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建设国际化企业集团

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建设国际化企业集团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兖矿集团是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山东省属国有特大型企业。近年来,兖矿集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为主线,围绕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企业集团的目标,以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突破口,发挥煤炭产业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煤炭转化和深加工,积极探索传统资源型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路子。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89.25%;利税总额111亿元,比2005年增长70.30%;年末资产总额995.3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23.62%。兖矿集团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全面推行质量管理30周年优秀企业等荣誉。控股子公司——兖州煤业公司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中国质量鼎和亚太国际质量大奖,居“2009年度普氏全球能源企业250强”第124位,位列“2009年上市公司中联百强”第一。

一 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鲜明主题,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兖矿集团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作为推动企业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引导全员牢固树立“创新提升资源价值”、“创新就是竞争力”的理念,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入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一)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体制

建立以集团公司技术委员会为决策层,以专家委员会为咨询层,以技术中心为管理层,以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10个专业技术研究所和7个校企共建研究机构为研发层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行研发项目和资金合同管理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构建企业化经营的技术创新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投机制。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列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全省30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全国煤炭企业第一名。兖矿集团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山东省技术创新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二)建设高素质的技术创新队伍

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每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300人次。先后组织20批305名高层次管理人才到清华、复旦等高校脱产学习,每年选派30余人到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考察学习。采取直接引进、技术引进等方式,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23名,其他各类人才5400人。实施“泰山学者”、“首席技师”和“金蓝领”工程,每两年举行一次岗位技能比武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每月分别给予500~3000元的特殊津贴。兖矿集团现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8253人,其中硕士627人,博士1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1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泰山学者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26978人,占职工总数的28.93%,为实施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多渠道培育技术创新成果

以煤炭深加工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创新,成功开发出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低压羰基醋酸合成技术、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低热值流化床燃烧发电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十五”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52项,其中“兖州矿区工程建设施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兖州矿区煤炭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水煤浆加压气化及气体净化制合成氨新工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十五”时期完成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十一五”又有6项技术研发课题列入国家“863”计划。综采放顶煤技术推动了我国煤炭开采技术革命性进步,领先国际水平3~5年。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年产600万吨综放装备及工艺技术研究”,形成国内能力最大、性能最好、安全可靠性最强的综采成套装备和工艺。研发成功世界上第一套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液压支架,与DBT公司签订了有限使用权转让合同,是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采矿技术。自主研发的低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中试成功,国家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认定兖矿集团掌握了煤炭间接液化的全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打破了我国大型煤气化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17项技术向国内外进行有偿转让,技术转让收入3.72亿元。兖矿集团煤炭、煤化工技术已在国内外具有领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二 优化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增强主导产业竞争能力

产业发展是企业竞争力的主体。兖矿集团坚持产业链向高端发展、资金向高新技术投入、人才向深加工项目聚集,构建产业链条长、产品质量优、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主导产业体系,发展省内邹城、鲁南、兖州“三个园区”和省外贵州、陕西榆林、新疆、鄂尔多斯、澳大利亚“五个基地”。

(一)以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做强煤炭主业

煤炭产业是兖矿集团的主导产业、基础产业、优势产业,也是兖矿集团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非煤产业竞争力的掩护和支撑。一是推进安全高效生产。瞄准重装备、高可靠性、自动化、用人少、素质高方向,大力推进适合兖州矿区地质条件的安全高效矿井建设。集团公司采掘机械化程度100%,综采机械化程度99.45%。本部又对厚煤层矿井全部建成行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二是推进精细开采。珍惜宝贵的煤炭资源,坚持以高效综放开采为主,探索发展普通综放开采、分层开采、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等技术,加大薄煤层、边角煤和“三下煤”开采力度。2009年,集团本部完成煤炭产量3560万吨,其中薄煤层、边角煤339万吨。采区回收率达到80.01%,比国家标准高出3.71个百分点。与矿井生产能力配套建设6座选煤厂,实现了煤炭全部洗选加工和洁净利用。三是推进外部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品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山东菏泽、山西、贵州、陕西榆林、新疆、鄂尔多斯和澳大利亚煤炭资源开发。省外拥有煤炭资源量248.3亿吨,为本部保有资源储量的6.91倍。2010年兖矿集团省外及国外矿井计划产煤2476万吨,占全部煤炭计划产量6000万吨的41%,将打破近年来煤炭产量在4000万吨徘徊的局面,推企业规模迅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以循环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

转变对资源性企业比较优势的认识,转变对煤炭由普通燃料到重要化工原料的认识,加快推进煤化工核心技术工业化。坚持“高起点、大联合、多联产、精细化”思路和“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兖矿及周边地区的高硫煤资源,重点建设以煤气化及多联产为主线的鲁南化工园区,以煤炭焦化及下游产品加工为主线的兖州化工园区,以坑口高硫煤洁净利用为主线的邹城化工园区,形成鲁南煤化工基地。同时,在陕西、贵州、新疆、内蒙古规划建设煤化工基地。兖矿集团煤化工产业已形成年产尿素126万吨、甲醇195万吨、醋酸60万吨、焦炭200万吨的生产能力。兖矿煤化公司名列2008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第30位。20万吨醋酸和千吨气化炉项目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是化工行业、煤炭行业和山东省首次获得我国工程建设的最高荣誉;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目前,兖矿集团根据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大力发展深加工、精细化工和高端产品,精心选择、开发建设一批高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和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项目,推动煤化工产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提高煤化工产业附加值、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三)以低热值燃料发电为龙头,推进煤电铝产业发展

按照“以消化全部低热值燃料为目的,自发自用、多余上网”的电力建设思路,在国际上率先研发出35吨/小时煤泥、煤矸石异比重循环流化床洁净燃烧发电技术,建成国内首套联合循环发电(IGCC)示范工程,建设了总装机容量527兆瓦的9座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电厂,成为煤炭系统最大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等热电联供节能项目基地。发挥煤电综合利用优势,建成年产14万吨电解铝项目。2008年6月,又引进国际最先进的铝型材加工关键设备,其中150MN双动正向油压挤压机为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挤压设备,开工建设年产14万吨工业铝型材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兖矿集团将成为我国装机水平最高的铝挤压材生产基地。

(四)以专业化、自动化、高端化为方向,积极培育机电装备制造产业

依托兖矿集团煤炭、煤化工、煤电铝产业管理、技术、装备优势,实施机电装备制造资源整合,加快发展装备制造、安装、维修一体化业务。建成兖矿机械研究所、电气研究所、橡塑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开发生产出以ZFY8500为代表的重型液压支架系列、全系列带式输送机、EBZ132型和160型掘进机、940型采煤机等一批大、中型煤炭机电装备,形成支持大型煤炭企业现代化生产建设的制造和维修能力。投资6.3亿元,扎实推进“机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即将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提升兖矿集团机电装备制造产业的规模和档次。

三 推进高危行业向安全行业转变,增强安全发展能力

安全生产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兖矿集团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安全管理模式为己任,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预控管理体系为载体,以创新五个体系为重点,推动安全工作平稳发展。截至目前,连续安全生产1400多天,安全产煤1.37亿多吨。2010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视察兖矿集团时指出:兖矿集团在安全管理上坚持“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原则,培育“三为六预”安全文化,工作思路是完全正确的;并欣然题词: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班组建设,确保安全生产。

(一)创新理念引导体系

明确把三个主导产业由高危行业建成安全行业的安全预控目标,确立“安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决定一切”的安全价值观,树立“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安全管理理念,制定“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安全预控原则,形成符合兖矿实际的理念引导体系。

(二)创新科技兴安体系

每年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3%的资金,实施安全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十五”以来,累计投入生产安全费用32.96亿元。构建安全高效的生产系统,矿井采煤工作面由4~5个减少到1~2个,生产辅助人员减少60%。坚持引进先进适用装备与改造关键系统装备相结合,累计投资28.89亿元,装备4488台(套)先进综机设备。围绕安全生产重大课题,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研发成功煤层火灾隐患识别及控制、瓦斯赋存规律及治理等重大自然灾害防治技术。

(三)创新安全预控体系

完善156项安全管理制度、45项技术标准规范和106个煤矿工种技术操作规程,形成配套完善、严密科学的安全预控制度保障体系。制定实施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煤炭标准,提高生产系统和作业环境的安全可靠程度,集团公司被国家煤监局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公司。创造性地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初步形成符合兖矿实际、系统规范的现场安全预控管理方法,在山东省煤炭行业推广。在综合分析人、机、料、法、环安全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安全生产规律,形成以“三为六预”、“兴隆鼎”为代表的安全文化创建模式。

(四)创新责任落实体系

健全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工人岗位责任制,建立安全、质量、经营任务目标“433”分配制度。明确正班长抓安全、副班长抓生产制度,赋予区队班组长安全管理、生产组织和考核分配等权力,落实职工“十项权利”,形成干部工人双向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调度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员十项应急处置权。

(五)创新安全培训体系

建立岗前培训、岗位深化、动态考核、不合格者下岗的全员强制性安全培训制度,重要生产岗位工人100%持证上岗。加强安全培训机构建设,建成国家一级安全培训机构、9所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和6个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年度安全培训总量75000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专职教师、专业技师和拔尖人才为主体的专兼职培训教师队伍,形成39个工种安全培训教师人才库。加强培训教材建设,自主编写51个煤矿工种、86个非煤工种的安全培训教材,开发应用重点工种多媒体仿真教材和配套题库。

四 坚持产业运作与资本运作相结合,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

针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发展趋势,兖矿集团以建设国际化企业集团为目标,以资本运营为先导,推进视野、产业、资本、市场、人才的国际化。

(一)推进视野国际化

树立全球化意识和国际化观念,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从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定位和推动企业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先后取得110张质量管理等体系认证证书。对照国际经营管理标准,全面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兖矿集团被评为“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获得8项国际专利。

(二)推进产业国际化

在2004年成功收购澳大利亚澳思达煤矿,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发海外煤炭资源的企业之后,又于2009年把握危中之机,投资33.33亿澳元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完成了我国在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收购交易。与澳大利亚铝土矿资源公司(BRL公司)签署《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完成BRL公司8.5%股权收购,参与西澳优质铝土资源开发。

(三)推进资本国际化

兖州煤业公司是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同时境内外发行股票并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成功上市的企业,拥有通畅的国际资本运作渠道和国际化发展平台。上市以来累计发行股票5次从资本市场融资58亿元,被美国标准普尔指数推为全球最具投资价值的30只股票之一。在中国第一家采用外贷内保的方式,完成菲利克斯公司收购,利用国际资本再造了一个兖州煤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与巴西VALE、日本伊藤忠等5个公司合资合作。

(四)推进市场国际化

坚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2009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74亿美元,出口创汇1.89亿美元。承揽我国在南美最大的委内瑞拉铁路工程项目,累计回收工程款1.65亿美元。煤炭、煤化工、机电等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五)推进人才国际化

依托新项目建设、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推广,累计引进国际化人才31人,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吸收专业技术人才1400人。选派100余人赴兖煤澳洲公司、委内瑞拉铁路项目、德国APT公司等工作交流,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熟悉国际惯例,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队伍。

五 构建具有兖矿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兖矿集团坚持“国有体制、市场机制”,完善管理体制、管理重点、管理方式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构建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组建煤业、煤化、电铝、实业、物业五个专业公司,贵州能化、新疆能化区域能化公司,形成以集团总部为决策中心、专业(能化)公司为利润中心、各矿处厂为成本中心,管理幅度适中、层次清晰、责任明确、流程完善的集团组织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议事、监督工作规则,规范董事局、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经营管理者之间有效制衡、权责统一、运转协调、科学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管控体系建设,采取资源整合、改制重组、关停退出等方式,抓好企业三级以内法人单位的清理调整,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控有力、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二)完善经营管理重点

一是严细成本管理。建立以主要产品单耗控制与可控费用捆绑考核为重点的成本费用监控体系,强化成本费用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成本倒逼机制,分解落实195单耗控制指标,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计划管理和筹融资管理,增强资金调控能力。三是创新营销管理。实施煤炭品种结构、运输方式、港口和流向、用户“四个优化”,实行地销煤品牌、销售、配货、价格、结算“五统一”管理,2009年增收创效3亿元以上。同时,集团公司组建煤化供销公司,实施煤化工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统一管理,电铝公司、实业公司也在积极探索营销统一管理。四是抓好品牌管理。“兖矿煤”被评为中国公认名牌和同行业第一品牌,入选首届中国品牌500强名列第68位。兖矿“峄山牌”尿素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15项产品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2个单位获得“山东省服务名牌”称号。

(三)完善企业管理方式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管理。确立“资产要有收益,投资要有回报,经营不得亏损,流失追究责任”的经营原则,将领导班子成员、生产经营单位、项目建设单位、重点业务部室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年初层层签订经济工作目标责任书,季度进行调研、督导,年末考核兑现。二是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以生产销售、费用控制、目标利润、现金流量为主要内容,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在线编制、审核及控制。三是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明确财务部、法律事务部等部门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流程。开发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投资、财务、市场、运营和法律风险的动态防控。推行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四是强化全面对标管理。实施“对标—分析—改进—提升”闭环管理,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逐系统、逐环节、逐设备对比分析,明确赶超目标,制定实施赶超措施。

(四)完善信息化手段

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资1.6亿元,建成数据、语音、视频三网合一的信息网,实现网络数据化、会议远程化和安全生产管理程控化。煤业公司在煤炭行业率先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煤化公司、电铝公司完成系统上线,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集成统一。开展“数字矿山”建设,开发运行“兖矿地理信息系统”。建成OA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开发应用近50种专业管理系统,涵盖企业管理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

六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能减排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兖矿集团坚持把节能减排摆在企业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建立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消耗最低、污染达标排放、清洁文明宜居的生态型矿区,提前一年完成山东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被评为“中华环境友好煤炭企业”、“中国节能减排十大功勋企业”等称号。

(一)加强节能减排管控能力建设

一是深化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节能环保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制定15项节能环保考核指标,纳入年度目标管理,逐项分解,严格考核。二是深化能源统计计量管理。全面推行产品能耗定额管理。加强能源计量设施建设,主要用能厂点和设施均单独安装计量器具。三是深化节能环保信息化管理。实施“数字环保节能”工程,建成煤炭行业第一个在线节能环保管理系统,实现公司内部单位全面联网。四是深化全员节能环保管理。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对标竞赛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使节能环保成为每名干部职工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二)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二氧化硫减排。建设国际焦化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后半干法脱硫设施和电解铝厂尾部烟气氨法脱硫设施,实施电厂锅炉改造和余热供暖,关闭17台小锅炉。二是推进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实施52个节能及资源整合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技术节能9.2万吨标准煤/年。累计投资7492.40万元,全面完成高耗能设备淘汰更新任务。三是强化节能环保基础管理。组织开展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加强节能环保设施运行管理,39套污水处理设施、94套废气处理设施实现稳定运行。四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在全国率先成功应用了以煤泥煤矸石为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等技术。认真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开展二氧化硫排放调查摸底,研究实施减排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案。按照“绿色、生态、循环”的要求,积极开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增长。

(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实施煤矿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实施煤矿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煤矸石烧结制砖项目年消耗矸石70万吨。开展矸石山复土绿化改造,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二是实施污水回收综合利用工程。实施一批矿井水、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和复用工程,矿井水复用率达到91%,生活污水复用率达到70%。三是实施土地塌陷综合治理工程。“十五”以来,采用充填复垦工艺,利用4000万吨煤矸石充填塌陷区,用于农林种植和水面养殖,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7000余公顷。“兖州矿区开采沉陷控制与治理技术”获第三届全国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兖矿集团塌陷地综合治理情况被中央电视台制成专题片。

七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企业和谐发展能力

注重从加强平安矿区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凝聚企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平安矿区建设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完善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抓党建促经济,抓班子带队伍,集团公司被评为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集团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管企业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二)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认真落实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兖矿集团被评为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关心职工生活。以物业管理规范化、社区服务人性化、卫生服务特色化、文化教育标准化、居住环境规范化、社区治安保障化“六化”为目标,推进“温馨家园”建设,努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近年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4万个。2007~2009年,在岗职工工资平均增长幅度13.84%。

(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制定《关于深入推进集团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打造以“天地人和”责任文化为统领,以安全文化、管理文化、廉洁文化、美德文化为支撑,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企业价值取向于一体的集团文化建设模式,提高企业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兖矿集团荣获全国企业形象建设十佳单位和中国十大企业文化品牌。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