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农网发展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研究

农网发展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研究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十三五”时期是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建设经济强省、迈向全国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关键时期。承担着全省90%面积、80%人口和70%经济总量县域供电任务的农村电网,是强化县域产业支撑、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当下,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对河南电网发展提出了“建设中部领先的城乡电网”的新要求。在河南省经济增长转速、结构转型、动力转换的大背景下,农村电网已超越作为基础设施的单一功能,实现了多功能相叠加,在推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过程中将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

一 河南省农村电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共有108个县,县域面积14.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89%,辖1710个乡镇、43789个行政村。县域常住人口738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77.8%,城镇化率38.3%;县域生产总值25246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68%。全省共有53个贫困县、6492个贫困村(含郊区382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38个、省级贫困县15个。县域低压用户数2662万户,占全省低压用户数的78%;供电可靠率99.89%(年停电时间9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02%;县域全社会用电量1622亿千瓦时,占全省用电量的56.3%;县域全社会最大负荷3130万千瓦,占全省最大负荷的58.5%。

县域是河南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农村电网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用基础设施。2014年以来,河南省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改革输配电价,从而促使河南农村电网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

(一)农村电网保障能力跃上新台阶

2014年以来,河南农村电网持续加大建设投入,2014~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414亿元,年投资分别达到85亿元、115亿元和214亿元,年均投资138亿元,是“十二五”时期前三年平均投资水平的4倍。河南省财政对农网建设补贴力度逐年增强,2014~2016年分别完成补贴资金1.5亿元、5亿元和10亿元。

农网投资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供电保障能力的快速提升。与2013年相比,目前河南省农网110千伏~10千伏变电容量合计1.05亿千伏安,提升36%;农网户均配变容量由0.87千伏安提升至1.4千伏安,提升61%,全部解决139个乡镇单回路供电问题,无变电站乡镇由434个减至181个;累计完成310万户“低电压”治理,消除“低电压”问题,农村户均停电时间由15.6小时缩短为8.8小时。

(二)农电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河南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进一步加快全省农电体制改革工作方案》,2013年启动全省农电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通过统筹推进、协调沟通、出台政策、落实责任等措施,河南于2015年底前完成106家县级供电企业代管体制取消工作,基本解决了河南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体制不顺、产权不清晰、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国务院于1998年10月提出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经过持续努力,河南省终于在2015年4月全面实现了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县域工商业用电电价每千瓦时平均降低6.93分钱,县域工商业用户每年节约电费支出约35亿元。开展“子改分”工作,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压缩管理层级,为农村电力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电网企业发展能力实现新提升

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河南电网发展。针对河南输配电价较低,省级电网企业经营较困难问题,通过输配电价改革、降低资产负债率、低成本融资支持、对口帮扶等措施,增强河南电力公司自我发展能力。2014年、2015年先后提高输配电价1分/千瓦时、0.45分/千瓦时。201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累计给予东西部地区帮扶资金超过150亿元,安排低成本融资近675亿元。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13年85.17%降低至目前的81.93%,经营困难得到有效缓解,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四)河南电网扶贫取得新成效

2016年,河南省贫困地区农网投资达112亿元,占全省农网总投资的52%,其中兰考、滑县电网改造任务提前完成。安排81亿元加快变电站布点和网架建设,服务城镇转移就业脱贫;安排16亿元大力实施“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服务农村特色优势产业脱贫;安排1亿元加快“三山一滩”[1]脱贫搬迁安置区配套电网建设,服务异地搬迁脱贫;安排14亿元加快实施农田机井通电,服务高标准粮田建设;全面落实低保、五保户和新增纳入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范围的低保群众电费减免政策,电费减免2亿元,服务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五)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电网取得长足发展,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供电保障。农网建设标准和供电质量的提高,带动大功率家用电器的消费增长,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河南省县域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515千瓦时,比2013年增长50%。农村电网加快建设,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加快了县域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1~10月,106个改制县售电量同比增长7.15%,较城市增速高6.1个百分点。农网供电能力及网架结构的增强,为实施“两个替代”创造了有利条件,切实改善了生态环境。2016年县域消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达到438万千瓦,消纳规模比2013年提升近5倍。2014~2016年,县域累计实现电能替代电量70亿千瓦时,相当于在消费终端减少燃煤30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6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10万吨。

二 河南农村电网在经济强省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加快农村电网发展,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重要内容,是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贫困地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农村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是河南省提升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农村电网建设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河南电网发展投入预计超过1700亿元,其中约70%投向县域。按照电网投资对GDP的拉动系数2.26[2]计算,县域电网建设的年均经济效益约540亿元。农网发展在带动电气设备、钢铁、水泥等原材料扩大消费的同时,能够充分释放农村用电需求,拉动对空调、冰箱、电磁炉等家用电器消费,从而扩大内部需求。加快农村电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电瓶颈约束,为县域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拓展了新的空间。

(二)强力助推精准扶贫

电力是“六到农家”基础设施扶贫工程之一。河南省贫困地区电网发展水平普遍较低,53个贫困县人均用电量、6492个贫困村户均配变容量分别为全省农网平均水平的54%、70%,电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精准推进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全面消除供电短板,在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满足特色产业用电需求,促进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加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催生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扶贫从“输血”到“造血”转变,为从根本上实现全省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用电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快农村电网发展,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电气化水平,增强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保障全省粮食稳产增产,带动全省农业产业升级和土地流转,有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乡村旅游、“互联网+现代农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进而带来产业结构的全新变化,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四)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农村电网建设既是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物质基础。加快农村电网发展,实现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促使城市功能向农村传导,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带动作用下,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大幅扩展就业容量

农村电网发展可以创造较大的就业空间。一方面作为基础产业本身,农村电网具有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劳动密集等特点,可以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在电力设备制造、建设、施工、安装等行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布局,结合区域性能源布局、产业特点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向,提升农村电网发展能力,能够有效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返乡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有助于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劳动力就业容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 河南农村电网在经济强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农村电网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放在建设经济强省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三不适应一滞后”的问题,即农网发展不适应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城乡电网中部领先的目标要求,不适应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要求,电网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适应决胜全面小康所赋予的重任,农网发展配套措施滞后。

(一)农网发展不适应河南提出的城乡电网中部领先的目标要求

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部领先的城乡电网的目标,但目前河南农网主要指标普遍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从供电能力看,2016年河南省农网110千伏、35千伏电网容载比分别为1.81和1.73,均为中部省份最低;农村户均配变容量1.4千伏安,为中部其他省份平均水平的75%。从电网结构看,目前仍有181个乡(镇)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超标,农网停电时间是中部其他省份平均水平的1.5倍。从装备水平看,约9.5万公里(约占1/2)10千伏线路线径过细,7.6万台(约占1/3)配电变压器运行年限超过10年,存在1.7万台S7及以下高损配变。从智能化水平看,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仅1.4%。专业管理的多个信息系统尚未延伸到县级供电企业。

(二)农网发展不适应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要求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网络经济强省,对农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河南省经济发展重心下移、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未来县域用电量增长空间较大。2015年河南省县域GDP达2.5万亿元,用电量1622亿千瓦时,每亿元GDP耗电量642.5万千瓦时,若到2020年保持9%的增速,县域GDP将达到3.9万亿元,届时农网用电量将达到2495亿千瓦时,将产生873亿千瓦时的增长空间。目前相对落后的河南省农网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三)电网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适应决胜全面小康中担当的重任要求

随着中原经济区等五个国家级战略规划的相继实施,河南省电网企业在建设四个强省过程中,担负着艰巨重任。但电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其担当的重任不相匹配。主要表现为:省级电网企业发展能力不足,长期以来,河南省输配电价水平较低,致使省电力公司盈利能力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到2016年10月,河南省平均输配电价比国家电网平均水平低5.2分/千瓦时,比中部其他省份平均水平低4.7分/千瓦时。省电力公司资产负债率81.93%,为国网系统最高。县级供电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有限,2015年有37家县供电企业亏损,56家县供电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5%。

(四)农网发展配套措施滞后不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农网建设过程中存在变电站布点困难、农村青苗赔偿高、项目批复周期长等问题,并时常出现阻挠工程施工的情况。农田机井通电涉农项目资金使用分散,整合难度大,存在重复建设、工期配合不畅等现象。机井通电设施管护水平低,“重建设、轻管护”现象普遍,管护主体缺失、管护责任不到位、管护措施不配套、管护资金落实难等问题较为突出。

四 加快河南省农村电网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总体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农村电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城乡电网中部领先”发展目标,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布局;纵深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投资,提升供给水平;强化企业主体,增强发展能力;加强合作衔接,完善配套功能,努力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设施领先、服务一流、动力强劲、保障有力的农网发展新格局,为河南省“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力的发展支撑。

围绕上述思路,着力把握以下五大发展取向:一是促进合理化布局。强化规划引领,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结合区域性能源布局、产业特点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实现农网合理化布局。二是搞好均等化服务。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城乡电网统筹一体化发展。三是实施精准化扶贫。巩固基础,重点突破,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催生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研究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五是实现融合化发展。探索“互联网+”电网新业态,逐步提高农村电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二)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农网发展

如果说交通通信是短缺经济条件下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性设施,那么电网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创造市场需求的基础性设施,是未来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要想赢,电先行”。因此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层面把握农网发展的关键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省的高度认识农网发展的重要性,从夯实基础、储备后劲形成现代化发展支撑的视角认知农网发展的艰巨性,形成电网先行的社会共识。要把农网发展纳入“十三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中统筹运作,以“中部领先”的既定目标引领改造升级。坚持“多规合一”,加强农村电网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土地利用等规划的衔接,将农网项目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9号)精神,以“政府主导”的保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强化省、市、县三级工作领导小组的责任,统筹协调全省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研究解决重大共性问题。省发改委、能源局积极发挥牵头组织作用,财政、金融、国土、住建、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坚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支持、主动配合,有效形成推进工作的整体合力。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把这项工作列入政府年度重点督办考核事项,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全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顺利实施。

2.优化农网发展布局

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突出重点、推进共享的思路要求,谋划农网发展的合理布局。从区域重点看,中原经济区等五个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覆盖区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板块,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关键在于提升其对接国家层面战略的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区是河南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合作发展的经济走廊,关键在于提升其融入能力。贫困地区发展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从产业重点看,结合产业结构转型、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重点支持绿色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型产业发展,满足农业生产及农村消费升级的用电需求。从河南省重大部署看,服务精准扶贫,全面消除贫困地区供电短板,满足农民生活、特色产业用电需求。服务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实施县域能源生产侧清洁替代和消费侧电能替代。服务国企改革,满足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项目的用电需求,围绕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保障供电分离移交顺利实施。

3.实施农网三大攻坚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农村电网投资达700亿元。其中500亿元用于满足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基本需求,200亿元用于加速农网提升,满足建设中部领先城乡电网建设需求。切实发挥电网的经济发展“先行官”、脱贫攻坚“开路者”作用,着力开展精准扶贫、重点专项、农网提速三大攻坚任务。实施电网扶贫攻坚。着力抓好53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农网改造升级,加大投入力度,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省定贫困县2018年以前实现脱贫、所有贫困县在2019年前实现脱贫的总体目标相衔接,优先安排投资和建设项目,确保贫困县电网改造升级任务整体进度比脱贫计划提前一年、贫困村提前半年完成,为脱贫攻坚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实施重点专项攻坚。加快中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2017年完成剩余2010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将中心村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5千伏安,2020年达到2.8千伏安。完成剩余33万眼机井通电和改造任务,实现全省“井井通电”目标。完成剩余7404个未通动力电自然村或动力电不足自然村的改造升级,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提供更好的电力保障。实施农网提速攻坚。瞄准建设中部领先的城乡电网的目标,加大农网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电力供给结构,缩小城乡供电服务差距,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全面发力,在供电能力、网架结构、智能化水平等方面达到中部地区领先,为河南经济强省建设提供强劲的电力保障。

4.构建农网发展支撑体系

农网工程建设公益性强,主要用于保障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用电需求,投入产出效益低。据有关测算,建设1千瓦供电能力的电网,工业园区每年产生约6000千瓦时的电量,居民生活每年产生约1000千瓦时的电量,机井通电每年产生约300千瓦时的电量。亟须完善支持农网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有利于提升电网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机制。健全资金筹集机制。河南省政府与电力公司双方共同向国家有关部门沟通汇报,努力把农网工程全部纳入国家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足额下达。争取国家电网公司加大对河南省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投资。河南省财政继续加大补贴力度,重点向农村电网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探索投资工业园区的配售电公司配套投资农村电网的可能性。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加快建立合理补偿电网建设运营成本的电价形成机制。综合考虑河南省输配电价水平低、农网工程投入效益低、城乡电网由中部落后实现中部领先的目标等因素,“十三五”期间,河南省输配电价水平需达到或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5.强化配套措施落实

一是加强多方合作衔接,切实解决农网工程建设用地难、征地赔偿高、项目批复时间长等问题。二是在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试点的基础上,把机井通电作为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重点优先扶持,统一项目区域、统一组织实施,确保机井通电工程高低压配套电力设施一次建设到位。三是建立健全机井通电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低压400伏设施交由村集体负责维护,调动农户和村委会的积极性,建议每年省财政给予后期运维费用相应补贴。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村居民支持爱护农网设施的社会意识和节约意识,严厉打击破坏农网设施、无理阻挠施工建设等违法行为。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