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发展 > 能源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能源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时间:2020-04-04 来源:网络 浏览:

能源工业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工业部门之一。2009年以来,在国家实施以“保增长、扩内需”为重点的一揽子政策后,整体经济企稳回升拉动能源工业逐步走出困境。在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能源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提高了竞争力。

一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能源行业运行态势

在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向好的拉动下,2009年能源工业品市场需求形势逐步回暖,石油、电力、煤炭能源工业品产量增速持续提高,出厂价格指数稳中有升,能源行业亏损面缩小,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出口额减少。2010年上半年能源行业国内供需环境有所变化,受基础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能源工业品产量增速下降,出厂价格指数也出现回落,虽然亏损面继续缩小,但亏损总额仍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降低,煤炭出口高速增长,电力和原油出口增速平稳,能源工业全面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尚需进一步努力。

(一)生产增速先上升后下降

2009年,随着中央政府以“保增长、扩内需”为重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受此影响,我国能源工业品需求持续增长,这导致原煤、天然气及电力生产量不断提高,生产增速加快,但原油产量比较平稳,增速波动幅度较小。原煤产量当月同比增速从2009年1月的-7.6%谷底一路攀升至2009年12月的25.1%;天然气产量当月同比增速从2009年1月的6.04%升至2009年11月的11.6%高点,虽然在12月有所降低,但仍然达到8.3%;发电量当月同比增速更是从2009年1月的-11.8%的低谷持续提高,至2009年12月已达25.9%。与原煤、天然气和电力相比,原油产量增长态势并不明显,其当月同比增速在2009年只有2月和12月出现较大变化,其余10个月均在-1.8%~1.6%这个区间起伏。

受基数效应的影响,2010年上半年原煤、天然气生产量和发电量增速均持续回落,原油产量增速则稳中有升。原煤产量当月同比增速在2010年1月达到近两年来最高水平(51.5%)后,就不断降低,2010年6月已回落至5.2%,半年间月均降幅高达7.7%;天然气产量当月同比增速在2010年上半年虽然有涨有跌,但基本趋势是下降,4月份以来连续降低,到6月已回落至5.8%;发电量当月同比增速在2010年1月达到近两年的最高水平(42.2%),此后开始回调,2010年6月已跌至11.4%。原油产量当月同比增速呈现不断提高态势,已从2010年1月的5.75%升至6月的7.4%(见图5-1)。

图5-1 能源工业品产量增速

(二)价格指数波动明显

尽管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整体回升向好,能源工业品市场需求稳步增加,但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生产能力较强,因此供需基本平衡,价格相对平稳。在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波动态势。先是由2009年1月122.7的高位一路下探至2009年9月88.2的谷底,此后又逐月提高至2010年6月的109.8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较大。受国际原油和天然气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先是从2009年3月开始,连续11个月都在提高,到2010年2月已达181.76的最高位,月均提高12.4。但从2010年3月开始连续4个月下滑,到6月已降低至145.1,月均降低9.2(见图5-2)。

图5-2 能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2009年1月~2010年7月)

对于电力、热力行业而言,由于上网电价和供热价格受政府管制,所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略有波动,其趋势亦为先逐月下降后不断提高。

(三)亏损面有所缩小

在市场需求扩张,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等因素的影响下,2009年以来我国能源行业亏损面(行业亏损企业数/行业企业单位数)呈缩小态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亏损面从2009年2月的18.28%缩小至2010年5月的14.94%,2010年前5个月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33.4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4亿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亏损面从2009年2月的37.23%,逐月降低至2010年5月的24.85%,2010年前5个月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32.7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95亿元。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亏损面更大,而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2009年2月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有41.15%的企业亏损,虽然此后一段时间亏损企业有所减少,2009年11月亏损面缩小至27.19%,但此下降趋势在2010年又被逆转,2010年2月亏损企业占比重新站上37.28%的高位。尽管2010年5月亏损面为30.52%(见图5-3),较2月有所降低,但仍有3成多企业亏损,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高达2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近34.64亿元。

图5-3 能源工业亏损面(2009年2月~2010年5月)

尽管2009年以来能源工业亏损面在持续缩小,但从亏损额同比不降反增这一点看,能源工业亏损情况相当严重,全行业扭亏为盈尚需既需要能源企业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政府充分考虑能源工业发展环境,适时调整相关政策。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

尽管通过实施一揽子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已从整体上实现回升向好,但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在市场需求前景不明,亏损面依然较大的情况下,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于下降。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增速波动较大,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速下降明显。

由于煤矿开采和洗选业亏损面相对较小,从总体上看煤炭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强,但由于下游市场需求前景不甚明朗,加之山西等产煤大省推行煤矿整合,使得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走低。2009年1月,该行业各月累计投资同比增速为59.6%,此后持续下跌,到2010年6月已降至21.9%的低谷。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全球石油天然气业景气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大幅波动。在2009年,该行业投资增速先是从2月份的-13.8%大幅提高至3月份的16.6%,然后就连续下降,11月份跌至34.8%的-6.5%的水平。此后连续2个月上升,到2010年2月升至14.7%。接着在3月份又大幅下降至1.7%,然后连续3个月反弹,6月份已回到7.7%。

相对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而言,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市场化程度更低,因此该行业投资增速波动幅度相对较小。2009年,除了2月份和3月份的投资增速略低于20%以外,其余月份的增速都在20%左右小幅振动。受2009年投资基础较大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该行业投资增速大幅降低,1月份降至6.6%的水平后,此后连续基本上都在其上下徘徊(见图5-4)。

图5-4 能源工业投资总额增速(2009年2月~2010年7月)

(五)出口额增速波动幅度较大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尽管煤炭和原油进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管制,但由于它们都能同时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上销售,因此出口额增速是衡量这两个行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发达国家能源需求下降,煤炭和原油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受此影响2009年以来煤炭和原油出口增速下降趋势明显。

煤炭出口额当月同比增速在2009年出现大幅波动,先是从1月份的19.3%至2月份的-16.3%,然后在3月份陡然冲高至108%;此后尽管有所波动,但全是负增长。进入2010年后,前3个月煤炭出口额增速继续呈下降趋势,直至4月此下降趋势才得以反转,到6月份提高至65%的水平。

原油出口额当月同比增速的变化趋势更加明朗。受国内原油价格偏低的影响,2009年2月增速突然攀升至1111.8%的超高水平后,其后步入下降通道。虽然其间在2009年11月和2010年4月有所反弹,但其他月份都处于负增长状态。

受电能输入国电力需求波动较大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电力、热力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增速出现较大波动。2009年,除了7月、8月、11月和12月以外,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进入2010年之后,电力、热力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但各月增速差异较大,波动特征明显。最低为1月的2.1%,最高为3月的53.9%(见图5-5)。

图5-5 能源工业品出口额增速(2009年1月~2010年7月)

二 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CBCM)的监测,截止到2009年6月30日,中国沪、深两市主板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共83家,比上年增加了5家。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企业23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2家,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58家;中小企业板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共3家,其中煤炭企业1家,天然气企业1家,电力企业1家。

(一)2009年主板上市能源企业竞争力分析

CBCM根据2009年的业绩数据计算了主板1151家上市公司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然后将此三个指标值相加,得到基础竞争力指标值。能源行业主板上市公司各项竞争力得分及排名情况参见附表。以附表为基础,可以发现能源企业竞争力状况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规模竞争力优势突出。在全部83家能源行业主板上市公司中,有49家能源企业的规模竞争力得分大于零,34家企业得分小于零。这意味着,在销售收入、净资产、净利润等方面,有近6成的能源企业表现超过了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换言之,能源行业主板上市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大,这与能源行业资金密集等特征直接相关。从规模竞争力得分平均值看,能源企业规模竞争力得分平均值是0.0459,是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值(0.0102)的四倍多(见图5-6)。

图5-6 2009年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与全部上市公司竞争力得分平均值

第二,效率竞争力位居中游。有33家能源企业的效率竞争力得分是正数,50家企业得分为负。这意味着,在能源行业主板上市公司中,有近6成企业的效率竞争力低于全部主板上市公司。从效率竞争力得分平均值看,能源企业效率竞争力得分平均值是-0.0056,恰好等于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值(-0.0056)(见图5-6)。换言之,尽管只有不到40%的能源企业在全员劳动效率、净资产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等方面的表现超过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但是它们却使能源行业的效率竞争力与全行业平均水平持平。这意味着,效率竞争力低于平均水平的能源企业,尽管比重较高,但与平均水平差距不大,同时,效率竞争力高于平均水平的能源企业,虽然比例较低,不过却高出平均水平较多。从另一方面看,在规模竞争力优势突出的情况下,效率竞争力只处于平均水平,说明能源企业并没有把“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优势。

第三,增长竞争力普遍较强。有46家能源企业的增长竞争力得分大于零,只有37家企业得分小于零,即在销售收入增长和净利润增长等方面,超过7成的能源企业比全部上市公司表现得更好。进一步的,从增长竞争力得分平均值看,能源企业增长竞争力得分平均值是0.0138,高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增长竞争力平均值(-0.0081)(见图5-6)。与上年能源企业增长竞争力普遍较弱的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整体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能源企业抓住机会有效提升了增长竞争力。

第四,基础竞争力明显占优。在体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基础竞争力方面,有52家能源企业的得分为正,31家企业得分是负数。也就是说,有6成多的能源企业的基础竞争力高于全部主板上市公司平均值。从基础竞争力得分平均值看,能源行业企业基础竞争力平均值为0.0541,高于全部上市公司基础竞争力平均值(-0.0035)(见图5-6)。

结合上述对各分项竞争力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能源企业的基础竞争力优势明显,主要是因为其规模竞争力强大,其次是增长竞争力较高。效率竞争力并没有为基础竞争力提升作出贡献。换言之,能源行业综合竞争力强大的根源,在于其规模庞大,且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过程中获得了较快增长,但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第五,子行业间竞争力差距较大。分行业看,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最强,煤炭行业次之,电力行业居末。2家石油企业的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得分平均值分别为0.8826、0.1671、-0.1246和0.9250;23家煤炭企业的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得分平均值分别为0.0619、-0.0008、0.0563和0.1175。也就是说,除了石油企业的增长竞争力和煤炭企业的增长竞争力略逊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之外,煤炭企业和石油企业在其他方面的竞争力都高出平均水平较多。相比之下,电力企业的竞争力绩效相差甚远。58家电力企业的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增长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得分平均值分别为0.0106、-0.0134、0.0017和-0.0011(见图5-7)。即除了规模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略高于平均水平之外,其他指标均低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值。

图5-7 2009年电力、煤炭和石油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得分平均值

石油、煤炭和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竞争力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市场结构大不相同。石油行业属于垄断产业,全国性石油公司数目很少,目前还只有3家,这使其规模竞争力远高于其他公司。煤炭行业虽然没有垄断企业,但2009年山西等产煤大省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大力推进煤矿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而电力行业的垄断企业(电网公司)还没有公开上市,上市的电力企业都属于放开竞争的发电领域。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各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规模竞争力差异是外生的,并不是市场竞争导致的。二是现行能源价格管理体制差别较大。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9年5月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原油价格由企业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自主制定。煤炭价格也基本实现市场化,由企业根据市场供需形势确定,但发电的上网电价却受政府管制。在火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超过70%的情况下,当电力需求增长,发电量上升时,煤炭需求就会大幅增加。由此导致煤炭价格上涨,煤炭企业由此而受益。但由于上网电价基本保持不变,于是发电企业利益反而受损。换言之,“市场煤、计划电”是导致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的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此种状况下,电力企业竞争力相对较低,更多的是由电价管制等体制新因素造成的。可以说,能源价格管理体制不发生大的变革,各能源行业竞争力很难趋于一致,尤其是发电企业竞争力较差的状况很难有根本性改变。

(二)2009年中小板上市能源企业竞争力分析

CBCM根据2009年的业绩数据计算了中小板273家上市公司规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并由此得出了基础竞争力指标值。能源行业中小板上市公司各项竞争力得分及排名情况见表5-1。

表5-1 2009年能源行业中小板上市公司竞争力状况

2009年中小板上市能源企业竞争力状况具有以下特点:①在规模竞争力方面,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露天煤业)和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陕天然气)这两家企业的得分较高,分别居第5和第27位,但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黔源电力)的规模竞争力较弱,在监测的全部27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排名第254位。3家企业的规模竞争力平均值为0.2277,远高于全部中小板上市公司规模竞争力平均值(0.0067)。②在效率竞争力方面,3家能源企业中除了电力企业黔源电力外,其余2家得分均为正。能源企业平均得分0.2979,高于全部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值(-0.0004)。③在增长竞争力方面,3家能源企业得分均为正,平均得分0.0576,低于全部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值(0.1399)。④在基础竞争力方面,除黔源电力外得分为负外,其余2家企业得分都为正。与全部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值(0.1462)相比,能源企业基础竞争力平均值(0.5832)要高。综合来看,中小板上市能源企业较弱的增长竞争力拉低了基础竞争力得分,但由于其效率竞争力突出,规模竞争力较强,因此基础竞争力优势仍然比较显著。

(三)进入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主板300强的能源企业竞争力分析

CBCM综合考虑依据2009年年报数据计算出的基础竞争力与根据2010年年中所报数据计算的基础竞争力,评选出了主板300强企业。其中,20家能源企业入选,比上年多1家。在主板前300强企业中,能源企业占总数的6.7%,略低于全部能源企业(83家)在所有主板上市公司(1151家)中的占比(7.2%)。这说明,能源行业中综合竞争力强的比例大致处于平均水平。20家入选主板综合竞争力300强的企业中石油企业有2家、煤炭企业5家、电力企业13家。

根据表5-2,可以发现,与2009年相比,入围主板300强的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在2010年上半年略有提高。2009年,20家能源企业基础竞争力得分全部为正,平均值为0.6045;而2010年上半年这些能源企业基础竞争力得分仍然为正,而且在20家企业中,有12家企业的动态竞争力排名较上年的基础竞争力排名有所提高。全部20家企业的动态竞争力平均值提高至0.6181。不过,进一步将其与同期主板上市公司300强的基础竞争力和动态竞争力平均值相比,可以发现,进入2010年以来能源企业的竞争力优势有所弱化。根据2009年数据,进入主板前300强的能源企业基础竞争力比300强平均水平高0.0593。根据2010年年中数据,进入主板前300强的能源企业动态竞争力比300强平均水平高0.0532。

表5-2 进入主板300强的能源企业竞争力状况

三 我国能源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得以提升。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有效实施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宏观经济形势得以回升,从而使得能源工业品市场需求增加,改善了能源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此期间我国能源企业自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较好地保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性,为度过危机走向复苏奠定了基础。这主要体现在推行兼并重组、优化调整结构,严控经营风险、稳定生产运行,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经营成本,强化资金管理、抵御财务风险,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存空间。

(一)推行兼并重组,优化调整结构

在我国能源行业中,石油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最高,电力次之,煤炭最低。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状况也客观地反映了这一现实情况。当整体经济形势不明朗、市场需求疲软时,推行兼并重组的阻力会相对较少。2008年下半年以来,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等主要产煤区抢抓机会,大力推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取得了一定效果。

以山西省为例,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对大同、晋城、朔州、运城、临汾、吕梁、朔城、静乐等市、县区的煤炭资源重组整合情况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后,产业水平明显提升。截至2010年7月底,山西全省的矿井个数由2598处已经减少到了1053处,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而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中,90万吨/年及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占到2/3,平均单井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兼并重组整合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原煤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煤层气(瓦斯)抽采和利用量等专项指标,也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煤炭产量逐步增长:2009年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拉动全省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利润总额分别为884.1亿元、461.5亿元,分别是全省工业的80.9%和107.7%;全行业上缴税费592亿元,同比增加178亿元,增长43%,上缴可持续发展基金160亿元。2010年1~7月,全省原煤产量累计完成39719.51万吨,同比增加7649.05万吨,增幅23.85%。

(二)严控经营风险,稳定生产运行

在经济高速增长趋势逆转时,企业外部发展环境会恶化。一方面,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萎缩,这会导致企业营业收入减少,盈利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出于自身资金安全的考虑会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并要求企业及时偿还借款,这会使得企业的融资环境恶化,偿债能力面临相当大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企业很可能会无法度过金融危机。现在看来,我国能源企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较好地控制了经营风险,使生产经营能持续进行。

例如,中国石化集团在2008年9月份,根据国内成品油需求骤然下降的实际情况,调整原油加工计划,逐月降低了原油加工和化工生产负荷,加大产品促销力度,努力实现产销存综合平衡,保持了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中国石油集团则实行资金全面集中管理,强化资金集中管控,进一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仅在2008年第四季度,中石油日归集人民币资金约60亿元、外币资金约3000万美元,债务规模缩减1000亿元以上,财务费用逐年下降且控制在20亿元以内。

(三)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经营成本

在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甚至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增加营业收入的“开源”会变得异常艰巨。此时就要“眼睛向内,加强管理,降本增效”。2009年以来,我国能源企业面对新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方针,从以前以外延扩张为主,转向以内涵提升为主。

例如,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重点抓好燃料采购、人工成本、基建投资、现金流量等关键环节的预算管理。为加强成本控制,该公司在2009年提出,与前三年平均水平相比,公司材料费、修理费要压缩5%~10%,一般管理费要压缩10%~20%。中国石化则大力开展“找差距,挖潜力,精细管理增效益”活动,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挖潜增效。大力压缩各项可控费用。2008年完成挖潜增效139亿元,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保持队伍的稳定。

(四)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存空间

一般而言,金融危机会使企业的市场开拓面临更大困难,但若处理得当,也能抓住竞争对手疲于应付各种挑战的机会,赢得新的市场,从而扩大企业生存空间,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国能源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抓住难得的机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幅提高了其国际化水平。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能源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积极开拓市场,稳定重点客户,努力扩大销售份额,积极“走出去”,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中国石化2008年新增海外权益石油可采储量485万吨,获得海外权益油900万吨,同比增长31%;国际原油、成品油第三方贸易量分别达到2870万吨和360万吨;石化产品和设备材料进出口规模达到48亿美元。同时,根据产业链、价值链的紧密连接,能源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挖掘战略协同效应,“抱团取暖”,渡过难关。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与华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开展天然气发电项目合作,并在新加坡等海外地区开展业务合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开辟了新的路径。

四 进一步提高能源企业竞争力的方向与路径

(一)提高石油企业竞争力的方向与路径

我国石油企业发展既有接近庞大的本土消费市场、人力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技术先进等优势,也面临资金缺乏且来源单一、炼油技术水平较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能力较差、国际化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基于此,石油企业一方面要实施规模经济战略,必须加快重组改制和技术改造,为实施规模经济战略提供制度和技术保证。另一方面实施持续重组战略,必须通过持续重组改制,按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原则,重新构造石油产业的核心生产经营业务,将辅助业务、非主营业务和非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将产业中的无效、低效以及不良资产清理出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方向与路径

电力企业的竞争,从其主营业务来讲,由于它们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电能——很难差异化。而且在目前“市场煤、计划电”的价格管理体制不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发电,尤其是火力发电,很难使发电企业的竞争力能有大幅提升。因此,短期内要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一要持续实施低成本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加强管理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燃料成本、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二要实施多元化战略,向上加快推进以煤炭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建设,并围绕煤炭运销发展物流产业,做到电源配套煤炭、煤炭配套物流、产用结合贸易,形成产运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三)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的方向与路径

煤炭产业作为高碳产业,在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日渐加大的情况下,煤炭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方向是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重点是要实施煤炭全循环利用战略,在煤炭资源重组整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资本优势、资信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把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统一起来,建立煤化工技术联盟,大力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以煤层气、焦炉煤气、劣质煤为重点,发展节水型煤化工,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嫁接、优势放大。

附表 2009年能源行业主板上市公司竞争力状况

版权:如无特殊注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侵权请联系cnmhg168#163.com删除!文件均为网友上传,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务必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推荐