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河南省2035年电力需求预测分析

河南省2035年电力需求预测分析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是中长期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为规划期内电源布局、电网规划等提供了关键边界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电力需求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至2035年期间河南电力电量发展的规律特征和水平,科学规划电力系统,适时调整电力供应,有效保障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一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是电力需求增长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阶段、水平和趋势,基本决定了其电力需求增长的潜力和增速中枢。为了对河南省当前至2035年电力需求增长情况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预测,需先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判断其经济、工业化发展阶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展望。

(一)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4.8万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4289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22034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21731亿元,同比增长9.2%。2000~2018年全省GDP年均增速1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河南省历年GDP、产业结构如图1、图2所示。

图1 河南省2000~2018年GDP增长情况(2005年不变价)

图2 河南省2000~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1.发展阶段特征分析

“十五”期间,河南省GDP增速逐年提升,年均增长11.4%,其间第二产业成为全省支柱产业,2005年第二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十一五”期间,河南经济发展提速,综合实力显著跃升,GDP年均增长12.8%,第二产业在全省经济结构中的占比达到峰值57.3%。“十二五”期间,河南在全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速,年均增长9.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其间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明显。“十三五”前三年,河南经济进入新常态,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逐步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GDP年均增长7.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2.城镇化率

截至2017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955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7万人,常住人口增长率为2.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4794.9万人,城镇化率50.16%,比上年末提高1.6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47130元,比上年增长7.4%。

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农业人口较多,城镇化水平偏低。横向来看,河南城镇化率长期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低于广东和江苏20~25个百分点。纵向来看,河南近年来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扩大城镇人口比例,与全国和发达省份的差距逐步缩小。2017年河南城镇化率为50.16%,首次实现城镇人口高于乡村人口,与广东、江苏、山东和全国城镇化率的差距分别缩小至19.6个、18.6个、10.4个和8.3个百分点,相当于2005年江苏、2010年山东、2010年全国的平均水平(见图3)。

图3 2005~2017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进程

3.人均GDP

河南省人均GDP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南省人均GDP逐步向全国平均水平靠拢。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2017年河南省人均GDP为4.49万元,已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91%,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约为江苏的48%、浙江的53%、广东和山东的63%,相当于江苏和浙江2009年、广东2010年、山东2011年、全国2015年的水平(见图4)。

图4 2005~2017年河南省人均GDP变化(2010年不变价)

(二)工业化发展阶段

钱纳里-库兹涅兹“标准结构”是国外量化测度经济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主要方法之一,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实现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又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判断依据包括人均收入水平、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发展阶段“标准结构”研判标准

依据“标准结构”对全国、河南省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研判,全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河南省当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具备后发优势。综合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中国将以较短的时间完成工业化,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以及河南省工业化发展阶段研判(2017年数据)

(三)经济发展预测

1.全国经济发展预测

世界主要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增速的预测如表3所示。

表3 世界主要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

2018~2020年,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快速”发展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化快速发展带动城镇化快速推进。根据全国“十三五”规划纲要,预计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5%左右,2020年GDP达到82万亿元(2010年价),人均GDP达到5.8万元人民币。第三产业占比达到56%,城镇化率达到60%。

2020~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GDP年均增长率在5.0%左右,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2035年全国GDP达到171万亿元(2010年价),人均GDP达到11.9万元。现代产业进入世界中高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成为发达经济产业结构。全国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峰值约14.5亿人,到2035年降至约14.4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基本达到当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见表4)。

表4 全国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2.河南省经济发展预测

河南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指出,河南省发展的主要目标是:“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打下坚实基础;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全省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建成更高质量的经济强省,建成更具影响的‘三个高地’,实现更高层次的‘三大提升’;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表现更加出彩。”

2018~2020年,根据《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河南省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预计2020年全省GDP将达到5.4万亿元(2010年价),人均GDP达到5.6万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96%,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至56%。

2020~2035年,人均GDP在2025~2035年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约为13.2万元/人。全省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峰值约9900万人,到2035年降至约9820万人。全省城镇化率预计进一步提升至70%(见表5)。

表5 河南省经济发展预测

二 河南省电力需求发展分析

(一)用电情况分析

1.用电量增长情况

2018年,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3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是2000年全省用电量的4.8倍,其间年均增长9.1%。2000~2018年,河南省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强相关,两者增速阶段特征明显,形成3个比较显著的阶段(见图5)。

图5 2000~2018年河南省经济、用电量增长情况

上升期(2000~2007年),全省经济走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耗能行业发展迅速,用电量增速、经济增速同步上升,用电量增速大于经济增速。

波动期(2008~2015年),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高耗能行业发展减速,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全省用电量增速波动幅度比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大。

回调期(2016年至今),全省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经济增长新动能逐步稳固,经济发展速度较为平稳,全省电力需求在电能替代、第三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带动下,增速逐步回升。

2.负荷增长情况

2018年,河南省全社会最大负荷为6750万千瓦,较2017年增长711万千瓦,增速为11.8%;其中降温负荷为2560万千瓦,同比增长330万千瓦,增速为14.8%。河南省最大负荷增速与用电量增速基本同步变化,但长期来看,最大负荷增速要快于用电量增速,这导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下降到5064小时。2005~2018年,河南省最大负荷年均增速、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8.8%、7.4%,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年均下降约73小时(见图6、图7)。

图6 2005~2018年河南省最大负荷增长情况

图7 2005~2018年河南省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变化情况

3.负荷特性

(1)年负荷特性

年负荷曲线。河南电网年负荷曲线存在夏季和冬季两个高峰,夏季高峰负荷一般出现在7月,冬季高峰负荷一般出现在12月或1月。冬季高峰负荷一般为夏季高峰负荷的75%~90%,2018年为83%。

最大峰谷差。河南电网年最大峰谷差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由2010年的1016万千瓦增长至2018年的1947万千瓦,年均增长8.5%,年最大峰谷差率由2010年的30.6%上升至2018年的37.3%,且近几年基本保持在38%左右(见图8)。

图8 2010~2018年最大峰谷差与年最大峰谷差率

省网负荷尖峰特性。2018年省网负荷大于85%全年最大负荷的持续时间为235小时,较2010年减少了88小时,但比上年增加了53小时。受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省网尖峰负荷持续时间在较往年减少后,近期又表现出逐步增加的态势(见表6)。

表6 2018年河南电网尖峰负荷特性

(2)日负荷特性

日负荷曲线。春、秋两季典型日的日负荷曲线呈现“一日三峰”:早高峰一般出现在7~8点,午高峰一般出现在11~12点,晚高峰一般出现在18~19点。夏、冬两季典型日的日负荷曲线呈“马鞍”形:午高峰一般出现在11~13点,夏季晚高峰一般出现在20~22点,冬季晚高峰一般出现在18~20点。夏季典型日最大负荷出现在午高峰,春、秋、冬三季典型日最大负荷出现在晚高峰(见图9)。

图9 2018年河南省四季典型日日负荷曲线

日负荷特性。2018年河南年平均日负荷率为88.5%,最小负荷率为62.7%。日负荷率春季较高,其他三季相差不大;最小负荷率冬季较低,其他三季相差不大。

(二)用电指标分析

1.电力弹性系数

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可度量用电量和GDP两者增速的“增速差”。河南省电力弹性系数与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上升期(2000~2007年),全省经济发展重工业化特征明显,高耗能行业发展迅速,电力需求增速(14.1%)大于GDP增速(12.3%),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达到1.15。

波动期(2008~2015年),受金融危机、产业政策影响,高耗能行业发展减速,GDP增速(10.5%)、电力需求增速(6.0%)波动幅度较大,电力弹性系数为0.57。

回调期(2016年至今),河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落后和过剩产能加速淘汰,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等用电新动能增长较为明显,电力需求增速(5.9%)虽小于GDP增速(7.8%),但电力弹性系数已升至0.75(见图10)。

图10 河南省电力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2.人均用电量

河南省人均用电量长期低于发达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省人均用电量为3312千瓦时/人,约为全国平均值(4538千瓦时/人)的73%,相当于2005年广东和江苏、2010年全国的水平。长期来看,河南省人均用电量增长的潜力空间仍然巨大(见图11)。

图11 河南省人均用电量变化情况

三 河南省2035年电力需求预测

(一)电量预测

(1)时间序列法

采用时间序列法对河南省历史用电量数据进行预测。预计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全省用电量分别为3900亿千瓦时、5220亿千瓦时、6290亿千瓦时、7200亿千瓦时,“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增速分别为6.3%、6.0%、3.8%、2.7%(见表7)。

表7 时间序列法电量预测结果

(2)电力弹性系数法

河南省电力弹性系数在历经上升期、波动期之后,正处于回调期,并于2015年触底(-0.17)。近期河南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用电需求回暖,电力弹性系数有所上升,2015~2018年的期间值上升为0.75,2017年的当年值上升为0.76,2018年为1.04。

河南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城镇化率大幅提升,结合河南将于2025年步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后期的判断,预计期间工业稳步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电能替代推进等因素将促使全省用电量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其中“十三五”后三年、“十四五”期间电能替代电量预计为400亿千瓦时、600亿千瓦时以上,电力弹性系数将继续上升。预计2015~2020年、2020~2025年河南省电力弹性系数将分别上升至0.77、0.85左右,到2020年、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3880亿千瓦时、5100亿千瓦时。

未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兴服务业的高速发展,节能降耗技术进步,河南中长期电力弹性系数将呈下降趋势。预计“十五五”“十六五”期间电力弹性系数分别为0.60、0.47,则2030年、2035年全省用电量分别为6070亿千瓦时、6900亿千瓦时(见表8)。

表8 电力弹性系数法电量预测结果

(3)产值单耗法

河南省单位GDP电耗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10年的1014千瓦时/万元下降至2017年的738千瓦时/万元,年均下降约4.4%。分产业来看,随着农业电气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南省第一产业电耗下降缓慢,目前维持在153千瓦时/万元;第二产业电耗从2010年的1376千瓦时/万元下降到2017年的1138千瓦时/万元,年均下降2.7%;第三产业电耗由2010年的267千瓦时/万元下降到2017年的185千瓦时/万元,年均下降5.1%。

第一产业由于已基本实现电气化,中长期来看第一产业产值单耗不会有太大变化;随着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耗能产业发展将变缓,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将加速,产值单耗仍将降低,但河南所处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征决定其下降速度将变缓;第三产业由自身特点决定其产值单耗不会有大幅变化。预计到2035年,河南省单位GDP综合电耗将进一步下降至501千瓦时/万元,年均下降2.1%,其中第二产业下降至885千瓦时/万元,年均下降1.4%(见图12)。

图12 河南省单位GDP电耗变化与预测情况

居民用电方面,河南省将继续保持较快城市化进程,同时随着农网改造力度加大,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将实现快速增长。

根据产业结构、单位GDP电耗和居民用电情况,预计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3860亿千瓦时、4880亿千瓦时、5740亿千瓦时、6500亿千瓦时,“十三五”至“十六五”期间增速分别为6.0%、4.8%、3.3%、2.5%(见表9)。

表9 产值单耗法预测结果

(4)经济电力传导法

根据国网河南经研院“河南省能源经济与电力供需实验室”的经济电力传导模型,预测三次产业增加值和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基于“经济-电力定向传导理论”分部门预测用电量,得到预测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经济电力传导法电量预测结果

(5)综合推荐

时间序列法、弹性系数法、产值单耗法和经济电力传导法的预测结果分别代表了高、中、低三种方案,推荐弹性系数法所代表的中方案为用电量预测推荐值(见表11)。

表11 电量预测结果

将人均用电量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如表12、图13所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自2010年结束多年的持续上涨,基本保持缓慢下降趋势;世界人均用电量的增长主要靠发展中国家带动,全国及河南省的人均用电量分别在2010年和2013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国内相关研究对全国2035年用电量的预测,预计2035年全国用电量为98000亿千瓦时,全国人均用电量将达到6800千瓦时/人。根据预测结果,河南省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人均用电量分别为3990千瓦时/人、5190千瓦时/人、6120千瓦时/人、7030千瓦时/人。到2035年河南省人均用电量基本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20世纪90年代末法国、21世纪初德国和韩国、2017年江苏的水平,基本达到目前日本水平的91%、法国和德国水平的99%(见表12和表13)。

表12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国和河南人均用电量

图13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国和河南人均用电量

(6)中长期经济电力发展趋势展望

现阶段至2025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能源转型推动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展,使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和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电气化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的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与此同时,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较快推进,传统高耗能行业逐渐退出,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行业蓬勃发展,使得结构优化的“结构效应”和经济效益提升的“效率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025~2035年,随着河南省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预计将保持中速增长,并在2035年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在此期间,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主导产业转变为服务业、信息产业和新型工业,“产出效应”和“电气化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的抑制作用逐步凸显,电力弹性系数也将逐步降低,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呈现弱脱钩趋势。

(二)最大负荷预测

近年来,河南省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已由2005年的6012小时下降至2017年的5243小时,年均下降约64小时。影响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因素较多,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用电结构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从国外多数发达国家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变化趋势来看,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用电量快速上升,占比持续走高,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维持在5500~6000小时;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用电增速趋缓,占比逐步降低,而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呈快速增长,占比明显提高,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一般在5000~5500小时;在基本完成工业化阶段之后,各产业用电占比相对较为稳定,利用小时数一般在5000小时左右。

在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当中,德国、韩国利用小时数较高,在6500~7000小时之间;日本、加拿大利用小时数在5500~6000小时之间;美国、法国利用小时数较低,在5000~5500小时之间。各国利用小时数不仅与经济结构有关,还受当地电价政策、电力供应能力、需求侧管理水平、气温气候、用电习惯影响(见图13和图14)。

表13 部分发达国家和河南省负荷情况

图14 部分发达国家和河南省利用小时数情况

从现阶段到2025年前后,河南将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第二产业用电结构将在目前的基础上缓慢降低,但仍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比将稳步提升,河南省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仍然会持续降低,预计2025年达到4900小时左右。2025~2035年,河南将逐步由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新兴工业负荷大量涌现,第二产业负荷占比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负荷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但考虑到分布式发电的普及、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和电动汽车及储能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全省负荷利用小时数将基本保持平稳,在5100小时以上。

根据河南省用电量预测结果、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变化情况,得到最大负荷预测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 最大负荷预测结果

至2035年,河南省全社会最大负荷较2018年实现翻番,达到13500万千瓦,共新增负荷6750万千瓦,年均增长400万千瓦,其中2025年之前年均增长530万千瓦,“十五五”及之后年均增长370万千瓦。

(三)全省负荷分布展望

整体来看,全省负荷增长分布保持豫南增速最高,豫中、豫北次之的态势,且随着负荷的增长,其增速皆不断降低,各供电区负荷增速梯队基本保持稳定。

分地市来看,豫北地区受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持续去产能影响,负荷增长更多地依靠一般工商业和居民来带动,占全省电量、负荷的比重逐渐下降。豫中地区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增势较为强劲,占全省电量、负荷的比重虽然缓慢下降,占比仍为最高。豫南地区负荷主要以农业、轻型工业为主,受农网升级改造等因素影响,农业、居民等负荷增长速度较快;其后受工业产能转移等因素影响,电量、负荷增速最快,占全省电量、负荷的比重快速上升,占比逐渐接近豫中地区(见图15)。

图15 分地区用电量、负荷分布情况

四 主要结论

(一)河南省电力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

全省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全省将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电力消费将保持中速增长,之后逐渐转为中低速增长。预计2020年、2025年、2035年全省用电量分别达到3880亿千瓦时、5100亿千瓦时、6900亿千瓦时。2020~2025年均增速为5.6%、2025~2035年均增速为3.1%,2035年河南省人均用电量约7030千瓦时/人。预计2020年、2025年、2035年全省最大负荷分别达到7800万千瓦、10440万千瓦、13500万千瓦。2020~2025年均增速为5.9%,2025~2035年均增速为2.6%。

(二)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将成为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工业用电对电力增长的重要拉动效应将逐步减弱,第二产业用电占比逐步降低,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对电力增长的拉动效应逐年提升,有望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第一动能。从现阶段到2025年前后,河南将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第二产业用电将在目前的基础上缓慢降低,但仍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占比将稳步提升。2025~2035年,河南将逐步由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新兴工业负荷大量涌现,第二产业用电占比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负荷比重将进一步上升。

(三)河南省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将逐步呈现弱脱钩趋势

远期,随着河南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主导产业逐步转变为服务业、信息产业和新型工业,预计2025~2035年GDP年均增幅在5.6%左右,“产出效应”和“电气化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效率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全行业用电量的减缓作用逐步凸显,电力需求增速较低,2025~2035年全省用电量增速为3.1%,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呈现弱脱钩趋势。

(四)豫南地区成为未来电力需求发展潜力最大核心

全省负荷电量呈现豫中高、豫南中、豫北低态势,豫南地区成为未来全省电力需求增长最快、增量最大的地区。分地市来看,豫北地区受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持续去产能影响,负荷增长更多地依靠一般工商业和居民来带动,占全省电量、负荷的比重逐渐下降。豫中地区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增势较为强劲,占全省电量、负荷的比重虽然缓慢下降,占比仍为最高。豫南地区负荷主要以农业、轻型工业为主,“十三五”期间受农网升级改造等因素影响,农业、居民等负荷增长速度较快;其后受工业产能转移等因素影响,电量、负荷增速最快,占全省电量、负荷的比重快速上升。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