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十二五”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要点分析

“十二五”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要点分析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但当前发展正面临深刻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湖南必须审时度势,紧紧把握转变发展方式主题,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开创“十二五”富民强省新局面。

一 认清形势:深刻变化中的发展环境

(一)宏观环境

总体来看,“十二五”我国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潜在经济增长率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但宏观经济运行将面临相对复杂的局面。多年来我国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货币超量发行等,对“十二五”宏观经济形成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更多地影响我国,加大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在上述因素作用下,预计“十二五”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将下降到8%左右,工业经济增长也将相应下降,推进工业化的宏观环境总体上不及“十五”和“十一五”宽松。

(二)发展阶段

“十一五”之后,我国重化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这标志着我国重化工业高速增长阶段基本结束。与此同时,我国高技术产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家进一步出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未来有望延续快速发展态势。这表明“十二五”我国工业化有望进入高加工度工业加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促进我国工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将出现变化,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日益强化。

(三)资源要素

“十二五”时期,要素成本上升对工业发展制约将更加明显。土地方面供应从紧局面难以改观。能源方面,尽管我国GDP仍只及美国40%左右,但能源消耗已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国内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时有出现,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全球油价前景不容乐观,如不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供应必将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化的瓶颈。劳动力方面,各地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民工荒”,工业化进程中的“刘易斯拐点”已然可见。劳动力供需局面的改变及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使我国低成本劳动力时代正逐步结束。

(四)目标导向

“十二五”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进入关键时期。发展目标导向上,对GDP增长的关注必将弱化,而更具基础性的问题将强化。一是“两型化”发展。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幸福城乡的重要内容。二是民生为重。要求产业发展提高质量,带动就业,改善收入分配,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发展目标的自觉调整,需要体制机制、发展政策的相应变革。

(五)国际竞争

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特点,对我国发展喜忧参半。一方面,我国出口导向战略调整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始终保持较高的出口顺差,成为以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责难的借口。事实上,这一战略一定程度上已呈现“招怨而损己”的特征。出口顺差导致国家外汇储备过高,不仅存在因美元贬值而受损的风险,也致使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形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为扩大出口而压低要素成本,劳动者工资福利增长严重滞后于GDP增长,不合理定价使我国相对不足的资源能源低价输出,同时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下,依赖低成本要素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势必加速调整。同时,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美国等对扩大出口高度重视,中国出口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条件更趋改善。预计“十二五”时期我国企业“走出去”浪潮将更加迅猛。而“引进来”方面,内外资将在公平的平台上竞争,招商引资对技术、环保、规模等具有更高的要求。

二 把握方向: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时期,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应为: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统领,顺应国家工业化发展趋势,在继续保持适度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快工业“两型化”转变,切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落实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使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惠及国家和人民,为增进民生幸福创造不竭源泉;继续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不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国强民富提供坚实基础。具体来看,要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1)更趋“两型”。工业“两型化”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基础和关键。“十二五”要力争实质性突破。具体从湖南看,长株潭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也是重化工业比重相对较高的省份,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节能减排系使命所在。一是要以长株潭为龙头,加快探索以“两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长株潭各行业节能降耗环保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发挥试验区在全国“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引领全省工业“两型化”发展。二是全省要以资源能源消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为重点,以国内外先进水平为参照,制定“十二五”期间产业“两型”改造目标,力争“十二五”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是制定并严格实施投资“两型”准入标准,管好产业增量,使新增产业投资“两型化”,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

(2)更高质量。“中国制造”规模已成世界第一,提升质量已成亟待解决的任务。要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着力。微观层面上,使工业产品质量不断改善,性价比不断提高;加强安全性,提升产品技术性能,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使消费者实惠最大化。宏观层面上,要形成优化合理的产业结构,满足消费者多元性需求;提高产业经济效益,提升产品附加值水平;建立合理分配结构,使产业发展既从满足需求也从促进增收两方面惠及民生。具体从湖南看,轻纺工业要在创名牌、强特色、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产品安全性能等方面狠下工夫,以质量求发展,做精做强湖南的食品、纺织、造纸等工业。重化工业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加工深度;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进一步培育优势企业、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链,提高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要突出重点,在湖南具有较强创新基础、技术基础、产业基础的领域提升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把产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精做优。

(3)更强优势。当前,要素成本的逐步上升,使以往“中国制造”赖以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改变。中国工业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努力谋求国际竞争新优势。一是增强工业品出口竞争力,使出口效益不断提升;二是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力不断增强,能更有力地进入国际市场;三是使国内市场中国企业与产品同样拥有较强的信誉和竞争力,与国外企业和产品有力抗衡,防止国外企业的垄断。具体从湖南看,重点是提升全省工业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外向型经济竞争力。一是着力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严控“两高一资”型产品出口,稳步提升出口效益。二是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保持“十一五”以来湖南企业“走出去”的良好势头,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与国际化管理水平,培育湖南的“跨国企业群”,推动大型优势企业、具有优势的中小企业到海外投资并购,实现规模扩张与实力提升。要突出在资源能源、装备制造、具有优势的轻工纺织等领域扩大海外投资。

三 理清思路:变革中的发展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根本性转型阶段,工业化进入高加工度工业加速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化面临发展动力的变革。需求方面,我国将逐步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转变,消费在带动增长中的作用不断上升;供给方面,创新驱动的作用需要大大强化,构成创新与投资“双轮驱动”的格局。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国际化水平提高,都将对工业化形成有力推动。“十二五”时期,湖南要把握工业化动力结构转换的内在规律,进一步理清新型工业化推进思路。

(一)需求拉动力

预计“十二五”时期,在总需求三个组成部分净出口、投资、消费中,净出口带动增长的作用下降,投资作用稳中趋降,消费作用上升。净出口方面,中国出口难以再现21世纪前十年的高速增长格局,净出口将趋于下降,从而对经济增长拉动力降低。投资方面,“十二五”我国投资空间依然广阔,但应对通货膨胀、推动集约型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将使中央对投资增长的调控更趋审慎。预计“十二五”投资仍可较快增长,但相比“十五”与“十一五”增速会降低,使投资对产业拉动作用相应下降。消费方面,中央和各地“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民生高度重视,对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着力强调,有利于我国消费较快增长,在总需求中所占份额逐步回升,从而增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另外,我国消费结构也将逐步升级,消费品更注重绿色生态、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等方面的要求,将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创新驱动力

增强创新在工业化发展中的作用,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十二五”时期,要突出在以下方面创新突破:一是突破节能、降耗、环保、循环经济等“两型”技术,为工业“两型化”改造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在传统产业领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动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各行业稳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三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积极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提高产业综合实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四是着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与发展能力。

(三)投资驱动力

湖南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投资驱动依然是工业规模扩张、技术提升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湖南要继续促进投资,但必须提高投资项目质量,促进工业在技术、“两型”、产品结构等方面提升。要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投资,实现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大力推进新兴产业投资,加速提升新兴产业规模与影响力。要更好地将招商引资与激活内源投资有机结合,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四)结构优化推动力

结构调整是推动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素从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转向高的部门,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工业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关系的加强与产业整合的深化,区域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形成,有助于促进区域优势集成和强化,提升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十二五”时期,要突出发展技术进步快、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创新型优势产业链,强化区域竞争优势;创新园区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特色型、创新型、生态型园区,提高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和产业集聚密度;积极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形成全省工业化新的区域增长点。

(五)产业联动推动力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工业与服务业的协调联动愈来愈重要。现代服务业的有力支持,是工业吸引投资、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区域产业结构逐步从低端向高端升级的强大动力。目前,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障碍,成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十二五”时期,湖南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联动,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更强的发展动力。

(六)国际化推动力

“十二五”时期,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我国工业化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可望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找到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要科学把握全球化新趋势,结合我国工业化新特点,将对外贸易、招商引资、“走出去”有机结合,更好地拓展工业化发展空间,提高工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四 强化措施:新时期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政府转型与政策创新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政府管理与政策创新。“十二五”期间,政府要顺应时代要求。一是创新发展理念。按照利转型、利长远、利民生的要求推动经济发展,不可只着眼于GDP增长采取短期化措施。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重在为产业发展创造可预期的法制化市场环境,科学制订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创造设施优良、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发展平台。三是创新产业政策。实施竞争导向的产业政策,把保护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类财产权利、维护公平竞争放在优先位置。行业管制要以节能、环保、安全标准等为重点,不再延续对企业生产和投资中规模、品种等的直接干预。四是重整经济秩序,严管严控经济泡沫,使资源配置到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域。

(二)强化工业化创新驱动力

一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建立严格管理的市场,法制严明、竞争公平、官风清正的社会,才能引导和“逼迫”经济主体自觉走创新之路。二是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投入、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创新主体能力建设,提升创新主体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改进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补贴办法,着力支持新产业、新技术供应链瓶颈环节的突破。三是抓好一批重点创新工程的突破。力争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以及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领域,推动一批重点技术攻关,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并实现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三)进一步优化多元化投资格局

一是积极促进国有企业投资,继续推动省内企业对接央企,提升湖南企业在央企全国布局中的战略地位。二是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强调“招商选资”,提高选资标准,突出引进集约化程度高、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的投资项目,禁止高耗高污染项目。三是下大力气在推进民间投资方面取得突破。完善并切实落实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消除各种歧视民企的“显规则”和“潜规则”,打破垄断,建立国企、外企、民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创造条件。

(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

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加大投入力度,使“十二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发展金融业,努力把湖南打造成金融强省。大力发展物流业。打造长株潭国家级物流中心,建设全省结构优化的物流体系,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物流业营运与管理水平,力争“十二五”全省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大力发展法律、会计评估、工商咨询、专利代理、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批发零售服务业,壮大行业规模,提升服务能力,为全省产业结构向高端延伸创造条件。

(五)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

全方位深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出口要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稳步提高引进外资的规模与质量,促进内外资公平竞争。将推动企业“走出去”作为“十二五”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力争“走出去”上规模,上档次。支持行业优势企业及特色型中小企业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国投资经营。研究制定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十二五”目标和重点。建立促进对外投资的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点支持对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的投资;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及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的投资。要注重风险防范,健全境外投资经营风险防范体系。

(六)加大“两型”推进力度

一是深化认识,确立“环境优先”的工业发展理念。二是完善制度,依法依规推进“两型”。根据各区域具体特点,从严制定区域各行业“两型”准入标准和执行细则,将区域企业全部纳入考核。理顺管理体制,做到监管到位、管理高效。三是加大投入。大力开发节能降耗环保技术,发展环保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建设环保信息化监控网络。推动国家完善要素价格定价机制,推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碳交易市场。加强对外环保科技、产业合作,积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强化社会力量参与。

(七)切实落实以人为本

一是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健康安全与合法权益。改革分配制度,使劳动者收入增长不低于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二是带动就业。工业发展中重视就业岗位的创造,支持和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劳动者培训教育,提升工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就业质量。三是维护消费者利益。提供优质安全产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工业品生产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各种行为。四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设和谐社会。

上一条:工业(2010~2011)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