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内蒙古伊泰集团适应新形势 坚定新理念 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企业脱困发展

内蒙古伊泰集团适应新形势 坚定新理念 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企业脱困发展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一 伊泰集团发展概况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1988年3月,1989年11月10日,公司更名为伊克昭盟煤炭公司。1997年8月2日,公司改组设立“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同年8月8日,被誉为“中国煤炭第一股”的“伊泰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经历了全民所有制、国有控股与民营股份制三个发展阶段,现已发展成为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以房地产开发等非煤产业为互补的大型现代化企业。截至2015年底,公司拥有资产超过1000亿元,在册员工7300多人,有61家直接和间接控股公司,其中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为煤炭行业首家B+H股上市公司。公司煤炭年生产能力超过5000万吨,控股并投入运营的铁路全长460余公里,拥有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6万吨/年的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项目,现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公司连续11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15年列第343位,列中国煤炭企业百强第21位。

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安全视为员工的最大福利、企业的最大政治和效益。在安全管理上坚持董事长提出的“宁可多花1000万元,也不死一个人”“宁可少产100万吨煤,也不死一个人”的安全理念,从管理和投入两个方面强基固本抓安全,建立了安全长效机制。2005~2013年,公司煤炭生产连续9年零死亡;2014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39,远低于全国0.255的平均水平;2015年,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铁路运输连续16年无重大行车责任事故、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煤制油生产连续7年未发生人员重伤及大型设备损害事故,安全管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经历了从国有、国有控股和民营股份制的演变,尽管企业产权性质发生了变化,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坚持“四个不变”办企原则,即:坚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集团公司党委是领导核心不变;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变;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出贡献的思想不变,充分发挥煤炭主业优势,以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突破口,以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为方向,以安全生产为保证,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为追求,加快结构调整,深化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发展之路,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行业先进水平。2015年,在经济环境严峻、生产经营压力巨大,煤炭行业亏损面超过90%的形势下,公司逆势而上,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发展的新路子,仍然实现了微利,取得预期效果。

自2002年以来,公司一直是鄂尔多斯市地方第一纳税企业,累计上缴税费超过530亿元。

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无偿捐赠超过9亿元,用以支持抗震救灾、教育、医疗、扶贫、文体、新农村建设等事业。其中,为鲁甸、雅安、玉树地震灾区分别捐款1000万元,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2000万元;为教育事业捐资3000多万元;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捐款1000万元;为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捐资5000万元;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捐款5300万元。2007年以来,公司累计投资1.6亿元,用于黄河南岸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共开发、整合农业高效示范田近7万亩,农牧民人均增加耕地面积50亩。

公司被原煤炭工业部评为“现场管理最佳企业”,荣获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联合评为“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国首批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定为煤炭行业AAA信用等级企业;五次荣获“中华慈善奖”,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主席质量奖”。公司原董事长张双旺、董事长张东海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二 目前企业的困境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煤炭市场呈现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煤炭销售出现困难且价格大幅下跌,致使公司效益大幅下滑,经营出现了困难。

(一)煤炭产量减少

煤炭生产方面,为了应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公司不得不关闭成本倒挂的煤矿,矿井数量由2011年的14座,减少到2015年的6座,原煤产量由2011年的6329万吨减少到2015年的3934万吨,降幅达38%。

(二)煤炭销售价格下滑

煤炭销售价格方面,2015年,公司港口吨煤平均销售价格比2005年的平均价格还低27元,比2012年的平均价格低211元,降幅达39%(见图1)。多数煤矿的生产成本远远高出市场煤炭价格。

图1 伊泰集团2005~2015年煤炭销售价格统计

(三)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由于公司煤炭销售占销售收入总额的90%以上,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下行,公司盈利能力显著下降,2015年公司净利润仅为2011年的3%,整体效益明显降低(见图2)。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公司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加之2005~2008年期间技改矿井的生产设备都已进入大修期,生产成本也开始逐渐增加。

图2 伊泰集团2005~2015年净利润统计

(四)资金压力大

公司将煤化工项目建设作为发展重点,正在加紧建设杭锦旗年产12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同时还有两个在建煤矿,即年产1500万吨的红庆河煤矿和年产600万吨的塔拉壕煤矿。三个项目累计需要资金近300亿元。当下,煤制油项目核准审批进度慢,造成公司融资非常困难,加之公司净利润大幅度下滑,贷款利息支出较大,负债率由2012年底的54%上升至2015年底的68%,致使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同时,很多企业用承兑汇票支付煤款,降低了公司资金的周转效率,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

(五)为国家能源战略率先示范的煤制油项目难以得到政策支持

公司在煤制油技术研发、实验室中试及工业化示范方面探索已达14年之久,投入资金100多亿元。公司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从2009年3月成功生产出油品,已安全、稳定运行7年,累计生产各类油品超过100万吨,油品质量超过欧Ⅴ标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在示范项目顺利出油的第二年公司即上报国家申请建设百万吨级商业化项目,但是项目却迟迟得不到核准。新疆伊犁年产100万吨和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大路年产200万吨煤制油项目虽然得到了国家能源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函,但是项目核准工作异常艰难。

三 公司在脱困发展上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一)积极响应国家去产能号召,减量生产

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有关规范煤矿生产能力的要求,从2013年开始,主动将7座生产成本高的矿井停产,减少煤炭产量。2015年生产原煤3934万吨,在2014年的基础上减少了23%,与公司产量最高的2011年相比减少了38%。目前,公司严格按照国家276个工作日减量化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在减量生产的同时,公司通过优化生产组织,主动调整生产矿井产量和产品结构,加强煤炭洗选,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实现煤炭生产效益最大化。

(二)发挥产运销一体化运营优势,创新煤炭产运销模式,实现利润最大化

2012年以来,中国煤炭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供大于求的状况使之由供方市场变为需方市场,承兑汇票增加,2015年煤炭最高欠款达到20余亿元,造成煤炭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公司认真分析研究对策。2015年,公司建立了产运销运营模型,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设置输入、输出变量,串联产运销各个环节,适时调整产运销策略,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同时,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保障,以服务到位为支撑,确立互惠互利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一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我能生产”向“市场需要”转变,根据市场需求均衡生产组织,优化产品结构;由“我的成本”向“市场成本”转变,实行市场可容纳成本倒推机制,通过技术方案优化,节支降本。二是以客户满意为目标,改变思维方式,即由“市场找我”向“我找市场”转变,打破思维定式,优化客户结构,调整销售策略保销量,维护市场份额保效益,多措并举保煤源,让客户满意;由“固有产品”向“量身定制”转变,根据订单要求,生产不同品种,满足客户需求。全面启动汽运竞价招标,主动选择最优外运线路和最优到港流向,让用户满意。此外,与神华集团合作,开辟了公司矿区到黄骅港煤炭铁路运输新路径,降低了下水煤运输成本的同时,加大了煤炭销售力度,在全国原有5个销售点(华南、江苏、上海、北京、呼和浩特)的基础上,增加了5个销售点(山东、华中、浙江、福建、东北)和1个办事处(黄骅港中转站),基本上覆盖了全国除西北以外的用煤点。

2015年,公司努力化解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的不利影响,全年发运煤炭8352万吨,完成营业收入17.33亿元,实现净利润4.98亿元。铁路运输板块成为集团公司主要利润增长点。

(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坚定不移推进煤炭制油项目

从2002年起,公司出资1800万元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联合开展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发,并在千吨级中试装置上取得成功,打通了流程,产出了第一批粗油品。2005年,“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通过了中科院成果鉴定和科技部863专家组的验收,具备了工业化放大的条件。2006年,公司先后斥资4.54亿元,以煤基合成油浆态床技术为核心,控股创立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煤间接液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拥有者。同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核准,投资37.7亿元开工建设一期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成为国内首套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装置。2009年3月,装置首次投料试车,顺利产出我国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第一桶合格成品油,连续7年“安、稳、长、满、优”运行。国家能源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对该项目进行了两次性能标定,获得的主要技术指标均具有先进性和可靠性,能源转化效率较高,“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标志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制油成套技术从中试到工业化放大完全获得成功。2015年,16万吨/年示范厂生产各类油品及化工品20.2万吨,在油价大幅下跌、消费税不断提高的市场形势下,仍实现净利润3000多万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在此基础上,为了应对国家油价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延长煤炭产业链,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实施了年产12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公司通过对萨索尔、壳牌等公司的考察,就费托合成技术生产的中间产品进一步深加工进行了深入了解。费托合成技术生产的中间产品除了可生产成品油外,还可以直接加工生产140多种精细化学品,且市场空间很大,附加值高,效益很好。为此,公司在北京怀柔研发基地,针对煤制精细化学品继续进行了技术及应用研发工作,共开发了26种高端精细化学品,并对精细化学品项目所涉及的主产品进行了中试,还从国际一流研究所招聘了30余位学科带头人,领导相关化学品的基础研究工作,部分产品的研究已经走在了煤化工行业的世界前沿。此外,年产1500万吨的红庆河煤矿和年产600万吨的塔拉壕煤矿的相继投产将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深化管理改革,提高企业运行质量

公司内部深化管理改革,通过开展全员竞聘工作,对机构进行刚性瘦身,对管理人员进行精简,企业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总部职能机构由近20个精简为12个;管理岗位由1409个缩减至537个;管理费用下降近30%。

(五)妥善安置职工,化解劳资矛盾

在企业内部职工分流方面,公司在2013年制定了《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人员退出机制管理办法》,针对各类无法继续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员工推出多种内部退出办法:在本公司工龄满15年且距正常退休年龄3年以内者、在本公司工龄满20年且因重病不能正常工作者,可进入员工关爱中心。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工作者可进入内部劳动力市场。在本公司工龄满10年且因照顾家中老人、小孩不能坚持岗位工作者,夫妻双方为公司合同制工且工作地与生活地相对较远的女职工,可办理暂时性离岗歇业。该办法的推出,不仅使组织效率得到提升,也将矛盾化解在公司内部,没有把矛盾推向社会。

四 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产业脱困与供给侧结构项改革的建议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结构性改革任务确定为当前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去产能”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特别是《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下发后,国家有关部委及各主要产煤省都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十三五”期间,消费减少和产能过剩对煤炭生产形成双重压力,倒逼煤炭行业必须加快供给侧改革,做好“补短板”这篇文章。特别是在“互联网+”“工业4.0”的背景下,煤炭行业“补短板”怎么补、往哪里补,关乎煤炭行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煤炭深加工和清洁利用

目前,煤炭产能过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是简单地“限产保价”不可能达到控制产能的目的,而且在实行的过程中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能在发展中解决此问题。煤炭深加工既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利于企业多元化发展。

基于我国能源结构现状,沿着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方向,加大煤炭转化力度、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扩大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能够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率和附加值,实现煤炭由传统燃料向工业原料的转化,对我国煤炭产业升级以及“去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在能源互联网的驱动下,“重”的能源形式应向更为“轻”的形式转变,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坑口多联产系统应作为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形式,不仅能够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率和附加值,还能实现煤炭由传统燃料向工业原料的转化。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去产能政策

1.将化解过剩产能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一是按照生产产能、在建产能、呆滞产能(停产停运)进行分类化解过剩产能。对于呆滞的产能、“僵尸企业”,坚决予以关停退出。对现有生产产能,属于落后产能标准的,引导其有序退出。对于在建产能,视情况停建、缓建或继续建设以置换落后产能。

二是科学合理地去产能。一要以点带面,健康稳步推进;二要统筹全国一盘棋研究,对于产能利用率高的省份,应适当予以政策倾斜。

三是对去产能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评估,特别是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关注,以利于国家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发展。

四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去产能政策。要按276个工作日和减少井下工作人员政策,认真落实去产能的各项指标。

2.多措并举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建议国家将煤炭企业总税负降至一般加工和制造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一是将煤炭企业增值税率恢复至原来的13%,或更低一档。同时,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二是取消铁路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对企业有较大的影响,建议国家对铁路收费进行科学研究,统筹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此外,在煤制油领域,建议政府给予煤基制油产业差别化弹性消费税政策,对煤炭深加工项目给予更大的支持,帮助煤炭行业产业升级,早日摆脱当前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推进和探索混合所有制

目前,煤炭行业中国有企业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行业体系的弊端越来越凸显。煤炭行业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竞争。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调动煤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转变当前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转变。正在着力推进的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将处于竞争性质的煤炭产业给予民营资本市场准入的回应。不同所有制的煤炭企业之间的混合将成为运用市场规律调节煤炭行业的重要手段,自觉主动地运用混合所有制将成为煤炭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

同时,当下国家正在积极推动新一轮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如果与实施混合所有制紧密结合的话,可以为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

(四)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工业4.0”提升煤炭行业的竞争力

“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为煤炭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为此,要做好“三个布局”,即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布局,资源开发的统筹布局,煤炭市场的整体布局。

同时,结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煤炭工业4.0的研究,要实现一个网络(“互联网+”),两大智能(智能矿山和智能生产),三大集成(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对端集成。纵向集成——上下游及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集成;横向集成——价值链无缝对接,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端对端集成——通过价值链上不同企业资源的整合重构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体系),四大转变(人力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品粗放型向产品定制化转变,生产为主导向市场为主导转变,储运系统分散化向高度集约化转变)。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