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科学发展 实业报国 四大原则永不变

科学发展 实业报国 四大原则永不变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1988年,时任鄂尔多斯市乡镇企业处副处长的张双旺带领21名行政超编人员,用政府财政的5万元开办费创立了鄂尔多斯市乡镇企业公司。这就是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伊泰”)的前身。

经过22年的艰苦奋斗,伊泰集团已成为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太阳能、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等非煤产业为辅助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2009年集团资产总额已达321亿元,生产煤炭3666万吨,销售煤炭4155万吨,上缴税费45亿元,连续八年居鄂尔多斯地方企业第一名,员工工资超过10万元。目前,伊泰集团已跻身铁道部确定的100家运输大客户,成为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煤炭调运计划单列企业之一;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48位,在“综合经济效益200佳”中居第51位;已进入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前20名。

一 科学发展观为导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伊泰集团践行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安全观和人才观两个方面。

煤炭产业作为高危行业,“以人为本”必然首先要体现在安全生产上。安全是煤炭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必然是衡量煤炭行业科学发展与否的首要尺度。

伊泰集团的安全观可以概括为“一靠管理,二靠投入”两个基本点,“安全是企业生产运营的最大政治、是员工的最大福利、是企业的最大效益”三项基本准则。以人为本首先就是对员工生命的尊重,坚决将安全生产作为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首要任务。董事长张双旺提出:“不要带血的煤,不赚带血的钱”,“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宁可少产100万吨煤,也决不死一个人;在安全与投入的关系上,宁可多花1000万元,也不死一个人”。

在这一理念要求下,伊泰集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奖惩力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一是加大科技安全投入。将33座小煤矿整合成13座现代化综采矿井;提高装备水平,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增强煤矿的灾害预防、预警能力,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建成煤矿的安全监测、人员定位、工业视频、束管管理、调度电话及井下小灵通通信等综合自动化系统,有力保障了煤炭生产安全高效进行。二是聘用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一流的安全管理队伍,使安全管理工作逐级负责,层层把关。三是建立起疏而不漏的四级安保网络,对所有人员均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风险抵押金制度、驻矿安监特派员制度以及井下紧急避险制度等制度。四是重金构建安全激励机制,自2001年起,伊泰集团在煤矿安全上仅奖励的专项投入即多达数百万元。

高度的责任感、巨额投入的资金保障、激励机制以及过硬的措施使安全成为伊泰人的首要意识。伊泰集团在22年的连续生产中,煤矿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0.04。特别是2001年以来,伊泰集团创造了连续生产原煤过亿吨、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安全生产纪录,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伊泰集团不仅追求高精尖的现代化煤炭工业设备,更竭尽全力求贤纳士,聘请国内外业内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与伊泰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伊泰集团形成了独特的用人之道。

人力资源是伊泰集团发展的第一资源。为鼓励广大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伊泰集团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但这仅是一个方面,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并不只靠巨薪与优厚的待遇,更要靠高度的信任和尊重。对每一位来集团任职的业内精英,伊泰不仅对他们委以重任,而且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充分发掘和实现个人价值。还根据业务发展情况独创了“三位一岗”制,即每个业务管理岗位设三名管理人员,每位伊泰集团员工都可以竞聘这些岗位。这一体制不仅大大加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给伊泰人带来了活力,而且为伊泰集团迅速扩张打下了扎实的人力基础。

与此同时,伊泰集团高度重视社会科研力量,把它们作为发展的智力支撑和前导力量。伊泰集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等业内科研机构长期保持精诚合作。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伊泰集团的发展出谋划策,更加夯实了伊泰集团的基础和保障。

二 一心一意谋发展

近年来,集团紧紧把握煤炭市场的历史性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煤炭生产为主导战略,着力推进产业集中、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围绕新的发展目标,加快结构调整。

伊泰集团近年投入近130亿元做强、做大煤炭主业。一是在煤炭企业中率先实施资源整合和煤矿技改,提高资源回采率。集团将原有27座矿井和社会企业的5座矿井整合为13座进行技术改造,采区回采率由技改前不足40%提高到75%,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二是加快自有煤矿建设。相继开工、投产宏景塔400万吨产能的1、2、3号井、酸刺沟矿区1200万吨的机械化矿井等。其中酸刺沟矿是全国第16座年产千万吨级以上也是目前规模最大、装备最好的地方煤矿。在后续高产现代化矿井的资源争取和开发建设上也取得突破。先后取得红庆河140平方公里井田、东胜塔拉壕42平方公里煤田、不拉峁40平方公里井田的矿权,并获得国家发改委建矿前期工作的批复;现已完成地质精查勘探,初步确定了资源整合和建矿方案。

伊泰集团深刻认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生产必须紧密围绕市场展开,以质量求生存,以需求为导向。必须从市场出发,科学组织生产、销售的不同环节,优化产、运、销比例,实现人、财、物的科学配比,确保整个集团的有序运营和健康发展。在这一形势下,伊泰集团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经营结构。在市场营销中确立了“以销定运、以销定产,以质促销”的经营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市场形势灵活调整、优化产运销结构,针对集团生产资本周转的不同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多方协调。这一战略体现了伊泰集团生产观与市场观的有机统一。

从创业伊始,伊泰集团就从产业系统的高度出发,矢志向现代一体化煤炭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多年来,伊泰集团遵循煤炭产业发展规律,沿着煤炭产业链的轨迹,大力发展与产、供、销密切相关的铁路、公路等运输业以及煤炭中下游的电力等相关产业。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伊泰集团即以超前眼光,投巨资修建准东铁路,使沿海列车直接开进鄂尔多斯煤海腹地;继之搞电气化扩能改造,畅通了煤炭外运的瓶颈,并斥资参与建设呼准铁路和运煤专用公路复线。近年来在准东铁路的基础上,又陆续建设了准东二期、酸周铁路,控股呼准铁路,参股了准朔、新包神等铁路的建设。在秦皇岛、天津、京唐等港口设有煤炭货场和下水转运站。截至2009年底,伊泰集团通过准东铁路、呼准铁路外运煤炭近2000万吨,占外运煤炭总量的70%,铁路运量五年翻了近两番,为公司生产经营的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早在21世纪之初,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提出的“资源就地转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战略,伊泰集团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论证,把煤制油作为战略发展的主攻方向。2002年以来,伊泰集团先后自主投入40亿元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密切联合,精诚合作,支持该所进行煤制油项目研究开发。该项目先后通过了中科院成果鉴定和科技部“863”专家组的验收。此后,伊泰集团即稳步着手将煤制油项目产业化。2006年2月,以中科院煤基合成油技术团队为依托,出资4.27亿元控股,组建成立了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2006年3月,伊泰集团公司与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5月,该公司在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进行了一期16万吨示范厂建设。2009年3月20日项目投入试生产,3月27日工艺装置全线打通流程并产出合格柴油,成为我国煤炭间接液化完全自主技术第一条工业化示范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伊泰煤制油工业化示范生产线是产学研密切联合、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成果,是企业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研发与产业化、加快推进国家煤变油能源战略实施的重要工程。项目的成功不仅为伊泰集团成为节约与效益并重、环境与发展协调的高科技创新型特大企业,从而为伊泰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产业基础,而且为我国煤制油大规模产业化获取了实践经验,培养了工业化的技术队伍,验证了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核心技术体系,为洁净燃料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对今后进行多种产品联产研究,不断提高集成技术的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煤制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带动煤炭企业特别是地方煤炭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伊泰集团的煤制油科研示范转化工程很快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肯定。2010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召集国内10多名院士、专家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煤制油产业发展座谈会,并参观了伊泰集团16万吨煤制油工厂,给予项目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示范项目关键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自主核心技术多个方面已经领先于国际商业化技术水平,具备商业化放大的条件,国家应积极支持在示范基础上的自主技术商业化项目的建设。之后,国家发改委先后将“国家煤炭间接液化工程实验室”、“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在伊泰煤制油公司。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点规划的新能源之一。伊泰集团在做强煤炭传统主业的同时,积极涉足太阳能产业,全资设立了内蒙古伊泰太阳能光热有限责任公司,为伊泰集团未来战略结构转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依托太阳能数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伊泰集团在鄂尔多斯市建成国内装机最大、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205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年总发电量超过59.86万千瓦时。对开发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推动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具有重大的示范带动意义。此外,2008年,伊泰集团以酸枣沟矿区为中心,配套建设的2×30万千瓦矸石电厂,现已建成并网发电,实现了煤矸石的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并为集团探索了一条循环经济、集约发展之路。

依托内蒙古优越的地理、资源条件,伊泰集团还涉足生物制药业、房地产业。多元产业战略不仅使伊泰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拓宽了集团的发展空间,对集团主业形成有力的支撑,大幅度提升了伊泰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三 四大原则永不变

2001年伊泰集团改制,国有股全部退出,由此成为一家民营煤炭企业。这一制度变迁丝毫没有影响伊泰集团“科学发展、实业报国”的宗旨,而且更加自觉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改制为民营企业的第一天起,伊泰集团提出了“四个不变”的办企原则:坚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集团公司党委是领导核心不变;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变;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作出贡献的思想不变。

为加强党的领导,伊泰集团率先实行党委与董事会相互渗透制。根据这一制度,党委可以入驻董事会,经党委批准,董事会成员也可以进入党委,重大事项必须经党委批准。

从掘得第一桶金开始,伊泰集团就主动放弃三年不上缴利润的合同约定,从第二年就向国家上缴利润。22年来,伊泰集团不仅坚持企业依法纳税,而其要求每个伊泰人照章纳税,绝不允许任何偷漏税现象的存在。不管是集团创业的低谷期还是在集团的高歌猛进时期,伊泰集团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更要塑造精神富足、先进文明的现代煤炭人。

伊泰集团实行全员持股制度,使员工由过去单一的劳动者身份变成劳动者和所有者双重身份。在股权设置方面,倾向于普通员工,股权结构呈橄榄球形,即中间大、两头小,普通员工占到50%、高管占到32%、中层管理人员占18%。这一股权结构不仅在制度上切实保证了伊泰集团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而且激发了广大伊泰人的主人翁意识。在伊泰,“我的伊泰,我的家”不仅是一种企业理念,更是深入伊泰人心髓的共同价值观。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推动下,伊泰人勇于担责,甘于奉献,善于合作。伊泰人的这一价值观成为集团发展取之不竭的原动力。

伊泰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往往不是如何赚取利润,而是考虑如何以企业建设为契机,努力造福一方,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为当地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就是伊泰集团独创的“先(社会)建设、后(企业)生产”的社会主义新型建企理念。以煤制油项目为例,伊泰集团庄严承诺:研发、投资所需经费不向国家和地方政府伸手要钱;放大出现的风险由公司自行承担;同时愿与自治区兄弟企业合作开发煤制油项目,并对自治区内企业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煤制油技术开放,绝不制造技术壁垒,积极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做贡献。伊泰集团所到之处,投入往往远大于投资项目本身。例如,伊泰集团在生物制药投资中,考虑的不仅是如何以高品质获得市场回报,更是如何实现社会、环境、企业的和谐发展。伊泰集团甘草基地的建设不仅有效保护了“梁外甘草”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起到了防风固沙、绿化荒漠、恢复生态的作用;不仅实现了“甘草”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而且激发了周边农牧民们种植甘草和保护甘草的积极性。

伊泰集团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多年来,伊泰集团先后为黄河杭锦旗段溃堤水灾捐款1000万元、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捐款2000万元、为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00万元、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建设住院大楼捐款5000万元,初步累计为贩灾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3.9亿元。此外,在鄂尔多斯市已投入近3亿元支持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牧业示范区项目;从2010年开始,分期投入5亿元实施造林绿化减碳工程。

伊泰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企业风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其“诚信、尽责、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公司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国家煤炭部评为“现场管理最佳企业”,并授予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获得“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内蒙古自治区“标兵文明单位”等荣誉;集团连续两次被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董事长张双旺、总经理张东海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伊泰集团四个不变原则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回答了伊泰集团“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明确了伊泰集团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动力,强调的是党的意识、人本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意识,也为我国如何发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营企业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四 跨越发展重长远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长期以来,伊泰集团始终志存长远,善谋煤海大势,不以一时得失论成败,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集团发展战略,以长远利益作为追求目标。

在集团管理上,伊泰集团不断探索、改革管理模式,大力推行集中统一管理,整合生产、运输、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采供、工程等管理资源,通过事业部改革、控股、参股等方式理顺了管控关系,减少管理层级,努力实现扁平、高效、集约管理。同时全面推行竞聘上岗、薪酬体系改革,加强员工培训,引入全员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全面预算和定额管理体系,严格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等各项费用管控,有力地保障了公司快速发展的人才、资金和目标管控需要,有效地推动了公司管理向规范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目标迈进。

伊泰先后投入上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建立了覆盖总公司、子公司、煤矿、发运站、办事处等机构的专用网络。通过建立和应用视频会议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产运销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站等十几个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伊泰集团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尤其大大增强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测、管理。将进一步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信息化程度,更好地助力现代企业管理,有利于集团的持续发展。在2009年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CECA)主办的中国企业信息化大会上,伊泰集团入选2008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列第230位,较上一年提升25位。

在集团不同子公司、附属企业的关系处理上,集团避免内部成员间同业竞争,按照合理、公平的原则在不同成员公司、厂矿之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集团旗下的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在与控股股东、内蒙古伊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的《避免同业竞争的协议》中,规定在苏家壕煤矿或红庆河煤矿的矿权权属资质办理完善或具备合规的生产条件的情况下,按合理和公平的条款和条件将上述煤矿优先出售给公司或其附属企业,公司有选择权和优先受让权。在伊泰投资、伊泰集团及其附属企业和联系人获得新的与伊泰主营业务产生或可能产生竞争的业务机会时,伊泰投资、伊泰集团将尽力促使将该业务机会按合理和公平的条款和条件首先提供给公司或其附属企业,公司有选择权和优先受让权。

在市场关系上,伊泰集团讲究市场道德,始终诚信经营,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与集团客户进行长期战略合作。通过积极推进与用户的优势互补,拓展合作领域以及开展资本层面的战略合作等方式,伊泰集团与其客户之间建立起更加稳健、互信、长期的煤炭供需关系。始终以优质品牌树形象、拓市场,实现互惠双赢。

在同业关系上,伊泰集团始终坚持国家人民利益至上原则,认为合作即最好的竞争。长期以来,伊泰集团致力于加强与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不同主业集团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及其他战略合作,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集团自身竞争力,而且优化了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煤炭产业发展模式。

在市场开拓方面,伊泰集团崛起朔北,经历了从地方到全国的跨越发展,并积极走向国际化。依托鄂尔多斯富饶的煤炭自然资源赋存条件,利用国家、地方以及集团自身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其在京、沪等地的销售网络,将其市场从内蒙古推向全国,使“伊泰”成为煤炭工业第一块响彻全国的驰名品牌。随着伊泰煤制油工厂成功入驻新疆伊犁河谷,伊泰集团不仅在煤炭主业品牌上走向全国,而且意味着伊泰集团的全国战略即将发生深刻质变,从单纯的煤炭供应商转向高科技驱动下的综合能源生产者和供应商,为伊泰集团在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伊泰集团不仅通过雄厚的实业稳扎稳打,实现集团质量型、内涵型扩张,而且积极运用资本运作手段,为迅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资本条件。早在1997年,伊泰B股即在我国煤炭企业中率先上市,成为中国煤炭上市第一股。伊泰B股的上市不仅为伊泰集团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而且为加快进军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目前,伊泰董事会又开始考虑向境外投资者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集团拟以伊泰B股为基础,通过在香港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的方式,募资收购控股股东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在生产的、权属完善的全部煤矿资产及相关煤炭资产,以实现其煤炭资产的整体上市。本次H股发行为香港公开发行及国际配售,发行数量将不少于H股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15%,并授予全球簿记管理人不超过上述H股发行股数15%的超额配售选择权。伊泰H股的上市将是伊泰走向全球战略的重大举措,不仅在伊泰集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必然为伊泰集团未来发展、实现竞争力质的大飞跃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