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煤棒气化十种灰渣判断炉况

2012-05-29 16:28:36 来源: 编辑:人评论

A-A+
灰渣是煤气炉原煤转化的矿物质,灰渣质量优劣是碳利用率的具体表现。造气工段无论用块煤制气或煤棒气化是人所周知的事,炉温低、气量差,炉温过高,炉子结疤,造成炉子结疤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多年来煤气炉控制参照表温操作已成为习惯性。从灰渣质量分析炉况,它不但对现实操作有着指导作用,还对造气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到目前为止测量气化层温度还没有好的办法直接测出准确的数据。大部分厂家操作还是以传统的测量方式来控制上、下行煤气温度,每到出渣时观察下灰情况来调节工艺。以煤棒气化生产所产生的灰渣,观其质量判断炉况好坏,正确调整工艺仍是重要参照依据之一。一、      灰渣的返炭率所谓返炭率指灰渣中含炭量与渣量之比,如灰渣含炭量高约在30%以上,多数属于炉温低,炉条机转速过大,操作不当、气化不良、上下吹百分比例或上下吹蒸汽用量调节不当,入炉风压、风量不足,火层上移,选用的炉箅布风不合理,造气系统阻力大,气化剂的品质控制不当,煤棒含水量太高,沫含量大,制棒配料不合理,煤棒的长度,强度活性不好等原因。一般来说煤棒气化返炭率控制在5%左右为宜,返炭过低大疤块易上棚,炉况不好稳定,所以正常生产中一定防止下黑棒及生炭事故出现,确保操作最理想的返炭率。二、      灰渣的数量灰渣的数量是根据煤棒固定碳高低,熔点的高低,灰份含量的高低来决定。一般来说煤棒制气下灰次数,每班4次为宜,如果劣质煤煤棒每小时1次,φ2.4型炉子每班用20吨煤棒,灰渣可排出量约7-9吨左右。如火层上移,炉条转速过大排灰量还可增大。煤棒气化的缺点是炉子下部易有棚渣悬空现象,相应减少了正常出渣量。南方劣质煤煤棒制气大容量灰斗每班可下4-5次,每次灰量约在800-900公斤左右。两侧灰斗保持平衡,不偏斗,适为正常,炉条机运行要保持正常转速,不能时快时慢,更不能中间开开停停。炭层高就加大炉条,炭层低就停炉条,采取延开时间,也要保证炭层的稳定性。出灰偏炉一则有灰一则无灰现象,偏炉原因,煤棒粉沫大,长度不够,阻力偏大,气走短路,另一种破渣条不规范,两侧渣道变形造成的。在同样的原料制气操作要保持排灰同样的数量。这才达到工艺平衡。三、      灰渣的成块率灰渣的成块率是每一个煤气炉操作工努力的方向。成块率控制在60%-65%为宜。渣块多孔质轻,细灰很少,块度大都在150-200毫米,内含拳头的占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炉内反应正常,气化集中,工艺条件恰当,操作控制合理,下灰时不偏灰,灰量均匀。说明从原料配比到煤棒加工、煤棒的强度,水分均为合格入炉煤棒。如细灰过多,白棒占30%以上,表明炉温太低,两种气化剂走短路。湿煤棒制气有一个特殊情况,蒸气用量过大与蒸气用量过小,煤气炉出渣有一种同样表现下黑棒。如何区分这种现状,采取作单炉分析来判断煤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低来处理。约上吹水煤气成份中二氧化碳在5.0-6.0%,下吹4.5-5.6%适为正常范围,否则,会出现上属现象。灰渣的成块率主要决定于气化层的温度,气化层的厚度。气化层温度过高是对成块率有利的提高,但也会造成炉内结成大疤块,相应增加了排灰难度,降低了操作弹性。所以要适中掌握大疤块的形成,使煤气炉长周期稳定运行。四、      灰渣的色泽(颜色)腐植酸煤棒气化灰渣的色泽呈现黄白色或褐色为正常渣色。如果出现黑色表明炉温局部偏高,白棒证明边风过大,四周有结疤现象。气化层温度高于灰熔点温度也会导致灰渣的色泽出现深黑。灰渣色泽出现红白色,原因炉温低,蒸气用量偏大,导致两气(汽)偏流,无有气化层。灰渣在炉内停留时间短,启用炉条机转速过大,也能造成同样后果。灰渣的色泽变化也与蒸气的温度,蒸气带水,蒸气压力过高过低有一定关系。只有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工艺指标,才能确保理想的灰渣正常颜色。

 

延伸阅读:

  • 0
  • 0
  • 收藏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微信公众号

中国煤化工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