变落地、2014年天中特高压直流投运,河南区外来电能力大幅提升至1300万千瓦,2018年河南净吸纳区外电量444亿千瓦时,相当于从空中向河南输送了约1900万吨煤炭(折合1350万吨标煤),是2010年的6.3倍。区外来电占全省能源外引总量的比例达到了11%,成为能源外引保障的有生力量。

(二)能源清洁发展,新能源全额消纳

近年来,全省风力、光伏发电实现跃升式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合计1459万千瓦,全年发电量140.7亿千瓦时,发电量连续四年实现翻番,装机已经超过河南“十三五”规划规模,成为省内煤电之外的第二大电源。风电、光伏装机占全省装机的比重达到16.8%。河南持续加强电网配套工程建设,优化电力调度,无弃风弃光现象发生,确保了新能源全额消纳。

(三)能源惠及民生,电力成效显著

电力全力服务环境治理攻坚。2017~2018年两年累计完成“电代煤”219.8万户,是“气代煤”的15倍,两年完成替代电量251亿千瓦时,等效减少煤炭消费43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63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172万吨;近年来,河南积极推进全省,尤其是京津冀通道和汾渭平原城市落后煤电机组关停工作,开展电力绿色调度,加大省外清洁电力引入力度,助力省内空气质量改善。电力全力服务农村脱贫攻坚。2016~2018年,河南历时三年全面打赢了电网脱贫改造攻坚战,全省贫困村户均配电容量达到1.91千伏安,较改造前翻了一番,其中济源、焦作、许昌等8个地市贫困村户均配电容量超过2000伏安,为居民电力需求提供了可靠保障。

(四)能源体制改革,电力走在前列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九号文,当前电力体改已进入全面深化实施阶段。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油气改革探索起步。2017年7月,河南正式公布了首个监管周期(2017~2019年)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标准,较2016年整体水平降低了1.5元/千瓦时,输配电价改革迈出关键步伐。2018年,河南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规模突破1000亿千瓦时,连续三年翻番。全省共有22个项目先后列入国家三批增量配电改革试点,成为全国试点最多的省份,实现了省内18个地级市全覆盖。全省电力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正有序向纵深推进。

(五)能源创新发展,电力全面引领

河南快速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明确依托省电力公司建设“河南能源大数据应用中心”,全省能源大数据应用中心建设探索起步。兰考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2018年河南出台了关于开展地热清洁供暖规模化利用试点的文件,正式启动实施郑州、开封、兰考等11个区域试点项目。河南境内国家级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运营创新持续深化。

(六)能源拉动经济,电力贡献突出

据2016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电网发展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的分析,电网发展的经济效应由直接、间接和诱导经济效应三部分构成。直接经济效益指电网生产运营本身对经济增长的净贡献,间接经济效益指电网建设带动的原材料生产增加以及电能作为生产要素为其他行业正常生产产生的间接效益,诱导经济效益指因电网生产建设相关的从业人员刺激消费引发的经济效益。报告中分析得出电网投入对GDP的拉动系数为2.26,即电网每投入1亿元,可拉动GDP约2.26亿元。2018年,河南电网发展总投入为369.5亿元,对全省GDP的拉动效应约为835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比重为1.7%。

四 电力助推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思考建议

2018年4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全球能源转型路线图2050》指出,要实现《巴黎协定》减缓气候变化目标,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需由2015年的18%提升至65%,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需由2015年的25%提升至85%。电力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最主要载体。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能源转换利用的枢纽和基础平台,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电力、电网的核心主导作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三大导向”,即以节约高效为目标,节能优先,高效用能;以保障供给为基础,外通内畅,可靠用能;以低碳转型为方向,绿色发展,清洁用能。

(一)以节约提效为目标,节能优先,优质用能

1.构建以电为主的能源利用体系,推进消费侧节能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河南能源消费由1978年的0.34亿吨标煤增长至2018年的2.22亿吨标煤。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能源消费总量需求将进一步提高,若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会出现环境容不下、资源撑不住、发展保不了的情况。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与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互驱共进,需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发展及煤炭等化石能源直接消费,加快先进制造业和高成长服务业发展,推动全省产业体系向高端化、集约化升级,构建以电为主的能源利用体系,从根本上改变粗放用能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根据预测,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河南能源消费增速将明显下降,2035年达到2.81亿吨标煤,2017~2035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为1%。

2.实施电能替代,推进河南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河南能效水平较低,2017年全省能耗水平为0.51吨标煤/万元,居中部六省第5位,与世界平均水平0.4吨标煤/万元、日本等发达国家0.2吨标煤/万元的能耗水平有较大差距。2017年河南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20.2%,较全国低近2个百分点,较日本2015年数值低了近10个百分点。有关研究表明,电能能够推动能源效率提升,1吨标煤当量的电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当于等当量的石油、煤炭的3倍和17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整体能耗将下降4个百分点。远期发展重点为,在交通、工业、商业、居民生活等领域广泛推进“电代煤”“电代油”,大幅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以电能替代带动全省能源效率提升。2035年全省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30%以上,超过当前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3.以电力为枢纽和平台,推进能源高效转换和梯级利用

贯彻能源互联网理念,以电力系统为桥梁和纽带,建设综合能源系统,实现煤、油、气、电、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开发、高效转换、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满足人民多样化能源需求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结合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依托电力实现能源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联动的能源高效利用新模式,打造全国领先的县域能源互联网典范。根据《兰考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总体方案(2017~2021)》,到2021年,兰考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60%以上,兰考县域社会用电量的90%以上来自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二)以保障供给为基础,外通内畅,可靠用能

1.加快电力外引通道建设,提升全省能源保障能力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河南必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统筹省内省外资源,加快建设多品种、多方向的能源外引通道,重点扩大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引入规模。加强统筹谋划,立足长远保障,合理确定新增“外电入豫”通道,构建“强交强直”的特高压输电格局。2020年建成“两交两直”特高压电网;合理确定新增“外电入豫”通道,布局落点豫北、豫东地区,2035年建成“四交四直”特高压骨干电网,推动“外电入豫”能力突破4000万千瓦,外引电量约2000亿千瓦时。

2.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构建城乡统筹、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网络,承接“外引多元”战略落地。能源供应网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养分的“血管”,是确保人民“用上能”的“硬条件”。河南应以解决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导向,统筹城乡,实现能源服务的普惠化、均等化。建设中部领先的城乡电网。持续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加快完善500千伏“鼎”字形骨干网架,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推动全省电网整体达到中部地区领先水平。推进“乡村电气化工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解决农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用上安全电、可靠电、优质电、经济电。

(三)以低碳转型为方向,绿色发展,清洁用能

1.全面实施“再电气化”,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

生产侧实施“绿色电气化”,推动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加快开发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实现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供应。2020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1%左右,2035年达到3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40%以上;加强配套电网工程和电力调峰设施建设,2030年前新增4座抽水蓄能电站,抽蓄装机达到700万千瓦,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调节能力,满足远期40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并网消纳需要。据测算,“青海”“天中”两大特高压直流工程每年可为河南输送约85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相当于目前“郑州+洛阳”总用电量,等效减排目前“郑州+洛阳”77%的二氧化碳、35%的大气污染物。消费侧实施“广泛电气化”,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扩大电能利用范围,推动工业领域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升级、交通领域电动汽车与电气化铁路潜力释放、商业领域信息化产业规模扩大,加大电能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替代力度。根据《河南省电能替代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20年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形成年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总量65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2.6个百分点、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2035年全省终端能源消费环节电能替代煤炭、石油总量能力达到2200万吨标煤以上。其中,交通领域推广电动汽车800万辆以上、年用电量达到600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10%左右。

2.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升省内能源开发质效

在生产侧,促进煤炭产能稳中有降,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退出低效产能,实施煤炭减量置换,严控新增产能,全省煤炭产能控制在8000万吨/年之内。推动上游资源开发与下游产业发展相衔接,实现煤炭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消费侧,全面取消煤炭散烧,推动煤炭集中利用、集中治理,提升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推进煤炭的集中利用、集中治理,逐步禁止散烧煤。大幅降低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2020年全省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4%,2035年降至50%,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同时提高电煤在煤炭中的消费比重,2035年力争达到65%以上。

3.实现煤电装机规模不再净增,以落后机组高效替代为主

统筹实施“搬、关、改、治”,建设清洁高效的煤电体系,全省煤电装机控制在7000万千瓦以内。2020年全省电力装机规模超过9000万千瓦,煤电装机占比下降至75%以下,2035年电力装机规模约1.27亿千瓦,煤电装机占比进一步下降至55%左右。电网充分发挥能源转换利用的枢纽和基础平台作用,满足能源电力保障和非化石能源发展需要。

五 结语

展望未来,推动河南能源高质量发展,应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少用能、用上能、用清洁能”思路,坚持节能优先、外通内畅和绿色发展,立足省情、顺应大势、统筹内外、综合施策,充分发挥电力的枢纽和引领作用,实现河南能源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