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宁夏使命

宁夏使命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全国各省区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结合沿线国家特点、市场需求和自身比较优势,在国家总体目标统一指导下,承担各自角色并寻求发展机会,实现和保障国家利益。宁夏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经济社会有了突破性发展,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决策层而言,推动本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是其必须完成的基本目标,将本区域的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目标,并探索在参与推动国家目标实现进程中承担好角色是宁夏的重要使命。

一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进程。国家外交关系的调整为经贸关系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则为中阿合作提供了契机。

自1956年5月30日中国同埃及建立外交关系,直至1990年7月21日同沙特阿拉伯王国建交,历时34年,中国才完成同阿盟国家间正常外交关系,形成以中阿双方充分尊重对方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选择的正常关系。[1]中阿经贸合作发展可以从国内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变化状况入手,分为四个阶段观察。

第一,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基本属于起步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阿经贸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限于双边的易货贸易,形式单一,规模较小。当时,出于打破西方封锁禁运目标,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外交重点置于同各国政府发展友好政治关系,经贸合作处于次要地位。当时,与中国发展关系的阿拉伯国家主要有埃及、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索马里、突尼斯、毛里塔尼亚诸国。但是,其间受到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中苏、中美关系影响,加之中国国内“文化大革命”在对外交往中形成的极左思想影响,中阿关系并不稳定。直到70年代,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才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70年代末,中国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开始进入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主要有科威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巴林和阿曼等。

第二,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为促进中阿经贸关系创造了全新环境和条件,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展开全方位外交,注重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初步形成对外经贸市场的多元化格局,不断提升对外经济贸易的地位,通过广泛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等多种途径,使对外经济贸易在加速实现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接互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正是改革开放格局不断拓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关系也面临新的发展条件。1988年,中国同中东地区的双边贸易额上升到28.47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23.38亿美元,进口5.09亿美元,中国主要出口商品为轻纺产品和食品以及一些矿产品、化工和机械产品,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主要商品为原油、化肥、棉花、矿砂等。当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埃及和约旦等。这一时期,工程承包和劳务出口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伙伴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据统计,1978~1990年,中国与中东国家签署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达2600多个,合同总额56亿美元,占中国同期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总额的80%。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中东的劳务人员最多时为3万多人。同中国开展承包劳务的阿拉伯国家主要有:伊拉克、北也门、科威特、南也门、约旦和阿联酋。[3]

第三,中阿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阶段,20世纪90年代。这一阶段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关系不断改善,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需求也不断增加。双方进出口贸易总额显著增长,1991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高级官员和技术人员互访达50余次,中国与22个阿拉伯国家的贸易总额达28.9143亿美元。1992年中阿进出口商品总额35.2亿美元,1993年51.76亿美元。至90年代末,中国与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双方进出口贸易十分活跃。其中涉及的主要国家有:巴林、伊拉克、黎巴嫩、约旦、科威特、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阿联酋、也门,其中对阿出口额最大的国家为阿联酋,达14亿余美元;其次为沙特9亿多美元;出口1亿美元以下的国家主要有巴勒斯坦、阿曼、卡塔尔和巴林;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额最大的是沙特阿拉伯,达9亿余美元,其次为阿曼和也门,分别为6亿美元和5亿余美元。中国同北非阿拉伯国家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有埃及(7亿余美元)、摩洛哥(2亿余美元)、苏丹(2亿余美元)和阿尔及利亚,到2000年与中国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的阿拉伯国家有18个。2003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达到254亿余美元,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苏丹、也门、科威特、埃及与中国贸易额均已突破10亿美元。中国出口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双方在技术和劳务合作、服务贸易及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后,石油合作逐步成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的龙头,石油进口扩大,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建立海外石油基地,双方在石油采炼和运输设备方面也加强了合作。[4]1993年,中国从石油输出国转变为石油进口国,1995年中国进入苏丹石油市场,1997年中国进入尼日利亚市场。[5]

第四,中阿经贸关系密切发展阶段,即21世纪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特别是中东形势的急剧变化,中阿交往更加密切和活跃,合作领域和方式更加宽阔。1998年,阿拉伯国家联盟第一次通过全面发展同中国关系的决议,这对推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意义重大,为增进与阿拉伯各国的友好关系和合作,2000年起,阿盟外长理事会多次通过关于发展同中国关系的决议,当年3月,阿盟外长理事会通过决议提出成立“阿中合作论坛”的建议。2001年12月,唐家璇外长访问阿盟总部时,穆萨秘书长向他递交《阿拉伯—中国合作论坛宣言(草案)》,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形成《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两个文件草案,并于2003年8月递交阿盟秘书处。2004年1月,胡锦涛访问埃及开罗时会见阿盟秘书长穆萨和阿盟22个成员国代表,提出建立中阿新型伙伴关系的四项原则:以相互尊重为基础,增进政治关系;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密切经贸往来;以相互借鉴为内容,扩大文化交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要旨,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当天成立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为中阿加强对话与合作的新平台。[6]双方在这一框架下开展了丰富的对话合作活动,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中阿部长级会议。到2014年已举行过六届,首届部长会议(2004)在阿盟总部开罗举行,正式启动中阿合作论坛。会议签署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并确定2006年在北京召开中阿部长级会议。

第二届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新型伙伴关系确立,双方同意推动建立政治磋商、能源、人力资源开发和环境等领域的合作机制。会议重点讨论落实胡锦涛关于发展中阿关系四点主张(即加强政治合作,巩固和充实中阿政治关系的基础;加强经济合作,努力开拓创新实现互利共赢;加强文化合作,扩大对话交流弘扬传统友谊;加强国际合作,密切协调配合,促进和平稳定)的途径,就论坛今后两年的主要工作达成一致,决定继续建设平等、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双方提出了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至1000亿美元的目标,中方承诺3年间为阿方培训1500名技术管理人才。会后,中阿双方共同签署《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06年至2008年行动执行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国家联盟关于环境保护合作的联合公报》和《关于建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企业家大会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

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巴林举行,会议肯定了中阿合作论坛在加强双方对话与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制订未来行动计划以促进双方多领域合作关系。会议强调双方应采取措施,努力扩大贸易和相互投资,根据双方现行的体制和法律互相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开展经济管理经验交流和中小企业间合作,加强双方在经贸相关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双方还将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在互利基础上开展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领域的合作。双方同意继续发展和增进双边及多边文化合作与交流,举办展览、文艺演出、文化日和文化周等文化活动来促进双方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双方还同意建立中阿互办艺术节机制。此外,中阿双方还将扩大在环保、旅游、人力资源、科技、医疗卫生、新闻等领域的合作。

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天津举行,与会部长或代表同意在论坛框架下建立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签署《关于中阿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公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10年至2012年行动执行计划》。

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突尼斯哈马迈特举行,“深化战略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会议主题,并签署一系列文件。[7]

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办,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2014年至2016年行动执行计划》《2014年至2024年发展规划》三个重要文件,规划了中阿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思路和举措。构建“1+2+3”合作格局。“1”是以能源合作为主轴,深化油气领域全产业链合作,维护能源运输通道安全,构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长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战略合作关系。“2”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加强中阿在重大发展项目、标志性民生项目上的合作,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建立相关制度性安排。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自阿方进口更多非石油产品,优化贸易结构,争取在10年内中阿贸易额从上年的2400亿美元增至6000亿美元。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投资阿拉伯国家能源、石化、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争取在10年内中国对阿非金融类投资存量从上年的100亿美元增至600亿美元以上。“3”是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努力提升中阿务实合作层次。双方可以探讨设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共建阿拉伯和平利用核能培训中心,研究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落地阿拉伯项目。[8]此外,中海自由贸易区、中国阿联酋共同投资基金、阿拉伯国家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资、中阿合作发射阿尔及利亚1号通信卫星系统、亚丁港改扩建工程、阿布扎比陆上石油区块等成为早期收获项目。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阿联酋、苏丹、埃及和伊拉克成为重点合作的6个支点国家。

在论坛框架下逐步形成了中阿企业家大会、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友好大会、中阿能源合作大会和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互办文化节等机制。还在北京、厦门、三亚等地召开了中阿能源、投资、农业等合作会议。近十年来,中阿双边贸易年均增长超过25%,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年增长超过12%,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年均增长达27%,中国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成为9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更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合作伙伴、重要工程承包和海外投资市场。[9]中国向西开放正逢其时,与阿拉伯国家向东战略对接,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全面提升。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很强的经济互补性,随着政治关系的正常化,双方经贸关系加深,90年代参与埃及贸易关系的省区主要有重庆、天津、江苏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如中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宁夏由于自身经济技术实力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尽管其进出口额不断增长,外贸依存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外贸易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较低。这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所显示的居住于宁夏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口构成便可见一斑。据统计,港澳台及外籍人口总计379人,除40名港澳台人士外,还有美国(105人)、印度(70人)、韩国(21人)、德国(15人)、日本(13人),尚未有中东和阿拉伯人口的登记信息。宁夏的主要进口国为日本、欧盟、澳大利亚,主要出口国为欧盟、日本、美国、韩国等。可见宁夏开放度和对外交流还有待提升。

从宁夏与阿拉伯国家进出口额和贸易国别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海合会成员国是宁夏的主要贸易伙伴。2013年,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中,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居前三位,阿联酋是宁夏最大的出口国,出口金额为4756万余美元,三个国家进出口总额为10060万余美元,占宁夏对阿出口总额的69.47%。宁夏与北非有进出口关系的国家为突尼斯、埃及、阿尔及利亚和苏丹,进出口总额为2336万余美元,占宁夏对阿拉伯各国出口总额的15.43%。宁夏与西亚各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有叙利亚、约旦、黎巴嫩,进出口金额为2187万余美元,占其对阿拉伯出口总额的15.1%。从总量上来说,宁夏与阿贸易量在全国对阿进出口中所占比重极为有限。宁夏对阿拉伯国家出口的商品,大多数不是本区域的优势产品,而是随着国际贸易结算中心成立,区外入宁夏从事进出口企业增多所致。宁夏本区与阿拉伯国家进出口贸易则存在贸易规模太小,多为初级产品,出口国家较为集中的特点。宁夏与阿进出口贸易中未能充分发挥宁夏农业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宁夏著名的农产品如枸杞、清真牛羊肉、奶牛、马铃薯、瓜菜、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红枣、农作物制种、优质牧草,已形成13个优势产业带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但是,近几年,宁夏商品出口农产品,以及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特色优势产品均未能明显增加。据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资料显示,宁夏销往海湾和阿盟国家的清真牛羊肉,无论是品名、数量、批次和货值都非常低,尚未形成规模。此外,宁夏对外贸易维持在较低水平,外贸出口企业物流体系欠发达,运输成本高。天津港是宁夏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通道,国内公路的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贸易进口量少,导致许多出口的集装箱只能空箱到银川装货,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与此同时,物流环节多,运输成本也居高位。惠农陆港、银川陆港、中宁石空陆港和天津港、连云港港口的铁海联运对接完全实现将会逐步改善这一状况。宁夏对外贸易缺乏外贸主体和专业人才,出口企业少。2013年,全区共有各类企业37.4万余家,但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不多。以清真食品企业为例,截止到2013年底,全区共有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的生产出口企业36家,无论是企业的规模、数量、资产、产品结构还是销售收入都较低。中阿经贸合作需要充足的人才智力支撑,其中包括外贸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高层次阿语复合型专业人才,外交外事、国际经贸、中阿商法、中阿旅游等领域的人才。[10]

二 承担深化中阿合作之任

随着中阿合作论坛的开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多领域的合作机制,为中阿关系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阿交往不仅涉及政治、经济、能源,还涉及文明对话。文明的对话是经济贸易合作深化和互信互利深入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任何社会间的合作没有相应的文化交流支撑都难以深入拓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相当数量穆斯林人口的国家,对外开放中面对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选择重构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并在伊斯兰世界重新确立睦邻友好的国家形象,建立中国与阿拉伯诸国关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中阿经贸合作曾是重要起点,以文明对话为基础的广泛合作则是未来中阿关系持续发展的选择之一。宁夏适中的地理区位、多元稳固的文化构成、日益发展的综合经济实力和改革开放后持续的积极探索,为推动中阿深度合作创造了基本条件。

宁夏担当中阿深度合作战略平台建设之任是国家战略期待。2010年,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推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宁夏、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同中亚、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则要求“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在承担和完成国家发展战略任务中拓宽发展空间,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是西部各省区新机遇,也是西部各省区以传统人文优势支撑国家战略的新机遇。宁夏依托中阿经贸论坛平台和独特的地理、人文特色,全面发展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阿拉伯及伊斯兰国家经贸合作关系,打造我国面向阿拉伯及伊斯兰国家开放先导区,而建设完善中的“两大机制”“三大基地”“五大中心”,将进一步推进宁夏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

宁夏拥有担当中阿深度合作战略平台建设之任的特定优势。宁夏是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全区人口的30%多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者达220余万,全区有清真寺4413座,在职阿訇9000多人,区域文化构成中伊斯兰文化传统特色明显。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宁夏自身经济的发展,宁夏承担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深化合作之任更具实力和能力。当然,有学者早就观察到,凭借穆斯林关系、宗教感情打开与中东诸国交往的新局面的想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指出在贸易活动中,宗教是宗教,生意是生意,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因此,有学者提出:“宁夏要想打入伊斯兰国际市场,要想使商品进入中东穆斯林国家,仅仅靠中外穆斯林之间的传统友谊和感情是不够的,更主要是根据伊斯兰国家的各种风俗习惯,掌握这些国家市场的需求特点,研究开发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另外也必须在商品质量、商品价格、商业信誉等方面狠下功夫。”[11]如果产品对路、商品质量和信誉有保障,同时又有相近的文化习惯和宗教感情的帮助,宁夏的人文优势将会得到更有效的体现,并成为加强双方关系的天然纽带。王毅曾指出:“深化中阿战略合作关系,人文滋养要深厚盈实。双方要继续办好文明对话研讨会、新闻合作论坛、友好大会、中阿艺术节等机制性活动,扩大教育、卫生、科技、旅游、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合作,同时用好青年代表团、专家学者代表团和精英代表团‘三驾马车’机制,进一步夯实中阿友好的社会基础。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底蕴深厚,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又都高度重视精神层面的作用,这对当前及今后人类文明进步具有特殊和积极价值。中阿加强人文交往,可以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贡献更多‘东方智慧’,可以为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塑造贡献更多‘东方思想’。”[12]在深化改革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宁夏虽不沿边靠海,但是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的中枢位置,是华北、东北通向中东、中亚陆空通道必经之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之便,同时,全国1/3的回族人口分布于本区,与阿拉伯国家及其他穆斯林地区有广阔的交流和交往空间,可在人文滋养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有研究者也指出,由于区位和产业条件差异,西北多数省区在中阿经贸合作角色承担和资源分布上有错位之感:阿拉伯能源合作受益重点在沿海地区,而西北地区各省区目前主要是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中国清真产业的经济发展优势在沿海地区,文化优势和群众基础却主要在西北地区;中阿消费品贸易、工程承包和服务业贸易的重点在沿海地区及其大城市,而西北地区严重滞后。[13]面对错位,宁夏需要通过观念、体制机制、组织等方面的创新,扬长避短,创造条件承担国家战略目标实现保障重任,特别是应联合发达各省份校正错位,建立良好的平台,发挥各自优势,进而充分合作,谋求共赢。从长远来看,这一进程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4]

借助于内陆经济开放试验区,搭建一个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为主、面向世界开放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平台;努力把宁夏建设成为中阿贸易的国家级“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真正形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地区双向交流的“宁夏渠道”。

形成国内统一、国际认可的清真食品相互认证机制,中阿互相认可的产业准出准入机制。

建设西部重要的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服务基地,面向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地区开放的前沿。

建设世界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设计中心,中国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中心,国内唯一、国际认可的清真食品认证中心,国际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博览中心,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的物流中心。

宁夏在承担深化中阿合作战略平台建设之任中需要实现四个功能:一是建设完善服务中阿经贸合作发展的平台,二是建设完善中阿经贸合作的连接中枢,三是建设完善向阿拉伯国家展示我国综合国力的形象窗口,四是建设完善中阿经贸的理论研究和宣传策划中心。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