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2000~2014年湖南工业增速与关联指标分析报告

2000~2014年湖南工业增速与关联指标分析报告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规模工业增速作为工业经济领域的核心指标之一,是监测工业经济短期运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经济周期运行、制定中长期发展政策和规划的重要参考。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湖南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结合GDP、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货运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工业用电量等关联指标的变化,对2000年以来湖南规模工业增速进行分析。

一 规模工业增速与GDP增速

200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第一推动力”,湖南工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总量增长与转型升级齐头并进,内生动力较快提升,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渐显著,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547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0488亿元,年均增速达18.3%,比同期湖南GDP年均增速和全国规模工业年均增速分别快6.7个和4.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湖南经济和全国工业平均水平,昔日“农业大省”正加快向“工业大省”转变。

2000年:由于湖南工业基础较差,规模工业增速为13.6%,工业占GDP比重小,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有14.8%,远低于26.5%的全国平均水平。

2001~2004年:虽然规模工业增速提高到24.1%,但工业经济对GDP的拉动作用有限,两者增速差距扩大到12.1个百分点,工业占GDP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拉大,至2004年已达18.8个百分点。

2005~2007年:随着工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经济日益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导力量。2007年,规模工业增速和GDP增速达到顶点,分别为24.3%和14.4%。

2008~2011年: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需骤减,投资增速回落,消费预期不稳,工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企业销售困难、库存高企,规模工业增速和GDP增速双双回落,分别滑至18.4%、12.8%。2009年,受国家4万亿投资强刺激,基础设施、房地产和民生工程建设等全面铺开,极大带动了湖南工程机械、钢铁、石化、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逐渐恢复正常,库存逐步消化,规模工业增速和GDP增速迅速回升,2010年达到新的顶点,分别为23.4%、14.5%,规模工业增速高出GDP增速也基本维持在8%左右。工业增长对GDP增长贡献不断加大,2011年工业增长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6.1%,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至40.3%,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2012~2014年:受市场需求不振、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多重因素制约,工业增速下滑明显,与GDP增速差值逐年缩小。特别是2014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特征明显,规模工业增速创下自2000年以来新低,GDP增速也回落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两者差值仅有0.1个百分点。同时,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趋于稳定,基本维持在40%左右,分别为39.6%、40.0%和38.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个、3个和3个百分点。

据测算,2000~2014年,规模工业增速与GDP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749,达到强相关程度。由于两者相关系数呈上升趋势,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两者增速差值将进一步稳定。

二 工业增速与工业用电量、货运量增速

(一)全部工业增速与工业用电量增速

电力需求变化是工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评估工业生产综合水平的重要依据。2004~2014年,湖南工业用电量从408亿千瓦时增长至896亿千瓦时,年均增速8.1%,低于同期工业增速7.9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用电量从0.23千瓦时/元降至0.08千瓦时/元,工业用电效能得到有效改善。这既是湖南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多点支撑产业格局所带来的积极变化;也是工业领域节能减排、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所取得的可喜成绩。

2004~2007年:湖南工业增速与工业用电量增速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增速曲线相关度较好。

2008~2014年:从2008年底开始,国家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湖南省也上马了一大批工业投资项目,随着产能释放,2009、2010年工业用电量增速大幅攀升,2010年达到20.7%的峰值。从2011年开始,在加速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措施的直接推动下,湖南省传统的钢铁、有色、冶金、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快速扩张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而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能耗低、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则取得快速发展。2014年,湖南产业结构优化明显,规模工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为29%,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的比重为36.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为10.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比重为31.2%,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83%、5.21%、3.70%、6.33%,比2005年分别提高2.98个、1.14个、0.89个、4.89个百分点。同时,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管理挖潜等,提升用能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1~2014年,工业用电量增速开始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进一步降低,2012年首次降至0.1千瓦时/元以下,2014年为0.08千瓦时/元。

电是工业生产重要的生产要素。据测算,2004~2014年,全部工业增速和工业用电量增速达到强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为0.709。这说明透过工业用电量增速的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变化。

(二)全部工业增速与货运量增速

2005年以来,湖南货运量增长较快,2014为226052万吨,是2005年的2.93倍,年均增长11.8%,低于同期全部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

2005~2008年:全部工业和货运量在经历快速增长后增速于2007年达到顶点,但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迅速跌落。主要是因为社会物流中工业品占90%以上,工业产品中矿石、煤炭、农产品等原材料和有色金属、水泥、钢材等初级加工产品又占较大份额,如铁路大宗物资运量中,煤炭、石油、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产品占50%左右,且运量增速较为稳定。

2009~2014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工程物资量增加,全部工业和货运量增速于2010年达到新的顶点。但2011年以来,随着重大项目投资陆续完工以及产能过剩矛盾显现,全部工业增速和货运量增速逐年回落,两者的差值逐渐缩小,如2012、2013年分别为0.1%和0.6%,远低于2005~2011年8.9%的平均水平。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结构优化推动工业增速明显高于货运量增速,主要表现在围绕加快构建多点支撑产业格局和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货运量小、产品附加值高的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逐渐成为湖南省工业增长新的重要支撑。至2014年,规模以上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合计占到规模工业的46.9%。这些产业产品单位货运量提供的工业增加值远高于传统产业,以较小的货运量支撑了规模工业的较快增长。

据测算,2005~2014年,全部工业增速和货运量增速达到强相关程度,相关系数为0.743。这说明透过货运量增速的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变化。

三 规模工业增速与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速

(一)规模工业增速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市场经济中,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速、合理的投资结构能支撑经济较快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投资历来是拉动湖南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02~2014年,湖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为21951亿元,是2002年的16.2倍,年均增长27%;其中工业投资表现尤为抢眼,年均增速高达3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从2002年的20.3%提升至2014年的41.5%。

2002~2009年:规模工业增速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变化趋势大体保持一致,且随着工业投资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可以发现该一致性愈加明显。

2010~2014年:随着产能过剩矛盾显现并日益突出,尤其是为单纯扩大产能上马大量重复建设项目,部分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产品价格疲软等问题逐渐暴露,投资回报率出现下降、投资边际效益明显降低,投资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也逐步减弱。经济增长动力逐渐由依赖要素驱动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受此影响,尽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放缓的同时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工业投资占比也基本稳定在40%左右,但是规模工业增速仍出现了明显回落。

据测算,2002~2014年,规模工业增速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377,呈弱相关态势。

(二)规模工业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消费品市场生机勃勃,私营个体经济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城乡市场新格局和网络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商品流通新体系。湖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从2000年的1365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0082亿元,年均增速为15.4%。

2000~2008年:随着收入的持续增长(2008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2.2倍和2.1倍),湖南省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2000年的11%提升至2008年的22.7%。消费需求的释放,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工业经济增长,同期规模工业保持了26.4%的年均增速。

2009~2014年:消费市场发生变化,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房价过快上涨等多重因素制约,居民消费意愿开始下降,市场有效需求出现不足,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由2011年最高6%以上回落到2014年2%以下;部分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的方式维持生存,加之企业技术创新及生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消费品价格总体呈下滑态势,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2009年的19.3%逐年回落至2014年的12.8%。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更趋多元,汽车、通讯电子、健康养老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而受制于自身产业结构特点,新的消费热点对湖南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并不明显,2012年开始规模工业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随着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消费需求拉动,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增速已超出规模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

据测算,2000~2014年,规模工业增速和消费增速呈中等程度相关,两者相关系数为0.474。

(三)规模工业增速与出口增速

湖南省规模工业增速与出口增速关系主要表现为:

一是出口对规模工业增速贡献有限。受区位、传统、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湖南省经济外向度较低,出口规模偏小。2014年出口总额2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0.86%,远低于广东、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在中部地区的排名也相对靠后。

二是出口增长较快。2000年以来,湖南省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工业走出去步伐也持续加快。2000~2014年,湖南出口保持了年均19.4%的增长速度,尤其是以中联、三一、蓝思科技、株洲南车为代表的优势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跨国并购,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领域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有力带动了出口增长,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10年的0.5%逐年提升至2014年的0.86%。

三是出口增速波动幅度明显。湖南省出口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有色金属、钢材、农产品以及纺织服装、烟花爆竹、日用陶瓷等产品为主,出口增速波动在-34.7~44.3%区间。如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外需大幅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增速由上一年的29.1%骤降至-34.7%。2014年,在贸易对象更加多元化、外贸自主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等利好因素的带动下,湖南出口逆势上扬,同比大幅增长33.9%。

总之,受制于上述出口总量偏小、出口增速波动过于频繁等因素,2000~2014年,规模工业增速和出口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132,相关性极不明显。

四 规模工业增速与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效益指标增速

PPI作为判断经济走向的先行指标,其高低直接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样,市场需求信息也会直接反映在PPI的变化上,进而传导到生产领域。比较数据可以看出,规模工业增速的快慢受PPI的影响较大:PPI较高的时期,往往也是规模工业增速较快的时期,如2007年、2010年、2011年,因为价格反弹时,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获利增加,生产速度加快,规模工业增速就会随之加快。而2012年以来,市场需求疲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PPI出现危机过后的持续负增长,湖南规模工业增速创危机之后的新低。可见,PPI的变化对企业经营者信心、未来预期以及地区经济增速的快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据测算,2006~2014年,规模工业增速和PPI两者相关系数为0.535,呈中等程度相关。

2006年以来,湖南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规模工业利润总额高速增长。至2014年,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33303亿元,是2006年的5.8倍,年均增速25.5%,超过同期规模工业年均增速7.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利润总额达1523亿元,是2006年的5.7倍,年均增速24.3%,超过同期规模工业年均增速6.6个百分点。2006~2014年,规模工业增速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58,呈极强相关;规模工业增速与利润总额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48,也达到了强相关程度。但受PPI影响,三者增速波动幅度各异,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在PPI处于高位的年份,如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明显高于规模工业增速,二者增速相差16个百分点左右。在PPI下降的年份,如2009年、2012年、2013年,二者增速接近。

二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变化延后于规模工业增速。由于企业生产交易包括签订订单、组织生产、确认销售等环节,特别是大型设备等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往往超过半年以上),当年生产的成品往往下一年交货,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波动延后于规模工业增速。如2008年,规模工业增速下滑到18.4%的低谷,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到2009年才回落到18.7%;2010年,规模工业增速上升到23.4%的峰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到2011年才达到41%的顶点。

三是利润增速波动幅度比规模工业增速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剧烈。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年份,如2007年、2010年和2011年,由于企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带来效益的大幅提高,2007年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增速高达70.1%;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年份,如2008年、2012年、2014年,企业为维持一定库存仍然保持生产和成本支出,导致利润总额增速急剧下降,2008年为-14%,2012年为10.5%,比上年下滑33.4个百分点。2014年,受支柱行业增长乏力、部分新兴行业增收不增效、企业期间费用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33个月下降等因素影响,利润出现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首次负增长。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