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 意思解释

2016-06-05 00:00:00 来源:互联网化工百科 编辑: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化学·化工人评论

A-A+

简称配合物,也称作络合物,过去国内曾称作错合物。配位化合物一般具有3个特点, 中心离子(或原子)有空的价电子轨道; 配体分子或离子含有孤对电子或π键电子; 配合物形成体与配体可形成具有一定空间构型和一定特性的复杂化学质点。因此, 一般以具有接受配体的孤对电子或π键电子的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为中心, 作为配合物形成体(也称为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在其周围排列有给出孤对电子或π键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作为配体; 配合物形成体和配体形成具有一定空间构型和特性的化学质点; 这样形成的带电荷的复杂质点称为配离子, 如: 〔Cu(NH3)42+,〔Ag(CN)2-等; 配离子与带异号电荷的离子组成的电中性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如〔Cu(NH3)4〕SO4,K〔Ag(CN)2〕等; 不带电荷的〔Ni(CO)4〕,〔Co(NH3)3Cl3)〕,〔Pt(NH3)2Cl4〕等也称为配合物。实际上通常把配离子也称为配合物。配合物存在极为广泛, 绝大多数无机化合物都是以配合物形态存在的。在水溶液中可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简单金属离子。特别是由于很多配合物的组成中包含着有机化合物 (通常作配体),这就使配合物更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特点。1891年,25岁的瑞士化学家维尔纳最早明确地提出配位学说的主价和副价概念,并因对Co(Ⅲ),Cr(Ⅲ)旋光活性配合物的研究而荣获了1913年诺贝尔化学奖。1916年,美国路易斯提出的配位键理论对配合物的本质从微观的成键角度作了更深刻的阐明。在配位键理论的引导下,不仅合成了大量的经典配合物,而且在理论上促进和发展了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1951年发现了夹心面包式的二茂铁结构后,才使配合物成为近30年来现代化学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此后,随着从无机配体转向有机配体,各类混合配体的新型有机金属配合物也被合成出来了,它包括一系列烷基、芳基配合物。1960年,确定了π烯丙基配合物后,还合成了金属碳烯、金属碳炔配合物。40年代金属羰基化合物合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催化上的应用,使它在50年代又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分支。每一新型配合物的出现都在有机合成和催化工业中引起新的促进,导致具体的经济效果。金属簇状化合物60年代后得到飞速发展,这是一类包含一个以上金属-金属键的多核化合物。它具有多重键(如四重键),聚集度从双核到三度空间网络。由于它的催化活性、生物活性、超导等性质,以及结构和成键的特殊方式而引起了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体系以及理论化学界的极大兴趣。介于简单配合物和金属之间的簇状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化学界风行一时的前沿领域。可以设想以金属-金属键为核心的大量新型簇状化合物的出现在科学实验及生产实践上将会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50年代以来各种新型配合物的出现,以其和有机合成化学和结构理论化学的结合为特点给无机化学带来了真正复兴时期。随着无机化学的复兴,对配合物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化学学科——配位化学。据统计,现在1 000多万种化合物中大约70%是配合物。近年来发表的无机化学论文中也有70%左右涉及配合物。现在化学家能合成许多由一些稳定程度不同的有机或无机配体与一个和多个金属原子(或离子)配位的化合物。由于配合物的形成对元素和配体都产生巨大影响,以及配合物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特性,所以配位化学不仅是现代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催化动力学、电化学、量子化学等方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可以说,配位化学在整个化学领域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