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黑色金属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黑色金属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黑色金属行业属于采掘业和制造业的交叉行业,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服务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包括铁矿采选和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锰和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和铁合金冶炼。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资源、能源消耗高的基础原材料工业,近年来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钢铁行业中小企业多、赢利水平低,淘汰落后任务重。

2010年,国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大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通过企业间兼并重组,钢铁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一方面,在国家稳定的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支撑下,钢铁行业产量规模稳定增长、出口销量逐步恢复,全年粗钢产量达到6.27亿吨,同比增长9.26%;出口钢材4256万吨,同比增长73.1%。另一方面,我国钢铁行业整体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较低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一 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我国黑色金属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生产保持增长,但增速先回落后缓慢回升

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62665.4万吨,同比增长10.36%;生铁产量为59021.8万吨,同比增长8.55%;钢材产量为79627.4万吨,同比增长15%(表3-1)。2010年,钢铁行业产量增幅明显放缓,生铁、粗钢、钢材增幅较2009年的15.9%、13.50%和18.50%分别回落7.35、3.14和3.5个百分点。进入2011年,钢铁产量增幅保持波动中缓慢回升。6月,生铁和粗钢产量增幅较2010年末分别上涨1.0和0.3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增幅较2010年末下降1.9个百分点,2011年6月生铁和粗钢产量的月增幅达到近一年最高位,而钢材产量的月增幅最高位出现在2011年2月(表3-2)。2010年10月以来,除个别月份,生铁和粗钢的月累计增幅已从十位数下降至个位数,在2010年的8~9月连续三个月更是跌至负增长。究其原因,从2010年4月上旬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而国内生产的近50%的建筑钢材,都是用于房地产市场,由图3-1可以看出,4月作为2010年钢铁产量的第一个转折点,产量增速急剧放缓。另一方面,2010年是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年,年度减排目标要实现全年下降5.2%,而钢铁行业占我国能源消费的1/6~1/5,为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从8月底开始,河北、江苏和浙江等地相继对地区内高耗能钢铁企业进行限电限产,并逐步向全国蔓延。

表3-1 2009年和2010年我国黑色金属产量对比

表3-2 2010年以来我国钢铁月度产量及增长变化情况

图3-1 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生铁、粗钢、钢材产量月增速

(二)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但增速先减后缓慢增加

表3-3 2009年以来黑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3-2 2009年以来黑色金属行业投资总额月增速

2010年,我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投资增速虽比较平稳,但远远低于2009年(见表3-3,见图3-2)。2010年1~8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增速逐步回落,8月份跌至-1.8%的负增长。随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任务逐步完成,钢铁价格逐渐上升,钢企投资积极性开始回升,行业累计投资从9月开始转入正增长,此后增速呈逐步增加趋势。2010年全年钢铁行业累计完成投资3465.02亿元,同比增长6.1%。2010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增速较2009年的-1.3%加快了7.4个百分点。2011年1~6月份钢铁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25亿元,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额约为513亿元,同比增长18.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累计投资额约为1663亿元,同比增长14.8%,均比上年同期增速有所提高。

(三)价格指数出现波动,总体水平高于上年

据钢协钢材价格指数(CSPI)监测,2010年钢材价格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价格走势显示出震荡频繁、震荡幅度收窄的态势。年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最低108.7点,年末攀升至全年最高的128.3点,但仍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高价位低20%左右。其中长材(包括线材、螺纹、圆钢、型钢)比年初上涨了23.1%,板材(包括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板、中厚板)上涨了13.8%。2010年,钢材价格虽经几次上下波动,但最高与最低的综合价格指数仅相差19.6点,是近几年震荡幅度最小的一年,总体看,属市场的正常波动。从全年情况看,2010年钢材综合价格平均指数为118.99点,同比上升15.79%。

(四)出口有所增长,进口相对平稳

2010年钢材全年出口4256万吨,同比增长73.1%。6月份出口钢材达到年内最高的562万吨,之后受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由升转降、需求放缓和出口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钢材出口迅速回落,8月至年末,月度出口量维持在300万吨左右。2011年2月创下2010年以来出口248万吨的新低,随后3月份钢材出口强劲反弹至490.6万吨,之后逐月回落。从上半年看,累计出口钢材2433万吨,同比增长3.2%(图3-3)。2010年,我国钢材进口相对平稳,共计进口1645万吨,同比下降6.9%。进出口相抵,全年净出口钢材2611万吨,比上年增长2.76倍。2011年上半年,累计进口钢材803万吨,比2009年减少4.9%。同时,受进口矿价格涨幅过高和国内矿增幅较大影响,2010年全年进口铁矿石6.2亿吨,同比下降1.4%,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也由上年的69%下降到63%左右。

图3-3 2010年以来钢材进出口量各月变化情况

(五)钢材库存处于高位,市场表现供大于求

2010年,钢材平均库存水平942.48万吨,比2009年752.20万吨的平均水平增加25.3%。随着钢材价格的不断上涨,进入2011年,钢材库存也呈现了逐月上升的局面,市场供大于求矛盾逐渐显现,特别是2011年1~2月份,由于产能释放较快,2月末钢材库存达到近几年的最高位,3月份随着钢材价格的回落,钢材库存开始呈现逐渐下降态势(见图3-4)。

图3-4 2009年以来各月钢材期末库存

(六)原燃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成本压力大

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黑色金属行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呈现波动中上行的态势。先由2010年1月的97.2的低位一路飙升至2010年5月的110.86,此后缓慢回落至9月的107.44,之后一轮上涨的最高点出现在2011年2月份的115.78,随后几个月逐步回落企稳于110左右(见图3-5)。2010年以来,钢铁生产用铁矿石、煤炭、焦炭等原燃材料价格继续上涨,特别是进口铁矿石价格,由于国外矿山企业的垄断,即使在钢材价格回落的情况下,进口铁矿石价格也是呈不断上涨,同时还带动国内铁精矿价格居高不下,煤炭价格也是呈上涨走势,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图3-5 2010年以来黑色金属行业原燃材料价格指数月度情况

(七)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达到604.60千克标煤的新低,比2009年下降13.66千克标煤,降幅2.21%。烧结、焦化、炼铁、炼钢、钢加工等主要工序的能耗均有所下降。其中,转炉炼钢工序能耗下降105.76%。吨钢耗新水量下降到4.11立方米/吨,比2009年减少0.32立方米/吨,下降7.22%,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20%,比2009年提高0.26个百分点。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外排废水总量下降7.41%。废水、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表3-4)。

表3-4 重点钢铁企业能耗情况

2010年,黑色金属行业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钢铁行业全年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524万吨、炼钢能力876万吨,“十一五”累计完成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预定目标的117%和126%。

2010年,企业兼并重组也取得了新进展,鞍钢与攀钢实现联合重组,本钢兼并了北台钢铁,首钢兼并了通钢,天津四家钢铁企业联合成立了天津渤海钢铁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对省内12家民营钢铁企业进行重组等。跨区域整合是2010年钢铁行业重组的一大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鞍钢和攀钢的重组,重组后新成立鞍钢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鞍钢与攀钢均作为鞍钢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鞍钢集团也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大钢企。跨所有制的整合是2011年兼并重组的另一大特点,有代表性的就是河北钢铁并购河北敬业、唐山松汀、邢台龙海、永洋钢铁、吉泰特钢等12家民营企业的项目。通过联合重组,产业集中度有较大提高,粗钢产量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比重的48.6%,比2009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八)行业收入增速先增后缓慢下降,赢利水平仍然偏低

2010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累计销售收入4953.86亿元,同比增长62.14%,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2011年1~5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累计销售收入2612.07亿元,同比增长50.9%。

由于近几年原料价格大幅上涨,而钢材价格的上涨要低于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钢铁行业赢利水平不断下降。特别是2010年5月以来,受矿石等原料价格上涨、钢材市场供大于求、钢材价格持续低位震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赢利水平逐月下降。2010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累计利润897亿元,其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的利润占83%左右,宝钢一家利润就占26%左右,而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行业赢利水平总体不容乐观。2011年1~5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累计利润324.61亿元,同比增长54.92%。

表3-5 2009年以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累计销售收入及累计利润

表3-6 2010年以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销售收入、利润累计及其累计增速

二 黑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黑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得分分布

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包括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三部分。其中,规模竞争力由销售收入、净资产和净利润决定,效率竞争力由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效率及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例综合反映,增长竞争力由近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及净利润增长率来衡量。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得分是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得分加总。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CBCM)监测数据确定,2010年黑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共31家。在全行业排名中,居于前200名的有6家,201~400名的有12家,401~600名的有5家,601~800名的有3家,801~1000名和1001~1200名的各1家,1201~1332名的有3家。根据各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得分在全行业的排名,以每组200名的方式可以把31家黑色金属企业划分为七组,具体分组情况见表3-7和图3-6、3-7。

表3-7 2010年31家黑色金属上市企业基础竞争力在全行业的分布

图3-6 黑色金属行业企业竞争力排名分布

图3-7 2010年黑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与全部上市公司竞争力得分平均值

总体而言,这31家企业规模竞争力优势十分突出,平均得分0.2027,远远高出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是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值的近12倍。规模竞争力综合反映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这说明,黑色金属行业的规模普遍很大,这是因为黑色金属行业属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其中仅6家上市企业得分小于零,其余25家规模竞争力得分均在全部上市公司平均得分之上。

效率竞争力综合反映上市公司全员劳动效率、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的情况。黑色金属31家企业效率竞争力劣势明显,平均得分-0.0201,比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得分-0.0045低了77.6%。31家企业中,7成以上得分小于零。说明整体上黑色金属行业缺乏效率竞争力,这严重阻碍了行业总体竞争力的提升。相对而言,效率得分遥遥领先的企业是金岭矿业,得分0.1668,比排名第二的宝钢(0.0444)高出近3倍。

增长竞争力是对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增长的综合衡量。这31家上市企业增长竞争力劣势十分明显,平均得分-0.0215,低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增长竞争力平均值-0.0034。31家企业中有21家企业得分小于零。说明整体上黑色金属行业增长方面优势不足、劣势明显,从而影响了该行业综合竞争力的表现。相对而言,增长竞争力得分突出的是黑马金瑞矿业,得分0.6104。

基础竞争力是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得分的加总,综合反映上市企业的竞争力表现。由于规模竞争力的绝对优势,黑色金属行业基础竞争力0.1612的平均得分远高出全部上市公司的基础竞争力0.0091的平均得分。仅5家企业得分小于零,并且得分低于全行业。这说明整体上黑色金属行业基础竞争力优势明显,但在全行业范围内,排名进行50强的黑色金属企业没有,排名进入前100强的仅有宝钢和河北钢铁两家。

综上所述,我国黑色金属行业基础竞争力优势明显,这主要得益于规模竞争力优势,但在全行业中,基础竞争力排名靠前的黑色金属企业寥寥无几,挤进前100强的只有区区两家。原因是企业的效率和增长两方面的表现均不足,这与钢铁行业规模大、结构性产能过剩和进入2010年企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有一定关系。

(二)黑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各组别基础竞争力分析

1.第一组的特点

第一组的28家企业在全部主板上市公司中排名1~115位,基础竞争力得分区间为1.4719~0.5,户均基础竞争力得分0.7514,户均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得分分别为0.3615、0.1045、0.2853,在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中综合优势十分突出(见表7-7)。这些企业突出的基础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规模和效率。

其中,排名行业前4位的企业,基础竞争力遥遥领先,在全部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排名中也处于前10位。除去梅花生物70049955以外,其他3家企业的竞争力各组成部分均处于较强水平。排名第1位的华锐风电为2011年新上市企业,其增长竞争力和效率竞争力均处于行业前列;排名第2位的徐工机械延续了上年的优势,其效率竞争力仍处于行业第1位并保持了较强的规模竞争力;排名第4位的三一重工,2010年增长竞争力上升到行业第3位,规模竞争力和效率竞争力也大幅提升。

基础竞争力得分在(0.5,1)区间的24家企业中,主要以规模取胜的包括:排名第5位的美的电器,第7位的青岛海尔,第10位的格力电器,第11位的中国南车,以及第14位的中国北车,第19位的柳工,第20位的特变电工,第24位的东方电气,第27位的上海电气,第28位的厦工股份;主要以增长速度取胜的包括:排名第8位的中航动控,第12位的西飞国际,第16位的航空动力,第21~23位的美菱电器、郑煤机和航天科技;主要以效率取胜的包括:排名第9位的ST科龙,第17位小天鹅,第18位的冠城大通,第26位的威孚高科。而排名第15位和25位的山推股份和天地科技在竞争力三个方面都比较均衡,排名第6位的中联重科在规模竞争力和效率竞争力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排名第13位的中国船舶则在规模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两方面较强。

表7-7 机械行业主板上市公司第一组别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从所涉及的行业来看,基础竞争力最为突出的28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行业:工程机械6家(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推股份、柳工、厦工股份),家电6家(美的电器、青岛海尔、ST科龙、格力电器、小天鹅、美菱电器),电气设备5家(华锐风电、冠城大通、特变电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航空航天制造4家(中航动控、西飞国际、航空动力、航天科技),铁路运输设备2家(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矿山设备2家(郑煤机、天地科技),内燃机1家(威孚高科),船舶及港口机械1家(中国船舶)。

结合各企业所处行业来看,除了三一重工和山推股份以外,工程机械行业的突出优势大多体现为规模竞争力,与上年相比,效率竞争力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铁路运输设备的2家仍是胜在突出的规模竞争力;而航空航天设备的4家企业则全都具有显著的增长竞争力。

2.第二组的特点

第二组的59家企业在全部主板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30~847位,基础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5~0,户均基础竞争力得分0.2022,户均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得分分别为0.1250、0.0278、0.0494。这一组的企业数最多,汇集了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中综合优势不太突出,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众多企业。

从所涉及的行业来看,基础竞争力较强的59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行业:电气设备18家,占全部电气设备企业(39家)的46%;工程机械4家,占全部工程机械企业(13家)的31%;航空航天制造3家,占全部航空航天制造企业(11家)的27%;基础件3家,占全部基础件企业(10家)的30%;家电3家,占全部家电企业(10家)的30%;内燃机5家,占全部内燃机企业(10家)的50%;机床3家,占全部(5家)的60%;船舶及港口机械2家,占全部(5家)的40%;矿山设备2家,占全部矿山设备企业(4家)的50%;压缩机3家,占全部压缩机企业(3家)的100%;冶金设备2家,占全部冶金设备企业(3家)的67%。

这一组企业的突出优势较为分散。其中,以规模竞争力取胜的企业25家,以效率竞争力取胜的企业16家,以增长竞争力取胜的企业18家。有部分企业在某一方面的竞争力十分突出,但另外两方面差距较大,导致反映综合情况的基础竞争力排名居后。

表7-8 机械行业主板上市公司第二组别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3.第三组特点

第三组黑色金属上市企业有5家,这5家企业在全部主板上市公司中排名413~599位(见图3-10),基础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1484~0.2478,其中规模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1338~0.3445,效率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0470~-0.0163,增长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1175~0.0455,平均基础竞争力得分为0.1776,低于第二组0.1564;平均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得分分别为0.2590、-0.0308、-0.0506。对基础竞争力的贡献率分别为146%、-17%、-29%。该组5家企业的规模竞争力全部为正,效率竞争力全部为负,增长竞争力除鲁银投资(0.0455)外全部为负,平均来讲第三组企业的基础竞争力全部来源于规模,而效率和增长对基础竞争力起着比较明显的负效应。鲁银投资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2.94亿元,利润总额11361万元。主营业务除了生产带钢100.13万吨外,还涉及汽车结构件、纺织、房地产行业,是钢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典范。

图3-10 第三组公司竞争力

4.第四组特点

第四组黑色金属上市企业有3家,这3家企业在全部主板上市公司中排名645~717位(见图3-11),基础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1248~0.0879,其中规模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1451~0.2523,效率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0509~-0.0376,增长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0900~0.0062,平均基础竞争力得分为0.1072,低于第三组0.0704;平均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得分分别为0.2100、-0.0443、-0.0585。对基础竞争力的贡献率分别为196%、-41%、-55%。该组3家企业的规模竞争力全部为正,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全部为负。平均来讲,第四组企业对基础竞争力接近200%的贡献来源于规模,而效率和增长对基础竞争力起着将近100%的负效应。

图3-11 第四组公司竞争力

5.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特点

图3-12 第五、六、七组公司竞争力

第五组、第六组和第七组黑色金属上市企业共5家,其中第七组的企业数3家,其余组别各1家。这5家企业在全部主板上市公司中排名951~1332位(见图3-12),基础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0864~-1.1868,其中规模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6388~-0.1246,效率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2710~0.1668,增长竞争力得分区间为-0.3222~-0.0211,平均基础竞争力得分为-0.6210,低于第四组0.7282;平均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得分分别为-0.3866、-0.0339、-0.2005。对基础竞争力的负贡献率为62%、6%、32%。该组5家企业的规模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得分全部为负,山东金岭和广州钢铁的效率竞争力为正,其余企业效率竞争力得分为负,劣势明显,多为经营亏损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排名951位的山东金岭效率竞争力得分为全行业第一。金岭矿业是一家以铁矿石开采、铁精粉销售为主业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铁矿石上市企业,公司2010年通过内生性和外延式扩张,铁精粉产量稳步增加,业绩保持了稳步增长。综上所述,对这些企业来说,规模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的劣势最为明显,由于连续亏损,企业规模急剧缩小,使其竞争力表现异常之差。平均而言,这三组企业对基础竞争力连累最大的是规模和增长因素,排名最后一位的西藏矿业的效率和增长竞争力得分几乎持平。

三 钢铁行业应对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大力推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全方位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我国黑色金属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市场需求结构必将随着国家经济转型而出现较大的改变。“十二五”时期将意味着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产量低速增长、品种质量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更加显著、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根据这种现状和政策取向,钢铁工业发展战略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做好资源、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工作,实施国内开发和“走出去”并重战略

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抑制产能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如期完成。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增加资源储备。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外独资或合资办矿,组织实施好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境外矿产资源项目。

国家已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列入约束性指标,5年要减少17%。从实际情况看,除水泥等少数行业生产过程直接排放二氧化碳外,其他行业都是通过消耗能源产生的。因此,钢铁行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应该放在节能上,通过推进节能降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开发钢铁工业低碳技术。

随着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企稳回暖,钢铁业信心也开始回升。全球钢铁及相关企业关注的焦点从企业内部成本和现金流转向了较大规模的战略并购。同时,随着2010年铁矿石和炼焦煤定价机制的改变以及价格的飙升,全球争夺原料资源的竞争加剧。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成为原料资源最大的买家,尤其是钢铁企业的资源并购备受关注。2010年2月,中国武钢完成收购巴西MMX公司的股权交割,收购MMX21.52%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

(二)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2010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中度由45%提高到48%,但钢铁冶炼企业500多家,其中粗钢产量100万吨以上的约有70家,产业集中度低。黑色金属企业集中度偏低是我国黑色金属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难题。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决定了我国的集中度不可能也不宜像韩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集中度那样提得太高。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平等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淘汰落后,控制总量,减少企业数量,提高装备水平。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的数量。建议在国家层面上推进这项工作,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信贷、直接融资等方面给予跨地区兼并重组更大的支持力度。

我国2010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表现不俗。唐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邯郸钢铁和承德钡钛,变更为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河北钢铁集团上市公司整合顺利完成;鞍钢集团与攀钢集团进行重组合并;本钢集团合并北台钢铁,重组为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冶金集团、天钢、天津钢管、天铁联合重组为天津渤海钢铁集团;首钢集团合并重组通化钢铁公司正式签约;以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为标志,陕西已基本完成对省内钢铁产业的整合。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15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44%提高到60%以上(见表3-8)。因此,未来数年,中国钢铁行业联合重组的步伐将不会减缓。

表3-8 2010年钢铁行业相关政策

在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宝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首钢集团、武钢集团和沙钢集团等5家中国钢铁生产企业进入排行榜。此前,宝钢集团已连续8年入围世界500强,而首钢集团为首次入围。这些大型集团将更加深化地融入全球竞争并将对我国钢铁工业的整体实力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支撑我国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三)以满足国内市场多元化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大多数钢铁企业要将提升钢铁产品质量和性能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从设计规范、建设、制造等标准入手,提高建筑、机械、轻工、家电、造船等行业用钢材的产品档次及稳定性。结合发展保障性住房和水利工程建设,促进建筑钢材的升级换代。鼓励少数有实力企业发展高精尖品种,如满足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型建材等建设用钢。支持部分具有技术、装备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开发国内短缺的高端钢材品种,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满足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需求。通过抓住世界科技创新、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为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新兴产业提供支撑。

最后,钢铁企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有效地做好节能减排、结构调整、资源保障,在努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创新三者关系。按照中央提出的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的要求,还是要以发展为首要任务,主要方面就是技术改造与创新。如果没有技术创新,其他的就很难推动。淘汰落后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节能减排、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兼并重组是钢铁行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方法和渠道,是发展方式的选择。技术创新则是前两者的支撑点,是最关键的要素。淘汰落后现实的出路是依靠技术改造与创新的支撑,使设备大型化、现代化。虽然这样一来,会在局部上增加产能,但是,如果和兼并重组结合起来,比如一个地区中,5家企业有2家的产能增加了,另外3家的落后产能都关掉了,就达到了预期效果。因此,只有把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创新与改造这三项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