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对山西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对山西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对2008年初以来全国不少地区发生严重的煤电供应紧张现象的原因分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次“电荒”是由于煤炭主产区地方政府出于过节期间煤矿安全问题考虑,以停代整,导致大范围的小煤矿停产,使煤炭供应量大打折扣、电煤供给不足所致。我认为,2007年全国的煤炭生产是正常的。随着天气变暖、地方煤矿复产等因素变化,煤电紧张局势必然缓解,从全国看煤炭供需总量是可以基本保持平衡的。不能因为全国阶段性、季节性、区域性的煤炭短缺进而否定煤炭主产区的结构调整的努力。要继续鼓励和支持煤炭主产区实行煤炭资源整合、关小上大、治理超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巩固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面以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省——山西省的情况来阐释我的观点。

一 山西煤炭产运销长期稳定合理增长

(一)煤炭产量连续合理增加

2007年,全省累计完成煤炭产量6.302亿吨(占全国的27.5%),同比增幅达到8.44%。同期全国煤炭产量22.9亿吨,同比增幅9.4%。从五年总计来看,2007年与2002年(3.7亿吨)相比,全省煤炭年产量增长70%。

(二)煤炭外运量明显增加

多年来,山西出省煤炭占全国省际调拨量的3/4以上。2007年,晋煤出省运量继续大幅增长,全省累计完成出省运量5.36亿吨(占全省总产量的85.1%),同比增加6984.63万吨,增幅14.98%。其中:铁路出省运量累计完成4.07亿吨,同比增加5653.71万吨,增幅16.13%;公路出省累计完成1.29亿吨,同比增加1330.92万吨,增幅11.52%。

(三)产业集中度增加

煤矿矿井数量大幅减少,单井产量规模明显增加,煤炭资源回收率、洗选率、焦炭行业机焦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标志着山西省煤矿基本告别了过去“多、小、散、乱”的格局,传统产业新型化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全省地方各类煤矿数量由2005年的4278个减少到2806个,整合压减矿井比例达到34.4%。全省各类煤矿单井平均规模由2005年的16.8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32.2万吨,提高了1.92倍;同煤、焦煤、潞安、平朔、晋煤、阳煤这六大煤矿集团现在产量已经占到全省的50%以上,国有大集团和地方区域小集团产量已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

在取缔非法煤矿和关闭小煤窑的同时,山西也同步抓了资源整合和上大工作,以形成新的接替能力。2007年下半年,全省新形成煤炭投产规模达3075万吨,2008年将达到6390万吨。整合后的煤矿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各方面的优势,使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采区回采率由2004年的35%提高到2007年的70%。忻州市河曲沙坪煤矿的前身是9个地方和村办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不足30%。由神华集团和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合作将其整合后,2007年10月底,沙坪煤矿一期240万吨建设项目开始联合试生产,现在该矿的资源回收率已经超过85%。

(四)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山西省率先在全国建设了煤矿瓦斯监测控制、生产矿井产量控制和井下人员管理“三大系统”,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1.24下降到2007年的0.74,不到全国同期百万吨死亡率的一半。

在输煤的同时,山西也加大了输电的力度。2007年,山西省输电能力由上年的160万千瓦增至250万千瓦,增幅达56%,有力缓解了高峰时期用电紧张的状况。全年省电力公司售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达到1035.96亿千瓦时,较上年增加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6%,是近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山西省煤炭产量较大幅度的增长是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的大背景下出现的。2007年山西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中冶金行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高出煤炭行业84亿元,取代了“煤老大”的位置。全省机电产品出口总值一举替代煤焦产品,成为全省最大的出口商品。

地方煤矿产量在年初出现下降是常规性的,因为已经超额完成了上年的任务,2008年春节比上年提前,放假回家过年是农民矿工一年中的大事。同时年度资源整合任务要求、部分矿井证件到期、安全整改目标责任、技术改造周期等原因形成了地方煤矿的减产。问题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大面积的灾害性风雪天气,使潜伏在表象下的严重积累的煤电矛盾集中暴发。

二 能源基地应该为救灾保煤作贡献,但经济关系不能失调

南方部分地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以后,山西省全力以赴开展煤电生产运输保障的大会战,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煤炭生产力度。全省各地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地方骨干煤矿和政府有关部门在春节期间不放假,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组织煤矿正常生产,确保煤炭供应。2008年2月份计划安排产量3635万吨,比上年实际产量增加17%。其中,国有重点煤矿计划生产2730万吨,比上年实际产量增加329万吨,增长13.7%;地方煤矿计划生产905万吨,比上年实际产量增加375万吨,增长70.8%;预计当月全省煤炭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704万吨。

二是加强煤炭调度。地方煤运系统在春节期间做好煤炭发运工作,做到不停装、不停运。进入2月份以后,仅山西发往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浙江五省的电煤就达到126.2万吨,远远超出原电煤合同量,完成计划的140.30%。2月1~16日,全省煤炭铁路装车共计336270车,日均装车21017车,比国家要求的目标多3017车;比1月份日均多装2243车,增长12%;太原铁路局从2月1日开始,大秦铁路日运煤炭量达100万吨,最高达到102.2万吨,煤炭日装车量达到了11031车以上,平均7分钟就要发出一列万吨列车,创造了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举全省之力保障灾区的电煤供应,是山西能源基地应尽的责任,为此山西省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一是没有安排煤矿检修。按历年惯例,检修工作基本安排在春节期间,由于此次抗灾救灾,大部分生产矿井都处于高负荷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各个国有重点煤矿、地方国有煤矿应及早安排时间分批分期进行检修。二是打破了正常的煤炭品种供应,影响正常的生产需要和经济效益。例如为了保证电煤供应,山西焦煤集团将电煤产能结构由40%提高到60%;山西潞安集团停止了喷吹煤、瘦精煤等品种效益型煤炭的外运,日发电煤600车左右,比平时翻了3倍多;晋城煤业集团调整外运煤炭结构,平均每天有700个车皮的优质电煤发往南方受灾地区电厂。这种应急状态下的煤炭品种供应结构,不仅造成了煤炭企业收益大幅减少,而且导致了煤炭品种市场供应不平衡,加大了其他煤种终端用户的成本。三是个别煤矿出现超能力开采问题。按照2月1~16日全省煤炭铁路装车量计算,平均每分钟全省就产生15个车皮的地下空洞,如果考虑到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煤矸石、煤层气、地下水,地下空洞将更大。在煤电油运紧张局势缓解之后,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煤炭生产进度,不要出现严重的采掘比例失调,防止煤炭资源的超能力开采。四是其他货运力被大量挤掉。长期以来,山西省铁路外运货物煤炭比重占到80%以上,除了电煤、重点保证企业的焦炭和钢材等物资外,其他货物的运载满足率严重下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全省的经济结构调整。

三 对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高。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煤炭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煤炭供给形成很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源基地根据国家需要适度提高煤炭产量,以保证全国对煤炭能源的基本需求,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但煤炭工业在保护资源、安全机制、环境补偿、转产发展等边界条件的同时硬约束下,不可能也不应该长期巨量增产。

(一)继续资源整合、关小上大、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提高煤炭供给的可靠性来源比重

2007年全国国有煤矿的产煤量占产煤总量的50%,而地方小煤矿占比近40%。煤炭供应的不可靠来源占比较大,应提高煤炭供给的可靠性来源比重。在这次保障南方受灾地区电煤供应中,山西国有重点煤矿发挥了骨干作用,国有重点大矿(含中央在晋企业)日均产量占到山西省煤炭日均产量的84.4%。国有重点煤矿之所以能够发挥骨干作用,主要得益于对小煤矿实施资源整合联合改造。实践证明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置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发展思路是完全正确的,特别是在发生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认为,目前应该加快对大矿开采手续的完善,并严格控制安全不达标的小煤矿。即使煤炭再紧张,也不能依靠非法的小煤矿来保证供应,要防止非法小煤矿借灾后重建“死灰复燃”。要按照国务院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同时搞好中小煤矿的资源整合和生产安全工作。

(二)理顺煤矿、电厂、电网的利益关系

目前,煤矿、电厂、电网三者利益关系没有理顺的问题比较突出。对煤矿来说,虽然实现了价格放开,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价格体系没有充分考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资源破坏等代价,煤矿职工的年收入也明显低于电力企业和电网企业的职工收入,煤炭价格存在成本低估的问题。对电厂来说,上网电价相对固定,电煤价格市场调节,为了压缩成本,采用不签合同、用小窑煤、减少存煤等办法是正常不过的。对电网来说,输配电价保持相对稳定,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采取压低电厂上网电价的办法,把成本压到最低。问题是行业的正常、企业的理性却导致了能源问题。此次电煤荒表明了行政管理的无效与无能。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协调,在不影响供应的前提下,实现煤矿、电厂、电网的利润平均化。

(三)要把能源问题与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水资源匮乏等问题统筹考虑,不能把能源方面的压力转嫁到其他方面

众所周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但是煤炭毕竟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现在许多地方搞粮食转化乙醇项目。乙醇取代石油作为燃料或许可以减少污染,但将使我们面临更严峻的粮食危机。近年来我们的食品价格不断增长,与国际能源价格、粮食价格不断攀升有明显的关系。在历史上食品和能源一直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层面,但它们现在正在合而为一。当这两者混合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后,如果谷物的燃料价值超过其食物价值,整个市场将会被转化成为能源经济,这时食品价格将随燃料价格而升降。这是人类最要避免的状况,因为燃料价格远比食品价格更为敏感,可能遭受变动的因素太多,如天灾(干旱、洪涝等)和人祸(战争、恐怖主义、政策失当等),随之对食品价格造成的波动会很大。其实,发展煤炭转化项目也不能一哄而上,应该搞试点,观察观察。这几年,许多地方煤化工项目迅猛发展,大型煤炭企业纷纷投资建设煤化工基地,也是电煤减少的一个原因。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