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2016年甘肃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6年甘肃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2016年1~8月,甘肃工业经济筑底企稳迹象明显,工业增速、工业投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工业领域提质增效措施的效果不断显现,总体呈现运行平稳、结构优化、效益回升的向好态势。但工业经济运行仍面临多方面不确定性,传统工业行业产能过剩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的矛盾仍然凸显,企业订单依然不足,主要产品产量增速下降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未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技术创新是推进甘肃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 2016年1~8月甘肃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状况

(一)工业增速企稳向好

2016年1~8月,甘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66.91亿元,累计增长5.8%,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从年内分月度来看,1~2月工业增速(4.7%)是2013年以来最低值,此后六个月不断小幅回升,企稳向上态势明显,8月当月增速(6.9%)、累计增速分别达到2016年以来当月和累计最高值(见图1),其中,当月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6.3%)高出0.6个百分点。

图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变化趋势

(二)重工业平稳增长,轻工业增速回升缓慢

1~8月,全省规模以上重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780.31亿元,同比增长7.2%;规模以上轻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86.60亿元,同比下降0.7%(见图2)。轻工业中,占比近五成的烟草制品业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7个百分点,受其影响,轻工业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由于甘肃工业是以重工业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受重工业影响,重工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了2016年甘肃工业经济总体运行的平稳。

图2 甘肃轻、重工业增速比较

(三)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甘肃工业增速回落除受全国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大环境影响外,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传统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大、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自我调节能力不强、承受经济波动的能力偏弱也是主要的原因,因此,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甘肃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2016年,甘肃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成效显著,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延续了加快增长的势头,成为带动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1~8月,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5.9亿元,增长18.0%,是全省平均增速的3.1倍,占全省总量的4.8%,拉动全省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对全省的贡献率为11.6%;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6.6亿元,增长9.9%,比全省工业平均增速高出4.1个百分点;1~9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33亿元,增长21.5%。

(四)重点支柱行业增速“五升三降”

1~8月,全省八大重点支柱行业中,有色、装备制造、建材、石化和煤炭工业增速同比上升。其中,有色工业自3月起增速一直保持在13%以上,1~8月增速为15.8%,是八大支柱行业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行业,成为重点支柱行业中的领头军;1~8月,装备制造、建材、石化工业增速分别为9.9%、6.5%、6.1%,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在全省工业总量中所占比重相应增加;煤炭工业增速在4月实现由负转正,1~8月增速为3.6%;食品、电力和冶金工业1~8月基本为负增长,增速分别同比下降3.3%、5.4%、7.6%,但降幅年内不断收窄,分别比1~2月收窄6个、1.7个、15.8个百分点(见表1)。

(五)工业企业效益恢复性增长

表1 甘肃支柱行业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6.3亿元税前利润,结束了连续9个月的亏损状态;截至8月底,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6.1亿元,比上年同期累计增长1995.5%,亏损企业亏损额104.5亿元,同比减少31.4%(见图3)。分行业来看,全省八大支柱产业中,前7个月,有色、建材、食品、石化、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六个行业实现盈利,累计实现利润分别为6.53亿元、4.10亿元、18.43亿元、14.24亿元、0.61亿元、5.4亿元,电力和煤炭工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均为11.8亿元。

图3 甘肃工业企业收益变动趋势

(六)工业用电量增速稳定

2016年1~8月,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均为负增长但发展形势较为稳定。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87.2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76%,工业用电量累计518.2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59%,但是年内前8个月以来的最高增速。从工业用电量的当月增速看,上半年用电量增速降幅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分高耗能行业的负增长导致用电量减少;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去产能”效应体现。下半年以来,工业用电量增速随着工业增速降幅的收窄而持续收窄(见图4)。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工业用电量的发展态势与2016年1~8月工业经济总体趋稳向好、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经济数据相印证。

图4 2016年2~8月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增速

二 2016年甘肃工业经济运行新特征及问题分析

(一)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

在全球商品价格复苏和刺激措施下,国内需求企稳,甘肃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萎缩的局面与全国同步得到缓解。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看,2015年9月,甘肃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达到了近三年来的最低点,同比下降16.6%,但进入2016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持续收窄,1~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下降14.1%、12.6%、12.2%、8.7%、8.8%、8.3%、6.0%、3.6%,降幅连续8个月持续收窄,企业库存压力有所缓解,国内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和,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有可能继续上升。

(二)工业投资降幅收窄

2015年,受市场需求不足、工业生产下降、工业产品价格下跌和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甘肃工业投资者信心受挫,全省全年工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3.67%,成为近20年来的低点。2016年以来,工业投资不断回升。1~2月工业投资累计完成60.63亿元,降幅9.97%,比上年同期扩大8.23个百分点,但比2015年全年收窄3.7个百分点。8月末,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20.85亿元,同比下降5.5%,降幅比上半年和2月分别继续收窄1.43个、4.47个百分点。从工业投资的三大行业看,2016年甘肃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工业投资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制造业投资在自2015年3月起连续14个月出现负增长后,5月增速由负转正(2.81%),首次实现年内正增长,上半年完成投资613.44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的57.72%,同比增长7.73%,高出同期全省工业投资增速14.66个百分点,也高出同期全国制造业增速4.43个百分点。

(三)工业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成效显现

自2016年3月以来甘肃省实施工业领域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方案,成效显现。去产能方面,截至8月底,甘肃省煤炭行业关闭煤矿38处、压减产能313万吨,原煤产量同比下降3.99%,完成煤炭行业去产能年度目标任务的78.8%;钢铁行业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144万吨,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5.6%和21.7%,已完成去产能年度任务。去库存方面,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已连续4个月减少,5~8月企业产成品存货分别同比下降5.0个、11.0个、13.5个、16.1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成本持续降低,1~8月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为87.59元,单位成本同比下降1.57元;从重点支柱行业看,7月末,冶金、有色、石化、机械行业单位成本分别下降9.04元、2.07元、2.37元和1.56元。

(四)新增企业和非公企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2016年,新增工业企业成为甘肃工业增长的新动力,1~8月,全省共有259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7%,同比增长2.8倍,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6%。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1~8月实现增加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15.4%,比全省平均值高出9.6个百分点,占全省总量的24.6%,成为带动甘肃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

从产量上看,1~8月,全省原煤、天然原油、天然气、水泥、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和发电量等工业产品中,除水泥产量为正增长外,其他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均呈下降态势;从收入上看,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2%,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0.4%,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高出25.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9个百分点,工业去杠杆任务依然很重;从省内重点企业看,酒钢公司工业总产值下降49.4%,高于全省工业总产值降幅41.6个百分点,兰州卷烟厂总产值下降6.7%。

(六)工业投资增长受多因素制约

1~8月,工业投资增速比全省投资低16.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形势依然严峻,是影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2015年,在“民间投资36条”等系列促进民间投资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动下,甘肃省大力推进PPP模式,民间投资在全部投资中所占比重超过50%,但2016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低迷、产能过剩、过剩库存等的影响,相当一批民营企业的市场订单减少,同时民营企业内部资金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突出,这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全省民间资本投资出现回落。1~8月全省完成民间投资2875亿元,同比下降1.8%,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5.47%,分别低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15.95个、1.06个百分点;资金不能预期到位情况也有所增加,1~8月到位资金同比增长8.64%,比第一季度(年内最高点)回落16.88个百分点。

三 影响甘肃工业运行的因素分析

(一)全球经济增长疲弱成常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3.1%和3.4%,比年初的预期分别低0.3个、0.2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工业活动和贸易双双走低且短期难以出现复苏迹象。为了摆脱复苏乏力局面,各国出台的政策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缺少协调性。发达经济体因持续经济增长停滞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已显露无遗,WTO在9月将全球贸易预期增速从2.8%下调至1.7%,并预计2016年将成为2009年以来全球贸易增长最慢的一年。全球贸易大幅放缓将阻碍经济增长和创新,经济复苏压力增大。同时,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各国政府能用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内投资相应减少,吸引外来投资成为最优政策选择,但受投资政策缺乏协调性、国际投资体制碎片化等因素的影响,跨境投资增长受到限制,这给全球经济带来进一步的消极影响。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对全球大型跨国企业的调查,大型跨国企业投资意愿低迷,2016年仅有40%的企业计划增加国际投资,30%的企业表示将扩大国际投资。总体而言,全球经济短期不乐观,仍将“慢”步增长路,中国工业的出口面临进一步调整。

(二)国内供给侧改革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积累经验中不断改善,“稳增长”系列计划的可持续性显著提高。2016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同时还推出一系列适度扩大总需求措施,在二者的综合作用下,前三季度多项经济数据回暖,国民经济总体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1~9月中国GDP同比增长6.7%,在世界经济贸易疲弱的背景下,6.7%的增速正是中国内生动力增强的表现。从国内消费来看,当前消费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力量,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10.4%,最终消费支出对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得到增强。从服务业来看,我国服务业“领跑”经济增长,前三季度,服务业同比增长7.6%,占GDP的比重为52.8%,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7.6%,在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且保持稳定增长的条件下,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也相应地提高。从固定资产看,固定资产投资企稳、结构优化,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工业投资结构优化,采矿业降幅收窄、消费品制造业增速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技改投资增势良好,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此外,工业向好趋势有所增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连续4个月持平,工业品价格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持续收窄,9月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终止了54个月连续下降的态势,表明工业产品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自3月以来,纳入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面始终保持在60%以上,尤其是符合消费升级发展方向的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产量保持了较高增速;工业出口降幅收窄、工业用电增速回升、用工需求回暖、工业企业效益好转等。从各方面看,当前国内工业经济积极因素增多、活力渐增、向好趋势有所加强。但也应看到,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三去一降一补”难度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工业生产增速持续回升的动力依然不足。

(三)消费支撑甘肃经济稳定增长,但回升空间有限

当前,消费成为促进甘肃经济增长的基本驱动力。2016年1~8月,全省社会消费增速保持在8.0%~9.0%,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主要产品看,根据上半年数据,计算机机器配套产品、通信器材、书刊和建筑装潢材料、家具类商品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和居住类商品的增速分别为163.6%、15%、15.8%、55%、33.8%,消费结构层级提高,这有利于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省商务厅发布的“十一”黄金周监测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全省传统消费增幅明显,在婚庆、服装换季、亲朋聚会等因素的拉动下,电器类、黄金珠宝类、通信器材类、化妆品类和食品服装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30%、15%、20%、17%和6%;新兴消费特色突出,休闲度假成为消费新热点,节日期间全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2.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6.8%。预计第四季度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主基调不会改变,但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影响,回升空间有限。

(四)省内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上升,但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下降

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能够缓解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原材料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能缓解工程机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稳定铁路车辆及相关设备产品的市场需求;通信基础设施的优化和完善可以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升级,加快“两化”融合,并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造一定的条件;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关键能源装备研发、产量的重大突破。对于甘肃省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供给侧体系的短板,也是甘肃省委“3341”项目建设中确定的突破点。2016年上半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47%,其中,互联网和相关业务成倍增长,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等的增速在30%以上,建设成效明显。但基础设施投资的社会回报率正在下降,2012~2015年,全省投资总量从5041亿元跨越到8600多亿元,但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逐年下降,2012~2015年分别为0.116、0.088、0.067和0.059;兰州新区获批以来,基础设施的框架已建立健全,但产业单薄,2015年生产总值仅为125.5亿元,处于国家级新区后列。这反映出甘肃省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性不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

四 工业经济增速预测

2014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全国工业经济增速一直明显快于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又明显快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这一情况在近年来发生了改变。2014年、2015年全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0%、5.9%,同期GDP增速分别为7.4%、6.9%,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低于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但差距不断缩小,2014年、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3%、6.1%,比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3个、0.2个百分点。

甘肃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在宏观经济大背景下,显示出与全国同样的转变轨迹。2014年以前甘肃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全省GDP增速,但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4%、6.8%、5.5%,低于全省GDP增速8.9%、8.1%、7.8%,且差距扩大。关系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一是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首先,中国工业化阶段由前中期向中后期迈进,工业规模的扩张速度放缓,其次,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由增长拉动转向结构升级和效益提高,技术代替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最后,工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增强,使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提升;二是工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和“双创”战略带来工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新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将在工业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导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发生数量关系的变化。

当前工业经济正处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时期,未来的增长趋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近年全国和甘肃工业发展态势来看,甘肃工业运行趋势与全国工业运行趋势基本一致,短期内企稳迹象明显,但仍在筑底过程中(见图5)。目前,各方学者预计第四季度全国工业经济仍将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基本格局,全年呈现“L”型增长态势,粗浅地推测,2016年甘肃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有望达到6.0%。

图5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甘肃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和甘肃GDP增速的变化对比

五 对策建议

(一)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寻求国际产能合作

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甘肃实施“13685”开放战略,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已与沿线的16个国家开展了实质性的产能合作,累计实现境外投资约44亿美元,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增长机遇。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应继续搭建平台,鼓励能源、建筑建材、装备制造及关联产业的优势企业共同参与,积极“走出去”。政府应促进企业与沿线国家主管官员和企业家的交流,寻找更多的商机,为企业组团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金川公司、白银公司等已“走出去”的重点企业的驻外机构的作用,提供驻在国市场、环境、法律、税收、保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避免“走出去”企业因单打独斗而面临不利的局面。

(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在“十三五”时期,环境压力逼使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产业竞争的重点,因此甘肃工业应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从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人口红利”及资源环境的消耗转移到依靠创新驱动来推动工业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形成各类企业竞争合作基础上的共同发展格局。对于骨干企业应推进强强联合,培育若干拥有名牌产品、先进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对于中小企业,要为其提供信息咨询、融资贷款、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等,使之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二是优化行业结构,努力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实现其带动工业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

(三)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实体经济经营效率

工业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业发展质量的好坏。工业效率的提高根本在于提振实体经济,这离不开政府的优质服务和政策支持。首先,政府要强化服务职能,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其次,政府应从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创业和经营环境。

(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引领新经济的增长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区别于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新型经济。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方面会推动新材料、信息通讯等各领域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会进一步驱动新兴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变革,因此,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应更多地依靠智能制造的引领。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一是突出《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两大战略的引导作用,以科学的实施机制和战略步骤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使智能制造引领新经济发展;二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是决定智能制造水平的关键,要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创新能力的赶超;三是推动制造企业的互联网化,鼓励不同行业相互渗透,促进企业跨界融合,重塑工业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要素利用、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当前甘肃省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整体制度环境还有待完善,没有形成人力、资金等资源进入制造业的有效激励机制,因此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制度环境,保证企业有意愿也有能力投入到以智能制造引领新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