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中国西北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分析

中国西北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分析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内涵是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起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上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把新疆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我国西北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各地积极响应。概括起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一带一路”的思路和举措有如下方面。

一是各地积极抢先确定本省在实施战略中的定位。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甘肃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新疆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新起点、黄金段、核心区定位,均形象而重要。河南、重庆等省市也在积极确定新起点定位。

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陕西西安市提出建设“一高地六中心”,其中特别提出建设能源储运交易中心。甘肃比较注重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新疆将建设成为周边国家服务的医疗服务中心,宁夏更加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各省份基本形成独特的开放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甘肃将兰洽会更名为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陕西举办欧亚经济论坛已经多年,并已经召开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宁夏对阿拉伯国家、新疆对中亚、青海对土库曼斯坦,均有重点联系地区。宁夏有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陕西有西咸新区,甘肃有兰州新区,青海有生态文明先行区等机制和政策。

四是大通道建设是当务之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战略通道,甘肃、新疆和青海是“铁公机”项目最多的省区。青海将成为连接西北与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内蒙古则建设哈密—额济那—巴彦淖尔铁路,这条三北捷道建设将大大缩短新疆与华北的运输距离。

五是打造战略合作支点。陕西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新疆提出建设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园区,宁夏应该积极争取建立中阿自由贸易园区或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宁夏提出建设中阿丝绸之路、中阿互联网经济试验区和中阿金融合作试验区,打造中阿博览会平台。

表4 中国西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定位

为了更好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 借“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风破解西北地区工业化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参与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但全国劳动力市场还存在两大分割,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传统的二元结构还没有彻底打破,体制和社会结构壁垒制约人的城镇化,农民工融入城市步履艰难。二是内地—边疆结构。我国边远地区如西藏、新疆,内蒙古和青海的草原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贫地区,受资源条件制约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尤其是少数民族受语言、习俗、技能等制约,很少参与内地劳务输出,边疆地区工业化现代化问题突出。

为了解决内地—边疆结构,2014年召开的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新疆将建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实施百万人就业计划,并在南疆支持一批“短平快”项目,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带动就业。包括央企在内的所有驻疆企业、政府投资以及各类援疆项目,70%以上的新增用工指标需用于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推进就业失业实名制管理,消灭“零就业”家庭。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使西北地区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资源优势等,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和内地—边疆结构,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西北地区受水资源制约严重,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是解决西北地区发展问题的关键措施,将为西北地区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西北地区目前的支柱产业——农业和能源是耗水大户,当务之急必须相应调整产业结构。

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水权转换等增加工业、城镇、生态用水,西北地区适当减少农业比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西北边疆人口承载能力,东部地区适当增加农业种植,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适当控制高耗水的能源和重化工产业发展,发展新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三是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当地居民就业,尤其是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开辟中亚、中东、东欧新兴市场,则西北地区完全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轻工业。四是积极发展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五是通过教育、职业培训等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等技能,提倡多元化就业,把内地与边疆一体化作为打造“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步。

二 加大对各地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整合

我国参与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目前除了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的渝新欧铁路线路之外,已经开通的还有四川成都到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线、陕西西安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长安号、河南郑州到德国汉堡的郑新欧线、湖北武汉到捷克梅林克的汉新欧线。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的重庆、四川、河南、湖北等省市,由于已经存在的与欧洲传统市场的关系,往往能够抢得向西物流的先机。宁夏开辟中阿号,重点开展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合作。

其特点,一是具有富士康等外向型产业支撑,二是把欧亚大陆桥作为欧洲传统市场的更便捷运输渠道,三是回程货源问题普遍没有解决,四是地方政府存在大量财政补贴的初期支持。

应该以“长安号”为统一标示,整合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内各省区的西向国际物流,对于带动甘宁青新等省区发展有积极意义。也鼓励沿海或重庆等地区,能够确实通过欧亚大陆桥来降低出项物流成本。宁夏应该尽快建设银西快铁,争取银川与兰州、呼和浩特市等地的高铁建设。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西北地区的区位等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全方位开放。这并非海洋战略受挫后的折中选择,而是西部大开发升级版。西北地区也不仅仅是充当通道,而应当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地区。我国目前主要从中亚地区输入石油、天然气、矿产品、棉花等,中国产品在中亚、中东还缺乏竞争力,必须把培育西北地区外向型产业体系作为重点任务,努力提高产业产品档次,开辟新兴市场是长期任务。

三 把西宁—兰州—银川经济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放前沿

历史经验表明,喀什—兰州是稳定西北的战略线,其中兰州是中原与西域经济政治联系的咽喉要地。从新疆经过河西走廊进入内地,第一块精华地带就是宁夏沿黄城市群、甘肃兰白核心经济区、青海海东城市群。

一是为了加强喀什与内地的交通往来,应该建设西宁—若羌—和田—喀什铁路。形成包兰—西喀线与陇海—兰新线的交叉运输网络。当中巴经济走廊建成后,宁夏可以开辟宁夏—巴基斯坦—阿拉伯国家的海铁联运国际大通道。

二是提高中卫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货运枢纽战略地位。兰新高铁建成后,西宁客运地位上升,原来河西走廊普通铁路将主要作为货运线运行,中卫作为连接新疆与内地最为便捷的交通枢纽,我国西气东输重要节点,其应该成为华北、华东、西南等方向的货运中转地。

三是西兰银经济区是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西兰银经济区处于资源与市场交接地带,具有土地、水资源、产业等优势,也具有宁夏试验区、兰州新区等政策支持,应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应该强化西兰银经济区在“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装备制造能力。

建设西兰银经济区不是提倡政府间签协议、办会议、搞规划等。《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已经把宁夏沿黄经济区和西宁—兰州地区作为18个重点开发区域,应该加强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基础。

四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西北地区的区位和密度不利于招商引资,没有大规模输出商品的资源条件。没有大规模生产就没有大规模物流,也就没有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但人口少的劣势换个视角就会成为优势,近些年来宁夏许多单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就是小省区容易解决问题,我们没有过多的包袱。应该转变发展思路,在输出商品的同时更多地输出人才,应该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积极促进充分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宁夏要学习以色列,走技术创新发展之路;而不应是学习沙特阿拉伯,仅依靠卖资源致富。要把宁夏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作为一个整体思路,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一是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目前教育资源仍然处于短缺状态,而且初等教育优质教师资源也早已向大中城市流动,由于中考、高考竞争激烈,缺乏良好教育资源的农村子弟大部分过早地失去了升学的机会。宁夏农民工以初中学历为主,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农村子弟的社会地位,是人口城市化最为稳妥的途径,减少农民工是彻底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关键。知识改变命运,应该实施有收入差别的教育支持方案,率先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教育资源向农村、山区倾斜。

二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发展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转型的中心问题是课改,注重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科技、理工、工商等实用人才,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三是实施宁夏人走出去战略。中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宁夏要实施宁夏人走出去战略。宁夏许多人缺乏资金、技术和闯荡精神,在本土“等、靠、要”思想严重。宁夏人走出去,不是简单地发护照推出去,也不是搞境外创业基金花钱鼓励出去,而是要加强培训。对农民工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如青海的“拉面经济”就可以学习。应该重点鼓励到欧美发达国家留学,也适当增加阿拉伯国家经贸专业的留学生。走出去才能开阔眼界,结交更多商业伙伴,寻找更多市场机会。通过老乡带老乡模式,使更多宁夏人走出去。

四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尊重劳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行工资集体谈判机制,保护劳动所得,确保劳动报酬随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尊重知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权力制约机制,淡化“官本位”思想;尊重人才,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本地人才优势,引进和用好急需人才;尊重创新,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