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采掘与冶炼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采掘与冶炼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类标准,采掘与冶炼业主要指对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挖掘的采掘工业,以及直接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生产、提供中间产品的原材料工业。具体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以及石油和煤炭加工、金属冶炼及加工等工业。采掘与冶炼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主要是资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们为我国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采掘与冶炼业发展速度也明显加快,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加入WTO以来,我国采掘与冶炼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采掘与冶炼业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与市场,实现了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国际竞争经验的不足,采掘业跨国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给我国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与2006年相比,2007年,受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我国采掘与冶炼类企业竞争力在继续维持其强势地位的情况下,企业竞争力略有变化。本报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的监测资料,对2007年我国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的竞争力变化进行详细分析。

一 我国采掘与冶炼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采掘与冶炼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2007年,尽管行业供求形势比较紧张,工业总产值增幅存在一定波动,但采掘与冶炼类产业总体规模仍呈不断扩大的态势。2007年,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在经历行业全面整合,规模小的煤窑大量关闭,煤炭生产过快增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的情况下,受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电力等下游行业用煤需求继续上升的影响,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工业总产值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07年累计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164.48亿元,同比增长28.0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2007年,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292.41亿元,同比增长7.95%,与上年同期相比,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16.79个百分点。金属矿开采业工业总产值也快速增长,2007年前8个月,全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总产值和增速较上年同期明显加快。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75.39亿元,同比增长45.86%,增速比上年同期明显加快12.48个百分点;2007年1~5月,有色金属矿开采业累积实现工业总产值835.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2%,仅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2006年全年工业总产值的一半。2007年,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也保持较快的增速,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4128.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7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8992.86亿元,比2006年增加6056.38亿元。

从采掘与冶炼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2003~2006年,采掘与冶炼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14.71%增加2006年的18.12%,增加了3.41个百分点,根据图4-1的趋势图,预计2007年采掘与冶炼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图4-1 2003~2006年中国采掘与冶炼业总产值

(二)采掘与冶炼业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长9.39%。2007年,原煤产量达到25.23亿吨,总产量处于历史最高峰值。2007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8665.7万吨,同比增长1.6%,与2006年相比,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保持缓慢小幅增长的态势,但产量绝对值仍然达到历史高位,原油产量居世界第5位。全国天然气开采量增长迅速,产量达到693.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7.57亿立方米,增长了18.37%。2007年,我国生铁、粗钢与钢材产量分别为46944万吨、48924万吨和56460万吨,分别增长13.81%、16.72%及20.40%,与2006年增幅相比,分别回落6.17个百分点、1.94个百分点及3.75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继续快速平稳发展,十种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雄踞世界第一,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2360.52万吨,比2006年增长23.18%,电解铝与氧化铝产量分别为1256万吨和1946万吨,分别比2006年增长35.55%和46.79%。

(三)采掘与冶炼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07年以来,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环保门槛的提高,导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增加,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采掘与冶炼业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或提升,对中下游产业的产业利润有所侵蚀。总的来说,2007年采掘与冶炼业发展基本上呈行业利润快速增长或稳步提升的态势,但行业利润增长分化也十分明显。

2007年是煤炭企业盈利快速增长的一年,行业处于景气周期,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1~11月累计,煤炭行业共完成利润总额871.88亿元,同比增长49.0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将近30个百分点。在国际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和钢铁生产稳定增长的背景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持续大幅增长,2007年1~8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78.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4.96个百分点。2007年1~11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税总额达到3011亿元,同比增加927.78亿元。

面对我国有色金属价格大多呈高位震荡格局,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增长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适度增长,利润增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2007年1~11月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25.9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9.96%,增幅比2006年同期回落24.0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903.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61.1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68.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73.69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利润也出现了大幅下降,利润增长出现逆转。1~11月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3348.17亿元,同比下降7.72%,改变了上年同期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格局。

二 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采掘与冶炼业企业基础竞争力分析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2008年的监测数据,我国采掘与冶炼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在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中仍处于前列;但排名与进入前列的企业数量有所变化。在2008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排名前10名的企业中,采掘与冶炼业的上市公司由2007年的6家减少到2008年的4家,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前20名企业数量由9家减少到5家。尽管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竞争力排名靠前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但采掘与冶炼业上市公司进入竞争力排名前10名的数量仍然比其他行业高,居于第一位,说明采掘与冶炼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尽管略有减弱,但总体来说仍具有较强的基础竞争力。

根据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分类,2007年划分为采掘业的企业仅28家,这28家企业在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格局,排名比较离散;采掘类企业在基础竞争力的三个构成要素方面,普遍存在某方面不足,制约着公司基础竞争力的提升。为深入分析这些现象与基础竞争力强弱的原因,我们根据沪深两市上市采掘业企业基础竞争力排名,将监测的28家企业按照基础竞争力得分高低划分为2组。

1.第一组企业的基础竞争力分析

进入第一组的10家公司竞争力在全行业排名在第2名到第515名之间。本组的企业在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与增长竞争力排名上一般都有一两项处在全行业比较靠前的位置,且远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铝业四家公司在规模竞争力与效率竞争力排名上都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排名比较靠前,而驰宏锌锗、西部矿业、神火股份、山东黄金与中金黄金五家企业则在效率竞争力与增长竞争力排名上表现突出(见表4-1)。

表4-1 沪深两市上市采掘业企业基础竞争力前10名企业

下面我们再分析采掘业几个企业的竞争力情况。中国石油在本行业内基础竞争力排名第一,在全行业排名第二,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石油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油公司,而且随着中国石油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的经营效率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使得企业基础竞争力无论在全行业还是行业内都处于领先地位。驰宏锌锗虽然规模竞争力在700名以后,但其效率竞争力与增长竞争力在全行业都排第3名,在采掘业内部都排在首位,在效率竞争力与增长竞争力上得分很高,使得它能力压中国石化等众多企业,分别居全行业第8位和行业内第2位。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类似,它在规模竞争力与效率竞争力两项上具有较强实力,但增长竞争力排名比较靠后,影响了其基础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山东黄金与中金黄金两者在公司经营运作效率与企业的成长性方面,具有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竞争力,但两者受规模制约,使得基础竞争力相对靠后。

2.第二组企业的基础竞争力分析

被分到第二组的企业共有18家企业,它们在全行业处于第633名到第1279名之间,在行业内排在第11名至第28名之间。本组企业在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排名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即除开滦股份分别在增长竞争力排名299名以及海油工程在效率竞争力排第159名之外,各企业在三项分解指标排名都处在全行业的中下游,导致这批企业基础竞争力低于或仅仅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规模竞争力来看,该组企业基本上都处在全行业中下游水平,与排在第一组的排名前五的企业相比,本组企业规模比较小,在行业内处于追随者地位,企业规模受制于行业内领头企业,所以规模竞争力表现得相对较弱。就效率竞争力而言,海油工程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受制于规模竞争力与增长竞争力排名仅处于中游,导致基础竞争力排名靠后,而其他企业效率竞争力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增长竞争力来看,除开滦股份进入前300名以内,其他企业排名都比较靠后。从本组企业三方面分解指标的竞争力排名可以看到,本组企业无论是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还是增长竞争力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以至于基础竞争力排名靠后的企业相对较多(见表4-2)。

前面仅仅分析了采掘业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强弱情况,现在综合考虑沪深两市上市的73家采掘与冶炼类公司基础竞争力分布情况(剔除ST类公司)。从表4-3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100名的公司有16家,排在100至300名之间的公司有22家,排在300至800名之间的公司有19家,排在800名以后的企业16家,综合排名后的采掘与冶炼业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排名分布显得比较均匀。无论是进入前100名还是前300名以内的企业数,采掘与冶炼业都是全行业最多的,且处于800名以后的企业数也是全行业比较少的,显示出采掘与冶炼业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表4-2 沪深两市上市采掘业企业基础竞争力第11~28名企业

(二)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共监测1286家上市公司,采掘与冶炼类监测企业共73家(剔除掉ST类公司,下同),样本数目相对较多,代表性较强。通过对这些公司的一些共性与差异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企业竞争力的来源等核心要素。

根据我国股市的具体情况以及以前人气指数存在的缺陷,2008年CBCI综合竞争力指数构成因子将2007年的基础竞争力与人气指数调整为基础竞争力与股价区间振幅指数。其中,基础竞争力的构成因子与2007年相同,而股价区间振幅指数主要用来反映该上市公司股票的稳定性与抗跌性,指数越大,抗跌能力越强,反之亦然。如表4-3所示,根据各只股票区间振幅得分的大小(剔除掉ST类公司),可以将该组企业分为3组。振幅指数排名在前200名以内编为第一组,第200~800名为第二组,第800名以后为第三组。

表4-3 沪深两市采掘与冶炼业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得分与排名

处于第一组内的海油工程与攀钢钢钒股价区间振幅得分相当高,排名也相应很靠前,表明这两个企业的股票在抗跌性方面远远优于其他企业,具体而言,海油工程区间振幅得分高达0.5995,区间振幅指数在全行业排名第23,在行业内排名第1,说明2007年海油工程股价走势平稳,稳定性遥遥领先其他股票,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表现十分稳健。攀钢钢钒区间振幅得分为0.4616,区间振幅指数在全行业排名第71,在行业内排名第2,其股价的抗跌能力也比较强。凌钢股份与大同煤业等14家企业股价区间振幅指数排名处在第86~196名之间。总体而言,第一组企业的股价的稳定性与抗跌性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受周期性因素影响较小,它们的股票适合做长期的价值型投资。处在第二组的有中国石油与武钢股份等25家企业,它们的股价区间振幅得分处于0.1044~0.3477之间,股价区间振幅排名在全行业则处在第206~800名之间,可以看出本组企业的股价稳定性略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股价稳定性与第一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处于第三组的企业有中国石化与中国铝业等32家企业,本组企业的区间振幅得分与排名都处在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说明本组企业的股价稳定性差,波动性较大,抗跌能力相对较弱。

再来考察综合竞争力得分与排名情况,采掘与冶炼类上市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全部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对比中表现十分抢眼,采掘与冶炼类73家企业有37家进入前300名,24家处在第300~800名之间,第800名以后的仅有12家,下面在各组选择一家典型公司进行分析。

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油气开采与加工企业,中国石油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7位。2007年,中国石油资产总额达15990.2亿元,同比增长13.49%;销售收入为10006.8亿元,同比增长15.22%;利润总额1919.8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高达1344.6亿元,同比增长3.5%。可以看出,中国石油不仅公司规模十分巨大,而且企业经营运作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再加上一体化的业务结构,公司抗经济周期能力强,股价抗跌能力也很强,从而使得该公司雄踞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首位。

厦门钨业是国内最大的钨钼产品生产与出口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形成了从钨矿山→冶炼→深加工的完整的产业链。公司钨冶炼产品的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还是国内最大的钨粉、碳化钨粉生产商,钨钼丝材产销量占全国的60%以上。2007年,公司总资产达8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6%,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净利润率为6.54%,比2006年略有上升。该公司的基本经营数据表明该公司的企业经营效率比较高,成长性比较好,公司基本竞争力较强,进入全行业300名以内,但较小的规模严重制约该公司基础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使得公司股价的震荡幅度较大,股价稳定性较差,公司股价区间振幅指数排名处在全行业下游水平,从而导致公司综合竞争力只能处于中游水平。

大同煤业是主要从事煤炭采掘、加工、销售的上下一体化的能源企业,2007年,公司总资产8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9%,主营业务收入5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0.01%,利润总额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9%。根据2007年的基本财务数据,该公司在规模、效率以及增长三个基础竞争力的构成因子排名中都处于全行业下游水平,基础竞争力也排名靠后,股票稳定性也欠缺,导致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很低。

三 影响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竞争力的成本因素分析

综合2007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及进出口政策、汇率、利率、税率和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化、要素成本上升以及信贷从紧等方面来看,对采掘与冶炼类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对采掘与冶炼类不同产业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起正面作用,有的起负面作用,且作用程度也各不相同。具体而言,由于成本上升、国家对资源类产品政策的调整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欧美经济面临衰退等,采掘与冶炼业外部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2007年我国采掘与冶炼类企业利润高速增长的势头有所减弱,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刺激我国中下游产业的需求不断扩大,从而支撑着对中上游产业的需求,企业的盈利得到一定保障,竞争力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可以说,国内需求现在已经成为支撑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下面重点分析通货膨胀与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税收政策与环保标准以及外部经济冲击等因素对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与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2007年以来,伴随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带动各种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继而沿着产业链传导到上游的生产资料,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再波及原材料价格。本轮通货膨胀传导的路径与以往有所不同,由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改变为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原材料。通货膨胀使得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出现结构性变化,居于产业链上游的部分采掘业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高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经营成本上涨的幅度,企业产品价格大大高于企业生产成本,使得企业利润持续快速增加,竞争力得到不断增强,如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和金属矿采选业;而冶炼类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侵蚀,企业竞争力有所削弱,如原油价格上涨使得炼油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事实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PPIRM)、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来反映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所面临的价格情况,当PPI涨幅高于PPIRM涨幅时,CPI涨幅高于PPI涨幅,上中游的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增强,反之,盈利状况将会恶化。2007年,PPI涨幅与PPIRM涨幅总体上倒挂1个百分点左右,比2006年高3个百分点,采掘与冶炼业受益于两者差距的缩小,且采掘与冶炼业企业面对的成本上升幅度低于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再加上企业成本转嫁能力的不断增强,2007年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的盈利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企业竞争力总体上得到增强。正如本章第一部分所指出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采掘与冶炼类企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有一部分企业利润会增加,也有一部分企业由于成本上升,利润增速减缓,但采掘与冶炼类企业整体竞争力并没有受到削弱。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

随着近几年民工荒的出现,我国许多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面对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的现实,而且各地新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也在推动劳动力成本增加。2008年1月1日,新劳动法正式颁布实施,它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劳工标准,估计未来将会成为推动劳动力成本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就2007年的采掘与冶炼业运行而言,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竞争力受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较小,一方面,采掘与冶炼业基本上都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在企业的成本费用中占比不是很大,且近几年来,采掘与冶炼业处于经济景气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幅度也赶不上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的幅度;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与要素效率的提高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竞争力的侵蚀。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采掘与冶炼业也取得长足发展,产业重大装备的技术水平与自主化率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力素质也相应得到提高,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从而弱化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三)税收政策与环保标准调整的影响

为了抑制我国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贸易顺差过大,避免贸易摩擦,放慢外汇储备过度增加的幅度,减轻国内经济失衡的程度,降低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从2007年7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切实实现外贸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同时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与产能过剩,本次政策调整涉及的采掘与冶炼类产品数量最多,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采掘与冶炼业利润的提高,但从长期来看,产业整体素质将得到提高,产业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2007年8月1日,国家还上调了部分矿产资源的资源税,资源税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采掘与冶炼类企业的毛利润比较高,资源税的上调只会使得行业利润总额的绝对额稍微下降,行业利润率受影响不大,而且成本上升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最终有利于整个产业发展。自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来,国家不断加大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环保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执行力度越来越强,采掘与冶炼业作为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环保成本不断增加,但对行业竞争力的影响更多是长期性的。

(四)外部经济冲击的影响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步升值,截至2007年11月底,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了10.6%,2007年1~11月底累计升值5.3%。同时,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美国政府为避免经济陷入衰退,通过不断增发美元、加快美元贬值来转嫁其经济调整成本,这反映在人民币币值上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从而加剧内外部经济的失衡,使得经济运行的成本增加,采掘与冶炼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日益严峻,产业风险迅速累积。

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对外开放程度也逐步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能源、金属等资源性原材料产品的进口需求大幅增加,再加上美元贬值,助推国际市场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国际能源价格指数上涨了将近3.5倍,原油现货价格上涨3.9倍,金属价格上涨了2倍多。全球能源价格与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给我国采掘与冶炼业带来重大的冲击,增加了采掘与冶炼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企业竞争力。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