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全球经济新格局呈现五个特点

全球经济新格局呈现五个特点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石油行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国际石油市场新格局植根于全球经济新格局,两者密不可分。接下来这篇文章源于作者2016年6月在“智谷趋势”的一个演讲,梳理了全球经济新格局的五个特点。将全球经济新格局的这些特点与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对照起来,进行双向反观,有助于同时加深对于两者的认识。

今天生活在中国经济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已经融入全球经济之中,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外部经济发生关系。换句话说,即便我们不出国、不投资国外资产,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都会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你可以避而不谈或充耳不闻,但联系就在那里,影响就在那里。

比如桌上的这瓶矿泉水,水当然是国内的,但生产瓶子的石油60%来自国外进口。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电脑里的芯片和软件、家里的汽车、银行提供的服务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消费、工作或劳动,都已成为开放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决策,与外部经济密不可分。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新格局大致可以用如下五个特点来概括。

第一个特点:“双核+五板块”

首先是“双核”。“双核”是指中国和美国。尽管在官方的外交表述中,中国政府尽可能回避类似“G2”这样的词汇,但事实上在经济领域“双核”或者“G2”的格局已成事实,未来还会不断强化。按2015年的数据,中国与美国占全球经济规模的比重达到36%。一个相对中间情形的预测是,2024~2025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届时中国与美国两个国家占全球经济规模比重将超过40%。

“双核”格局不仅表现在经济规模这个简单的数字上,它还深刻地反映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人员流动、跨国直接投资、互联网技术应用、自然资源消耗等实践领域,甚至在国际关系、全球治理、软实力、国际组织中的领导力、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模式方面,“双核”格局也将有越来越突出的体现。“双核”格局的鲜明特点是:在跨国比较或国际事务中,美国成为发达国家群体的典型代表,不少时候是领导者;中国成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典型代表,有时也是领导者。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或不断强化。

其次是“五板块”。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在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往往存在巨大差异,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板块。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划分无疑是非常粗略的,但有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全球经济的大致轮廓和格局。

第一个板块是美国与英国。最近一个热点事件是英国的脱欧公投。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一个非常明显但又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是,英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存在高度相似性,而与欧洲大陆或欧元区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英国与美国无论在经济指标上还是经济政策决策上,都比较相似,而与欧元区是不一致的,甚至是“打架”的。

第二个板块是欧洲和日本。这里的欧洲是大家通常理解的狭义的欧洲,或者说是欧元区国家。欧元区国家和日本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达程度是比较类似的,同时它们当前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面临的约束与客观限制也类似。因此,虽然它们地理距离较远,但也可以归为一类来加以剖析认识。

第三个板块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包括东南亚和拉美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一类国家的特点是增长潜力依然比较大,经济前景主要取决于改革创新的意愿和政策灵活度。这一板块最近几年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印度经济正在走上崛起之路。

第四个板块是资源经济体。主要包括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资源经济体。这一板块的特点是受外部经济影响大,经济波动幅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第五个板块是那些尚未步入发展正轨的国家,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第二个特点:不平等加剧

全球经济新格局的第二个特点是不平等加剧,既包括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也包括国家内部的经济不平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也被称为“全球不平衡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前的2006年、2007年就已经讨论得十分热烈,表象是经常账户的不平衡,根源在于全球分工和储蓄投资结构。国家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主体的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问题更为严重。

2014年8月,笔者在德国林岛以青年经济学者的身份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那一年有1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到会,我印象非常深刻,有超过一半的诺贝尔奖得主都以“不平等”为主题展开他们的学术演讲。紧接着,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Thomas Piketty)出版了《21世纪资本论》,全书讨论的核心话题就是不平等。这本书不仅在经济学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同时在大众中也可谓风靡一时。这些现象都表明不平等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不平等本质是收入分配问题。以中国为例,2015年13.6亿人共生产了67万亿元GDP这样一个大蛋糕,那么这个大蛋糕是如何在13.6亿人之间分配的?在资本、劳动、税收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要素分配的结构是一个枢纽,它直接关系经济的消费率和储蓄率,决定着总需求,影响着经济增长的动能。具体到当前,不平等加剧是宏观上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增长乏力的要害所在。

与此同时,在微观上,不平等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英国脱欧公投问题上,英国的精英阶层大多是支持留在欧盟的,包括《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精英媒体,而很多普通民众、草根阶层是支持脱欧的,因为他们更关心移民和劳工问题,更关心社会福利分配问题。类似的,在美国,多数精英阶层更青睐希拉里,而支持特朗普的往往是普通民众和草根阶层。

而且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绝不局限于英国与美国,而在全球普遍存在,并且近几年不断加剧。俄罗斯、拉丁美洲、中东地区以及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苗头。

第三个特点:货币大宽松

第三个特点是货币宽松,不是一般的“宽松”,而是“大宽松”。经济学上,有很多类似的词,如“大萧条”“大缓和”“大分流”等,用来描述经济史上某一个时期最突出的特征。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突出特征,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大宽松”。网络上大家更喜欢的词是“大放水”,其实是同样的意思。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货币“大宽松”或“大放水”。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都采用了大规模救市方案,尤其是在货币政策上,相比以往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首先是采用传统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其次利率到达零下限之后开始量化宽松,再次多轮量化宽松之后,发现效果不明显,规模也达到了限制,最后又开始尝试负利率。

之所以在货币政策上大显身手,一个重要但又往往不便明说的原因是财政政策受到限制——空间有限,政治上的可行性低,推行结构性改革又困难重重。

第四个特点:资产价格波动加大

货币“大宽松”造成了一个直接的结果,即全球范围的流动性过剩。一方面表现在资金过剩,另一方面表现在优质资产不足。大量的资金追逐着有限的资产,造成了全球经济新格局的第四个特点——资产价格波动加大。

资产价格如同一个海平面,在均衡状态下,各类资产的收益率是趋于相等的,但当大量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追逐优质资产的时候,海面就会掀起风浪。流动性越过剩,资产价格海平面的风浪就越大。所以,我们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不断看到各类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暴涨暴跌,从房地产到大宗商品、汇率、权益和债券,包括黄金和另类投资品。

第五个特点:增长动能短期内趋于衰竭

全球经济新格局的第五个特点,是世界经济开拓新市场的步伐暂时停滞,于是增长动能短期内趋于衰竭。这里的开拓新市场既包括“外延式开拓新市场”,例如地理上新市场的出现;也包括“内涵式开拓新市场”,例如存量市场的壮大。

这一点很像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为什么这么说呢?“二战”结束至今70多年的历史,从经济增长史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以欧洲和日本的战后恢复与建设为代表,在这些动能的带动下,形成了新的市场,掀起了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高潮。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这两个市场短期内趋于饱和,维持经济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动能。所以我们看到,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很多事件跟我们现在的情况是非常像的:大规模产能过剩,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降,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大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发生一系列动荡。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开始,主要以“亚洲四小龙”为亮点,开拓新的市场,带动全球经济的增长。此后是第三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市场拓展。

在新的增量市场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贸易保护主义会抬头,贸易全球化短期内可能受阻。近年来贸易摩擦大量产生,尤其是中国成为众矢之的。不仅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审查与制裁,甚至一些传统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如巴西、阿根廷,也争相采取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国内市场。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两个主要形式。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就会兴起,企业更需要通过资本流动的形式开拓海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分工。所以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到海外“买买买”,如复兴、安邦、阿里巴巴、三一重工、吉利、万达等,这不是某家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的个别行为,而是普遍性的。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或家庭开始考虑将部分金融资产配置到海外,包括在国外购置房产、配置海外金融资产等。

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与上述全球经济新格局的五个特点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植根于另外一个大背景——国际经济联动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加强。

国际经济联动有两个主要表现形式。第一个形式是通过贸易渠道联动。2008年之前我国主要通过贸易与国外进行经济联系,这一时期企业或个人从外部经济中获利、赚钱也主要是通过参与国际贸易来实现的。第二个形式是通过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进行联动。通过汇率、货币市场、国际资本流动进行联系。而今后第二个形式会越来越重要,尤其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开放经济体。中国经济中的企业、个人以及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国外经济,同时,国外的行为主体也需要更多地关注中国经济的动向。

在贸易联动是主要联动方式的情况下,只要生产好产品,出口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是在金融联动情况下,市场的复杂度增加,政府间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和不确定性变大,因而企业和居民面临的市场波动也要大得多。所有国际经济联动和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加强,都为企业与个人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提供了条件与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