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N”规律 意思解释

2016-06-05 00:00:00 来源:互联网化工百科 编辑: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化学·化工人评论

A-A+

除氢、硼外,非金属或准金属单质中, 若以共价单键自相结合, 则每个原子周围应有“8—N个原子相邻,N为该元素所在的族号,这就是“8—N”规律。例如,稀有气体8—8=0,无相邻原子,它们是单原子分子; 卤单质8—7=1,有一个相邻原子,它们是双原子分子;硫族8—6=2,有两个相邻原子,氧有臭氧(O3),固体氧中存在更多的环状的O4分子,硫有王冠状的S8,也有链状硫—Sn—;氮族8—5=3,有3个相邻原子,磷有呈正四面体的P4(白磷),也有成链状相连接的n个P4 (红磷); 碳族8—4=4, 有4个相邻原子, 金刚石中5个碳原子呈正四面体的结构。由此可见非金属或半金属单质有小分子, 链状、层状、三维网络的巨型分子等不同结构, 从很弱的分子间力直到很强的共价键的巨型分子,其熔、沸点可相差很大、另外, 也启示我们从典型的非金属小分子(如卤素单质)向左过渡到典型的密堆积的金属 (如过渡金属) 时, 要经过许多链状、层状的过渡形式, 这中间也包含了非金属与金属变体的存在。如准金属的砷 (As) 就有黄砷 (非金属变体)、黑砷 (中间态) 和灰砷(金属变体、有明显的导电性), 又如金刚石是非金属变体, 而层状的石墨则可认为是金属变体;白磷(P4)是非金属变体,黑磷是层状巨型分子并有导电性的金属变体,而红磷、紫磷则是中间态。定性地说明了同周期单质结构的递变规律。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